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抗交叉串扰自适应消噪系统模型及其算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黎华东 景新幸 《电声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10,共5页
针对实际环境模型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抗交叉串扰系统模型及其算法。通过有声/无声判决分阶段进行自适应消噪,通过计算机仿真,消噪效果良好,展示了其优良的消噪性能,最后探讨了其DSP实现的可能性。
关键词 自适应消噪 ANC 交叉串扰 LSLL 语言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抗噪技术的实时实现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庆华 周德新 黎华东 《电子工程师》 2001年第9期47-49,共3页
针对实际环境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抗交叉串扰系统模型 ,经计算机仿真 ,消噪效果良好。将自适应滤波与谱相减进行了创造性的结合。
关键词 语音抗噪 抗交叉串扰系统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光网络日常维护技巧
3
作者 李建勋 倪新尧 黎华东 《通信世界》 2007年第31B期I0021-I0021,共1页
在ASON技术和产品已经成熟的今天.华为公司在协助运营商建设ASON网络的同时,同多家运营商深入探讨了ASON业务运营和维护模式.逐步积累了一些智能光网络日常维护的技巧。
关键词 智能光网络 维护技巧 ASON 华为公司 日常维护 维护模式 业务运营 运营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与效益对比试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黎华东 叶菁华 +4 位作者 熊立群 杨应龙 谭林 李驹 卢新林 《现代农村科技》 2009年第4期48-49,共2页
为了探索水稻病虫防治新途径,进一步提升植保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病虫防治效果与效益。2008年武宁县在省植保植检局统一安排下,开展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和农户自行防治效果与效益对比试验示范。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专业化统一防治 农户自行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食籽用栝楼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谭林 汤普兴 +4 位作者 杨应龙 黎华东 熊立群 王建英 卢新林 《现代农村科技》 2009年第1期9-11,共3页
2002年武宁县从浙江湖洲引进食籽用栝楼(吊瓜),采用直播栽培,当年平均亩产干籽126kg,第2年平均亩产干籽149.2kg,第3年平均亩产干籽161.6kg,高产田达到亩产190.8kg。栝楼有1年种多年收,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现已成为武宁县... 2002年武宁县从浙江湖洲引进食籽用栝楼(吊瓜),采用直播栽培,当年平均亩产干籽126kg,第2年平均亩产干籽149.2kg,第3年平均亩产干籽161.6kg,高产田达到亩产190.8kg。栝楼有1年种多年收,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现已成为武宁县农业支柱产业,全县栽培面积0.1万hm^2。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无公害食籽用栝楼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直播栽培 无公害 栝楼 籽用 支柱产业 栽培面积 武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洪水库在山区城市防洪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黎华东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结合龙岩市永定区光坑水库工程实例,对比防洪水库滞洪削峰模式与传统泄洪模式的防洪效果。结果表明,滞洪削峰水库调洪后流量为98m3/s,共削减洪峰流量67m3/s,是传统水库洪峰削减效果的近10倍。此外,滞洪削峰水库发挥出较大的错峰效应。... 结合龙岩市永定区光坑水库工程实例,对比防洪水库滞洪削峰模式与传统泄洪模式的防洪效果。结果表明,滞洪削峰水库调洪后流量为98m3/s,共削减洪峰流量67m3/s,是传统水库洪峰削减效果的近10倍。此外,滞洪削峰水库发挥出较大的错峰效应。由于滞洪削峰水库泄洪底孔完全打开,水库在常规时间不进行蓄水,不会影响下游河道,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是一种生态水库。同时,库容要求小于常规防洪水库,对选址范围要求不高,建设更为便利。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洪峰到达时,倒灌流量也达到峰值,水库滞洪量处在上升阶段。随着洪峰远离,倒灌流量从流入转变为流出,然后逐渐恢复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水库 泄洪底孔 溢洪道 洪峰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中稻产量影响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熊立群 杨应龙 +4 位作者 汤普兴 黎华东 卢新林 李驹 阮长兵 《现代农村科技》 2009年第1期56-57,共2页
通过对中稻进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完全不打药防治区:病虫为害亩损失产量245.39kg,损失率40.15%;常规防治区:亩挽回经济损失466.24元,防治效益362.24元。单种病虫防治区:一代二化螟枯心率为0.18%~0.32%;稻飞虱百丛虫量为28... 通过对中稻进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完全不打药防治区:病虫为害亩损失产量245.39kg,损失率40.15%;常规防治区:亩挽回经济损失466.24元,防治效益362.24元。单种病虫防治区:一代二化螟枯心率为0.18%~0.32%;稻飞虱百丛虫量为286~660只;三代稻纵卷叶螟的卷株率为4.12%~5.12%;纹枯病的病株率为2.09%~5.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 影响试验 产量 中稻 水稻 防治试验 稻纵卷叶螟 一代二化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