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扩增技术在新生儿结膜炎中的诊断应用
1
作者 黎仕强 肖学珊 +4 位作者 郭向明 贾小云 申煌煊 郭莉 张清炯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 探讨 PCR扩增技术在新生儿结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 PCR扩增技术和直接涂片镜检两种方法 ,分别检测 1997年 9月~ 2 0 0 2年 10月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 2 0 0例新生儿结膜炎患儿的结膜标本中的淋球菌、沙眼衣... 目的 探讨 PCR扩增技术在新生儿结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 PCR扩增技术和直接涂片镜检两种方法 ,分别检测 1997年 9月~ 2 0 0 2年 10月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 2 0 0例新生儿结膜炎患儿的结膜标本中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结果  PCR扩增检测出 18例淋球菌阳性 (9% ) ,6 5例沙眼衣原体阳性 (32 .5 % ) ,8例解脲支原体阳性 (4 % ) ;直接涂片镜检法检出 14例淋球菌阳性 (7% ) ,4 7例沙眼衣原体阳性 (2 3.5 % ) ,5例解脲支原体阳性 (2 .5 % )。 PCR扩增的阳性率比直接涂片镜检高。结论  PCR扩增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检测新生儿结膜炎常见致病病原体的方法 ,与传统直接涂片镜检法比较 ,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扩增技术 新生儿 结膜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和MDM2在3种RP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申煌煊 张清炯 +3 位作者 肖学珊 黎仕强 贾小云 郭向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 了解凋亡相关基因 p53和 MDM2与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RP)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 RP模式动物 rds小鼠、rd小鼠、C3 H小鼠及正常对照C3 B小鼠为材料 ,提取不同发病时间 (出生后 7、1 2、1 7、2 3、2 9、3 7和 50...  目的 了解凋亡相关基因 p53和 MDM2与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RP)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 RP模式动物 rds小鼠、rd小鼠、C3 H小鼠及正常对照C3 B小鼠为材料 ,提取不同发病时间 (出生后 7、1 2、1 7、2 3、2 9、3 7和 50 d)视网膜的总RNA,以 β-actin和 L1 9核糖体蛋白基因为内对照 ,RT-PCR分析小鼠发病过程中视网膜p53和 MDM2的表达。结果 在 C3 B小鼠视网膜中 ,p53和 MDM2的表达完全同步。出生后 7d,高表达 ;7~ 1 2 d期间 ,表达量迅速下降 ;1 2~ 50 d期间 ,表达水平低 ,但基本稳定。p53和 MDM2在 rds小鼠的表达水平低 ,但基本上是同步、稳定表达。在 rd小鼠中 ,p53的表达变化不大 ,但 MDM2的表达则与 p53不同步 ,类似于 C3 B小鼠 MDM2的表达。在 C3 H小鼠的视网膜 ,p53和 MDM2的表达也不同步。 7~ 2 3 d期间 ,p53的表达基本稳定 ;自 2 3 d后逐步下降 ,其中 2 3~ 2 9d期间 ,p53的表达下降最快。而 MDM2的表达总体变化不大。结论 在这 3种 RP模式动物中 ,虽然凋亡相关基因 p53和 MDM2存在着表达差异 ,但其发病过程中视网膜细胞的变性死亡可能是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视网膜色素变性 P53 MDM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凝胶中回收银染DNA条带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肖学珊 张清炯 +4 位作者 黎仕强 贾小云 郭向明 邝志和 申惶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比较常规克隆测序与从凝胶中回收银染DNA条带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的特点。方法 用单链构像多态法分离杂合性突变DNA样品 ,然后从凝胶中回收变异的银染DNA条带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 ,并与常规克隆测序进行比较。结果 从凝... 目的 比较常规克隆测序与从凝胶中回收银染DNA条带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的特点。方法 用单链构像多态法分离杂合性突变DNA样品 ,然后从凝胶中回收变异的银染DNA条带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 ,并与常规克隆测序进行比较。结果 从凝胶中回收DNA片段直接测序的正确率超过 97% ,回收片段克隆测序的正确率与常规克隆测序相同 ,达10 0 %。结论 从凝胶中回收DNA片段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较常规克隆测序简便实用 ,在基因克隆、突变鉴定等工作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序列分析 基因突变 基因克隆 脱氧核糖核酸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在检测Leber′s视神经萎缩mt-DNA突变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小云 郭莉 +4 位作者 肖学珊 郭向明 申煌煊 黎仕强 张清炯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3-195,共3页
比较MSP PCR、SSCP、RFLP在检测Leber s视神经萎缩 (LHON)线粒体DNA (mt DNA) 11778突变中的优缺点。 77例受试者 ,分别用MSP PCR、SSCP、RFLP法检测mt DNA11778突变。被MSP PCR检出的 48例阳性者同时也被SSCP检出 ,另外SSCP还检出 6例... 比较MSP PCR、SSCP、RFLP在检测Leber s视神经萎缩 (LHON)线粒体DNA (mt DNA) 11778突变中的优缺点。 77例受试者 ,分别用MSP PCR、SSCP、RFLP法检测mt DNA11778突变。被MSP PCR检出的 48例阳性者同时也被SSCP检出 ,另外SSCP还检出 6例杂合性突变 ;MSP PCR和SSCP检测阳性的 9例患者 ,再用RFLP (MaeⅢ )检测也得出一致结果。表明多条件SSCP在mt DNA未知突变筛查中具有优势 ,而MSP PCR有助于确定突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s视神经萎缩 mt-DNA RFLP MSP-PSR 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除视网膜特异性表达簇样蛋白1基因变异与中国高度近视人群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疆 张清炯 +8 位作者 肖学珊 李家璋 张丰生 黎仕强 李伟 李鸵 贾小云 郭丽 郭向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筛查视网膜特异性表达簇样蛋白 1( clusterin- like protein 1,CL UL 1)基因编码区域变异与中国高度近视人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PCR- SSCP检测 2 0 4例中国人高度近视先证者 CL U L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及两侧序列有无突变 ;对... 目的 筛查视网膜特异性表达簇样蛋白 1( clusterin- like protein 1,CL UL 1)基因编码区域变异与中国高度近视人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PCR- SSCP检测 2 0 4例中国人高度近视先证者 CL U L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及两侧序列有无突变 ;对有突变的外显子区域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仅发现 1例患者在 CL U L1基因外显子 2的密码子 10第 3个核苷酸 GT G→ GT T杂合同义突变 ,没有氨基酸的改变 ( Val10 Val)。CL UL1基因其余外显子无突变和多态现象。结论 初步排除位于 18p11.3D18S6 3~ D18S5 2 0 .8c M范围内视网膜特异表达的 CL U L 1基因与中国高度近视人群的相关性 ;CL 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簇样蛋白1基因 基因突变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角型青光眼及Rieger综合征患者中RIEG基因突变筛查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学珊 黎仕强 +1 位作者 刘海泉 张清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 分析国人开角型青光眼及 Rieger综合征中 RIEG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无血源关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5例、先天性青光眼 8例、Rieger综合征 4例。制备全体患者的血白细胞基因组 DNA。应用 PCR法扩增所有样品中 RIEG基因全部... 目的 分析国人开角型青光眼及 Rieger综合征中 RIEG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无血源关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5例、先天性青光眼 8例、Rieger综合征 4例。制备全体患者的血白细胞基因组 DNA。应用 PCR法扩增所有样品中 RIEG基因全部编码区(共 6对引物 ) ,然后分别用异源双链 - SSCP法筛查基因突变。结果 所分析的 2 7例患者基因组 DNA中均未检测到 RIEG突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RIEGER综合征 RIEG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蒙临床与GUCY2D基因突变分析
7
作者 张清炯 郭向明 +2 位作者 黎仕强 肖学珊 贾小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分析 L eber先天性黑蒙的临床特点及其候选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分析 2 7例年龄 4m o~ 18a的 L eber先天性黑蒙先证者临床资料。应用 PCR-异源双链- SSCP法分析 GUCY2 D基因外显子 2和 8,寻找可能的变异。结果  2 7例... 目的 分析 L eber先天性黑蒙的临床特点及其候选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分析 2 7例年龄 4m o~ 18a的 L eber先天性黑蒙先证者临床资料。应用 PCR-异源双链- SSCP法分析 GUCY2 D基因外显子 2和 8,寻找可能的变异。结果  2 7例患者均在 2 a以内出现视力差或对光、物体无反应 ,最好视力小于 0 .1。症状年龄 2 1例在 3m o内。 2 7例均有眼球震颤 (其中 15例为眼球扫视运动 )。 2 2例有眼底异常 ,5例眼底未见异常。 3例有家族史并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ERG锥杆反应重度下降或记录不到波。未发现 GU CY2 D基因突变。结论  L eber先天性黑蒙临床表现多样 ,诊断有赖于 ERG。本组病例可能与GU CY2 D外显子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Leber先天性黑蒙 GUCY2D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生后5周内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光镜和电镜观察
8
作者 邓新国 胡世兴 +3 位作者 薛黎萍 张清炯 郭向明 黎仕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在出生后5周内视网膜外核层细胞的光镜和超微结构变化,为进一步应用rds小鼠进行实验研究提供数据。方法rds新生鼠42只,在0d、3d、7d、14d、21d、28d、35d分别取11个眼球,立即经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 目的观察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在出生后5周内视网膜外核层细胞的光镜和超微结构变化,为进一步应用rds小鼠进行实验研究提供数据。方法rds新生鼠42只,在0d、3d、7d、14d、21d、28d、35d分别取11个眼球,立即经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眼球水平位视网膜赤道部外核层细胞的厚度;另取1个眼球经体积分数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镜观察外核层细胞及其盘膜。结果光镜观查结果显示:0d、3d视网膜的外核层和内核层未分开;7d的rds小鼠外核层和内核层已能区分,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层数为(9.55±0.69)层;14d稍有增加为(10.09±0.70)层;21d后逐渐减少,为(9.00±0.63)层;28d为(8.27±0.65)层;35d为(7.91±0.70)层。电镜结果显示,rds小鼠视网膜的外核层细胞从出生后第14天凋亡细胞增加;第21天盘膜初步形成,但部分被破坏;线粒体在出生当天、第3天和7天丰富,第14天破坏较重;外界膜从第14天发展为不连续;从7d开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出现多层和吞噬泡增多。结论rds小鼠从21d后视网膜外核层细胞逐渐减少,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外段的线粒体和外界膜破坏逐渐加重。这一结果为进一步开展rds小鼠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S小鼠 外核层细胞 光镜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供电线T接方式优化方案研究
9
作者 钟彦 黎仕强 +1 位作者 李驭超 代璐 《铁道技术监督》 2024年第9期44-48,共5页
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供电线长期运行情况来看,供电线采用T接方式上网可靠性低,是影响供电线安全的薄弱环节。就某次供电线上网点T接引线断脱造成的事故,分析既有供电线T接方式薄弱点,提出2种优化供电线T接方式设计方案。通过对比得出,供... 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供电线长期运行情况来看,供电线采用T接方式上网可靠性低,是影响供电线安全的薄弱环节。就某次供电线上网点T接引线断脱造成的事故,分析既有供电线T接方式薄弱点,提出2种优化供电线T接方式设计方案。通过对比得出,供电线采用整锚段直接上网方案与实际维护检修能力相匹配。采用整锚段直接上网方式对供电线改造,经过1年多不间断地监测、检查表明,供电线故障率明显降低,运行温度进一步下降,维护检修更加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供电线 T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监测研究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强 何斌 +1 位作者 张晓龙 黎仕强 《电子质量》 2004年第10期1-3,共3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采用在线测量变压器短路电抗的方法来计算判断变压器绕组变形情况,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论述的在线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较准确地提供运行中的变压器绕组变形状况。
关键词 绕组变形 变压器 在线监测 短路电抗 在线测量方法 仿真 运行 量变 情况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网BIM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黎仕强 《铁路技术创新》 2015年第3期63-65,共3页
借鉴BIM技术在我国大型工程建筑设计中的经验,铁路相关勘察设计项目已开始尝试使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工作。接触网是铁路牵引供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气化铁路勘察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接触网设计现状,重点对接触网BIM设计的... 借鉴BIM技术在我国大型工程建筑设计中的经验,铁路相关勘察设计项目已开始尝试使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工作。接触网是铁路牵引供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气化铁路勘察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接触网设计现状,重点对接触网BIM设计的优势及其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BIM 三维模型 可视化 碰撞检查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