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改改 杨巧芳 +5 位作者 黄霖霖 田焕 张爽琦 刘艳存 陈参参 王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3-558,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躯体症状和生理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4年5月在河南省6所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2 59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躯体症状和生理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4年5月在河南省6所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2 59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躯体症状得分为(22.31±15.40)分,心理症状得分为(5.11±4.66)分,1 768例病人躯体症状严重程度为轻微组,占68.1%,心理症状中忧虑、哀伤、紧张、易怒/易激惹、很难集中注意力、睡眠困难发生率分别为49.5%、40.4%、33.8%、30.4%、30.9%、51.4%。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躯体症状得分与心理症状得分呈正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理症状是其躯体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躯体症状严重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心理症状是其躯体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理症状入手,进而改善其躯体症状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躯体症状 心理症状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彬长矿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朋飞 黄霖霖 +4 位作者 臧宇哲 胡晋飞 张晓晨 白晓 姚顽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7,共10页
黄土高原矿区煤炭产量占全国70%以上,大规模开采活动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退化与土壤侵蚀加剧。然而,当前鲜有矿区土壤侵蚀时空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关系的定量研究,限制了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进展。为了探究矿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与环... 黄土高原矿区煤炭产量占全国70%以上,大规模开采活动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退化与土壤侵蚀加剧。然而,当前鲜有矿区土壤侵蚀时空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关系的定量研究,限制了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进展。为了探究矿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为黄土高原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指导,该研究以彬长矿区为研究区,利用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分别模拟了矿区全区2003—2019年及沉陷区2014—2019年土壤侵蚀速率,探究了矿区全区及沉陷区土壤侵蚀特征,定量研究了降雨、地形和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3—2019年间,彬长矿区土壤侵蚀速率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年份间差异较大,2003年土壤侵蚀最为严重,侵蚀速率为85.56 t/(hm~2·a),2009年侵蚀程度最低,侵蚀速率为15.54 t/(hm^(2)·a)。微度、轻度侵蚀主要分布于城区、黄土塬和河流阶地等平坦地区,其空间分布在不同年份间基本保持一致,其余侵蚀类型主要分布于煤矿开采区、沟壑区及河道周边,且侵蚀强度空间异质性较大。2)2014—2019年间矿区全区及沉陷区土壤侵蚀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周期性变化。春秋季节土壤侵蚀强度多表现为微度、轻度侵蚀,冬季侵蚀速率接近于0,夏季土壤侵蚀速率为一年中最高,是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时段。3)彬长矿区土壤侵蚀速率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沉陷区土壤侵蚀速率与降雨量、沉陷量及植被覆盖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降雨量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且开采沉陷加剧了土壤侵蚀,沉陷区的沉陷量不同,土壤侵蚀程度也不同。该研究方法探明了矿区的土壤侵蚀变化规律及环境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煤矿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矿区 侵蚀 黄土高原 沉陷 环境因子 RUSL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停车线法的公交优先感应信号设置及感应器位置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檀文芳 林丽 黄霖霖 《森林工程》 2019年第1期93-99,106,共8页
为提高交叉口处公交车辆运行效率,在停车线法的基础上针对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进行研究,提出公交车辆检测器的设置距离模型。以整体交叉口以人为单位的通行能力的增加量作为指标,分别建立绿灯延长、红灯缩短和插入相位3种方式下的目标... 为提高交叉口处公交车辆运行效率,在停车线法的基础上针对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进行研究,提出公交车辆检测器的设置距离模型。以整体交叉口以人为单位的通行能力的增加量作为指标,分别建立绿灯延长、红灯缩短和插入相位3种方式下的目标函数,并以函数最优化为目标,求出所设公交车辆检测器的最优位置模型,并借助VISSIM仿真软件,对检测器位置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将本文提出的检测器位置模型应用于公交优先控制策略后,整体交叉口以车辆为单位和以人为单位的通行能力均有所增加,且对于交叉口其余社会车辆的延误影响较小。本文提出的检测器位置模型具有可行性,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该距离模型下的公交优先策略所带来的增长效益大于所导致的减少效益,有效减少了公交车在交叉口处的停车等待时间,提高公交车辆的通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优先 感应控制 停车线法 检测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