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西周金文中的“霸”与“格”——兼论两周时期霸国的地望 被引量:25
1
作者 黄锦前 张新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111,共7页
本文主要通过字形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认为西周铜器铭文中作族氏称谓的"霸"与"格"所指实一,之前所谓的"霸国"或"霸族"与以往见于铜器铭文的"格国"或"格族"所指亦同,... 本文主要通过字形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认为西周铜器铭文中作族氏称谓的"霸"与"格"所指实一,之前所谓的"霸国"或"霸族"与以往见于铜器铭文的"格国"或"格族"所指亦同,即为文献所载的春秋时期的潞国之前身,系殷商时期西落鬼戎的支系,其地望西周及春秋早期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一带,春秋早期以后约在今晋东南的以潞城为中心的黎城、长治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论西周金文的“县”——兼谈古文字资料对相关研究的重要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黄锦前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152,共14页
从文字学角度看,西周金文中将"还"读作"县",既"有律有例",又有文献和史实的依据,且文字、文献及史实均可交验互证。读"还"为"县",在各方面皆有充分依据,可为定谳。将金文与传世文献... 从文字学角度看,西周金文中将"还"读作"县",既"有律有例",又有文献和史实的依据,且文字、文献及史实均可交验互证。读"还"为"县",在各方面皆有充分依据,可为定谳。将金文与传世文献等互证,至迟在西周中期懿孝之世已有"县",其性质为"县鄙"之"县",与后世"郡县"之"县"有别。元年师史簋的"大左",殆即"大将"、"大帅";"左右师氏"即王身边的卫戍部队"虎臣"之长官;师史担任"丰还"的"大左","官司丰还左右师氏",系王之亲信、重臣,或即京畿卫戍区长官,战时可代王领兵出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小学 由经入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臾钟及相关铜器系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锦前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3,共8页
本文对陕西扶风强家村铜器窖藏出土的师臾钟年代与铭文所载虢季氏世系重加分析和讨论,指出师臾钟应系西周晚期厉王时器,同出的恒簋的"恒"应即师臾的先祖"虢季"。铜器窖藏的形成当与西周末年厉王时期国人暴动所导致... 本文对陕西扶风强家村铜器窖藏出土的师臾钟年代与铭文所载虢季氏世系重加分析和讨论,指出师臾钟应系西周晚期厉王时器,同出的恒簋的"恒"应即师臾的先祖"虢季"。铜器窖藏的形成当与西周末年厉王时期国人暴动所导致的社会动乱有关。同时对太师小子豢簋等一批过去年代判定错误的器物重新断代、系联,将西周时期在王朝历任师职的虢季氏家族的有关铜器串联起来,反映了虢季氏一支自西周早期昭王世至西周末的发展脉络,对更清楚地认识虢季氏家族的历史和西周历史发展的有关细节皆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臾钟 恒簋 虢季 师氏 国人暴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觥读释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锦前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5,67,共4页
本文对新近公布的陶觥铭文进行了讨论,指出作器者"陶"或即后来继位为燕侯的召公奭子廖;"上祖癸"应指周文王,"癸"为其日名,因文王在周人祖先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加"上"字。末句当释读作"... 本文对新近公布的陶觥铭文进行了讨论,指出作器者"陶"或即后来继位为燕侯的召公奭子廖;"上祖癸"应指周文王,"癸"为其日名,因文王在周人祖先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加"上"字。末句当释读作"唯王廿嗣(祀)",系帝辛二十年即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姬昌即卒于此年,陶觥当作于文王去世后不久。进而对带"或"字徽记的有关金文材料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带"或"字作为族氏徽记者,作器者应为召公奭及其后裔,"或"这一族氏,系姬周之分支,至少在商末帝辛(纣)之时即已存在,其得名至迟始于召公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祖癸 周文王 召公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簋试释
5
作者 黄锦前 《文博》 2017年第3期36-38,共3页
从形制、纹饰及铭文来看,听簋应系商末帝辛八年(1094BCE)十月所作器,其年代明确,系商末标准器;铭文涉及商纣王帝辛、王子听(纣子武庚禄父)等重要人物;丰富了殷商甲骨文关于"工典"与"五种祀典"关系的材料,对于商代... 从形制、纹饰及铭文来看,听簋应系商末帝辛八年(1094BCE)十月所作器,其年代明确,系商末标准器;铭文涉及商纣王帝辛、王子听(纣子武庚禄父)等重要人物;丰富了殷商甲骨文关于"工典"与"五种祀典"关系的材料,对于商代历史、制度研究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簋 帝辛 王子听 工典 五种祀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录子俞甗与商末周初的历史
6
作者 黄锦前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河南省内乡县出土录子俞甗的年代应为商末,器主录子俞应即见于商末周初金文的“王子听”“录子听”及见于清华简的“录子耿”,亦即商末周初的著名历史人物“纣子武庚禄父”,而非故址在今安徽六安的子爵录国首领。“录”是地名兼作族名,... 河南省内乡县出土录子俞甗的年代应为商末,器主录子俞应即见于商末周初金文的“王子听”“录子听”及见于清华简的“录子耿”,亦即商末周初的著名历史人物“纣子武庚禄父”,而非故址在今安徽六安的子爵录国首领。“录”是地名兼作族名,“子”系指族长而非爵称,“俞”“听”为其私名,“禄父”系其字,“父己”系录子俞的父辈。传世录伯■簋的“录”与出土太保簋及录子俞甗的“录”应非同一国族,而系位于今安徽六安之古六国,系南淮夷之属,对二者应明确予以区别;录伯■簋的“录伯”与太保簋及录子俞甗的“录子”均无涉,应予以澄清;录伯■应非录子听的后人,不可张冠李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子俞甗 年代 族属 青铜器断代 考古学 先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楚曾霸,齐鲁燕灭--周代方伯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6
7
作者 黄锦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将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互证,西周时期的晋、曾、鲁、燕诸国,分别为中原、南土、东土与北土的方伯。以宗法和分封为基础的方伯与核心区互为表里,周王朝通过方伯及核心区,有效地控制各地人力物力资源,发挥其在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主导地... 将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互证,西周时期的晋、曾、鲁、燕诸国,分别为中原、南土、东土与北土的方伯。以宗法和分封为基础的方伯与核心区互为表里,周王朝通过方伯及核心区,有效地控制各地人力物力资源,发挥其在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成为王朝在各地的据点和堡垒,以拱卫周室。方伯制的实质,是以武力征服天下,以血缘为纽带管理四方。经过西周中晚期的发展演变,楚、齐、秦等异姓方伯取代鲁、曾等姬周同姓方伯,新的权力结构模式形成,导致西周瓦解与东周分裂。周代方伯发展演变的基本过程是鲁、曾等周初方伯渐趋衰亡,晋、楚、齐发展成为新的方伯,又与燕皆为秦所灭,简言之即“晋楚曾霸(伯),齐鲁燕灭”。两周史实即方伯的建立、发展、演变、更替、争斗及消亡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方伯 核心区 宗法制 分封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楚居》“徙居/袭X郢”解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锦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102,共8页
清华简《楚居》所载自楚武王至楚悼王时“徙居/袭X郢”不应理解为迁都,而系王居即楚王居处之迁徙。与金文及文献“京”“镐京”等的“京”一样,“郢”系共名或总名,凡单称“郢”者,皆指楚都,“X郢”犹如“X京”,系楚都郢内王居之邑,内... 清华简《楚居》所载自楚武王至楚悼王时“徙居/袭X郢”不应理解为迁都,而系王居即楚王居处之迁徙。与金文及文献“京”“镐京”等的“京”一样,“郢”系共名或总名,凡单称“郢”者,皆指楚都,“X郢”犹如“X京”,系楚都郢内王居之邑,内有宫殿及护卫等相关设施,其营建之目的或与军事安全、狩猎田游、陵园祭祀等有关。“郢”前之地名,皆系今宜城及荆州楚都内之具体小地名。称郢系因王居所在,“郢”由“浧”即水泽本义引申而来。西周金文中常见“王在X”的“”应系“居”字异体,该字系王居之“居”的专用字。“X”部分系畿内固定的王居,其他多系王出行临时驻跸之所,类似后世之行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居》 楚都 王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盘考释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锦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本文对河南南阳出土的雌盘进行了考释,认为其年代为春秋晚期前段。盘铭的"蔡臧君"即蔡庄侯甲午。器主雌的生活年代,应与蔡景侯大致相当,约在公元前560年前后。雌盘和蔡侯班戈等蔡器在南阳的发现,印证、丰富和补充了传世文献... 本文对河南南阳出土的雌盘进行了考释,认为其年代为春秋晚期前段。盘铭的"蔡臧君"即蔡庄侯甲午。器主雌的生活年代,应与蔡景侯大致相当,约在公元前560年前后。雌盘和蔡侯班戈等蔡器在南阳的发现,印证、丰富和补充了传世文献关于楚灭蔡的有关记载,使我们对当时的蔡楚关系等相关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盘 蔡臧君 蔡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见毛卣及其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锦前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90,共6页
毛卣所记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等与何尊及周甲戌方鼎皆吻合无间,应系同时所作;卣铭虽较简单,但可印证和补充何尊的记载,有重要史料价值;尊、卣、鼎及德方鼎铭文皆可互相印证和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史料链。据器形、纹饰、铭文及同时期... 毛卣所记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等与何尊及周甲戌方鼎皆吻合无间,应系同时所作;卣铭虽较简单,但可印证和补充何尊的记载,有重要史料价值;尊、卣、鼎及德方鼎铭文皆可互相印证和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史料链。据器形、纹饰、铭文及同时期有关铜器,何尊为成王时器,可为定谳;毛卣、周甲戌方鼎及德方鼎等亦皆为成王五年所作。“京室”“京宗”应系一地,指成周内的宗庙,“京”系“都”义,指成周;“王”指成王;毛、丽及何等皆系“宗小子”之一,是成王训诰和赏赐的对象;“公”“薛公”分别系毛与何的父辈,即尊铭的“公氏”之一,皆系周王族人,政治地位非同寻常;“薛公”的“薛”或系谥称,或系特定称谓或氏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卣 何尊 周甲戌方鼎 德方鼎 成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韋攴]壶、豺方与江淮的开发
11
作者 黄锦前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141,共5页
文章就相关铜器铭文所涉及的时空和背景信息对[韋攴]壶铭文的内容及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豺方和虎方相邻,皆系南淮夷之属,商代晚期豺方约在今安徽肥西北一带;豺方或即巢方,或与巢皆由豺部族分化而来,巢与豺方本出一源。昭王命南宫... 文章就相关铜器铭文所涉及的时空和背景信息对[韋攴]壶铭文的内容及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豺方和虎方相邻,皆系南淮夷之属,商代晚期豺方约在今安徽肥西北一带;豺方或即巢方,或与巢皆由豺部族分化而来,巢与豺方本出一源。昭王命南宫征伐虎方和豺方实即一事。昭王在“广[韋攴]楚荆”的同时,又命南宫征伐虎方、豺方,整顿南淮夷地区,是对周初所建立的南土地区秩序的一次检验。南宫伐虎方和豺方是南土开发大背景下周人与南淮夷地区土著势力之间反复较量的一个缩影,[韋攴]甗、壶是周人开发江淮的实物和文字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豺方 虎方 南淮夷 南土开发 时空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贾国青铜器
12
作者 黄锦前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78,共7页
本文对《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及其《续编》收录的一组贾国有铭文青铜器进行了系联和讨论,认为该组青铜器当系同时所作,系贾伯、贾叔及贾子伯父为贾伯女孟姬所作媵器,年代为春秋早期前段,孟姬所适乃晋国氏,纠正了过去有关器物断... 本文对《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及其《续编》收录的一组贾国有铭文青铜器进行了系联和讨论,认为该组青铜器当系同时所作,系贾伯、贾叔及贾子伯父为贾伯女孟姬所作媵器,年代为春秋早期前段,孟姬所适乃晋国氏,纠正了过去有关器物断代和铭文释读方面的一些错误。同时对过去著录的贾子己父匜的断代和文字释读等方面的问题也加以纠正。凡此可与文献有关记载互为补充、印证,对重新认识春秋时期贾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国 晋国 年代 史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淅川徐家岭M11出土文字资料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启荣 黄锦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114,共4页
本文对河南淅川徐家岭M11出土小口鼎及浴缶的有关资料作了详细介绍,并将其年代定在战国早期前段。进而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鼎铭'长贎之'及仆儿钟铭'余贎乘儿得吉金镈铝'的'贎'皆应读作'赖';'... 本文对河南淅川徐家岭M11出土小口鼎及浴缶的有关资料作了详细介绍,并将其年代定在战国早期前段。进而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鼎铭'长贎之'及仆儿钟铭'余贎乘儿得吉金镈铝'的'贎'皆应读作'赖';'大尹'为官名,初见于出土楚文字资料,可补文献记载之阙;该墓的墓主应系男性,即小口鼎铭中的'■大尹嬴',而非过去所认为的M10的墓主薳子昃之妻蔿夫人■,小口鼎与浴缶分别系其二位夫人■与巠的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人■鼎 ■夫人巠浴缶 ■大尹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