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诊治体会
1
作者 许元腾 林功标 +2 位作者 林昶 黄金樵 程金妹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5期34-36,共3页
目的提高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作综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时间2~17年。术后复发4例,死亡2例,临床治愈4例。结论外耳道腺样... 目的提高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作综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时间2~17年。术后复发4例,死亡2例,临床治愈4例。结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不易早期确诊,有必要对此病提高警惕。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目前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肿瘤境界不清,如何达到彻底切除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耳肿瘤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大鼠生物膜模型的构建与扫描电镜观察
2
作者 林伟 黄金樵 程金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729-732,共4页
目的构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大鼠体内导管生物膜模型,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方法 PVC导管(内径0.76 mm和外径1.52 mm)植入大鼠的颈外静脉,并经导管注入浓度为1×10~7个细胞/ml 600μl白色假丝酵母菌悬液;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入... 目的构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大鼠体内导管生物膜模型,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方法 PVC导管(内径0.76 mm和外径1.52 mm)植入大鼠的颈外静脉,并经导管注入浓度为1×10~7个细胞/ml 600μl白色假丝酵母菌悬液;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入生理盐水。注入菌液24 h后取出导管,截取部分导管的管腔内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成功构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大鼠体内导管生物膜模型,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导管内表面生物膜的图像;生物膜呈片状且密集分布,并由大量致密的细胞外基质包绕酵母细胞形成的具有菌丝交错的复杂的网状结构。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可在大鼠体内植入物的表面形成生物膜,其空间结构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生物膜 动物模型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