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问题方法及等效导热系数理论模型的石油焦颗粒堆积床传热特性
1
作者 黄金堤 易涛 +2 位作者 周欣波 谢飞 李静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3-825,共13页
通过自主搭建的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导热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开展了热态实验,探究了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在不同粒度与升温速率下料层内外温度的变化规律。基于计算传热学原理,构建了圆柱管径向传热正问题模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反推导... 通过自主搭建的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导热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开展了热态实验,探究了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在不同粒度与升温速率下料层内外温度的变化规律。基于计算传热学原理,构建了圆柱管径向传热正问题模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反推导热系数,并与经典的等效导热系数模型(Bruggeman模型,Maxwell-Garnett模型,Kunii and Smith模型和Zehner-Bauer-Schlünder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料层壁面与中心的温差随温度升高先增后减,随升温速率增大而增大,且随颗粒粒度减小而增加。基于导热反问题方法,获得了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导热系数λ与温度T和等效粒径dp的数学关系式。引入等效粒度系数φ修正后的Kunii and Smith模型计算的导热系数及导热反问题求解的导热系数均与实验数据吻合度较高。研究成果可为罐式炉内石油焦堆积床传热行为的深入剖析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颗粒堆积床 导热反问题 等效导热系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矿添加下铜闪速熔炼过程热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雨辰 李明周 +3 位作者 道永琪 黄金堤 谢剑才 李俊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0,共11页
针对氧化矿添加下铜闪速熔炼过程特性变化不明的难题,采用构建的铜闪速熔炼过程多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及计算系统,考察氧化铜精矿添加率和组分含量对主要技术指标、产物组分含量以及过程热量控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氧化铜精矿可... 针对氧化矿添加下铜闪速熔炼过程特性变化不明的难题,采用构建的铜闪速熔炼过程多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及计算系统,考察氧化铜精矿添加率和组分含量对主要技术指标、产物组分含量以及过程热量控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氧化铜精矿可有效提升铜锍品位,减少高熔点炉渣生成,但过量添加会导致能耗增加和炉况恶化。综合分析后,建议控制添加率在8%左右,同时入炉添加氧化铜精矿组分含量控制在合适范围,如Cu品位高于25%,FeO含量大于5%,S含量小于0.9%,SiO2含量低于30%,从而确保良好产品质量和主要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矿 铜闪速熔炼 多相化学平衡 热力学仿真 MetC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算法的稀土熔盐电解槽炉面温度监测研究
3
作者 侯伟 黄金堤 +1 位作者 李明周 李静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电解温度与稀土熔盐电解槽电流效率、炉体寿命紧密相关,然而热电偶测温、红外热成像等测量方法受电解车间高温强腐蚀环境影响难以实时检测。基于YOLOv8算法对熔盐电解槽炉面温度进行预测。首先,通过高温试验炉自制温度数据集并基于YOLOv... 电解温度与稀土熔盐电解槽电流效率、炉体寿命紧密相关,然而热电偶测温、红外热成像等测量方法受电解车间高温强腐蚀环境影响难以实时检测。基于YOLOv8算法对熔盐电解槽炉面温度进行预测。首先,通过高温试验炉自制温度数据集并基于YOLOv8算法训练获得温度区间分类模型;其次,采用图像灰度与温度关系式重建炉面图像温度云图;最后,基于YOLOv8-SSW算法构建了炉面温度图像识别模型,其预测准确率为93.4%,可用于电解槽炉面温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熔盐电解槽 温度检测 YOLOv8 目标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相平衡模型的闪速炼铁工艺过程优化调控机制研究
4
作者 冯雨辰 陈强 +6 位作者 赵鹏 张福泉 李明周 万章豪 黄金堤 汪金良 刘付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103,共12页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高产业关联度、广泛应用领域和强大的消费拉动作用,在促进社会发展、支撑经济建设和保障就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钢铁行业的高碳排放已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高产业关联度、广泛应用领域和强大的消费拉动作用,在促进社会发展、支撑经济建设和保障就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钢铁行业的高碳排放已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主要障碍。为了突破传统高炉冶炼工艺的高碳排放限制,国内外学者对高炉工艺优化改造和新型炼铁工艺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国内学者通过学科交叉提出了闪速炼铁新工艺,该工艺无需复杂预处理,仅需3~6 s即可完成铁精矿还原,为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新方案。然而,氢基闪速炼铁工艺参数优化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鉴于此,基于化学平衡常数法构建氢基闪速炼铁多相平衡模型,并采用MetCal软件平台二次开发了氢基闪速炼铁工艺热力学计算系统,进而分别针对反应塔与熔分池两个核心反应单元过程,通过仿真试验系统考察了氢矿比、温度和熔剂添加率等关键工艺参数对还原度、产物组分含量及熔渣性质等主要技术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塔内,提升还原氢矿比可增加反应塔还原粉中Fe含量及提高反应塔还原度,但当大部分FeO被还原后,反应塔内H2浓度上升,继续增加还原氢矿比会导致原料冗余和资源浪费;在温度低于1350℃时,提高反应塔温度能有效提升还原度,促进还原反应正向进行,但温度持续升高会带来不利影响。在熔分池内,熔剂添加对FeO还原反应的正向进行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有效提升反应塔还原度并调节炉渣碱度,碱性熔剂能够提高炉渣碱度,而酸性熔剂则用于降低炉渣碱度。综合考量反应塔还原度与炉渣碱度等主要技术指标,并结合高炉炉渣碱度1.1的参考标准,建议将反应塔还原氢矿比控制在750 m^(3)/t(标准状态),反应塔温度维持在1300℃左右,熔剂率控制在以下水平:R(CaO)约为12%、R(MgO)约为1%、R(SiO_(2))约为4%和R(Al_(2)O_(3))约为2%。上述参数优化方案为氢基闪速炼铁技术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炼铁 多相化学平衡 热力学仿真 MetCal 优化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Cal的铜侧吹氧化熔炼过程热力学仿真分析
5
作者 李明周 陈强 +3 位作者 冯雨辰 黄金堤 钟立桦 何发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91,共9页
采用所构建的铜侧吹熔炼过程多相平衡热力学仿真模型及计算系统,在典型工况条件下计算的产物组成结果与实际产出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热力学分析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氧料比(R_(OC))、石灰熔剂率(R_(CaO))、石英熔剂率(R_... 采用所构建的铜侧吹熔炼过程多相平衡热力学仿真模型及计算系统,在典型工况条件下计算的产物组成结果与实际产出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热力学分析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氧料比(R_(OC))、石灰熔剂率(R_(CaO))、石英熔剂率(R_(SiO_(2)))、富氧浓度(C_(Oxy))、燃煤率(R_(Coal))等工艺参数对主要技术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ROC,渣含铜、铜锍品位、渣含Fe_(3)O_(4)、渣中铁硅比和烟气中SO_(2)浓度升高,而渣含CaO降低;提高RCaO,渣含CaO升高;提高RSiO_(2),渣含CaO和Fe_(3)O_(4)均降低;提高RCoal,除渣含CaO升高外,其它主要技术指标均降低;提高C_(Oxy),烟气中SO_(2)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富氧侧吹 氧化熔炼 MetCal软件 热力学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侧吹氧化熔炼过程元素分配行为的仿真分析研究
6
作者 李明周 陈强 +3 位作者 冯雨辰 黄金堤 钟立桦 何发友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3-1355,共13页
基于多相平衡原理和铜侧吹氧化熔炼过程机理,采用化学平衡常数法构建铜侧吹氧化熔炼过程多相平衡数学模型,重点考察了氧料比(R_(OC))、富氧浓度(C_(Oxy))、石英熔剂率(R_(SiO_(2)))、燃煤率(R_(Coal))及石灰熔剂率(R_(CaO))对元素分配... 基于多相平衡原理和铜侧吹氧化熔炼过程机理,采用化学平衡常数法构建铜侧吹氧化熔炼过程多相平衡数学模型,重点考察了氧料比(R_(OC))、富氧浓度(C_(Oxy))、石英熔剂率(R_(SiO_(2)))、燃煤率(R_(Coal))及石灰熔剂率(R_(CaO))对元素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R_(OC)或降低R_(Coal),铜锍和熔炼渣中Cu、Fe、S元素含量分别下降和上升,伴生元素在铜锍和熔炼渣中的分配率分别下降和升高;提高R_(SiO_(2))或R_(CaO),产物中Cu、Fe、S元素的分配率略微变化,伴生元素中仅烟尘中的Au和Ag元素含量略微上升;提高C_(Oxy)对Cu、Fe、S元素的影响几乎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侧吹熔炼 化学平衡常数法 元素分配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Cal的铜阳极炉精炼过程热力学仿真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少春 李明周 +3 位作者 赵志慧 钟立桦 何发友 黄金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6-2451,共16页
基于多相平衡原理、过程反应机理和MetCal软件平台,采用化学平衡常数法,建立铜阳极炉精炼过程热力学仿真模型和仿真系统。在典型生产工况条件下,模拟计算氧化期和还原期的产物组成和关键技术指标。结果表明:氧化期铜液中Cu含量的计算相... 基于多相平衡原理、过程反应机理和MetCal软件平台,采用化学平衡常数法,建立铜阳极炉精炼过程热力学仿真模型和仿真系统。在典型生产工况条件下,模拟计算氧化期和还原期的产物组成和关键技术指标。结果表明:氧化期铜液中Cu含量的计算相对误差为0.14%,微量元素S、O的含量计算绝对误差分别为0.0057%和0.252%;还原期铜液中Cu含量相对误差为0.16%,S、O的含量计算绝对误差分别为0.0003%和0.002%,精炼渣Cu含量计算误差为4.69%,Pb、Zn、As、Sb和Bi等杂质元素在氧化期铜液与粗铜中的分配比计算结果与生产数据误差分别为2.82%、4.94%、6.24%、6.69%和0.07%。因此,所构建模型和计算系统能较好地反映铜阳极炉精炼过程的实际生产情况,具有精准预测该精炼过程和优化工艺参数的潜力,可有效指导铜阳极炉精炼过程的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式阳极炉 火法精炼 MetCal 热力学仿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Cal的铜阳极炉精炼过程热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少春 李明周 +3 位作者 赵志慧 钟立桦 何发友 黄金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41-3155,共15页
基于所构建的铜阳极炉精炼过程热力学仿真模型及系统,计算了某典型阳极炉精炼生产工况,验证模型热力学分析的可行性,进而考察气料比(R_(GF))、石英熔剂率(R_(Flux))和精炼温度(t)等工艺参数对产物组成及杂质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提... 基于所构建的铜阳极炉精炼过程热力学仿真模型及系统,计算了某典型阳极炉精炼生产工况,验证模型热力学分析的可行性,进而考察气料比(R_(GF))、石英熔剂率(R_(Flux))和精炼温度(t)等工艺参数对产物组成及杂质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R_(GF)、R_(Flux),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精炼渣组成,改善杂质入渣脱除效果,但因精炼渣量较小,除Co和Cr外其他杂质元素的实际入渣脱除率变化不大;提高温度对产物组分影响不大,但会降低杂质的脱除效果。综合工艺参数对阳极精炼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到的较优工艺参数为R_(GF)为22 m^(3)/t,R_(Flux)为0.16%,t为1200℃。在此条件下,铜液的Cu品位、S含量和O含量分别约为99.39%、0.0065%、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炉精炼 MetCal软件 热力学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层阻力特性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欣波 黄金堤 李静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4,共8页
石油焦中挥发分气体在罐式炉内料罐中的料层气体阻力特性是挥发分能否顺畅逸出的关键。首先通过实验检测方法系统研究石油焦孔隙率、堆积密度等物性参数,其次搭建了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层气体流动阻力实验装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料层高度... 石油焦中挥发分气体在罐式炉内料罐中的料层气体阻力特性是挥发分能否顺畅逸出的关键。首先通过实验检测方法系统研究石油焦孔隙率、堆积密度等物性参数,其次搭建了石油焦颗粒堆积床层气体流动阻力实验装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料层高度、床径比、颗粒粒度、气体流速对料层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油焦粒度增加,堆积密度下降,孔隙率上升;当床径比D/d_(p)>20,壁面效应影响可忽略;料层阻力与气体流速正相关,与颗粒粒度负相关;堆积料层阻力关系式为f_(p)=6.922×10^(60)ε^(86.519)(1-ε)^(105.394)Re^(-1.047)_(p),研究可为罐式炉煅烧石油焦挥发分气体的行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颗粒 石油焦 阻力特性 量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石油焦颗粒接触参数标定
10
作者 钟劲龙 李静 +1 位作者 黄金堤 李明周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153,共9页
厘清石油焦物性及接触参数对于理解料罐内石油焦下降运动规律至关重要。采用斜板碰撞实验技术测定了石油焦与钢板、石油焦与硅砖及石油焦之间的恢复系数均值分别为0.400、0.595、0.608。通过斜面抬升法测定了石油焦与钢板、石油焦与硅... 厘清石油焦物性及接触参数对于理解料罐内石油焦下降运动规律至关重要。采用斜板碰撞实验技术测定了石油焦与钢板、石油焦与硅砖及石油焦之间的恢复系数均值分别为0.400、0.595、0.608。通过斜面抬升法测定了石油焦与钢板、石油焦与硅砖的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368、0.599。基于固定漏斗实验法与离散元仿真技术,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标定了石油焦颗粒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415,石油焦与钢板、石油焦与硅砖及石油焦颗粒之间的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036、0.050、0.042。漏斗物理实验和仿真计算获得的堆积角误差<0.5%,研究可为罐式炉内颗粒运动行为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堆积角 漏斗实验 离散元法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尔多炉内气液两相流混合特性水模型研究
11
作者 李书鸿 黄金堤 +1 位作者 钟劲龙 李静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100,共9页
基于相似理论,构建了以工业卡尔多炉为原型1∶4.5等比例缩小的水模型。创新性地提出采用酸碱中和脱色法和量纲分析,研究了各工艺参数(气体流量Q、喷枪高度h、炉体转速ω、液相体积率φ、液相黏度μl和炉体倾角θ)对熔池内气液两相流混... 基于相似理论,构建了以工业卡尔多炉为原型1∶4.5等比例缩小的水模型。创新性地提出采用酸碱中和脱色法和量纲分析,研究了各工艺参数(气体流量Q、喷枪高度h、炉体转速ω、液相体积率φ、液相黏度μl和炉体倾角θ)对熔池内气液两相流混匀时间t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t与D(炉体内径)、h、ω、φ、Fr′(修正弗劳德准数)、μl和θ的无量纲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混匀时间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枪位的降低、液相体积的增大、黏度的减小、炉体倾角的提高而减小。研究成果可为卡尔多炉的高效冶炼及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多炉 水模型 混匀时间 酸碱中和脱色 量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杂铜精炼过程中动态多元多相平衡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金堤 李静 +2 位作者 童长仁 李明周 徐志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13-3522,共10页
基于吉布斯最小自由能原理,建立基于时间离散的倾动炉杂铜精炼过程的动态多元多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在与生产实践相同熔炼温度、风量、氧化及还原时间等操作工艺条件下,模拟计算各周期的各相组分含量。与生产数据相比,氧化造渣期粗铜相... 基于吉布斯最小自由能原理,建立基于时间离散的倾动炉杂铜精炼过程的动态多元多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在与生产实践相同熔炼温度、风量、氧化及还原时间等操作工艺条件下,模拟计算各周期的各相组分含量。与生产数据相比,氧化造渣期粗铜相中Cu含量(质量分数)的绝对误差为0.050%,相对误差为0.050%;O含量的绝对误差为0.012%,相对误差为2.638%。还原期粗铜相中Cu含量的绝对误差为0.042%,相对误差为0.042%;0含量的绝对误差仅为0.006%,相对误差为4.267%。炉渣相中Cu、Fe含量绝对误差分别为1.052%和0.504%,相对误差分别为2.782%和5.143%。该模型基本能够反映倾动炉杂铜精炼过程中各相杂质的分布情况,可为倾动炉杂铜精炼中杂质分配规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动炉 杂铜精炼 动态多相平衡 时间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罐式煅烧炉内石油焦热解挥发分迁移路径影响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金堤 张豆 李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476,共12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构建罐式炉煅烧石油焦过程仿真模型,研究不同因素对罐内压力及挥发分走向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颗粒粒度是控制罐内压力和挥发分走向的最重要且最有效的因素。当等效粒径d_(p)为1 mm时,在L2~L8火道对...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构建罐式炉煅烧石油焦过程仿真模型,研究不同因素对罐内压力及挥发分走向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颗粒粒度是控制罐内压力和挥发分走向的最重要且最有效的因素。当等效粒径d_(p)为1 mm时,在L2~L8火道对应的料罐区域,罐内处于正压状态,挥发分热解气体存在向下迁移趋势,易造成“下火放炮”炉况异常。(2)适当提高火道温度、降低单位排料量和挥发分含量也是抑制“下火放炮”炉况异常的有效措施。火道温度越高,料罐中心的压力越低,料罐出口的热解气体泄漏量也随之降低。单位排料量和挥发分含量越大,料罐中心的压力也越大,料罐出口的热解气体泄漏量也相应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揭示“下火放炮”的本质,确保罐式炉稳定运行及节能降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式煅烧炉 挥发分行为 下火放炮 计算流体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体系作用浓度通用计算模型研究
14
作者 黄金堤 李亮星 +2 位作者 李明周 徐迎春 刘秀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3年第4期79-82,共4页
根据冶金中广泛使用的共存理论作用浓度模型基本原理,结合Newton-Raphson算法建立了通用作用浓度计算数学模型。与传统针对具体体系建立专用作用浓度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广、构建速度快、易于编程的特点。通过比较4元渣系、5元... 根据冶金中广泛使用的共存理论作用浓度模型基本原理,结合Newton-Raphson算法建立了通用作用浓度计算数学模型。与传统针对具体体系建立专用作用浓度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广、构建速度快、易于编程的特点。通过比较4元渣系、5元渣系和8元渣系作用浓度模型发现,该通用模型可在较少的步数下快速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体系 共存理论 作用浓度 活度 通用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电解槽内电解液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明周 黄金堤 +4 位作者 童长仁 张文海 周孑民 李贺松 张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59-2267,共9页
以国内某冶炼厂铜电解槽为原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利用Fluent软件对铜电解槽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槽内不同特征截面上电解液流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得到的槽面电解液流动状况与现场观测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模拟结果... 以国内某冶炼厂铜电解槽为原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利用Fluent软件对铜电解槽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槽内不同特征截面上电解液流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得到的槽面电解液流动状况与现场观测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模拟结果的有效性;采用该"下进上出"电解液循环方式对槽内特征区域电解液的有效流量进行计算,发现电解液有效利用率仅15.41%左右。针对该问题分析成因后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优化电解槽结构、改进操作工艺和扩大产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 流场 数值模拟 流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cal的铜闪速熔炼-转炉吹炼工艺全流程模拟计算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明周 童长仁 +2 位作者 黄金堤 李俊标 汪金良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25,共6页
以"闪速熔炼—PS转炉吹炼"铜冶炼主流工艺为设计计算对象,基于自主开发的"冶金工艺流程计算系统开发平台(Metcal)"软件,采用物料平衡、热平衡和化学平衡等原理建立各计算单元数学模型,并对铜冶炼全流程进行了设计... 以"闪速熔炼—PS转炉吹炼"铜冶炼主流工艺为设计计算对象,基于自主开发的"冶金工艺流程计算系统开发平台(Metcal)"软件,采用物料平衡、热平衡和化学平衡等原理建立各计算单元数学模型,并对铜冶炼全流程进行了设计模拟计算,得到了各冶金单元的详细物流信息和热平衡计算结果,为该工艺设计、放大提供了理论指导,提高了冶金工艺全流程设计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cal软件 闪速熔炼 转炉吹炼 流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罐式炉内石油焦煅烧过程的二维传热传质数学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肖劲 黄金堤 +1 位作者 张红亮 李劼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40-2448,共9页
建立24罐8层火道顺流式罐式炉温度场、残余挥发分浓度场的二维数学模型,模型中包含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模型、固相活塞流模型、异相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及等效热流密度边界模型4个部分,并通过该模型研究罐式炉中石油焦热解传质传热过程。结... 建立24罐8层火道顺流式罐式炉温度场、残余挥发分浓度场的二维数学模型,模型中包含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模型、固相活塞流模型、异相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及等效热流密度边界模型4个部分,并通过该模型研究罐式炉中石油焦热解传质传热过程。结果表明:在给定工况下,石油焦挥发分热解反应主要在二至五层火道高度对应的料罐内进行;在六至八层火道高度对应的料罐内,形成长度约为2.0 m的高温煅烧带(T>1423 K),满足石油焦进一步聚合并实现碳结构重排的煅烧温度要求。经生产数据对比验证表明:该模型基本能够反映炉内温度的分布情况,可为罐式炉的温度自动化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式炉 温度场 二维 高温煅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nd-MQC耦合算法的高强度铜闪速熔炼多相平衡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明周 童长仁 +2 位作者 汪金良 黄金堤 李俊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14,共7页
基于最小自由能原理和修正准化学溶液理论,采用Rand-MQC耦合算法,建立了高强度铜闪速熔炼多相平衡热力学分析数学模型,依此模型对某典型高强度生产工况进行了实例计算,并考察了吨矿氧和熔剂率对平衡产物组元活度及其含量的影响。实例计... 基于最小自由能原理和修正准化学溶液理论,采用Rand-MQC耦合算法,建立了高强度铜闪速熔炼多相平衡热力学分析数学模型,依此模型对某典型高强度生产工况进行了实例计算,并考察了吨矿氧和熔剂率对平衡产物组元活度及其含量的影响。实例计算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铜锍和炉渣相组成模型计算误差均在2%以下,接近生产测量值;为获得高铜锍品位且能较好控制渣含铜和渣中铁硅比,建议吨矿氧和熔剂率分别控制在215m3/t和1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熔炼 Rand-MQC耦合算法 多相平衡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电解槽内电热场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明周 黄金堤 +3 位作者 童长仁 张文海 李俊标 汪金良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50-55,共6页
以国内某冶炼厂铜电解槽为研究对象,建立铜电解槽内电解液流场、温度场和电场作用数学模型,利用CFD商业软件,对槽内各物理场进行数值计算,重点考察温度场和电场的分布状况,并进行电解槽热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的槽面电解液温... 以国内某冶炼厂铜电解槽为研究对象,建立铜电解槽内电解液流场、温度场和电场作用数学模型,利用CFD商业软件,对槽内各物理场进行数值计算,重点考察温度场和电场的分布状况,并进行电解槽热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的槽面电解液温度分布状况与现场检测结果基本吻合,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靠近入口区域电解液温度比出口附近低约1-2℃,极板间电解液温度比槽底部区域高约1-2℃,槽内电解液温度分布呈现不均匀状况,分析原因后提出可行措施,为优化电解槽温度场分布、改进操作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 温度场 电场 热平衡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助萃作用下N235萃取脱除铜电解液中锑铋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茜琳 李亮星 +2 位作者 廖春发 黄金堤 童长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84-2590,共7页
采用溶剂萃取法脱除铜电解液中的杂质,通过在铜电解液中加入助萃剂研究萃取剂N235对Sb和Bi的萃取性能。考察N235体积分数、助萃剂浓度、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相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Sb和Bi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 采用溶剂萃取法脱除铜电解液中的杂质,通过在铜电解液中加入助萃剂研究萃取剂N235对Sb和Bi的萃取性能。考察N235体积分数、助萃剂浓度、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相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Sb和Bi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体积分数)为20%N235+10%异辛醇+70%磺化煤油,助萃剂浓度为0.1 mol/L,相比为1:1时,铜电解液经单级萃取,Sb和Bi的萃取率(质量分数)分别为56.1%和96.6%。在有机相组成和助萃剂浓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为2:1时,铜电解液经过7级逆流萃取,Sb的萃取率为86.0%,Bi的萃取率为97.1%。7级逆流萃取平衡有机相经氨水沉淀反萃—水洗—酸化处理后,Sb和Bi总反萃率可达98.4%和96.5%,有机相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 铜电解液 N235 SB 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