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与壁面热羽流耦合作用下污染物跨楼层扩散风险
1
作者 崔鹏义 赵青霞 +3 位作者 陈辰 田宇宁 彭文宏 黄远东 《暖通空调》 2025年第4期88-96,共9页
结合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探究了太阳辐射引起的建筑立面热羽流与水平风耦合作用下,不同污染源位置和不同理查德森数Ri下高层建筑立面空气污染物跨楼层扩散分布特性。研究表明:当Ri<1.71时,水平风作用主导背风侧流场结构和扩散特性;... 结合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探究了太阳辐射引起的建筑立面热羽流与水平风耦合作用下,不同污染源位置和不同理查德森数Ri下高层建筑立面空气污染物跨楼层扩散分布特性。研究表明:当Ri<1.71时,水平风作用主导背风侧流场结构和扩散特性;当Ri≥1.71时,热羽流作用逐渐增强且逐渐占据主导;污染物浓度随楼层增高逐渐降低,但跨楼层扩散的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随Ri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污染源位于室内的情况下,Ri=1.71时扩散风险最大;污染源位于背风侧室外地面的情况下,Ri<1.71时空气污染物扩散风险随着楼层增高逐渐递减,Ri≥1.71时空气污染物扩散风险在建筑中部较高,向建筑底部和上部逐渐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扩散 建筑热羽流 风洞实验 跨楼层扩散 扩散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热羽流影响下空气污染物跨楼层扩散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佳齐 杨锋 +2 位作者 赵青霞 黄远东 崔鹏义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以单侧通风6层建筑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平来流和太阳辐射引起的近壁面热羽流的耦合作用,探究了不同理查德森数Ri下建筑壁面热流运动、温度分布及污染物在竖直方向的跨楼层扩散传播特性。研究表明:当Ri≤5.64时,水...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以单侧通风6层建筑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平来流和太阳辐射引起的近壁面热羽流的耦合作用,探究了不同理查德森数Ri下建筑壁面热流运动、温度分布及污染物在竖直方向的跨楼层扩散传播特性。研究表明:当Ri≤5.64时,水平风力占主导,建筑2/3高度以下迎风面有明显的下行及向两侧的流动,1层释放的污染物对2层及以上楼层几乎没有影响,此时归一化净逃逸速度NEV~*基本保持不变;当Ri>5.64时,壁面热浮升力作用不能被忽略,随着Ri的增大,NEV~*明显增大,表明有更多污染物从1层室内扩散出来,沿迎风面向上运动的热流对高层室内产生影响,导致污染物跨楼层传播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效应 热羽流 污染物扩散 跨楼层传播 净逃逸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建筑物宽高比的街道峡谷内部气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远东 吴文权 +1 位作者 范炳全 帕丽达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6,共4页
基于标准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2种峡谷宽高比和4种建筑物宽高比下的开阔地域街道峡谷内部气流场.模拟结果表明,峡谷上部生成一顺时针大旋涡,并在此大旋涡的驱动下,峡谷内部形成一个逆时针旋涡;建筑物宽高比(W/H)对峡谷内部气... 基于标准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2种峡谷宽高比和4种建筑物宽高比下的开阔地域街道峡谷内部气流场.模拟结果表明,峡谷上部生成一顺时针大旋涡,并在此大旋涡的驱动下,峡谷内部形成一个逆时针旋涡;建筑物宽高比(W/H)对峡谷内部气流场具有显著影响,在W/H较小的情况下(如W/H=1/5),峡谷上部顺时针旋涡向峡谷内扩展而挤压峡谷内的逆时针旋涡,在峡谷宽高比(B/H)一定的前提下,上部顺时针旋涡向峡谷内部扩展的程度随W/H的减小而增大,而在W/H一定的条件下,上部顺时针旋涡向峡谷内部扩展的程度随B/H的加大而增强.从上述峡谷内部流场的特征中可推断出,在建筑物高度一定的条件下,缩小建筑物宽度和加大峡谷宽度会增强峡谷内外空气的交换,从而有利于峡谷内空气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峡谷 k—ε湍流模型 气流场 旋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roGRP、NSE水平与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远东 何朗 +2 位作者 赵晓平 张盛 徐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7期84-87,96,共5页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胃泌素前体释放钛(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其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及呼吸内科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SCLC患者103例...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胃泌素前体释放钛(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其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及呼吸内科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SCLC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给予2个周期及以上的标准化疗方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ProGRP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血清NSE水平。以中位血清ProGRP和NSE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ProGRP高水平组和ProGRP低水平组,NSE高水平组和NSE低水平组。分析两指标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4 cm、临床分期为广泛期、远处转移、有吸烟史的SCLC患者血清ProGRP和NSE水平高于肿瘤直径<4 cm、临床分期为局限期、无远处转移、无吸烟史的SCLC患者(P < 0.05)。ProGRP低水平组化疗效果优于ProGRP高水平组,NSE低水平组PFS高于NSE高水平组。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有临床分期(OR = 4.986,95%CI:3.774~9.876,P = 0.003)、远处转移(OR = 3.659,95%CI:2.182~7.569,P = 0.016)及血清NSE(OR = 2.879,95%CI:1.487~6.721,P = 0.005)。结论血清ProGRP可预测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NSE可预测SCLC患者的预后,临床治疗中应综合评估两个指标,同时密切关注有远处转移或临床分期为广泛期的SCL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胃泌素前体释放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化疗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绕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远东 赵树夫 +2 位作者 姜剑伟 周中华 顾静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
数值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8 m/s)下的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周围的水流场。过礁体中心的铅垂面上速度分布表明:①不同来流速度下,上升流的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均分别为来流速度的0.74倍和0.12倍,上升流最大高度均为礁体高度的2.6... 数值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8 m/s)下的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周围的水流场。过礁体中心的铅垂面上速度分布表明:①不同来流速度下,上升流的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均分别为来流速度的0.74倍和0.12倍,上升流最大高度均为礁体高度的2.6~2.7倍,背涡区的长度和高度均分别为礁体高度的4倍和1.25倍;②在靠近礁体背流面形成水流方向与来流方向相一致的透水区。过礁体中心的水平面上速度分布表明:①不同来流速度下,背涡区的长度和宽度均分别为礁体宽度的4倍和1.8倍;②在鱼礁内部形成水流方向杂乱的旋涡区。本研究还初步比较了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绕流与无孔方型人工鱼礁绕流的流场效应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方型人工鱼礁 水流场 上升流 背涡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型人工鱼礁周围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黄远东 姜剑伟 赵树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1-3,共3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方型人工鱼礁(边长为3 m)周围的水流场。铅垂平面上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水流贴近礁体迎流面时,水流抬升而形成上升流;不同来流速度工况下,上升流...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方型人工鱼礁(边长为3 m)周围的水流场。铅垂平面上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水流贴近礁体迎流面时,水流抬升而形成上升流;不同来流速度工况下,上升流最大速度均约为来流速度的0.64倍,上升流平均速度均为来流速度的0.12倍,而上升流的最大高度为礁体高度的2.62~2.65倍;由于流动分离,在礁体顶面形成一小旋涡区,而在礁体背水面后端形成背涡区;5种来流速度下的背涡区长度均为礁体高度的3.0~3.5倍,而背涡区高度为礁体高度的1.1~1.2倍。水平面上的计算结果表明:紧贴礁体四周为水流减速区,在礁体两侧形成小旋涡区(缓流区),而在礁体背部形成一大旋涡区(背涡区);背涡区内的水流旋涡结构随来流速度大小而变,但背涡区的最大宽度基本不随来流速度的改变而改变,约为礁体宽度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水流场 上升流 尾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峡谷内颗粒物扩散沉积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远东 林晓禹 赵树夫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4,102,共5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模拟分析了孤立街道峡谷内气流运动和颗粒物的扩散沉积.计算中选取中低来流风速(3,5,10 m/s)和高来流风速(20 m/s),颗粒粒径范围为0.01~10μm.得到了峡谷内气流速度场、颗粒运动轨迹和颗粒在建筑物不同表...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模拟分析了孤立街道峡谷内气流运动和颗粒物的扩散沉积.计算中选取中低来流风速(3,5,10 m/s)和高来流风速(20 m/s),颗粒粒径范围为0.01~10μm.得到了峡谷内气流速度场、颗粒运动轨迹和颗粒在建筑物不同表面及地面上的沉积率.结果表明,颗粒在地面上的沉积率明显高于在建筑物各表面上的沉积率;来流风速一定时颗粒在峡谷迎风面、背风面、建筑物屋顶及地面上的沉积率都对粒径的变化不敏感,中低风速范围内颗粒在建筑物各表面和地面的沉积率都对风速变化不敏感;在峡谷迎风面及地面上,颗粒在高风速下的沉积率明显大于中低风速下的沉积率,而在峡谷背风面及建筑物屋顶上,颗粒在高风速下的沉积率明显低于中低风速下的沉积率;在中低风速下,颗粒在背风面的沉积率高于在迎风面的沉积率,而在高风速下,颗粒在背风面的沉积率却低于在迎风面的沉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峡谷 颗粒物 沉积 扩散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棱柱型人工鱼礁绕流流场的CFD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远东 龙催 邓济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CFD软件平台ANSYS FLUENT,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三棱柱型人工鱼礁(各边长均为3 m)周围的三维水流场。通过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得到了上升流最大速度点位置、上升流最大高度、上升流最大速度、... 基于CFD软件平台ANSYS FLUENT,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三棱柱型人工鱼礁(各边长均为3 m)周围的三维水流场。通过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得到了上升流最大速度点位置、上升流最大高度、上升流最大速度、上升流平均速度以及背涡区尺度等参数;分析了礁体周围的压力分布和背涡区的涡旋结构特征。此外,还初步揭示出三棱柱型人工鱼礁绕流与方型人工鱼礁绕流在流场效应上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柱型人工鱼礁 剧烈分离 水流场 上升流 背涡区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模型和施密特数对街谷内污染扩散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远东 金鑫 +1 位作者 金铭霞 胡晓南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38,144,共7页
选取不同的湍动施密特数,分别采用标准κ-ε模型和realizableκ-ε模型对孤立街道峡谷内的气流运动和污染物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气流速度场和污染物浓度分布表明,标准κ-ε模型和realizableκ-ε模型预测出极为相似的气流旋... 选取不同的湍动施密特数,分别采用标准κ-ε模型和realizableκ-ε模型对孤立街道峡谷内的气流运动和污染物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气流速度场和污染物浓度分布表明,标准κ-ε模型和realizableκ-ε模型预测出极为相似的气流旋涡结构,即在峡谷内生成一个中心大致位于峡谷中央的顺时针大旋涡,并在此大旋涡的作用下污染物往峡谷的背风侧积聚.通过对比分析峡谷迎风面和背风面上的无量纲污染物浓度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表明,湍动施密特数的改变并不影响计算空气流场,但改变污染物扩散方程中的湍动扩散率,增大湍动施密特数将减弱污染物的湍动扩散作用,使得峡谷顶部污染物外溢减少,从而导致峡谷内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值增大;只要给定合适的计算参数,标准κ-ε模型和realizableκ-ε模型均能预测出峡谷内的污染物扩散分布,标准κ-ε模型合适的湍动施密特数为0.4~0.6,而realizableκ-ε模型则为0.3~0.5;当取湍动施密特数为0.7(Fluent软件系统中的默认值)时,标准κ-ε模型的计算精度高于realizableκ-ε模型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湍动施密特数 街道峡谷 污染物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青浦城区西北片河网调水的数学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远东 孙亚男 +2 位作者 陈林兴 孙建国 纪桂霞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基于河道几何特征以及污染物对流、湍动扩散和混合稀释的不同机制,构建起模拟上海青浦城区西北片河网内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的二维数学模型;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际调水工况(先排后引和边引边排),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河网内... 基于河道几何特征以及污染物对流、湍动扩散和混合稀释的不同机制,构建起模拟上海青浦城区西北片河网内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的二维数学模型;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际调水工况(先排后引和边引边排),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河网内各取样点的污染物浓度实测值与计算值都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所建模型具有工程适用性,可用于模拟上海青浦城区西北片的河网水质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 水质调节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两相圆柱绕流尾迹内颗粒扩散分布的离散涡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远东 吴文权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7-483,共7页
基于离散涡方法求得的非定常水流场和颗粒的Lagrange运动方程,数值模拟了稀疏液固两相圆柱绕流尾迹内颗粒的扩散分布.获得了流动的涡谱与3种不同St数颗粒(St=0.25,1.0,4.0)在流场中的分布.通过引入扩散函数来定量表示颗粒在... 基于离散涡方法求得的非定常水流场和颗粒的Lagrange运动方程,数值模拟了稀疏液固两相圆柱绕流尾迹内颗粒的扩散分布.获得了流动的涡谱与3种不同St数颗粒(St=0.25,1.0,4.0)在流场中的分布.通过引入扩散函数来定量表示颗粒在流场中的纵向扩散强度,并计算得到了不同St数颗粒的扩散函数随时间的变化.数值结果揭示出了液固两相圆柱绕流尾迹中的颗粒扩散分布与颗粒的St数和尾涡结构密切相关:1)中小St数(St=0.25.4.0)颗粒在运动过程中不能进入涡核区,而在旋涡结构的外沿聚集,且颗粒的St数愈大,其越远离涡核区域;2)在圆柱绕流尾迹区域内,中小St数(St=0.25.4.0)颗粒的纵向扩散强度随其St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两相 高Reynolds数 离散涡方法 尾涡 颗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浅水流动的离散涡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远东 吴文权 +2 位作者 张红武 王光谦 王兴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8,30,共5页
根据二维浅水流动中旋涡既可产生于流动边界层,也可在主流场中自生自灭的特点,建立起Eulerian-Lagrangian框架下的二维浅水流动离散涡方法;利用该方法数值仿真了高雷诺数下的二维浅水方柱绕流,得到了流动的速度场、涡谱,计算结果中明显... 根据二维浅水流动中旋涡既可产生于流动边界层,也可在主流场中自生自灭的特点,建立起Eulerian-Lagrangian框架下的二维浅水流动离散涡方法;利用该方法数值仿真了高雷诺数下的二维浅水方柱绕流,得到了流动的速度场、涡谱,计算结果中明显可见流动分离、旋涡以及旋涡随时间的发展演化,即模拟出流动所具有的非定常不稳定等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浅水流动 旋涡 离散涡方法 非定常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在水处理反应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远东 顾静 +2 位作者 赵树夫 周中华 姜剑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6期11-15,共5页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已在水处理反应器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CFD技术在固液分离反应器、生物处理反应器以及化学处理反应器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应用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CFD应用于水处理反应器模拟中有待...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已在水处理反应器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CFD技术在固液分离反应器、生物处理反应器以及化学处理反应器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应用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CFD应用于水处理反应器模拟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水处理 反应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斜顶建筑物的城市街道峡谷内部气流场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远东 李文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17-1320,共4页
基于S.R afa ilid is和M.Schatzm ann在风洞中所采用的城市街道峡谷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了6种带有斜顶建筑物的城市街道峡谷内部气流场。模拟结果表明:①建筑物斜顶显著影响峡谷内部的气流场,由于气流绕过斜顶时产生剧烈分离,使得处于背... 基于S.R afa ilid is和M.Schatzm ann在风洞中所采用的城市街道峡谷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了6种带有斜顶建筑物的城市街道峡谷内部气流场。模拟结果表明:①建筑物斜顶显著影响峡谷内部的气流场,由于气流绕过斜顶时产生剧烈分离,使得处于背风面的斜顶与处于迎风面的斜顶相比,前者对峡谷内部的气流漩涡结构影响更大;②斜顶建筑物高度与峡谷宽度的比是决定峡谷内部漩涡结构的重要因素,其比值愈大愈易于在峡谷内部生成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漩涡(其中峡谷上部为顺时针漩涡,而下部为逆时针漩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顶建筑物 城市街道峡谷 κ-ε湍流模型 气流场 漩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面绿化及热效应对浅型街谷内污染物扩散与转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远东 王可心 +2 位作者 刘宇辰 崔鹏义 罗杨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5-325,共11页
采用经风洞实验验证的CFD数值模型,就壁面绿化和热效应对浅型街谷内污染物扩散和NO_(x)-O_(3)光化学转化的影响开展研究。考虑了4种壁面受热模式以及4种叶面积密度的壁面绿化模式,并采用臭氧消耗率衡量光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结果表明,... 采用经风洞实验验证的CFD数值模型,就壁面绿化和热效应对浅型街谷内污染物扩散和NO_(x)-O_(3)光化学转化的影响开展研究。考虑了4种壁面受热模式以及4种叶面积密度的壁面绿化模式,并采用臭氧消耗率衡量光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结果表明,壁面受热会改变街道峡谷内的流动结构,背风面受热和地面受热能够增加峡谷内顺时针旋涡的尺度,迎风面受热会削弱该旋涡的尺度,全壁面受热则会破坏旋涡结构。壁面绿化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峡谷内平均温度,促进峡谷内旋涡结构的重构,并且不同程度降低平均臭氧消耗率。因此,壁面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光化学污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绿化 计算流体力学 街道峡谷 交通污染物 NO_(x)-O_(3)光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鱼礁开口比对流场效应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远东 付登枫 何文荣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4期39-43,共5页
采用CFD技术,模拟得到了开口立方体人工鱼礁绕流的三维水流场。通过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揭示出了流场效应随开口比变化的规律:1上升流最大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上升流平均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以及上升流最大高度与礁体高度的比均随开... 采用CFD技术,模拟得到了开口立方体人工鱼礁绕流的三维水流场。通过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揭示出了流场效应随开口比变化的规律:1上升流最大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上升流平均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以及上升流最大高度与礁体高度的比均随开口比的增大而降低;2背涡区的尺度随开口比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当开口比为0.1和0.2时,在礁体背流面后端形成尺度较大而速度很小的尾涡区,而当开口比为0.5和0.6时背流面后端已无明显旋涡区。此外,模拟结果也揭示出上升流特性参数和速度场分布图案几乎不受来流速度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体人工鱼礁 开口比 上升流 背涡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青浦城区西北片河网引清调水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远东 代静 +1 位作者 陈林兴 孙建国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2期14-17,共4页
基于河道水体溶解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实测数据,得出了上海青浦城区西北片河网在不同季节下的引清调水频率;采用经过实际调水过程验证的数学模型,对7种边引边排工况下的河网内水流运动进行了数值仿真,获得了每种工况下的水流速度场分布... 基于河道水体溶解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实测数据,得出了上海青浦城区西北片河网在不同季节下的引清调水频率;采用经过实际调水过程验证的数学模型,对7种边引边排工况下的河网内水流运动进行了数值仿真,获得了每种工况下的水流速度场分布。以水流速度场模拟结果为基础,分析了现有水利设施条件下青浦城区西北片河网内水体的流动性,进而提出了为实现河网水体的流动自净功能应打通留水河和进行新的水利设施建设(如配置新的高流量水泵等)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 调水 溶解氧 数值模拟 水流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粉气力压运的两相流运动微分方程建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远东 焦爱琴 王国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2-17,共6页
本文以气固两相流原理、可压缩流体一元流动理论以及作者在文献[2]中所验证的沿程阻力附加系数计算公式为基础,解决了面粉气力压运中的两个重要理论问题,即建立了面粉附加压损系数λz的计算公式与输料管内两相流运动微分方程。运... 本文以气固两相流原理、可压缩流体一元流动理论以及作者在文献[2]中所验证的沿程阻力附加系数计算公式为基础,解决了面粉气力压运中的两个重要理论问题,即建立了面粉附加压损系数λz的计算公式与输料管内两相流运动微分方程。运用两相流运动微分方程、气体状态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得出了两相流压损的计算公式,通过测试数据验证了两相流压损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粉 气力压运 两相流运动微分方程 压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叉口气流运动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远东 曾宁斌 +1 位作者 孙亚男 胡晓南 《宜春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7,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了城市道路交叉口内的气流运动规律。基于德国汉堡大学风洞试验中的交叉口物理模型,采用耦合湍流模型的N-S方程,数值求解了交叉口处的三维气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基本符合,达到了相互印证的效果。...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了城市道路交叉口内的气流运动规律。基于德国汉堡大学风洞试验中的交叉口物理模型,采用耦合湍流模型的N-S方程,数值求解了交叉口处的三维气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基本符合,达到了相互印证的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有纵向偏移(偏移量等于建筑物高度)的道路交叉口,在与来流风向垂直的纵向街道的水平面上形成三个旋涡;在远离交叉口中心并与来流风向垂直的交叉口街道峡谷内垂直面上形成一个顺时针旋涡;由于存在建筑物偏移,交叉口处的空气交换表现为来流从左方和上方街道导入,而从右方和下方街道导出,该空气交换特征与对称交叉口的空气交换规律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叉口 气流运动 数值模拟 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布局对街道交叉口内气流和污染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远东 刘泽宇 许璇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17年第3期132-137,共6页
采用Fluent软件对7种不同建筑物偏移量Δy(Δy=0、1/6 W、1/3 W、1/2 W、2/3 W、5/6 W和W,其中:W为街道宽度)下的交叉口内气流和污染扩散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建筑物偏移量对交叉口内气流运动和污染扩散具有显著影响.1/6 W... 采用Fluent软件对7种不同建筑物偏移量Δy(Δy=0、1/6 W、1/3 W、1/2 W、2/3 W、5/6 W和W,其中:W为街道宽度)下的交叉口内气流和污染扩散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建筑物偏移量对交叉口内气流运动和污染扩散具有显著影响.1/6 W的偏移量已足以在侧向街道内产生明显的次生流;当偏移量由1/6 W增加到1/3 W时,侧向街道内的速度场显著增强;而当偏移量分别为1/2 W、2/3 W、5/6 W和W时,侧向街道内的风速已与上风街道内的风速相当.随偏移量的增加,侧向街道和交叉口的空气交换增强而下风街道与交叉口的空气交换减弱.随着偏移量的增加,从上风街道尾端点源扩散到侧向街道内的污染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 污染扩散 建筑物偏移 街道交叉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