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隐性失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管军辉 郑文标 +4 位作者 黄皆和 王勇 杨晟 肖柏松 阮建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隐性失血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5例,女98例;年龄68~87(7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隐性失血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5例,女98例;年龄68~87(78.6±11.4)岁。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用于计算隐性失血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是否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手术方式(单侧或双侧)、手术时间、手术节段及数量、椎体丢失高度及恢复高度比因素对于隐性失血的影响。结果:术后隐性失血量为(287.7±68.5) 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β=2.405,P=0.012),手术方式(β=3.042,P<0.001),手术时间(β=2.043,P=0.038),手术节段(β=1.993,P=0.043)及数量(β=0.374,P<0.001),椎体高度丢失(β=2.785,P=0.003)及恢复比例(β=7.301,P<0.001)与隐性失血相关。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存在一定程度的隐性失血,糖尿病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节段及数量、椎体高度丢失及恢复比例为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隐性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