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留业 崔俊 +5 位作者 刘运祥 宋波 衣龙志 徐宁 张波 吴承荣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剂局部注射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4例,给予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对照组38例,给予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早期、近期、远期再出...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剂局部注射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4例,给予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对照组38例,给予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早期、近期、远期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率等。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84.2%)(P=0.029)。治疗组早期再出血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15.6%)(P=0.036)。治疗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均为2.3%,对照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均为3.1%,差异无显著性(P=0.832)。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死亡、穿孔及栓塞并发症出现,治疗组无心肺意外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出现窦性心动过速1例,发生率为2.6%,经内科保守治疗缓解,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279)。治疗组内科保守无效转外科手术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15.8%)(P=0.029)。结论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是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 内镜下注射硬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留业 周福润 刘运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0期40-41,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例早期胃癌病人均行内镜检查、黏膜染色、病理检查、小探头超声检查 ,证实为早期胃癌后 ,行黏膜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中 4例得到完全切除 ,1例术后病理提示切除断端仍有癌细胞残留...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例早期胃癌病人均行内镜检查、黏膜染色、病理检查、小探头超声检查 ,证实为早期胃癌后 ,行黏膜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中 4例得到完全切除 ,1例术后病理提示切除断端仍有癌细胞残留 ,7d后重新做残蒂部黏膜扩大剥离术 ,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床应用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小探头超声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留业 吴承荣 刘运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1期71-72,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了EST ,直径 <12mm结石采用普通网篮或气囊取石 ,直径 >12mm结石采用机械网篮碎石后 ,普通网篮或气囊取石。结果 :治疗成...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了EST ,直径 <12mm结石采用普通网篮或气囊取石 ,直径 >12mm结石采用机械网篮碎石后 ,普通网篮或气囊取石。结果 :治疗成功 15例 ,成功率 94 .7% ;结石一次清除率 93.3%。 1例术后并发胰腺炎 ,并发症发生率 6 .3%。结论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治疗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超声探头在食管、胃疾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留业 周福润 刘运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2期58-59,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型超声探头 (USP)在食管、胃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8例食管、胃疾病行USP检查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经USP检查后确诊食管癌 2例 ,食管平滑肌瘤 3例 ,食管息肉 2例 ,食管血管瘤 1例 ,胃底静脉曲张 4例 ,胃癌 3例 ... 目的 :探讨微型超声探头 (USP)在食管、胃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8例食管、胃疾病行USP检查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经USP检查后确诊食管癌 2例 ,食管平滑肌瘤 3例 ,食管息肉 2例 ,食管血管瘤 1例 ,胃底静脉曲张 4例 ,胃癌 3例 ,胃息肉 4例 ,胃平滑肌瘤 4例 ,胃平滑肌肉瘤 1例 ,胃壁外压迫 4例。结论 :USP检查能较好获得消化道管壁各层次的组织学影像特征 ,正确反映黏膜下肿瘤部位、大小、起源、深度及性质 ,判断癌肿侵犯深度 ,鉴别食管、胃疾病的良恶性 ,判断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超声内镜 微型超声探头 食管肿瘤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小肠联合造瘘术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留业 周福润 刘运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内镜 造瘘术 胃-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混合甘油三酯呼气试验测定胰腺外分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留业 刘运祥 +6 位作者 吴承荣 崔俊 于洪 刘一品 周福润 仪德亮 宋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2期3-4,共2页
目的测定慢性胰腺炎患者13C-混合甘油三酯呼气试验,了解对胰腺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A组35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20例无脂肪泻慢性胰腺炎患者为B组,20例有脂肪泻慢性胰腺炎患者为C组,进食13C-混合甘油三酯后,检测呼气... 目的测定慢性胰腺炎患者13C-混合甘油三酯呼气试验,了解对胰腺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A组35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20例无脂肪泻慢性胰腺炎患者为B组,20例有脂肪泻慢性胰腺炎患者为C组,进食13C-混合甘油三酯后,检测呼气中13CO2,评估胰腺的外分泌功能。C组患者补充胰酶后再行13C-混合甘油三酯试验。结果 C组13C-混合甘油三酯呼气试验显示,13C峰值(PDRpeak)和6h呼出13C累积丰度(cPDR)较A组明显降低[(1.63±0.25)%Vs(2.93±0.52)%;(6.83±0.62)%Vs(12.11±1.35)%;P<0.01],补充胰酶后PDRpeak和cPDR/6h较治疗前明显升高[(2.35±0.32)%,(8.82±0.72)%;P<0.01],但cPDR/6h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PDRpeak和cPDR/6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3C通常在(6.12±1.32)h达到PDRpeak峰值。结论13C-混合甘油三酯能有效地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和了解胰酶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胰腺功能 呼气试验 混合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黄留业 殷绍华 +1 位作者 李政平 辛献运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61-61,共1页
我们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PEG)以进行肠内营养,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67岁,平均45岁。无力吞咽者7例,其中脑出血3例,脑外伤2例,脑肿瘤2... 我们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PEG)以进行肠内营养,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67岁,平均45岁。无力吞咽者7例,其中脑出血3例,脑外伤2例,脑肿瘤2例;其它疾病需长期补充营养者4例,其中腹腔恶性肿瘤3例,食管—气管瘘1例。1.2 器械 本组病人均用Olympus GIF XQ_(20)胃镜,造瘘管选用Wilson-Cook PEG-24-Pu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造瘘术 内窥镜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消化性溃疡43例临床及内镜分析
8
作者 黄留业 黄运祥 刘富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63-63,共1页
食管消化性溃疡43例临床及内镜分析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264000)黄留业,黄运祥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43000)刘富强食管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少见病。自1985年6月~1995年2月我们收集了2... 食管消化性溃疡43例临床及内镜分析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264000)黄留业,黄运祥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43000)刘富强食管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少见病。自1985年6月~1995年2月我们收集了28279例次内镜检查中发现食管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食管消化性溃疡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间质瘤的超声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崔俊 黄留业 +1 位作者 吴承荣 刘运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75-877,879,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间质瘤的超声内镜(EUS)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超声内镜诊断间质瘤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内镜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间质瘤的45例食管胃黏膜下肿块的超声胃镜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起源于黏膜肌层者占28.9%(13/45),固... 目的探讨食管胃间质瘤的超声内镜(EUS)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超声内镜诊断间质瘤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内镜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间质瘤的45例食管胃黏膜下肿块的超声胃镜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起源于黏膜肌层者占28.9%(13/45),固有肌层者占71.1%(32/45)。直径小于2cm的间质瘤呈边缘规整的低回声匀质肿块;直径大于2cm的间质瘤大多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良性16例(35.6%),潜在恶性14例(31.1%),低度恶性11例(24.4%),高度恶性4例(8.9%)。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阳性100%,CD34阳性82.2%(37/45),SMA阳性13.3%(6/45)。结论EUS可用于食管胃间质瘤的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超声内镜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热极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莉 黄留业 +1 位作者 邢艳芳 孙传芬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82-883,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热极治疗胃肠道息肉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胃肠道息肉的84例(132枚)随机分为热极治疗组42例(68枚)和高频电治疗组42例(64枚),观察两组的息肉清除率和治疗后4周的创面愈合率。结果两组息肉清除率均为100%,治疗后4周创面愈合率... 目的探讨内镜热极治疗胃肠道息肉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胃肠道息肉的84例(132枚)随机分为热极治疗组42例(68枚)和高频电治疗组42例(64枚),观察两组的息肉清除率和治疗后4周的创面愈合率。结果两组息肉清除率均为100%,治疗后4周创面愈合率热极治疗组为100%,明显高于高频电治疗组8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热极治疗胃肠道息肉疗效可靠,安全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极治疗 胃肠道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俊 刘运祥 +1 位作者 吴承荣 黄留业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3-1065,1068,共4页
目的研究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mEUS)对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行内镜下结扎或电切除治疗,探索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治方法。方法对60例患者的72个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隆起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判断其起源,确立内镜诊断... 目的研究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mEUS)对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行内镜下结扎或电切除治疗,探索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治方法。方法对60例患者的72个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隆起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判断其起源,确立内镜诊断。根据不同病变选择内镜下结扎治疗或电切除术,部分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72个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病变中,间质瘤33个,囊肿27个,脂肪瘤9个,血管瘤3个,根据不同的病变选择结扎治疗或内镜下电切除术,未发生内镜治疗相关的并发症,3个月后复查见原病变处已形成瘢痕。结论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其指导下的结扎或电切除术对十二指肠降部隆起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 黏膜下病变 十二指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内镜乳头扩约肌切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莉 宋波 黄留业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0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SABP)的疗效。方法确诊为SABP患者分为内镜治疗组37例,内科药物治疗组41例,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治疗组与内科药物治疗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分别为(3.2±1.0)d及(5.8±1.2)d,(P...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SABP)的疗效。方法确诊为SABP患者分为内镜治疗组37例,内科药物治疗组41例,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治疗组与内科药物治疗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分别为(3.2±1.0)d及(5.8±1.2)d,(P<0.05);腹痛缓解时间为(2.6±1.4)d及(7.2±3.8)d,肝功能恢复时间为(7.8±2.6)d及(18.4±4.2)d,并发症发生率为2.7%及73.17%,中转手术率为0及46.34%,死亡率为2.7%及21.95%,平均住院天数为(14.5±6.4)d及(24.3±7.8)d,(P值均小于0.01)。结论早期内镜治疗SABP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作为SABP的首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治疗 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双支架治疗胆胰管恶性梗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运祥 吴承荣 +1 位作者 黄留业 刘辉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双支架治疗胆胰管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0例胆胰管恶性梗阻患者行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后根据狭窄情况分别置入塑料支架,观察治疗前后腹痛症状变化及血清胆红素指标变化。结果18例胆胰管同时狭窄者及1例肝门部狭窄者... 目的探讨内镜下双支架治疗胆胰管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0例胆胰管恶性梗阻患者行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后根据狭窄情况分别置入塑料支架,观察治疗前后腹痛症状变化及血清胆红素指标变化。结果18例胆胰管同时狭窄者及1例肝门部狭窄者均一次性置入胆管及胰管支架,1例肝门部狭窄者置入双支架困难,后置入支架至右肝管,术后腹痛、黄疸明显减轻,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内镜下双支架治疗胆胰管恶性梗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管 梗阻 支架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13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衣龙志 宋波 +3 位作者 黄留业 邢艳芳 吴承荣 童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8-429,共2页
目的评价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7月该院13例有消化道症状,但经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核素显影等检查为阴性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根据患者病情,以决定从口侧或肛侧进镜,其中2例从口侧未... 目的评价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7月该院13例有消化道症状,但经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核素显影等检查为阴性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根据患者病情,以决定从口侧或肛侧进镜,其中2例从口侧未达末端回肠者,择日改从肛侧进镜。结果13例病人中发现小肠疾病11例,检出率为84.6%,其中空回肠克罗恩病3例,空回肠多发溃疡3例,空回肠憩室2例,回肠重复畸形并血管畸形1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小肠粘连性狭窄1例。2例未发现病变。结论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快速地检查全小肠,具有直视、可控性好、图像清晰、能取活检及进行镜下治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扎法治疗食管平滑肌瘤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承荣 黄留业 +2 位作者 周福润 张娟 刘运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90-90,92,共2页
目的 探讨结扎法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经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证实为起源于食管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 ,直径 <1.5cm ,行结扎治疗 ,观察术后肿瘤脱落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 1周复查胃镜 ,结扎团块均已脱落 ... 目的 探讨结扎法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经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证实为起源于食管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 ,直径 <1.5cm ,行结扎治疗 ,观察术后肿瘤脱落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 1周复查胃镜 ,结扎团块均已脱落 ,局部形成浅溃疡 ,术后 4周溃疡均愈合 ,治愈率达 10 0 %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结扎法治疗食管平滑肌瘤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行、疗效好、无并发症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扎法 平滑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承荣 黄留业 +1 位作者 林淑娟 张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3期69-69,71,共2页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EST(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及经典方法,但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情况时,EST难以形成有效的乳头切开,尤其是结石较大时,操作十分困难。EPBD(endoscopic ppapillo-...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EST(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及经典方法,但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情况时,EST难以形成有效的乳头切开,尤其是结石较大时,操作十分困难。EPBD(endoscopic ppapillo-sphincter balloon dilatation)自1983年应用于胆管结石的治疗,与EST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乳头旁憩室 扩张治疗 十二指肠乳头 疗效观察 气囊 内镜 乳头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隧道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荣 黄留业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4期14-19,共6页
目的比较纵开口法与倒"T"形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POEM治疗的55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贲门失... 目的比较纵开口法与倒"T"形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POEM治疗的55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和术中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平均随访(10.67±2.80) d,术后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2(2,2)和4(4,5)分,P <0.05],症状缓解率为98.2%(54/55)。纵开口法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倒"T"形开口法组[44.8%(13/29)和15.4%(4/26),P <0.05],其中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为明显[34.5%(10/29)和7.7%(2/26),P <0.05]。纵开口法组中有1例术中发生黏膜裂伤和穿孔,1例出现复发。结论倒"T"形开口法POEM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能降低术中和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倒“T”形开口法 并发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色素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一品 黄留业 李延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双重色素内镜 食管癌 癌前病变 美蓝 卢戈碘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腔内折叠缝合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承荣 黄留业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7期83-83,85,共2页
目的 :探讨胃镜下腔内折叠缝合术 (ELGP)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无服药情况下每周出现3次以上烧心或反酸、反食症状 ,并且 2 4h食管pH监测证实胃酸异常者 10例进行ELGP。缝合器为美国BARD公司二代缝合器。术前检查 ,常规胃... 目的 :探讨胃镜下腔内折叠缝合术 (ELGP)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无服药情况下每周出现3次以上烧心或反酸、反食症状 ,并且 2 4h食管pH监测证实胃酸异常者 10例进行ELGP。缝合器为美国BARD公司二代缝合器。术前检查 ,常规胃镜检查后 ,在齿状线下方 1~ 3cm缝合 ,记录手术前后烧心、反流症状改善情况、2 4h食管pH监测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10例患者中烧心及反流症状改善总效率 80 %。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胃镜下腔内折叠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且手术安全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腔内折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CE对Barret食管并肠化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晓凌 刘运祥 +3 位作者 黄留业 徐宁 崔俊 张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6期9-10,14,共3页
目的探讨FICE在早期发现Barret食管(BE)中的肠上皮化生(SIM)等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1-2010.12共50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BE患者,分别采用普通模式、FICE模式对病变范围、腺管开口分型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对病变作出诊断,并与病... 目的探讨FICE在早期发现Barret食管(BE)中的肠上皮化生(SIM)等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1-2010.12共50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BE患者,分别采用普通模式、FICE模式对病变范围、腺管开口分型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对病变作出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比较。结果在对鳞柱状上皮交界的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形态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中,FICE优于普通内镜。FICE模式下通过Endo分型,检出SIM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86%,94%。结论 FICE可清楚观察BE粘膜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形态及毛细血管结构,操作转换简便,对BE食管进行靶向活检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 BARRET食管 肠上皮化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