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适与中美《桐油借款合约》考析——基于哥大藏陈光甫文件与胡适日记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黄珍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3,共12页
通过哥伦比亚大学藏陈光甫文件与现存胡适日记的比较,查明具体史事,考析胡适日记的“缺失”内容,可知胡适尽管并未直接参与中美桐油借款谈判,但在关键时刻与陈光甫精诚合作,在策略制定上提供辅助和给予支持,并间接推动美国国务院对借款... 通过哥伦比亚大学藏陈光甫文件与现存胡适日记的比较,查明具体史事,考析胡适日记的“缺失”内容,可知胡适尽管并未直接参与中美桐油借款谈判,但在关键时刻与陈光甫精诚合作,在策略制定上提供辅助和给予支持,并间接推动美国国务院对借款政策的调整和转变,为借款谈判的成功发挥了独特作用。进一步而言,中美桐油借款谈判实际上体现了国民政府对美国外交双轨并行的策略,即实行双代表体制。这一体制缘于美国政府内部对华政策的分歧,特别是联邦财政部与国务院在对华援助上的不同立场。在双代表体制下,国民政府“舍外交部而就财部”,通过陈光甫与胡适的共同努力,最终突破了美国政府内部的分歧,推动《桐油借款合约》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桐油借款 陈光甫 中美关系 双代表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谣言 被引量:9
2
作者 黄珍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98-102,115,共6页
清末新政期间 ,各地“讹言繁兴” ,谣言蜂起 ,并逐步汇合为强大的反对新政的社会舆论 ,最终以暴力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与清末新政时期普通民众的社会心理有着相当大的联系。由于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动、普通群众的落后意识... 清末新政期间 ,各地“讹言繁兴” ,谣言蜂起 ,并逐步汇合为强大的反对新政的社会舆论 ,最终以暴力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与清末新政时期普通民众的社会心理有着相当大的联系。由于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动、普通群众的落后意识和清末新政给普通民众带来沉重的捐税负担 ,趋利避害的社会心理驱使普通民众视清末新政为“病民之政” ,因而不断信谣传谣 ,乃至掀起反对新政的武装斗争 ,冲击了新政的深入开展 ,动摇和瓦解了清朝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谣言 普通民众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次反“围剿”前夕共产国际远东局的分离作战计划述论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珍德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3-61,共9页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前夕,共产国际远东局制订的分离作战计划受到"左"倾政治路线的影响,同时也是远东局针对当时敌我态势和红一方面军的实际困难而谋划的结果,是基于内线防御难以有效打破国民党军队堡垒封锁...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前夕,共产国际远东局制订的分离作战计划受到"左"倾政治路线的影响,同时也是远东局针对当时敌我态势和红一方面军的实际困难而谋划的结果,是基于内线防御难以有效打破国民党军队堡垒封锁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替代性的军事行动方案。实行外线主动进攻的作战方针,当时是较为一致的共识,但关于分离作战形式和以东线为主要突破方向的反对意见比较多。远东局和中共临时中央排除了来自红军前线领导层的反对意见,坚持分离作战计划,给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远东局 分离作战 红一方面军 第五次反“围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戊戌时期汪康年的变法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珍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39-43,131,共6页
本文认为汪康年主张变法,提倡设议院、兴民权,强调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其历史定位应是维新派。本文提出:维新派内部也有激进和温和之分,汪康年与康有为、梁启超的分歧在于变法道路上的异趣。
关键词 汪康年 戊戌变法 维新派 变法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关于法币的谣言及国民政府的应对措施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珍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6-188,192,共14页
全面抗战时期,关于法币的谣言层出不穷,不仅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和法币信用危机,而且频繁引发市场恐慌,对抗战经济体制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战时关于法币的谣言,内容主要涉及法币贬值、外汇平准以及发行流通券、大钞券、新币等。其长期... 全面抗战时期,关于法币的谣言层出不穷,不仅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和法币信用危机,而且频繁引发市场恐慌,对抗战经济体制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战时关于法币的谣言,内容主要涉及法币贬值、外汇平准以及发行流通券、大钞券、新币等。其长期肆虐的原因,就传播主体而言,日伪的“谣言攻势”、投机者的推波助澜和民众有关法币知识的落后是三大重要因素;就传播客体而言,与法币在战时的重要性和通货膨胀背景下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国民政府认识到关于法币的谣言广泛传播的危害,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力图辟谣止谣,但总体上属于被动性应付举动,成效欠佳。因法币贬值、物价上涨等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无法逆转的通货膨胀趋势面前,谣言与事实之间界限不明、变动不居,民众倾向于信谣传谣,使法币的价值和信用逐步贬损,并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法币 谣言 通货膨胀 国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农村新政激变中的官绅民及其互动——以1910年莱阳民变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珍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4,192,共6页
清末新政时期,绅权大张,原本作为乡村社会领袖的绅士进入国家政权,承办新政,不仅逐步失去了协调官民关系的原有功能,而且导致绅民关系恶化,绅民冲突不断。官府在处理绅民冲突的过程中往往偏袒绅士,弹压乡民,官民矛盾因此激化,新政激变... 清末新政时期,绅权大张,原本作为乡村社会领袖的绅士进入国家政权,承办新政,不仅逐步失去了协调官民关系的原有功能,而且导致绅民关系恶化,绅民冲突不断。官府在处理绅民冲突的过程中往往偏袒绅士,弹压乡民,官民矛盾因此激化,新政激变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出现农民较大规模的反抗斗争。1910年山东莱阳民变的发生,就是新政中官绅民关系急剧变动的产物,是一起典型的新政激变案例。报刊媒体普遍同情农民的反抗斗争,抨击官绅恶行,并看到了逐步显现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之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末新政不仅没有遂清朝巩固统治之愿,反而促使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日益崩溃,沦为速亡之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激变 莱阳民变 官绅民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前期香港的法币黑市与中英应对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珍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152,192,共8页
全面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实行外汇配给制度,导致社会上外汇供求矛盾尖锐,上海、香港等地从而出现了法币对外汇价剧烈波动的黑市。香港的法币黑市一般情况下弱于上海;但在1941年夏季,当上海黑市因英美冻结中国资金而大幅减弱之际,香港的法... 全面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实行外汇配给制度,导致社会上外汇供求矛盾尖锐,上海、香港等地从而出现了法币对外汇价剧烈波动的黑市。香港的法币黑市一般情况下弱于上海;但在1941年夏季,当上海黑市因英美冻结中国资金而大幅减弱之际,香港的法币黑市却异常猖獗,对国民政府的货币体制和财政基础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遏制黑市发展和稳定法币信用,国民政府主要通过售出外汇买入法币的方法进行平准。英国支持国民政府的法币平准活动,并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放弃在香港长期坚持的自由贸易原则,实行汇兑管制,香港法币黑市因此大幅减弱和萎缩。不过,由于法币黑市的根源在于国民政府不断增加发行法币,而市场物资供应和外汇储备没有相应增加,故平准活动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法币贬值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币黑市 香港 平准 外汇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恕的儒法之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珍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79-84,共6页
宋恕是戊戌时期一位比较独特的启蒙思想家。他提出自秦后至晚清的意识形态实际是阳儒阴法 ,儒学真谛已经流于西土 ,这正是造成中国落后的深层次原因。认为中国欲图富强 ,必须打破当前陈腐的意识形态 ,恢复秦以前的儒学 ,即“复教” ;而... 宋恕是戊戌时期一位比较独特的启蒙思想家。他提出自秦后至晚清的意识形态实际是阳儒阴法 ,儒学真谛已经流于西土 ,这正是造成中国落后的深层次原因。认为中国欲图富强 ,必须打破当前陈腐的意识形态 ,恢复秦以前的儒学 ,即“复教” ;而要做到这一点 ,只能向已获儒学真谛的西方学习。宋恕的儒法之辨 ,尽管武断而不科学 ,但他的意图是借复古的外壳 ,行维新变法和学习西方之实 ,犹如儒学的“文艺复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恕 维新变法 启蒙思想家 儒学 儒家 法家 意识形态 中国 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港澳商战的幻灭——中山港无税口岸的筹建和夭折
9
作者 黄珍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62,共5页
开辟唐家湾为商埠并以之为中心筹建中山港无税口岸,是中山县被树立为全国模范县后最引人注目的建设活动。唐绍仪主持的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之所以大张旗鼓地筹建中山港,主要动机之一就是与香港和澳门进行商战,特别以香港为假想敌。然而... 开辟唐家湾为商埠并以之为中心筹建中山港无税口岸,是中山县被树立为全国模范县后最引人注目的建设活动。唐绍仪主持的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之所以大张旗鼓地筹建中山港,主要动机之一就是与香港和澳门进行商战,特别以香港为假想敌。然而,因实践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中山港无税口岸的筹建比较曲折,最终停辍,与港澳商战的幻想因此破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港无税口岸 商战 港澳 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地方自治制度探论
10
作者 黄珍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90-195,共6页
国民党开始训政后,以地方自治作为训政实施的中心工作,为此制订了较完备的地方自治制度,主要是确立了地方自治的单位和层级、自治组织的构成与职权、自治事务的内容、经费来源与筹措方式。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地方自治制度尽管在自治单... 国民党开始训政后,以地方自治作为训政实施的中心工作,为此制订了较完备的地方自治制度,主要是确立了地方自治的单位和层级、自治组织的构成与职权、自治事务的内容、经费来源与筹措方式。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地方自治制度尽管在自治单位、财政等方面与孙中山的理论有所背离,但大致遵从了孙中山关于训政时期通过地方自治发展民权和建设地方的构想。然而,自治制度不能在地方有效落实、自治事务的范围过广、缺少独立的自治财政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地方自治制度的致命缺陷,并严重制约了各县办理自治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地方自治制度 训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训政规划的若干考察
11
作者 黄珍德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116-118,共3页
在确立了以党治国的训政体制后,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进行训政规划。初期训政规划以孙中山革命建设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建设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治权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发展教育及其他社会建设等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训政规划适应了... 在确立了以党治国的训政体制后,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进行训政规划。初期训政规划以孙中山革命建设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建设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治权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发展教育及其他社会建设等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训政规划适应了建设和发展民国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各项规划内容基本没有得到有效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党 训政规划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变动——以捐税为中心
12
作者 黄珍德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74-77,共4页
20世纪初年,由于清朝大张旗鼓地举办新政,使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动。一方面,国家对于乡村社会资源的索取在加剧,控制程度在加深;另一方面,清政府把权力系统延伸至乡村社会的绅士,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开始直接接触。与此同时,... 20世纪初年,由于清朝大张旗鼓地举办新政,使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动。一方面,国家对于乡村社会资源的索取在加剧,控制程度在加深;另一方面,清政府把权力系统延伸至乡村社会的绅士,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开始直接接触。与此同时,农民不堪负担,不断掀起抗捐税斗争,给予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以沉重打击,导致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迅速紧张。紧密化和对立化在清末新政时期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出现了矛盾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国家 乡村社会 捐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