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从开菲尔粒和陈年泡菜水中分离出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杆菌,探讨其降解小鼠血清胆固醇的机理。方法:以耐酸性、胆盐耐受性、疏水性、胆盐水解酶活性以及降胆固醇特性筛选出1株性状优良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MDL...目的:从开菲尔粒和陈年泡菜水中分离出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杆菌,探讨其降解小鼠血清胆固醇的机理。方法:以耐酸性、胆盐耐受性、疏水性、胆盐水解酶活性以及降胆固醇特性筛选出1株性状优良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MDL 9010)。将50只8周龄的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9010高组、9010低组,分别饲喂28 d和70 d采血,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的含量,70 d取肝组织细胞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胆固醇合成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 A reducase,HMGCR)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筛选得到1株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L.plantarum DMDL 9010,胆固醇去除率为37.58%,胆盐耐受性为35.48%,疏水性高达40%,具有较好的耐酸性。饲喂第28天,成功建出高脂模型大鼠,饲喂第70天,9010高组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清TC(23.03%)和LDL-C(28.00%),9010低组和阳性组无明显差异。阳性组和9010高组分别下调肝脏中HMG-Co A基因m RNA的表达(79.92%和62.86%)(P<0.05)。结论:实验获得了1株在体内外均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的L.plantarum DMDL 9010,可进一步开发为功能性微生态制剂。展开更多
本文意在优化多汁乳菇多糖的提取工艺,探讨多汁乳菇多糖抗氧化活性。本文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Central-Composite中心组合实验,对多汁乳菇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同时,通过O_2^...本文意在优化多汁乳菇多糖的提取工艺,探讨多汁乳菇多糖抗氧化活性。本文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Central-Composite中心组合实验,对多汁乳菇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同时,通过O_2^-·、·OH、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探究了多汁乳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汁乳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4 h,液料比33∶1 m L/g,对应多糖得率为2.18%,产品中多糖纯度为55.40%,蛋白含量为11.37%,不含淀粉;多汁乳菇多糖对O_2^-·、·OH、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868.16、280.00、342.06、167.65μg/m L。可见,响应面法可有效拟合多汁乳菇多糖得率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之间的关系,且多汁乳菇多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展开更多
对中国传统米发糕发酵剂进行改良,将植物乳杆菌DMDL9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MDL9010)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DMDL-H1(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DMDL-H1)按质量比1:1复配,与安琪酵母协同发酵米发糕,确定其最佳添加量。...对中国传统米发糕发酵剂进行改良,将植物乳杆菌DMDL9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MDL9010)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DMDL-H1(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DMDL-H1)按质量比1:1复配,与安琪酵母协同发酵米发糕,确定其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复合乳酸菌发酵剂添加量(质量分数)为6%时,米发糕感官评价和质构品质最佳。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检测出复合菌米发糕具有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与传统米发糕相比,复合菌米发糕具有更丰富的酯类物质。对不同温度(4、28、37℃)和不同包装方式(真空包装、气调包装(50%CO_(2)+50%N_(2))、密封袋装)下的复合菌米发糕储存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以气调包装并储存于28℃有利于保持复合菌米发糕的感官品质,并能显著降低硬度和咀嚼性。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意在优化多汁乳菇多糖的提取工艺,探讨多汁乳菇多糖抗氧化活性。本文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Central-Composite中心组合实验,对多汁乳菇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同时,通过O_2^-·、·OH、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探究了多汁乳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汁乳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4 h,液料比33∶1 m L/g,对应多糖得率为2.18%,产品中多糖纯度为55.40%,蛋白含量为11.37%,不含淀粉;多汁乳菇多糖对O_2^-·、·OH、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868.16、280.00、342.06、167.65μg/m L。可见,响应面法可有效拟合多汁乳菇多糖得率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之间的关系,且多汁乳菇多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文摘对中国传统米发糕发酵剂进行改良,将植物乳杆菌DMDL9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MDL9010)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DMDL-H1(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DMDL-H1)按质量比1:1复配,与安琪酵母协同发酵米发糕,确定其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复合乳酸菌发酵剂添加量(质量分数)为6%时,米发糕感官评价和质构品质最佳。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检测出复合菌米发糕具有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与传统米发糕相比,复合菌米发糕具有更丰富的酯类物质。对不同温度(4、28、37℃)和不同包装方式(真空包装、气调包装(50%CO_(2)+50%N_(2))、密封袋装)下的复合菌米发糕储存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以气调包装并储存于28℃有利于保持复合菌米发糕的感官品质,并能显著降低硬度和咀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