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镀Ni-P复合覆层设计与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黄燕滨 许晓丽 +3 位作者 卢亚辉 刘波 时小军 张其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3-15,20,共4页
针对海水介质对机件耐蚀性能要求较高的特点,对比试验了3种化学镀复合覆层方案,即:镀层+铬酸盐封闭、镀层+有机封孔剂处理和双镍层复合覆层。优化了双镍层中的高磷镀镍层与中磷镀镍层的厚度匹配。研究表明:3种复合覆层方案有效地降低了... 针对海水介质对机件耐蚀性能要求较高的特点,对比试验了3种化学镀复合覆层方案,即:镀层+铬酸盐封闭、镀层+有机封孔剂处理和双镍层复合覆层。优化了双镍层中的高磷镀镍层与中磷镀镍层的厚度匹配。研究表明:3种复合覆层方案有效地降低了镀层孔隙率,提高了镀层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复合覆层 孔隙率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燕滨 赵艺伟 +2 位作者 刘波 刘菲菲 孟昭福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3期7-9,17,共4页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法,与Ni-P合金镀层对比,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4.037μA/cm2)远远小于Ni-P合金镀层,说明Ni-Cu-P合金镀层的耐...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法,与Ni-P合金镀层对比,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4.037μA/cm2)远远小于Ni-P合金镀层,说明Ni-Cu-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比Ni-P合金镀层好。在交流阻抗谱图中,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整个浸泡过程中仅出现一个时间常数的单容抗弧,镀层电阻不断的增大,表明镀层有钝化膜不断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Cu—P合金镀层 耐蚀性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两栖车辆腐蚀现状及腐蚀综合控制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黄燕滨 周科可 +2 位作者 巴国召 时小军 刘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1-1298,共8页
针对两栖车辆在海洋环境下的使用情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两栖车辆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情况,并针对腐蚀问题和规律,提出两栖车辆腐蚀综合控制的理论及防腐设计原则。重点介绍了两栖车辆Al-Zn-In-Mg-Ga-Mn六元牺牲阳极材料、陶瓷型耐磨蚀涂... 针对两栖车辆在海洋环境下的使用情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两栖车辆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情况,并针对腐蚀问题和规律,提出两栖车辆腐蚀综合控制的理论及防腐设计原则。重点介绍了两栖车辆Al-Zn-In-Mg-Ga-Mn六元牺牲阳极材料、陶瓷型耐磨蚀涂层、复合防腐涂覆层、异种金属电位匹配、高分子密封防腐等专项腐蚀防护技术,提出树立全系统和全过程腐蚀综合控制的思想,制定以预防、控制和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工艺规程,构建腐蚀控制维修保障的配套技术手段,从顶层完善工腐蚀控制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两栖车辆 腐蚀控制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零件再制造化学镀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燕滨 刘德刚 +3 位作者 时小军 张其勇 巴国召 刘菲菲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203-206,共4页
文中研究了化学镀二元、三元及纳米复合镀合金技术在车辆异形和活动零件中的应用,解决了车辆零件再制造工程中镀液选择、施镀设备、工艺流程、表面质量、镀层性能和复合防护设计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获得了适合再制造工程应用的镀液、... 文中研究了化学镀二元、三元及纳米复合镀合金技术在车辆异形和活动零件中的应用,解决了车辆零件再制造工程中镀液选择、施镀设备、工艺流程、表面质量、镀层性能和复合防护设计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获得了适合再制造工程应用的镀液、设备及优化的工艺,显著提升了零件再制造工业化的质量和规模,拓宽了化学镀技术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零件 再制造 化学镀 工业化 复合防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Cu-P镀液组成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波 黄燕滨 +3 位作者 张平 刘德刚 许晓丽 孟昭福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39,共4页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Ni–Cu–P化学镀液主要成分对化学沉积Ni–Cu–P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对Ni–Cu–P镀液体系进行了优化,获得了外观平滑、光亮和耐蚀性能好的Ni–Cu–P三元合金镀层。复合络合剂的加入有效抑制了铜的优先析出,获得...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Ni–Cu–P化学镀液主要成分对化学沉积Ni–Cu–P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对Ni–Cu–P镀液体系进行了优化,获得了外观平滑、光亮和耐蚀性能好的Ni–Cu–P三元合金镀层。复合络合剂的加入有效抑制了铜的优先析出,获得了具有优异结合力的镀层。经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当镀液中硫酸铜的量小于0.5g/L时所得镀层为非晶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CU-P 耐蚀性 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非晶态Ni-P镀层孔隙率及其结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卢亚辉 黄燕滨 时小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0-42,45,共4页
运用化学镀技术在碳钢表面沉积了非晶态NiP镀层。系统研究了镀液周期对各项参数的影响,镀液使用寿命可达6个周期。优化了施镀工艺,分析了稳定剂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稳定剂加入量质量分数为原镀液体系1.5倍时孔隙率提高一个等级。得出厚... 运用化学镀技术在碳钢表面沉积了非晶态NiP镀层。系统研究了镀液周期对各项参数的影响,镀液使用寿命可达6个周期。优化了施镀工艺,分析了稳定剂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稳定剂加入量质量分数为原镀液体系1.5倍时孔隙率提高一个等级。得出厚度与孔隙率间关系,确定了镀层厚度为40 m时可改善镀层在海水中的防腐性能。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其相结构、元素分布。镀层结构均匀,致密,为典型的非晶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化学镀 海水防腐 NI-P合金 孔隙率 非晶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Ga铝基牺牲阳极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的行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宋高伟 黄燕滨 +2 位作者 丁华东 巴国召 闫永贵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2,共5页
研究了Ga含量对Al-Zn-In-Mg-Ga-Mn牺牲阳极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的活化机制。结果表明:Ga含量在0.02%(质量分数)时,Al-Zn-In-Mg-Ga-Mn牺牲阳极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综合电化学性能最佳。金相组织观察和腐蚀产物EDS分析得出,随... 研究了Ga含量对Al-Zn-In-Mg-Ga-Mn牺牲阳极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的活化机制。结果表明:Ga含量在0.02%(质量分数)时,Al-Zn-In-Mg-Ga-Mn牺牲阳极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综合电化学性能最佳。金相组织观察和腐蚀产物EDS分析得出,随着Ga含量的增加,Ga在晶界处富集,由于Ga的活化作用,晶界处优先溶解造成晶粒的脱落,电流效率急剧下降;活性元素Ga和In在溶解反应时发生共同沉积现象,破坏了基体表面氧化膜的完整性和致密性,有效地维持了阳极的活性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In-Mg-Ga-Mn牺牲阳极 电化学性能 干湿交替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阴极保护效果测试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宋高伟 黄燕滨 +2 位作者 丁华东 刘学斌 闫永贵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6-648,668,共4页
某型车辆长期处于高温、高湿、高盐雾和高日照的恶劣海洋环境中,通常采用牺牲阳极加涂层的方法保证车辆整体防腐蚀性能。对某型车辆牺牲阳极的保护效果进行了实车测试,并根据实测结果,提出了新的牺牲阳极保护方案,采用阴极保护优化软件B... 某型车辆长期处于高温、高湿、高盐雾和高日照的恶劣海洋环境中,通常采用牺牲阳极加涂层的方法保证车辆整体防腐蚀性能。对某型车辆牺牲阳极的保护效果进行了实车测试,并根据实测结果,提出了新的牺牲阳极保护方案,采用阴极保护优化软件Beasy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为车辆腐蚀防护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牺牲阳极 Beasy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l_2O_3/Ni-P化学复合镀镀层表面质量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赵艺伟 黄燕滨 刘菲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2,60,共4页
为了研究n-Al2O3/Ni-P化学复合镀层的表面质量,通过正交试验,得到n-Al2O3/Ni-P化学复合镀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86℃,pH值为5.2,搅拌量60L/h,纳米含量8g/L,表面活性剂A为2g/L,B为40mL。以镀层的硬度、孔隙率和表面粗糙度为评价标准,结... 为了研究n-Al2O3/Ni-P化学复合镀层的表面质量,通过正交试验,得到n-Al2O3/Ni-P化学复合镀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86℃,pH值为5.2,搅拌量60L/h,纳米含量8g/L,表面活性剂A为2g/L,B为40mL。以镀层的硬度、孔隙率和表面粗糙度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n-Al2O3/Ni-P化学复合镀镀层的表面质量优于Ni-P化学镀:n-Al2O3/Ni-P化学复合镀镀层表面均匀致密,孔隙率等级为9级,硬度达到620HV,表面粗糙度Ra0.62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化学复合镀 正交试验 硬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器装备腐蚀控制再制造工程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其勇 黄燕滨 +1 位作者 巴国召 时小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244-246,253,共4页
提出了系统性开展装备腐蚀控制再制造的思路。通过装备腐蚀环境分析和腐蚀控制系统规划,建立了装备腐蚀控制设计与评价综合系统。使得沿海装备的腐蚀控制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更科学、更可靠、更经济。
关键词 武器装备 再制造工程 腐蚀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镧不同化合物对渗锌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东晓林 时小军 +2 位作者 黄燕滨 刘谦 邓艳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镧的不同化合物对渗锌层耐蚀性的影响。方法在渗锌剂中不添加稀土元素及分别添加氧化镧、硫酸镧、氯化镧和硝酸镧,采用包埋法制备相关的渗锌层。通过使用TT260覆层测厚仪测量渗层厚度,利用SEM对渗锌层的表面形貌进行观...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镧的不同化合物对渗锌层耐蚀性的影响。方法在渗锌剂中不添加稀土元素及分别添加氧化镧、硫酸镧、氯化镧和硝酸镧,采用包埋法制备相关的渗锌层。通过使用TT260覆层测厚仪测量渗层厚度,利用SEM对渗锌层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Na Cl溶液,进行全浸腐蚀试验,使用TG-328A分析天平测量浸泡75 h和150 h的腐蚀失重,计算腐蚀失重速率,使用数码显微镜观察渗锌层腐蚀形貌。结果与未添加稀土元素制备渗锌层的厚度33.0μm相比,在渗锌剂中添加稀土元素镧能够有效提高渗层厚度,添加氧化镧的渗层厚度上升至45.7μm,添加硫酸镧的渗层厚度上升至41.7μm,添加氯化镧的渗层厚度上升至36.1μm,添加硝酸镧的渗层厚度上升至43.1μm。观察不同渗锌剂制备渗锌层的表面形貌,添加氧化镧制备的渗锌层表面最均匀、致密,但渗层表面出现少许微裂纹。在盐水浸泡实验中,添加硝酸镧制备渗锌层的腐蚀失重速率在浸泡75 h和150 h时都是最小的,分别为0.0441 g/(m2·h)和0.0625 g/(m2·h),表现出十分优异的耐蚀性能。结论在渗锌剂中添加稀土元素镧,能够提高渗锌的效率,改善渗锌层的表面质量,使得渗层更加均匀、致密,但渗层表面会出现少许不同程度的微裂纹。氧化镧、硫酸镧和硝酸镧的催渗作用十分明显,氯化镧的催渗效果最差。在耐盐水环境的腐蚀中,添加氯化镧制备的渗锌层的耐蚀性最不理想,而添加硝酸镧制备的渗锌层的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不同化合物 渗锌 渗层厚度 表面形貌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层结构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科可 黄燕滨 +2 位作者 桑浩然 刘谦 巴国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8-193,共6页
目的研究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层厚度与孔径对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制备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层,配制电解液成分为120 g/L H_2SO_4,60 g/L H3PO4,7 g/L CH_3COOH,温度为22℃。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时间和阳极氧化电压,制备膜层厚度不同和孔径尺寸不... 目的研究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层厚度与孔径对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制备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层,配制电解液成分为120 g/L H_2SO_4,60 g/L H3PO4,7 g/L CH_3COOH,温度为22℃。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时间和阳极氧化电压,制备膜层厚度不同和孔径尺寸不同的阳极氧化膜层结构,对阳极氧化膜试样涂TS-805胶粘剂,加压固化。通过拉伸剪切强度测试和湿热环境耐久性能测试,评价氧化膜层厚度和孔径对阳极氧化膜粘接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随着膜层厚度的增加,拉剪强度逐渐升高,达到一定厚度后,膜的拉剪强度不再增加反而降低,当膜层厚度为9.41μm时,铝合金粘接件的拉剪强度最高为25.06 MPa。在膜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氧化膜层结构中孔径尺寸对拉剪强度的影响较小;氧化膜层的湿热环境耐久性能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而提升,当氧化时间为30 min时,膜层湿热耐久性能最优;膜层湿热环境的耐久性能受膜层孔径尺寸的影响较小。结论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层结构中多孔层的孔深对粘接接头的粘接强度有影响,膜层过厚在粘接过程中粘接界面易形成气孔而降低粘接的拉剪强度,膜层厚度的最佳值与选用胶粘剂的黏度和多孔层的孔径有关,孔径对粘接拉剪强度的影响不明显。铝合金粘接的湿热耐久性能与氧化膜的孔径关系较大,对同一氧化体系的氧化膜层结构,孔径越大,湿热耐久性能越高。氧化电压是控制氧化膜层结构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控制氧化电压提高氧化膜层粘接的湿热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阳极氧化 粘接 拉剪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镍磷化学复合镀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敏 黄燕滨 +1 位作者 王期超 卢士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15,共5页
目的研究碳纳米管对Ni-P化学镀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加入到镀液中,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45#钢表面制得碳纳米管-镍磷化学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综合分析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并采用多功能材料表... 目的研究碳纳米管对Ni-P化学镀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加入到镀液中,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45#钢表面制得碳纳米管-镍磷化学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综合分析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并采用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对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动电位极化技术对Ni-P-CNTs复合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Ni-P-CNTs化学复合镀层是非晶态结构,CNTs均匀地嵌埋在基质镀层中。在耐磨性试验中,Ni-P-CNTs复合镀层的磨损率比Ni-P镀层降低了7.6×10^(-11) m^3/(N·m),而平均摩擦因数减小了0.074。在电化学腐蚀试验中,Ni-P-CNTs复合镀层的腐蚀电位比Ni-P镀层正移了222 mV,而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5.234×10^(-6) A/cm^2。结论碳纳米管填补了镍磷非晶胞间的间隙,改善了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使Ni-P-CNTs化学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耐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 化学镀 碳纳米管 复合镀层 摩擦磨损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设计与计算机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谦 王昕阳 +3 位作者 黄燕滨 谢璐 许诠 黄俊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92-397,407,共7页
高熵合金突破了传统的合金设计理论,实现了材料的可合成、可分析、可控制,为合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高熵合金由于具有超强的耐腐蚀性能、极佳的耐磨性能、优异的抗辐射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等特性,在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 高熵合金突破了传统的合金设计理论,实现了材料的可合成、可分析、可控制,为合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高熵合金由于具有超强的耐腐蚀性能、极佳的耐磨性能、优异的抗辐射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等特性,在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高熵合金设计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高熵合金的基础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在固溶强化机制方面,由于高熵合金的组分众多,很难确定哪种组分是溶剂,哪种组分是溶质;在扩散机制方面,虽然实验已经证明高熵合金的扩散系数低于普通合金,但与吉布斯-安丹姆方程矛盾。这些问题给高熵合金的设计带来不确定性。(2)2011年美国提出了“材料基因组计划”。它是以第一性理论、加速分子动力学、热力学模型等理论,借助现有的信息技术模拟预测新材料性能,最后用实验证明的新材料研发方法。目前,高熵合金在工业应用上有很大的前景。因此,加大高熵合金的高通量计算,完善高熵合金的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自高熵合金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到高熵合金的研究工作之中,先后研究了传统高熵合金、难熔高熵合金和复合高熵合金等的组织结构、性能特点和制备工艺,为高熵合金的设计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此外,“混乱理论”、高熵合金设计参数、第一性原理等理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高熵合金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高熵合金的基本理论和特点,重点论述了高熵合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总结了高熵合金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的形成条件,并根据研究现状对高熵合金进行分类,分析了组分元素的种类和配比对高熵合金组织结构以及性能特点的影响,综述了高熵合金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模型,总结了其在性能预测上的应用。最后展望了高熵合金设计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高熵合金设计 组分元素 计算机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元素含量对CoCrFeNiTi高熵合金涂层硬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昕阳 刘谦 +4 位作者 任海滔 李湛 许诠 黄燕滨 郭一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5,共9页
目的系统研究钛元素含量对CoCrFeNiTi系高熵合金涂层成形过程、组织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备工业应用价值较高的合金涂层。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上制备了CoCrFeNiTi高熵合金涂层,基于第一性原理预测了不同Ti... 目的系统研究钛元素含量对CoCrFeNiTi系高熵合金涂层成形过程、组织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备工业应用价值较高的合金涂层。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上制备了CoCrFeNiTi高熵合金涂层,基于第一性原理预测了不同Ti元素涂层力学、形成特性,研究表征了涂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合试验和计算阐明了耐磨性能强化机制。结果CoCrFeNiTi高熵合金固溶体相剪切模量较高,形成能较低,并且随着Ti元素含量的提升,两者逐渐升高。试验结果证明,CoCrFeNiTi涂层整体为FCC固溶体相,高钛元素组会出现Fe Cr相、NiTi相和CoTi相组成。组织呈典型树枝晶状,枝晶区域富含Fe和Cr元素,枝晶间区域富含Ni和Ti元素。随着Ti元素含量的提高,CoCrFeNiTi涂层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加,摩擦因数、磨损率和磨损质量不断降低,耐磨损能力明显增强,试验与计算结果一致。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Ti元素含量较低组还伴随着黏着磨损。Ti元素含量提高会加剧合金内晶格畸变效应,促进σ相等硬质相析出,产生固溶强化与析出强化作用,阻碍裂纹发展,磨损面积较小,提高耐磨性能。结论随着钛元素含量的增加,CoCrFeNiTi高熵合金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CoCrFeNiTi_(0.7)激光熔覆涂层具有更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高熵合金涂层 第一性原理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刷镀层中N、H、O气体元素含量的测定及其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滨士 马世宁 黄燕滨 《表面工程》 CSCD 1989年第2期74-78,共5页
刷镀过程中,随着金属离子的沉积,也必然伴有一定数量的杂质渗入镀层。了解这些杂质在刷镀层中的含量有多少,它们在镀层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Ni—W—50、致密快Ni刷镀层中的N、H、O气体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它... 刷镀过程中,随着金属离子的沉积,也必然伴有一定数量的杂质渗入镀层。了解这些杂质在刷镀层中的含量有多少,它们在镀层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Ni—W—50、致密快Ni刷镀层中的N、H、O气体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它们在镀层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镀层 气体 元素含量 杂质 渗入 金属离子 沉积 作用 测定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刷镀层接触疲劳性能研究
17
作者 徐滨士 马世宁 黄燕滨 《表面工程》 CSCD 1989年第2期65-73,共9页
滚动轴承、齿轮、钢轨、凸轮等零件,在接触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工作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小块金属划落,形成麻点或凹坑,使振动增大,噪香增加,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统称为接触疲劳失效。国内外对零件的接触疲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 滚动轴承、齿轮、钢轨、凸轮等零件,在接触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工作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小块金属划落,形成麻点或凹坑,使振动增大,噪香增加,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统称为接触疲劳失效。国内外对零件的接触疲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得出了电镀层不能承受接触疲劳性质负荷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疲劳性能 刷镀层 麻点 金属 零件 齿轮 凸轮 滚动轴承 工作表面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W-50和致密快Ni刷镀层表面残余应力的测定及其随镀层厚度的变化规律
18
作者 徐滨士 马世宁 黄燕滨 《表面工程》 CSCD 1989年第2期78-83,共6页
电镀时产生的残余应用,亦称为电应力,是指在基体金属上逐层电沉积上去的镀层部分的残余应力。刷镀镀县同样也会产生残余应力,它对刷镀层性能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当有大的拉伸应力存在时,就会产生... 电镀时产生的残余应用,亦称为电应力,是指在基体金属上逐层电沉积上去的镀层部分的残余应力。刷镀镀县同样也会产生残余应力,它对刷镀层性能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当有大的拉伸应力存在时,就会产生镀层开裂和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镀层 镀层厚度 电沉积 电镀 基体金属 拉伸应力 残余应力 表面 结合强度 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快Ni刷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强化机制
19
作者 徐滨士 马世宁 黄燕滨 《表面工程》 CSCD 1989年第2期62-65,共4页
运用金相方法研究电镀层的组织结构表明;电镀层的主要强化机制是细晶强化,此外,在电镀层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位错和微挛晶。它们对电镀层的镀层强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 强化机制 微观组织结构 电镀层 刷镀层 细晶强化 位错 金相 方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