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家坝水电站尾水渠下游护坡注浆锚杆试验初步研究
1
作者 黄荣敏 王元璋 +1 位作者 黄灿新 陈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1,95,共4页
通过尾水渠下游护岸边坡锚杆4种工艺性试验及抗拉拔力试验初步研究了松散地层(主要含砂卵砾层、碎石夹泥层、孤石层)中合适的注浆施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膏浆锚杆的单位耗浆量最低,整体密实度较好,拉拔力较高,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通... 通过尾水渠下游护岸边坡锚杆4种工艺性试验及抗拉拔力试验初步研究了松散地层(主要含砂卵砾层、碎石夹泥层、孤石层)中合适的注浆施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膏浆锚杆的单位耗浆量最低,整体密实度较好,拉拔力较高,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通过试验及工程施工证明,该技术符合质量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可在类似地基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 注浆 试验 膏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水电站尾水渠下游护坡预应力锚索工艺初步试验研究
2
作者 黄荣敏 王元璋 +1 位作者 黄灿新 陈立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90,94,共5页
通过对向家坝水电站尾水渠下游护岸边坡进行的两个阶段预应力锚索工艺试验,初步研究了合适在含较深覆盖层(主要含砂卵砾层、碎石夹泥层、孤石层)地基中进行预应力锚索施工的工艺。试验表明,该施工工艺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可在类似工程中... 通过对向家坝水电站尾水渠下游护岸边坡进行的两个阶段预应力锚索工艺试验,初步研究了合适在含较深覆盖层(主要含砂卵砾层、碎石夹泥层、孤石层)地基中进行预应力锚索施工的工艺。试验表明,该施工工艺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 护坡 施工工艺 灌浆 向家坝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m深基坑支护开挖设计与施工理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伟 吕凤梧 +1 位作者 吕鹏 黄灿新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润扬大桥南汊悬索桥经锚碇基础工程是国际上首次采用嵌岩地下连续墙多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矩形锚碇工程 ,基坑开挖深度达50m。设计和施工时选用了矩形锚碇围护结构设计方案 ,以及嵌岩地下连续墙、注浆封水、内支撑与锚碇结构相结合的施工工... 润扬大桥南汊悬索桥经锚碇基础工程是国际上首次采用嵌岩地下连续墙多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矩形锚碇工程 ,基坑开挖深度达50m。设计和施工时选用了矩形锚碇围护结构设计方案 ,以及嵌岩地下连续墙、注浆封水、内支撑与锚碇结构相结合的施工工艺 ,采用信息化施工 ,优化设计方案 ,完成了锚碇施工的一系列新颖可靠、经济合理的整套锚碇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 ,使大桥北锚碇深基础工程的施工安全、快速 ,整套技术在我国的交通、国防、市政工程领域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支护 开挖 设计 施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水利水电灌浆工程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黄灿新 王团乐 +2 位作者 施炎 孙云山 王梓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9-215,共7页
水利水电灌浆工程具有“作业隐蔽、数据量大、经验性强、涉及专业多”等特点,其质量控制与管理是行业长期面临的难题。以全生命周期、多专业协同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网络数据库、三维可视化、面向对象编程等技术为手段,通过开发地质数... 水利水电灌浆工程具有“作业隐蔽、数据量大、经验性强、涉及专业多”等特点,其质量控制与管理是行业长期面临的难题。以全生命周期、多专业协同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网络数据库、三维可视化、面向对象编程等技术为手段,通过开发地质数据管理与建模、灌浆参数化设计、三维可视化展示与分析、灌浆资料整理与输出、渗流渗压监测等五大模块,构建了基于BIM技术的水利水电灌浆工程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BIM管理系统的灌浆工程分析方法,并以乌东德水电站为实例开展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减少灌浆施工过程的盲目性、提高灌浆分析的针对性,实现“施工过程透明、灌浆数据有效、设计参数动态、成果资料共享”的目标,可为隐蔽灌浆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工程 BIM管理系统 三维可视化 全生命周期 多专业协同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深厚覆盖层河床围堰防渗墙施工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灿新 邓柏松 《中国水利》 2017年第S1期67-69,共3页
以金沙江乌东德水电工程河床围堰防渗墙施工为例,研究了深厚覆盖层地质条件下防渗墙槽孔建造、预埋灌浆管制作与安装、接头管下设与起拔及混凝土浇筑等关键技术工艺,提出部分高效准确的质量检查方法,为后续类似地下连续墙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防渗墙 关键技术 质量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水电站首次蓄水期坝基渗流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施炎 黄灿新 +3 位作者 黄孝泉 王团乐 郝文忠 孙云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9-154,164,共7页
在特高拱坝首次蓄水期,对坝基渗流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是保障大坝安全的重要依据。以岩溶地区300 m级特高拱坝乌东德水电站坝基为例,利用监测成果分析、测试分析、工程地质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首次蓄水期坝基渗流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以及蓄... 在特高拱坝首次蓄水期,对坝基渗流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是保障大坝安全的重要依据。以岩溶地区300 m级特高拱坝乌东德水电站坝基为例,利用监测成果分析、测试分析、工程地质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首次蓄水期坝基渗流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以及蓄水过程中产生的局部渗漏问题,评价渗流控制措施的工程效果。结果表明:乌东德水电站首次蓄水完成后,幕后渗压折减系数一般为0.08~0.27,最大0.40,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幕后山体地下水位增加0~13 m,幕后排水孔出水总流量6.5 L/s,总体变化均较小;水化学与地质信息表明右岸733 m灌浆平洞局部渗水来源主要为坝后水垫塘。综合表明,坝基扬压力正常,渗漏量总体较小,渗流状态趋于平稳,大坝防渗帷幕及排水幕效果理想,在同类工程中处于较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拱坝 首次蓄水期 渗压监测 渗流控制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M的水利水电灌浆工程三维可视化分析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施炎 黄灿新 +2 位作者 王团乐 施华堂 孙云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139,共7页
水利水电灌浆工程具有“作业隐蔽、数据量大、经验性强”等特点,长期以来其质量控制成为行业面临的难题。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以提高灌浆分析效率与效果为目标,遵循全过程“实时监控、快速分析、动态反馈”的思路,... 水利水电灌浆工程具有“作业隐蔽、数据量大、经验性强”等特点,长期以来其质量控制成为行业面临的难题。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以提高灌浆分析效率与效果为目标,遵循全过程“实时监控、快速分析、动态反馈”的思路,研究了基于地质信息模型(GIM)的灌浆工程三维可视化分析方法,包括GIM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方法、灌浆工程参数化与可视化技术、灌浆过程实时监控与可视化技术等,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GIM的灌浆工程三维可视化分析系统。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可实现事前灌浆孔地质条件的预测预判、事中灌浆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异常诊断、事后成果数据的快速分析与评价,为隐蔽灌浆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工程 地质信息模型(GIM) 三维可视化分析 灌浆异常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AS 3D的乌东德水电站防渗帷幕局部灌浆异常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8
8
作者 周炳强 黄灿新 +3 位作者 王团乐 黄孝泉 刘科 许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5-160,共6页
防渗帷幕作为解决水库渗漏问题的最主要手段,在水电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陆续兴建,由于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岩溶条件复杂,防渗帷幕施工期,局部灌浆量大、串浆、漏浆等灌浆异常时有发生。乌东德... 防渗帷幕作为解决水库渗漏问题的最主要手段,在水电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陆续兴建,由于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岩溶条件复杂,防渗帷幕施工期,局部灌浆量大、串浆、漏浆等灌浆异常时有发生。乌东德水电站作为典型碳酸盐岩地区修建的巨型水电站,最大坝高270 m,最大挡水水头约160 m,具备帷幕规模大、水头高、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针对该电站大坝防渗帷幕左岸高程850 m灌浆平洞的局部灌浆异常,在利用灌浆孔、专门勘察孔、施工支洞、物探检测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创新性依托“GEAS 3D(灌浆工程三维地质信息可视化分析系统)”,结合海量灌浆施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异常区范围及工程地质特征、灌浆特征,为下一步针对性处理提供依据。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基于“地质BIM+灌浆信息化”分析管理平台的灌浆异常综合分析解决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异常 灌浆工程三维地质信息系统 地质BIM+灌浆信息化分析管理平台 防渗帷幕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水电工程大型岩溶斜井治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向鹏 黄灿新 李昀 《中国水利》 2017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通过对乌东德水电站K25岩溶斜井工程治理难度与风险分析,从地质勘探、设计模式、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措施、施工控制与安全监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K25岩溶斜井的治理思路和原则,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通过安全监测数据评价认为,岩... 通过对乌东德水电站K25岩溶斜井工程治理难度与风险分析,从地质勘探、设计模式、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措施、施工控制与安全监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K25岩溶斜井的治理思路和原则,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通过安全监测数据评价认为,岩溶斜井的治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5岩溶斜井 地质勘探 动态设计 施工控制 安全监测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