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鳜智能化陆基循环水养殖试验
1
作者 王茂元 赖铭勇 +2 位作者 叶小军 田田 黄洪贵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0期47-48,共2页
斑鳜俗称黑鳜、岩鳜、圆筒鳜、褐鳜等,为东亚特有名贵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也是我国3大养殖鳜类之一。目前尚未见智能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斑鳜的相关报道。2023年项目组开展了斑鳜智能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示范,并取得了... 斑鳜俗称黑鳜、岩鳜、圆筒鳜、褐鳜等,为东亚特有名贵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也是我国3大养殖鳜类之一。目前尚未见智能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斑鳜的相关报道。2023年项目组开展了斑鳜智能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示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内陆水域 显著成效 陆基 试验示范 智能化 项目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脊倒刺鲃繁殖生物学及营养学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2
作者 王玉洁 梁萍 +5 位作者 赖铭勇 巫利文 王茂元 黄洪贵 秦志清 邵建春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0期15-20,共6页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其肉质鲜美,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抗病力强,易于养殖和运输,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淡水经济鱼类。近年来国内市场对黑脊倒刺鲃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市场前景广阔,但存在饲料配...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其肉质鲜美,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抗病力强,易于养殖和运输,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淡水经济鱼类。近年来国内市场对黑脊倒刺鲃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市场前景广阔,但存在饲料配方不明确、受精卵孵化率低、幼苗成活率低等问题,制约了黑脊倒刺鲃的规模化养殖。文章介绍了黑脊倒刺鲃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食性,综述了繁殖生物学(包括自然繁殖、性腺分化、胚胎发育、人工繁殖、二次繁殖和种间杂交)以及营养学研究进展,以期为黑脊倒刺鲃新品系(种)培育、规模化养殖推广及其专用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脊倒刺鲃 生物学 繁殖生物学 营养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中华倒刺鲃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洪贵 胡振禧 +2 位作者 黄种持 黄柳婷 吴妹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1,共4页
研究了温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1~29℃温度范围内,胚胎均能孵化出膜,孵化时间Y与温度Z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993017x^-3.0818,R^2=0.9614(P〈0.01);孵化积温Y与温度... 研究了温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1~29℃温度范围内,胚胎均能孵化出膜,孵化时间Y与温度Z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993017x^-3.0818,R^2=0.9614(P〈0.01);孵化积温Y与温度Z的关系式为Y=993017x^-2.0318,R^2=0.9179(P〈0.05)。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1~29℃,最适温度范围为23~27℃。仔鱼生长发育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仔鱼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31℃,最适温度范围为25~31℃。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适当升温可以加快中华倒刺鲃胚胎与仔鱼发育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温度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投饵对匙吻鲟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洪贵 胡振禧 +3 位作者 黄种持 叶小军 吴妹英 黄柳婷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8,共4页
在(22±0.5)℃水温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了延迟投饵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1~2 d投饵对仔鱼存活的影响不显著;延迟3 d以上投饵,仔鱼成活率显著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仔鱼半致死时... 在(22±0.5)℃水温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了延迟投饵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1~2 d投饵对仔鱼存活的影响不显著;延迟3 d以上投饵,仔鱼成活率显著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仔鱼半致死时间为11日龄,全部死亡时间为17日龄;延迟1 d投饵对仔鱼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延迟2 d以上投饵对仔鱼生长的影响显著。匙吻鲟仔鱼开口摄食期没有混合营养期,从初次开口摄食到饥饿半致死之间的间隔仅4 d。因此,匙吻鲟仔鱼初次投喂的最适时间建议在开口摄食后的2 d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投饵对匙吻鲟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匙吻鲟 仔鱼 延迟投饵 存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对倒刺鲃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洪贵 黄柳婷 +1 位作者 胡振禧 吴妹英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7-160,共4页
使用人工繁育的鱼种开展丁香酚对倒刺鲃麻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水温25±0.5℃时,5mg/L浓度的丁香酚对倒刺鲃鱼种没有麻醉作用,10mg/L浓度的丁香酚只能起轻度镇静作用;浓度12~30mg/L时,浓度与麻醉所需时间和复苏所需时间呈负相关... 使用人工繁育的鱼种开展丁香酚对倒刺鲃麻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水温25±0.5℃时,5mg/L浓度的丁香酚对倒刺鲃鱼种没有麻醉作用,10mg/L浓度的丁香酚只能起轻度镇静作用;浓度12~30mg/L时,浓度与麻醉所需时间和复苏所需时间呈负相关关系,丁香酚对倒刺鲃鱼种的理想麻醉浓度约20mg/L。经30mg/L的丁香酚深度麻醉,在空气中暴露15min后,鱼体复苏所需的平均时间为2.6min,复苏率达100%;将被深度麻醉的鱼种立即转入10mg/L的丁香酚中继续浸泡10h后,复苏率和48h内成活率均为100%。水温23~29℃时,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温度越高,麻醉所需时间越短,复苏所需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倒刺鲍 鱼种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对倒刺鲃仔鱼发育生长及饥饿致死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洪贵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9,共4页
以倒刺鲃(Spinibarbusdenticulatus)人工催产、干法人工授精的受精卵在25.0—27.2℃条件下孵化的正常初孵仔鱼为对象,参照倒刺鲃繁殖期的水温状况,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条件(23℃、25℃、27℃、29℃、31℃)对仔鱼发育进程、生长... 以倒刺鲃(Spinibarbusdenticulatus)人工催产、干法人工授精的受精卵在25.0—27.2℃条件下孵化的正常初孵仔鱼为对象,参照倒刺鲃繁殖期的水温状况,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条件(23℃、25℃、27℃、29℃、31℃)对仔鱼发育进程、生长、存活和饥饿致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对倒刺鲃仔鱼的发育进程、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仔鱼发育的适宜水温和最适水温范围分别为25—31℃和27—29℃;水温23~31℃时,倒刺鲃仔鱼的饥饿半致死时间为21.0~12.8d,仔鱼50%、100%饥饿致死时间与水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对倒刺鲃苗种培育生产的适宜时间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鲃 水温 仔鱼发育 饥饿致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刺鲃仔鱼饥饿耐力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洪贵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在水温为(27.0±0.5)℃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观察了饥饿对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仔鱼摄食、生长与形态变化和存活的影响,研究饥饿胁迫下倒刺鲃仔鱼的饥饿耐力。结果表明:倒刺鲃5日龄仔鱼初次开口的摄食率达90%,6-11日... 在水温为(27.0±0.5)℃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观察了饥饿对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仔鱼摄食、生长与形态变化和存活的影响,研究饥饿胁迫下倒刺鲃仔鱼的饥饿耐力。结果表明:倒刺鲃5日龄仔鱼初次开口的摄食率达90%,6-11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7日龄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NR);延迟1-8 d投喂对仔鱼存活的影响不显著,之后,仔鱼的成活率随延迟投喂天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饥饿仔鱼超过50%死亡率发生在PNR前1 d;完全饥饿条件下,饥饿0-7 d内,仔鱼全长为正增长,之后,全长开始转为负增长,饥饿仔鱼鳍褶消失速度减缓,臀鳍芽发育停滞,腹鳍芽未能形成,在接近或处在PNR期时,仔鱼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出现脊索弯曲、头大身瘦、肠道萎缩、胆囊膨大且里面充满黄绿色胆汁以及"胸角"等现象。从形态上的变化可对倒刺鲃仔鱼的营养水平作出初步判断。倒刺鲃仔鱼的补偿生长能力和耐饥饿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鲃 仔鱼 PNR 饥饿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对黑脊倒刺鲃胚胎发育的影响及胚后发育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洪贵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88,共5页
研究水温对黑脊倒刺鲃胚胎发育的影响,并对其胚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2~32℃时,胚胎均能孵化出膜,孵化时间为70.33~35.83h,水温与孵化速率成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孵化率与水温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以孵化率70%... 研究水温对黑脊倒刺鲃胚胎发育的影响,并对其胚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2~32℃时,胚胎均能孵化出膜,孵化时间为70.33~35.83h,水温与孵化速率成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孵化率与水温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以孵化率70%和80%分别作为胚胎发育的合适水温范围和最适水温范围的上下限标准,由孵化率与水温的回归曲线方程可以推算出,合适水温范围和最适水温范围分别为24.3~29.0℃和25.6~27.8℃;以孵化率50%作为判断胚胎发育适宜温度范围的标准,由回归曲线可以推算出,黑脊倒刺鲃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2.8~30.5℃,通过曲线求导数计算极值的方法求得水温26.7℃时,孵化率达最大值。在水温24.2~33.0℃时,5日龄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8日龄进入晚期仔鱼,21日龄进入稚鱼期;从初孵仔鱼到28日龄,全长与日龄成直线相关,日平均生长0.6mm。人工催产应选择连续晴天和水温保持在24.3~29.0℃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脊倒刺鲃 水温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银鲈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洪贵 赖铭勇 林学文 《内陆水产》 2004年第5期23-24,共2页
淡水银鲈(Biduanus bidyanus)属鲈形目(Peraponidae)、(鱼刺)科(Terapoidae).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Murray-Darling)流域,是澳洲东部有名的淡水经济鱼类.淡水银鲈体呈银灰色,细鳞,肉质好,无肌间刺,肌肉具弹性且略有香味,体内胶性脂肪充... 淡水银鲈(Biduanus bidyanus)属鲈形目(Peraponidae)、(鱼刺)科(Terapoidae).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Murray-Darling)流域,是澳洲东部有名的淡水经济鱼类.淡水银鲈体呈银灰色,细鳞,肉质好,无肌间刺,肌肉具弹性且略有香味,体内胶性脂肪充积,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是一种商品价值高的优良品种.据记载淡水银鲈最大个体重8.0 kg,体长61.0 cm;常见体长为35~40 cm,体重0.75~1.5 kg,已有许多国家引进饲养,尤其在游钓渔业中很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银鲈 人工繁殖 养殖技术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鲱鱼全人工育苗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洪贵 《内陆水产》 2001年第1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南美鲱鱼 全人工育苗 亲鱼培育 人工催产 人工孵化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脊倒刺鲃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11
作者 黄洪贵 黄种特 +1 位作者 赖铭勇 林学文 《内陆水产》 2003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黑脊倒刺鲃 苗种培育 开口饵料 饵料投喂 培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红鱼淡化驯养试验初探
12
作者 黄洪贵 赖名勇 黄种持 《内陆水产》 1999年第12期4-5,共2页
美国红鱼苗采用海水比重目递降幅度不超过0.002的速度淡化,共历时13d,并在纯淡水中摄食生长10d左右后,出现暴发性死亡。本文就此作了初步分析,认为与水体的pH值、硬度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美国红鱼 暴发性死亡 PH 水硬度 淡化驯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斑鳜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胡振禧 黄洪贵 +2 位作者 吴妹英 赖铭勇 黄柳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研究不同温度对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28℃温度范围内,斑鳜胚胎均能孵化出膜;随温度升高,胚胎发育达囊胚期、原肠期和出膜期的时间均相对缩短,温度对囊胚期前的发育进程影响较小,胚胎发育至囊胚期... 研究不同温度对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28℃温度范围内,斑鳜胚胎均能孵化出膜;随温度升高,胚胎发育达囊胚期、原肠期和出膜期的时间均相对缩短,温度对囊胚期前的发育进程影响较小,胚胎发育至囊胚期后,温度升高胚胎发育进程明显加快;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时间T与温度x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306 738x^-2.463,R^2=0.996 6(P〈0.01);在18-26℃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到原肠中期的死亡率较低,孵化率较高,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温度达28℃时,胚胎发育到原肠中期的死亡率极显著上升,孵化率下降极显著(P〈0.01),孵化率y与温度x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y=-1.032 1x^2+44.107x-379.99,R^2=0.917 4(P〈0.01)。斑鳜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温度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萍对罗非鱼生长、肌肉营养与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志清 梁萍 +5 位作者 林建斌 王茂元 刘银华 李学贵 邱曼丽 黄洪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5-68,共4页
本试验采用试验生态学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芜萍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与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新的饲料原料开发和罗非鱼肌肉品质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试验,各试验组的增重率随着芜萍添加比例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 本试验采用试验生态学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芜萍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与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新的饲料原料开发和罗非鱼肌肉品质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试验,各试验组的增重率随着芜萍添加比例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C组最高,达到72.6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中的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随芜萍添加比例的上升呈逐步增加趋势,而粗脂肪含量则以C组最高;其肌肉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鲜味氨基酸(UAA)的含量、W_(EAA)/W_(TAA)与W_(EAA)/W_(NEAA)比值均以C组为最高,但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LZM)及丙二醛(MDA)均随芜萍添加比例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C组的T-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在罗非鱼基础饲料中添加10%的芜萍粉具有明显促生长、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同时对其肌肉的营养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芜萍 生长 肌肉营养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性诱变个体测交试验研究
15
作者 李金秋 李弢 +2 位作者 黄洪贵 张小玲 陈妮娜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6期23-25,共3页
在尼罗罗非鱼性转化试验工作的基础上,有倾向性地选择试验中生长快、个体大或具有雄性副性特征的雌鱼与正常的雄性XY个体自然杂交。通过早期鱼苗性腺压片观察和子代性成熟后雌雄鉴定及个体解剖观察,试验组中出现了典型的XY雄与XY雌鱼杂... 在尼罗罗非鱼性转化试验工作的基础上,有倾向性地选择试验中生长快、个体大或具有雄性副性特征的雌鱼与正常的雄性XY个体自然杂交。通过早期鱼苗性腺压片观察和子代性成熟后雌雄鉴定及个体解剖观察,试验组中出现了典型的XY雄与XY雌鱼杂交的子代1/4雌和3/4雄分布比例,佐证了尼罗罗非鱼遗传型为XX雌-XY雄型。结果表明,XY型雌鱼可存活,性腺可正常发育,并有生殖能力;子代出现3/4的雄性个体也侧证了1/4YY超雄个体存在并可存活的可能性,为进一步试验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XY雌鱼与XX雌鱼存在外观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这些性状选择XY雌鱼,为后期单倍体、雌核二倍体试验提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XY雌鱼 测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纹鲈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16
作者 董朝基 黄洪贵 《渔业现代化》 2005年第3期27-28,共2页
条纹鲈(Morone saxattis)又称银花鱼,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该鱼个体大,适温范围广(2~36℃),具广盐性(在淡水和半咸水中均可生存)与肉食性,经驯食后能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条纹鲈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不... 条纹鲈(Morone saxattis)又称银花鱼,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该鱼个体大,适温范围广(2~36℃),具广盐性(在淡水和半咸水中均可生存)与肉食性,经驯食后能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条纹鲈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本公司于1997年引进饲养,2000年人工繁殖试验取得突破后,随后继续开展批量人工育苗生产,并进行了不同开口饵料及培育方式的对比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培育技术 条纹鲈 人工配合饲料 不饱和脂肪酸 密西西比河 1997年 主要品种 淡水养殖 营养丰富 水产养殖 开发潜力 肉食性 半咸水 新品种 美国 适温 驯食 肉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