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法提取茶皂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刘昌盛 黄凤洪 +2 位作者 夏伏建 王江薇 黄沁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6,共4页
以脱壳油茶饼粕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提取茶皂素的工艺过程,分别考察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及溶液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较佳的工艺参数为:超声频率为20kHz,超声提取时间为20m in,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 以脱壳油茶饼粕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提取茶皂素的工艺过程,分别考察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及溶液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较佳的工艺参数为:超声频率为20kHz,超声提取时间为20m in,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4,超声功率为800W,提取溶液温度为50℃,该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为96.1%。同时将超声波法与水浸提法和乙醇溶液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法缩短了提取茶皂素的时间,降低了能耗,同时也提高了茶皂素的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超声波提取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α-亚麻酸的抗氧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明霞 黄凤洪 +2 位作者 刘昌盛 王江薇 黄沁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6-469,共4页
采用Schaal烘箱法和Rancimat法,分别考察了不同纯度、不同添加量的天然VE、茶多酚、鞣花酸、竹叶黄酮等天然抗氧化剂对α-亚麻酸乙酯的抗氧化效果。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可以得出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对α-亚麻酸乙酯抗氧化效果的顺序为:90%... 采用Schaal烘箱法和Rancimat法,分别考察了不同纯度、不同添加量的天然VE、茶多酚、鞣花酸、竹叶黄酮等天然抗氧化剂对α-亚麻酸乙酯的抗氧化效果。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可以得出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对α-亚麻酸乙酯抗氧化效果的顺序为:90%茶多酚>82%鞣花酸>50%茶多酚>竹叶黄酮,在添加量为0.05%时对α-亚麻酸乙酯的抗氧化效果最好;Rancimat法较Schaal烘箱法更直观、快速简便,试剂损耗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Α-亚麻酸乙酯 烘箱法 RANCIMA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荠蓝籽冷榨制油和荠蓝籽油精炼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庆德 王江薇 +1 位作者 黄沁洁 黄凤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以冷榨技术获取88%.92%的荠蓝籽压榨油,采用磷酸脱胶-干法脱胶-脱色-脱酸脱臭工艺实现荠蓝籽油的物理精炼,得到了占压榨油收率95.5%的精炼荠蓝籽油。荠蓝籽油脂肪酸组成中,n-3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含量达到34.5%,必需脂肪酸... 以冷榨技术获取88%.92%的荠蓝籽压榨油,采用磷酸脱胶-干法脱胶-脱色-脱酸脱臭工艺实现荠蓝籽油的物理精炼,得到了占压榨油收率95.5%的精炼荠蓝籽油。荠蓝籽油脂肪酸组成中,n-3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含量达到34.5%,必需脂肪酸(n-6系列的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n-3系列的α-亚麻酸)达到53.9%,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1%,荠蓝籽油是一种高价值食用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蓝 荠蓝籽油 压榨 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催化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建勋 黄庆德 +2 位作者 黄凤洪 王江薇 黄沁洁 《可再生能源》 CAS 2006年第6期18-23,共6页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无毒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部分代替石油柴油。酶法催化生产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来源广泛、无皂化等副反应发生、产物易于分离纯化和设备要求低等优点。对脂肪酶、油脂原料和酰基受体在酶...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无毒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部分代替石油柴油。酶法催化生产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来源广泛、无皂化等副反应发生、产物易于分离纯化和设备要求低等优点。对脂肪酶、油脂原料和酰基受体在酶法催化生产生物柴油中的研究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酶法催化生产生物柴油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酶法催化生产生物柴油难以实现产业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酶催化 脂肪酶 油脂原料 酰基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脂肪酸酯酶法合成及热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明霞 黄沁洁 +1 位作者 李江涛 黄凤洪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26,共4页
植物甾醇能很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较小,限制了它的应用,植物物甾醇脂肪酸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酶法合成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植物甾醇功效。文章详细介绍了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脂肪酸酯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同时... 植物甾醇能很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较小,限制了它的应用,植物物甾醇脂肪酸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酶法合成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植物甾醇功效。文章详细介绍了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脂肪酸酯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同时介绍了植物甾醇脂肪酸酯的热力学行为,为开发添加植物甾醇酯的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脂肪酸 甾醇酯 酶催化 酯化 热力学行为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P861(Gus)在油菜根部定殖的生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小加 黄沁洁 +1 位作者 张银波 张学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9-365,共7页
本研究采用Gus 基因标记技术和常规方法跟踪考察了恶臭假单胞菌P861(Gus) 在缩影系统油菜根圈的定殖情况,以及缩影系统内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对根部定殖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分别为60 % FC和75 % FC时,P861(Gus) 在砂姜黑土中的定殖水平... 本研究采用Gus 基因标记技术和常规方法跟踪考察了恶臭假单胞菌P861(Gus) 在缩影系统油菜根圈的定殖情况,以及缩影系统内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对根部定殖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分别为60 % FC和75 % FC时,P861(Gus) 在砂姜黑土中的定殖水平高于50 % FC的,不但能散布至种子下8cm 以内的根段部位,且定殖水平分别为7-5 ×102 和2-8 ×103cfu·g -1 。在灰潮土缩影中,P861(Gus) 在油菜根圈的定殖动态表现为在油菜播种后3 ~6 天,定殖密度可达最高水平(5-5 ×106cfu·g- 1) ,然后急速下降,最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7-6 ×102cfu·g -1) 。P861(Gus) 在不同根段部位的定殖密度并无从上到下逐渐递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自假单胞菌 油菜 根圈定殖 生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发油菜结瘤固氮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小加 张学江 +1 位作者 江木兰 黄沁洁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2-44,共3页
用果胶细菌处理油菜幼根,使花生根瘤菌侵入油菜根部并结瘤。试验结果表明:根瘤菌侵入油菜根细胞,形成含根瘤菌的根瘤,结瘤率为31.25%。从这些根瘤中分离出的菌株能回接到原寄主。血清学方法测定,油菜根瘤分离物与原接种的根瘤菌起凝集... 用果胶细菌处理油菜幼根,使花生根瘤菌侵入油菜根部并结瘤。试验结果表明:根瘤菌侵入油菜根细胞,形成含根瘤菌的根瘤,结瘤率为31.25%。从这些根瘤中分离出的菌株能回接到原寄主。血清学方法测定,油菜根瘤分离物与原接种的根瘤菌起凝集反应。根瘤石蜡包埋切片观察,根瘤细胞内充满了细菌。根瘤固氮酶活性为0.17—3.43nMC_2H_4/株小时,酰脲丰度为0.10%—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细菌 根瘤菌 油菜 结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黄酮促进根瘤菌侵染油菜根系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小加 黄沁洁 张学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45,共3页
本文报道在类黄酮的作用下,田菁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caulinodansORS571(PXLGD4)侵染油菜根系的研究结果,侵染部位为侧根缝隙。类黄酮能有效地提高侵染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能在细胞间隙... 本文报道在类黄酮的作用下,田菁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caulinodansORS571(PXLGD4)侵染油菜根系的研究结果,侵染部位为侧根缝隙。类黄酮能有效地提高侵染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能在细胞间隙移动并存在于根内外皮细胞间隙,通过乙炔还原法测定到低的固氮酶活性。从油菜根系分离出的细菌回接到原寄主(田菁)上能形成有效根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 根瘤菌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γ-亚麻酸的高产脂菌种的诱变选育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燕鹏 黄凤洪 +3 位作者 杨湄 夏伏建 黄沁洁 王江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6-48,共3页
以被孢霉为出发菌种,经常规紫外线诱变,利用含氯化锂的低温或高糖诱变培养基进行初筛,再经摇瓶发酵和测定相关性能指标,筛选到一株突变菌株ZG17。菌株ZG17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油脂的能力,其油脂含量达到69%,γ-亚麻... 以被孢霉为出发菌种,经常规紫外线诱变,利用含氯化锂的低温或高糖诱变培养基进行初筛,再经摇瓶发酵和测定相关性能指标,筛选到一株突变菌株ZG17。菌株ZG17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油脂的能力,其油脂含量达到69%,γ-亚麻酸含量为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被孢霉 紫外诱变 Γ-亚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见草内生真菌产γ-亚麻酸(GLA)菌株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木兰 张银波 +2 位作者 胡小加 黄沁洁 黄凤洪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8-81,共4页
通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回接植物宿主鉴定,获得12株不同形态特征的月见草内生真菌。月见草真菌油脂含量在17.73%~35.22%,部分菌株与宿主相同,可以产稀有的γ-亚麻酸(γ-linolenicacid,GLA)。YF6是一株高产GLA的月见草内生真菌,油脂的... 通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回接植物宿主鉴定,获得12株不同形态特征的月见草内生真菌。月见草真菌油脂含量在17.73%~35.22%,部分菌株与宿主相同,可以产稀有的γ-亚麻酸(γ-linolenicacid,GLA)。YF6是一株高产GLA的月见草内生真菌,油脂的GLA含量达22.08%,并具有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简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见草 内生真菌 Γ-亚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细菌诱导油菜结瘤与固氮研究
11
作者 胡小加 张学江 +3 位作者 黄沁洁 江木兰 EdwardCCocking CordonSWebster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75-279,共5页
果胶细菌处理油菜幼根(2天苗龄、根长3cm),同时接种紫云英根瘤菌突变菌株(Rhizobiumhuakuii),诱发类根瘤的结瘤率为96.80%。从这些类根瘤中分离的菌株能回接到原寄主。类根瘤的电镜观察可以明显地见到细胞内充满了细菌。乙炔还... 果胶细菌处理油菜幼根(2天苗龄、根长3cm),同时接种紫云英根瘤菌突变菌株(Rhizobiumhuakuii),诱发类根瘤的结瘤率为96.80%。从这些类根瘤中分离的菌株能回接到原寄主。类根瘤的电镜观察可以明显地见到细胞内充满了细菌。乙炔还原法测定的固氨酶活性(C2H4)为76.80nmol/(plan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细菌 根瘤菌 油菜 类根瘤 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瘤菌侵染不同油菜品种研究初报
12
作者 胡小加 黄沁洁 +3 位作者 张学江 PhilipStone KennethO'Callaghan EdwardCocking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9-83,共5页
采用田菁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caulinodansORS571(pXLGD4)加或不加类黄酮侵染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即高硫甙葡萄糖甙(硫甙)、高芥酸,高硫甙、低芥酸,低硫甙、高芥酸,低硫甙、低芥酸4种类... 采用田菁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caulinodansORS571(pXLGD4)加或不加类黄酮侵染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即高硫甙葡萄糖甙(硫甙)、高芥酸,高硫甙、低芥酸,低硫甙、高芥酸,低硫甙、低芥酸4种类型的品种。所用菌株以LacZ为报告基因,侵染部位为侧根缝隙。结果表明,类黄酮能有效地促进高硫甙品种的侵染率。通过切片和显微镜观察,细菌存在于根内外皮层细胞间隙并能在细胞间隙移动。从油菜根系分离出的细菌回接到原寄主(田菁)上能形成有效根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侵染 油菜 硫代葡萄糖甙 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内根圈中几类微生物群体量比较的研究
13
作者 胡小加 黄沁洁 张学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报道了2种土壤及其种植的油菜内根圈中几类微生物群体数量的测定结果,提出以好气性细菌总数为参照系的比较方法,分析油菜内根同的根圈效应。油菜内根圈对芽孢杆菌(Spore-formingbacteria)和真菌(Fungus)有强烈的抑制效应,其... 本文报道了2种土壤及其种植的油菜内根圈中几类微生物群体数量的测定结果,提出以好气性细菌总数为参照系的比较方法,分析油菜内根同的根圈效应。油菜内根圈对芽孢杆菌(Spore-formingbacteria)和真菌(Fungus)有强烈的抑制效应,其在2种土壤的E值均小于0.15;相对于好气性细菌总数(Totalaerobacteria)而言,2种土壤中某些微生物类群的数量相差很大。内根圈芽孢细菌和放线菌(Actinomycetes)在灰潮土中的数量分别是砂姜黑土中的1.84和19.20倍。本体土壤中,好气性细菌总数、耐寒细菌(Psychrotrophicbacteria)、芽孢细菌群在灰潮土中数量分别是砂姜黑土中的47.59、14.62和31.42倍。荧光假单胞菌(Fluorecentpseudomonads)在砂姜黑土中的数量都是发潮土中的1.44倍,它不论在总数还是相对数量上都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根圈效应 微生物群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内根圈中几类微生物群体数量的比较
14
作者 胡小加 张学江 黄沁洁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5-58,共4页
根据二种土壤及其油菜内根圈中几类微生物群体数量的测定结果,以好气性细菌总数为参考系,分析油菜内根圈的根圈效应.油菜内根圈对芽胞杆菌有强烈的抑制效应,土壤中的贫营养细菌数和固氮菌数的相对数量相差很大,萤光假单胞菌群不论... 根据二种土壤及其油菜内根圈中几类微生物群体数量的测定结果,以好气性细菌总数为参考系,分析油菜内根圈的根圈效应.油菜内根圈对芽胞杆菌有强烈的抑制效应,土壤中的贫营养细菌数和固氮菌数的相对数量相差很大,萤光假单胞菌群不论在总数还是相对数量都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根圈效应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