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x、Fas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黄炳臣 黄永秩 +2 位作者 陆海善 罗春英 龙喜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Bax和Fas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HCC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Bax和Fas蛋白表达,并分析两指标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Bax蛋白在癌旁组织和HCC癌组... 目的探讨Bax和Fas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HCC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Bax和Fas蛋白表达,并分析两指标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Bax蛋白在癌旁组织和HC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12/56)、66.1%(37/56),P<0.05(χ2=28.32);Fas蛋白在癌旁组织和HC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45/56)、41.1%(23/56),P<0.05(χ2=21.42)。Bax、Fas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两者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是否伴有肝硬化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Bax、Fas蛋白异常表达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参与HCC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BAX蛋白 FA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ET-1、EGF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梁 元辉雄 黄永秩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7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内皮素-1(E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132例结直肠癌患者,取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T-1、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T-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内皮素-1(E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132例结直肠癌患者,取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T-1、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T-1、EGF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67.4%,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5%、6.8%)(P均<0.01);ET-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EGFR的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ET-1和EGF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93,P<0.01)。结论 ET-1、EGF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内皮素-1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春英 卢运龙 +2 位作者 黄永秩 王维 韦翠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及18例NK/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间的关系。结果N...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及18例NK/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间的关系。结果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hMSH2、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5.56%、44.44%;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别为31.82%、50.00%,两种肿瘤间缺失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hMSH2、hMLH1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性别及肿瘤是否发生于淋巴结无关。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组织中存在蛋白表达缺失,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该肿瘤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HMSH2基因 HMLH1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胞因子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
4
作者 解继胜 黄海玲 +1 位作者 黎飚 黄永秩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8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不同组合对成年SD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含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B27的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成年SD大鼠脑神经干细... 目的观察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不同组合对成年SD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含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B27的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成年SD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单细胞克隆后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根据培养液中所加营养因子的不同将单细胞克隆传代细胞分为5组培养:bFGF、LIF、BDNF、bFGF+LIF、bFGF+BDNF组,此5组细胞培养1周,进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比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细胞克隆培养后克隆球细胞表达Nestin;与bFGF组、LIF组、BDNF组相比,bFGF+BDNF组和bFGF+LIF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比例较高(P<0.01),其中bFGF+BDNF组神经细胞的比例最高。结论在bFGF培养条件下,BDNF促进成年SD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高于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大鼠 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环境下形成性评价在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金花 黄凌凌 +8 位作者 吴荣敏 罗春英 陈建海 李海 黄永秩 黎飚 赵琼芝 方晓燕 李兴余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18-420,共3页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利用反馈信息指导教学活动、修正被评者行为而进行的评价[1].以往《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评价以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70%),...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利用反馈信息指导教学活动、修正被评者行为而进行的评价[1].以往《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评价以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70%),考核结果无法反映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教师很难根据终结性考试成绩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组织学 大班教学 胚胎学 互联网 环境 教学过程 考试成绩 学习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组织学实验教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凌凌 王金花 +4 位作者 方晓燕 黎飚 李海 黄永秩 黄世稳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89-91,共3页
微课具有“短”(时间短,一般多为5~8 min)、“小”(容量小,针对某一重点或者难点)、“精”(内容精选)、“悍”(应用面广)等特点[1]。其符合学习者注意力规律,适合随时随地学习。人体组织学主要研究人体正常细胞、组织的微细结构特点及... 微课具有“短”(时间短,一般多为5~8 min)、“小”(容量小,针对某一重点或者难点)、“精”(内容精选)、“悍”(应用面广)等特点[1]。其符合学习者注意力规律,适合随时随地学习。人体组织学主要研究人体正常细胞、组织的微细结构特点及相关功能,是一门以观察、描述为主的学科,属于形态学范畴[2]。组织学理论教学内容多而抽象。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之后进一步验证、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3],是培养医学生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总结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主要教学环节。由于实验课时压缩,切片标本制作条件限制,有时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观察到典型的组织结构,进而不能深刻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密切联系。尽管已有数字化切片标本,然而无具体解说说明,使得课外学习费时、理解费力,数字切片库的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而将组织学的实验内容微视频化,整合到公共免费平台供师生随时调用,符合当前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辅助教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实验教学 设计制作 网络环境 学习需求 微细结构 组织结构 人体组织学 组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