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crostation平台土石坝三维模型创建方法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吕彬 傅志浩 +1 位作者 黄殷婷 邱浩扬 《人民珠江》 2024年第S01期212-219,225,共9页
为解决土石坝三维正向设计中模型创建、工程算量、模型交付等问题,以MicroStation平台为基础采用基于.Net的Addins二次开发方式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模型创建方法采用求取土石坝分区横断面沿坝轴线拉伸或旋转形成的实体Mesh1、坝轴线沿分... 为解决土石坝三维正向设计中模型创建、工程算量、模型交付等问题,以MicroStation平台为基础采用基于.Net的Addins二次开发方式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模型创建方法采用求取土石坝分区横断面沿坝轴线拉伸或旋转形成的实体Mesh1、坝轴线沿分区横断面边界偏移构成的水平面与三维地形模型之间的竖向投影体Mesh2之间的相交体,并通过对Mesh1、Mesh2生成的控制,解决坝轴线转折位置处可能存在的模型自相交问题;工程量提取采用分区横断面材料属性和对应横断面生成的坝体分区模型关联的方式,在分区模型生成过程中同步提取工程量。研究成果适用直线型及折线型等多种类型坝轴线,适用各种复杂分区横断面的土石坝三维分区模型创建,解决了折线型坝轴线情况下因转折位置处可能存在模型自相交现象导致分区模型创建失败问题,解决了坝体分区工程量精确提取的问题,多个实际工程项目应用显示可明显提升土石坝三维正向设计的效率。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应用及软件研发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土石坝 Microstation平台 二次开发 三维模型 工程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程灰度图和地形影像图融合的地形模型创建方法研究
2
作者 吕彬 傅志浩 +1 位作者 邱浩扬 黄殷婷 《人民珠江》 2024年第S01期232-238,283,共8页
三维正向设计中,为解决项目前期无实测地形图情况下满足工程项目方案初步布置及展示需求的三维地形模型创建问题,基于Bentley Microstation三维设计平台采用二次开发方式研究了利用公开地理空间数据平台提供的高程灰度图及地形影像图创... 三维正向设计中,为解决项目前期无实测地形图情况下满足工程项目方案初步布置及展示需求的三维地形模型创建问题,基于Bentley Microstation三维设计平台采用二次开发方式研究了利用公开地理空间数据平台提供的高程灰度图及地形影像图创建地形和影像融合三维地形模型方法:以灰度图像素点为基准,结合基点坐标及像素精度确定三维地形模型控制点XY坐标,通过灰度图像素点灰度值及实际地形模型最大最小高程经换算确定控制点Z坐标,最终生成地形模型控制点坐标;通过将灰度图及对应影像图设置为相同像素范围,并提取影像图各像素点RGB颜色,生成与控制点对应影像颜色;通过点坐标及对应影像图颜色信息,最终生成地形和影像融合三维地形面模型。适用于工程项目前期方案布置需求;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将模型和影像进行融合,相比传统贴图三维地形模型减小了模型文件体量。实际项目应用表明:三维地形模型创建效率高,生成模型体量可控,基本满足工程项目前期方案布置及展示需求,研究方法可为同类工程项目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开数据源 高程灰度图 地形影像图 三维地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二次开发在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的应用
3
作者 邱浩扬 吕彬 +1 位作者 傅志浩 黄殷婷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BIM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理论上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但在水利工程施工建筑物的设计建模过程中,仍存在建模步骤繁琐、缺乏专业领域设计工具支撑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基于Bentley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研发... BIM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理论上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但在水利工程施工建筑物的设计建模过程中,仍存在建模步骤繁琐、缺乏专业领域设计工具支撑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基于Bentley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研发了水利工程三维施工设计工具,对常见施工专业涉及的围堰、导流建筑物、弃渣场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工具能有效地提高三维模型的建模效率与算量准确程度,同时为工程建筑物布置、设计方案比选提供基础支撑。实际工程项目应用表明,成果可明显提升设计的质量及效率,可为同类工程设计、算量及方案比选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二次开发 施工建筑物 快速建模算量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理灰岩抗拉力学参数各向异性及破裂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殷婷 左双英 +1 位作者 钟帅 刘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4-180,共7页
山体斜坡在自重荷载或卸荷作用下常表现为侧向受拉,拉裂缝的形成及展布方向与层面产出状态密切相关。为探讨层理倾角对岩体抗拉力学特性与宏-细观破裂特征的影响,以三叠系大冶组中厚层状灰岩为研究对象,对0,15°,30°,45°,... 山体斜坡在自重荷载或卸荷作用下常表现为侧向受拉,拉裂缝的形成及展布方向与层面产出状态密切相关。为探讨层理倾角对岩体抗拉力学特性与宏-细观破裂特征的影响,以三叠系大冶组中厚层状灰岩为研究对象,对0,15°,30°,45°,60°,75°,90°共7种倾角层理灰岩岩样进行巴西劈裂试验,并结合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了岩样拉伸力学参数和破裂面线粗糙度、盒维数随层理倾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层理倾角的增加,灰岩抗拉强度与拉伸模量逐渐降低;张拉裂缝呈现出基体拉裂-拉剪复合-弱面层理张拉的破裂变化趋势;且最终破坏形态可分为直线型、月牙形与弧形;破裂面线粗糙度与盒维数值随层理倾角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起伏粗糙度与破裂面张拉作用大小呈正相关、与破裂面剪切作用大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完善层状岩体张拉破坏内部演化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抗拉力学特性 各向异性 巴西劈裂试验 三维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结构面原位剪切特性及裂缝扩展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莫云川 左双英 +2 位作者 吴占廷 张亚彬 黄殷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4-143,共10页
针对次生断裂构造挤压形成倾角差异的外倾单斜页岩,通过原位直接剪切试验,研究页岩结构面抗剪强度特性与裂缝扩展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页岩结构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当结构面倾角处于24°~30°时,岩体存在... 针对次生断裂构造挤压形成倾角差异的外倾单斜页岩,通过原位直接剪切试验,研究页岩结构面抗剪强度特性与裂缝扩展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页岩结构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当结构面倾角处于24°~30°时,岩体存在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阶段,当结构面倾角处于30°~38°时,岩体处于无残余强度阶段;页岩压剪裂缝扩展形态主要有4种,即沿单一层面开启的单裂缝、沿多个层面开启的裂缝网、贯穿基质体的转向裂缝,以及沿天然裂缝尖端开启的裂缝;胶结较弱的结构面易形成裂缝,岩层薄弱处易发生裂缝方向转向并形成贯穿多个层面的"台阶状"裂缝网,在主裂缝周边会产生定向排列的"雁列式"裂缝,进一步扩展与结构面贯通,使得岩体形成多条贯通性裂缝;页岩结构面压剪试验裂缝贯通模式为结构面剪切贯通裂缝、基质体张拉贯通裂缝、天然裂缝处张拉贯通裂缝、拉剪复合型贯通裂缝。研究成果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倾斜岩层层面剪切力学特性,为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页岩 现场直接剪切试验 强度特性 裂缝扩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IA的隧道参数化建模及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6
作者 黄殷婷 廖祥君 +1 位作者 吕彬 傅志浩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为解决隧道设计及计算过程中重复建模、前处理步骤繁琐等问题,运用VB语言对CATIA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在CATIA“骨架线+草图”的概念下,依据不同隧道结构的参数化特征,开发隧道参数化设计程序,实现隧道在地质BIM模型中的快速设计。同时,基... 为解决隧道设计及计算过程中重复建模、前处理步骤繁琐等问题,运用VB语言对CATIA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在CATIA“骨架线+草图”的概念下,依据不同隧道结构的参数化特征,开发隧道参数化设计程序,实现隧道在地质BIM模型中的快速设计。同时,基于FLAC^(3D)数值计算能力强但前处理能力较差、CATIA软件建模能力强但有限元分析能力较弱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两款软件网格单元、节点等数据,开发了CATIA与FLAC^(3D)模型的转换接口,用户基于CATIA对隧道及地质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后,通过转换接口将CATIA模型文件转换为FLAC^(3D)可直接识别的格式以进行下一步数值计算,降低了FLAC^(3D)前处理难度,实现了快速、准确地构建FLAC^(3D)模型过程。并以贵州某隧道工程为例,通过建立从设计到计算的隧道结构一体化工作流程,验证了隧道参数化设计及CATIA-FLAC^(3D)转换接口的可行性,可为隧道工程的快速设计和优化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BIM 二次开发 参数化建模 有限元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