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桂精油可食性复合膜的抑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梓炜 吴雪辉 +2 位作者 周悦 蓝小河 张兵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25,共4页
为了探讨肉桂精油可食性复合膜的抑菌效果,通过双倍稀释法测定了肉桂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肉桂精油及肉桂精油复合膜对3种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肉桂精油可食性复合膜的抑菌效果,通过双倍稀释法测定了肉桂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肉桂精油及肉桂精油复合膜对3种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对3种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6.38,34.28,48.07 mm,MIC分别为0.25,0.25,0.125μL/mL,MBC分别为1,4,0.125μL/mL;肉桂精油复合膜能较好地保持肉桂精油的抑菌活性,对3种供试菌的抑制作用顺序相同,均为酿酒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且随着肉桂精油含量的提高,复合膜的抑菌作用增强,不含肉桂精油的复合膜没有显示抑菌活性,肉桂精油含量从0.5%增加至2.5%时,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由15.26 mm增大到48.98 mm,金黄色葡萄球菌从21.55 mm增大到54.43 mm,酿酒酵母则由30.52 mm扩大到平板上没有菌生长。该研究结果为复合膜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精油 复合膜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过程对油茶籽油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雪辉 何俊华 +2 位作者 黄梓炜 蓝小河 张兵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4-181,共8页
为了解精炼过程对油茶籽油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精炼各阶段油茶籽油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精炼过程油茶籽油中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气味活度值(OAV)>1... 为了解精炼过程对油茶籽油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精炼各阶段油茶籽油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精炼过程油茶籽油中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气味活度值(OAV)>1的关键风味化合物有37种;毛油、脱胶油、脱酸油、脱色油、脱臭油和脱蜡油的挥发性化合物和关键风味物质分别有56与29、51与30、51与30、54与33、42与25、39与24种;油茶籽油中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由酯类、醛类、醇类、酸类、杂环类、酮类和烯类组成,分别有24、15、13、7、6、5、4种,精炼各阶段挥发性化合物中浓度最高的基本上都是醛类,其次是醇类和酯类;随着精炼过程的进行,油茶籽油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逐渐减少,尤其是酯、醇和杂环的种类减少明显,由毛油中的18、11、6种化合物减少至脱蜡油中的13、7、1种,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醛类、酮类、醇类、酸类和酯类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精炼过程对油茶籽油风味的影响较大是脱色、脱臭2个工序,脱色油中酸类物质显著增加,产生发霉、腐败和汗味等不良气味,脱臭后,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明显降低,风味强度减弱,不利于浓香油茶籽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油脂精炼 挥发性化合物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