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茶文化交流考察见闻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2003年第4期302-305,共4页
关键词 茶文化 中国台湾省 普洱茶 《普洱茶文化》 黄桂枢 新闻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洱茶与布朗族的历史文化渊源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6-299,共4页
普洱茶与布朗族密不可分。布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云南独有,是人口不足10万的较少民族,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才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以及保山市等普洱茶文化区。布朗族在普洱茶的茶树驯化、茶叶栽培、... 普洱茶与布朗族密不可分。布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云南独有,是人口不足10万的较少民族,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才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以及保山市等普洱茶文化区。布朗族在普洱茶的茶树驯化、茶叶栽培、种植、加工、品饮、宗教、民俗、人文等方面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布朗族 普洱茶 文化渊源 西双版纳州 茶叶栽培 渊源关系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1992年第2期184-190,233,共8页
普洱茶闻名中外,其原产地在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八世纪初,清宫廷专立有普洱茶“贡茶案册”,将其视为珍品。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女儿茶”,即是普洱茶的一种。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 普洱茶闻名中外,其原产地在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八世纪初,清宫廷专立有普洱茶“贡茶案册”,将其视为珍品。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女儿茶”,即是普洱茶的一种。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巨著中,也有喝中国普洱茶的描写。清代古诗词中,还有对普洱茶的吟唱,思普区民间更有不少歌唱普洱茶的山歌曲调。这是悠久的普洱茶文化的体现。在“两个文明”一齐抓的今天,是值得认真研究的。笔者结合历史文物考古,就普洱茶的栽种史和分布区域、普洱茶的特点和品种、普洱茶马道的兴起和衰落、普洱茶与古诗曲、解放后的普洱茶发展状况等诸方面作一简略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文化 思茅地区 云南普洱茶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普洱县 茶叶品种 思普区 云南省 采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茶源”普洱市茶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价值和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2016年第2期258-260,共3页
本文认为作为"世界茶源"的普洱市普洱茶与茶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价值和作用,是能为祖国尽力增光的。因为普洱市是我国西南部与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而毗邻泰国的边疆市,历史上就是... 本文认为作为"世界茶源"的普洱市普洱茶与茶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价值和作用,是能为祖国尽力增光的。因为普洱市是我国西南部与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而毗邻泰国的边疆市,历史上就是向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在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喝茶保健康的今天,以"世界茶源"普洱茶为优势标志的普洱市,在对东南亚的开放中,具有重要区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茶源 普洱茶 一带一路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茶有关的普洱思茅地名新考释及其建议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2001年第2期271-273,共3页
关键词 普洱 思茅 地名 考释 茶文化 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振兴发展的历程回顾——纪念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二十周年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4-338,共5页
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自1993年4月举行至今,到2013年5月,已经二十周年了.现在的云南省普洱市已享有世界茶源、普洱茶都、中国茶城的授名声誉.从茶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曾经历了一个从... 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自1993年4月举行至今,到2013年5月,已经二十周年了.现在的云南省普洱市已享有世界茶源、普洱茶都、中国茶城的授名声誉.从茶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曾经历了一个从一般发展,到突出发展,再到显著发展的道路.茶产业从原来不是全市支柱产业的"老九",逐步上升进入"老八"、"老四",最后上升到"老大",成为普洱市第一支柱产业,这是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是科学发展观使认识产生飞跃的结果;是实践证实几届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决策正确的结果,成效显著,意义重大,令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遗产保护 中国茶 普洱茶 古茶树 茶叶 支柱产业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澜沧布朗族种茶祖先叭岩冷与景迈茶山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2001年第2期302-302,共1页
关键词 茶史 云南澜沧 布朗族 茶山 景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国际茶研会访谈普洱茶文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2004年第4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安国 雅安市 中国茶叶 国际 流通协会 茶产业 旅游节 茶文化 普洱茶 主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研究的新成果——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1997年第2期45-46,共2页
普洱茶研究的新成果——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举行的同时,于1997年2月26日至28日在云南思茅地区澜沧县举行。来自加拿大... 普洱茶研究的新成果——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举行的同时,于1997年2月26日至28日在云南思茅地区澜沧县举行。来自加拿大、日本、中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讨会综述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新成果 世界茶树原产地 思茅地区 国际学术研讨会 茶文化 中国农业博物馆 栽培型 古代濮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云南澜沧邦崴古茶树的发现考察论证及其文物价值与世界茶树原产地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1993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世界茶叶的故乡在中国。那么,世界茶叶的原产地中心地带在何处呢?这是国内和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生存至今而近年被发现后由省内外专家考察论证的云南思茅地区澜沧邦崴过渡型千年古茶树,为这一课题的研究... 世界茶叶的故乡在中国。那么,世界茶叶的原产地中心地带在何处呢?这是国内和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生存至今而近年被发现后由省内外专家考察论证的云南思茅地区澜沧邦崴过渡型千年古茶树,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一把钥匙。澜沧邦崴古茶树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和国宝,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与人类早期活动有关的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的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地区 茶树资源 世界茶树原产地 文物价值 茶叶 澜沧江流域 布朗族 野生大茶树 栽培型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原产地四百年古今对联荟萃史实——《中国对联集成·云南普洱卷》编后记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8-322,共5页
《中国对联集成·云南普洱卷》现已付梓公开出版了。作为主编,写此编后记,阐述其编纂概况、对联特点、编者体会,为的是便于读者了解普洱茶原产地普洱市此卷书的由来始末和这段历史。
关键词 普洱茶 原产地 对联 云南 集成 中国 史实 普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茶王——云南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纪实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1997年第2期214-215,共2页
世界茶王——云南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纪实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1996年11月12日至17日,中共思茅地委、地区行署、思茅地区茶叶学会、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 世界茶王——云南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纪实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1996年11月12日至17日,中共思茅地委、地区行署、思茅地区茶叶学会、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在镇沅县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保护区 野生大茶树 考察论证 哀牢山 云南镇沅 云南省 思茅地区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原始森林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洱茶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2003年第2期330-333,共4页
关键词 普洱茶 历史地位 现实意义 种植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景谷、勐腊等地的茶庄商号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桂枢 《中国茶叶》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清代、民国时期景谷茶庄商号 《景谷县志》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团茶运销下关,被私商“茂恒”、“永昌祥... 清代、民国时期景谷茶庄商号 《景谷县志》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团茶运销下关,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形茶,经昆明、昭通运到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于是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名为沱茶。随后又以产地称为下关沱茶、云南沱茶。景谷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景关茶”又叫“谷庄茶”,系用景谷晒青茶作原料,在下关加工,故称“景关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庄 清代 民国 云南沱茶 茶叶加工 晒青毛茶 原产地 景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普洱和思茅的茶庄商号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桂枢 《中国茶叶》 2007年第6期34-35,共2页
(一)普洱府城茶庄商号 普洱茶最早的生产加工集散中心在昔日的清代普洱府城。普洱建城,始于8世纪中叶唐南诏时,派苏、张、周、段等姓白族官员到此镇守,建“奉逸城”。明代时,普洱茶生意大旺,据史志载,外地迁入的“客籍”户,... (一)普洱府城茶庄商号 普洱茶最早的生产加工集散中心在昔日的清代普洱府城。普洱建城,始于8世纪中叶唐南诏时,派苏、张、周、段等姓白族官员到此镇守,建“奉逸城”。明代时,普洱茶生意大旺,据史志载,外地迁入的“客籍”户,大多与茶叶贸易有关,民居、茶庄及其与茶叶经贸相连的马栈、铁匠、鞋匠、皮匹铺等在城外集中连片,形成新的街市。清雍正七年(1729)设普洱府后,将其土城外墙建成砖墙,并在普洱设茶局,专办“茶引”(执照)、茶税及督办贡茶厂,选取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茶局管理贡茶加工、茶叶生产和运销,每年四月为“花茶市”,交易活动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茶庄 清代 思茅 民国 生产加工 茶叶贸易 茶叶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洱茶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桂枢 《中国茶叶加工》 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在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普洱茶及茶文化是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至今,思茅地区举办了五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届茶叶交易会,对思茅...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在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普洱茶及茶文化是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至今,思茅地区举办了五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届茶叶交易会,对思茅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弘扬普洱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思茅市 发展历史 普洱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寿”茶人傣学专家李拂一
17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9-210,共2页
关键词 专家 茶人 西双版纳州 民国初年 政协委员 地区文化 思茅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普洱茶与佛教的关系
18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4-215,共2页
关键词 藏传佛教 普洱茶 茶树原产地 思茅地区 原始宗教 社会力量 西双版纳州 西藏地区 云南 发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城贺井塔
19
作者 黄桂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84-86,共3页
小乘佛教在东南亚是很流行的。位于中、老边境云南江城县景董傣族自治乡整董村东北约二百公尺山顶上的贺井塔,是一座造型优美、风格独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小乘佛塔。 对这座佛塔,汉文历史文献没有记载,据说曾有傣文记载,但已流失... 小乘佛教在东南亚是很流行的。位于中、老边境云南江城县景董傣族自治乡整董村东北约二百公尺山顶上的贺井塔,是一座造型优美、风格独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小乘佛塔。 对这座佛塔,汉文历史文献没有记载,据说曾有傣文记载,但已流失国外不知下落。一九八三年文物普查中,此塔第一次被登记。一九八五年秋,笔者在原普查的基础上,又到实地作了一次考察,并查阅了有关史料,今就贺井塔的建筑形式及特点,整董土司与小乘佛教的关系及贺井塔名称的来历,贺井塔的对外影响及其历史艺术价值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初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塔 土司 佛塔 小乘佛教 傣族 土把总 对外影响 车里宣慰司 六版 地名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普洱茶赋
20
作者 黄桂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333,共1页
关键词 普洱茶 中国 自然文化遗产 大茶树 北回归线 景谷盆地 演化系统 澜沧县 活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