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不同级别骶髂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表观弥散系数与SPARCC评分的相关性
1
作者 张紫微 王家维 +6 位作者 曾琪 眭贺 李语 梁晨 黄曌殊 朱霞 宋玲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观察存在不同级别骶髂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表观弥散系数(ADC)与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ARC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对35例AS患者(AS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HC组)行骶髂关节MR检查;判断AS组骶髂关节炎分级和S... 目的观察存在不同级别骶髂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表观弥散系数(ADC)与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ARC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对35例AS患者(AS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HC组)行骶髂关节MR检查;判断AS组骶髂关节炎分级和SPARCC评分,根据有无骶髂关节面下骨髓水肿(BMO)将其分为BMO亚组(n=19)与非BMO亚组(n=16),测量其骶髂关节ADC(ADC_(骶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DC_(骶髂)用于AS骶髂关节炎分级的效能;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不同骶髂关节炎分级AS患者ADC_(骶髂)与SPARC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BMO亚组、非BMO亚组ADC_(骶髂)分别为(4.85±1.44)×10^(-4)及(4.30±0.64)×10^(-4)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HC组[ADC为(3.32±1.36)×10^(-4)mm^(2)/s,P均<0.05]。以ADC_(骶髂)评估AS骶髂关节炎的敏感度分别为49.44%、51.94%、73.06%及60.50%,特异度分别为75.00%、78.92%、83.33%及66.67%,AUC分别为0.613、0.712、0.837及0.645。AS骶髂关节炎Ⅱ、Ⅲ级患者ADC_(骶髂)分别与SPARCC评分呈中-高度正相关(r=0.580、0.933,P均<0.05),而Ⅰ、Ⅳ级患者ADC_(骶髂)与SPARCC评分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存在Ⅱ、Ⅲ级骶髂关节炎的AS患者的ADC_(骶髂)与其SPARCC评分呈正相关;ADC_(骶髂)可作为监测AS患者骶髂关节BMO的可靠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骶髂关节 磁共振成像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Gorham-Stout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曌殊 范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79-1679,共1页
患者男,52岁。10年前发现头顶部黄豆大小包块,局部压痛,曾两次行皮下肿物切除术,近1年复发。现头顶部扪及一3cm×4cm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有压痛。MR平扫示顶部软组织内团块状异常信号,T1WI、T2WI均呈稍低信号,向颅内蔓延,呈哑铃状,... 患者男,52岁。10年前发现头顶部黄豆大小包块,局部压痛,曾两次行皮下肿物切除术,近1年复发。现头顶部扪及一3cm×4cm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有压痛。MR平扫示顶部软组织内团块状异常信号,T1WI、T2WI均呈稍低信号,向颅内蔓延,呈哑铃状,顶骨局部见骨质缺损。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rham-Stout综合征 颅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同步校准QCT测量腰椎骨密度的长期体内可重复性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洁 温磊 +9 位作者 张玉巧 程晓光 王玲 高波 宋玲玲 冉利梅 黄曌殊 朱霞 焦俊 杜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非同步校准QCT测量腰椎骨密度在较长时间间隔内的精密度误差(precision error,PE),评估其长期体内可重复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2次非同步QCT腰椎骨密度检查的健康体检者(共526名)... 目的 通过分析非同步校准QCT测量腰椎骨密度在较长时间间隔内的精密度误差(precision error,PE),评估其长期体内可重复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2次非同步QCT腰椎骨密度检查的健康体检者(共526名)并按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3组(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2次检查间隔时间约1年,由同1名接受培训后的影像科住院医师测量受试者腰椎骨密度,计算其精密度误差。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非同步QCT测量腰椎骨密度的总体精密度误差为:RMS-%CV=2.57%,RMS-SD=3.14 mg/cm^(3);不同组间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同步校准QCT测量腰椎骨密度的长期体内可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临床随访观察;低骨量人群的腰椎骨密度变异度较骨量正常的人群高,骨密度较高的人群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非同步校准定量CT 骨密度 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附2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9
4
作者 沈金丹 范光明 +3 位作者 徐澍 黄曌殊 张飘尘 李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SFT的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25例病变均为单发,23例起源于胸膜,2例起源于肺组织。病变的平均最大径为10.9 cm,呈圆形或类圆形,1...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SFT的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25例病变均为单发,23例起源于胸膜,2例起源于肺组织。病变的平均最大径为10.9 cm,呈圆形或类圆形,10(10/25)例有分叶,4(4/25)例有钙化,边界均较清楚。平扫CT上,6(6/9)例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3(3/9)例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增强后,大部分(15/21)肿块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性强化,类似"地图样"改变。14例肿块内部在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的血管影,杂乱分布。8例内部见多发结节状强化,13例内见斑片状、囊状不强化区。以最大径10.0 cm为界值,不同大小SFT的部分CT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部SFT在CT上常表现为单发、体积巨大、边界清楚、包含多种密度的肿块,多发结节状强化及内部杂乱的血管影是其增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胸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分析成人椎后肌群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丽明 宋玲玲 +6 位作者 陈佳 杜霞 曾琪 张紫微 朱霞 黄曌殊 邓林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4-650,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椎后肌群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2019年1月至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1847名,其中男性1057名,女性790名,平均年龄分别为(50.92±9.79)岁和(51.67±9.87)岁,行胸部CT扫描... 目的探讨成人椎后肌群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2019年1月至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1847名,其中男性1057名,女性790名,平均年龄分别为(50.92±9.79)岁和(51.67±9.87)岁,行胸部CT扫描时获取腰椎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数据,测量椎后肌群脂肪含量和腰1-2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将受检者按年龄进行分组后,对男女组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BMD、患骨质疏松的人数和比例、椎后肌群平均脂肪含量进行比较。受检者按BMI分组后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椎后肌群平均脂肪含量,两两比较采用Games-Howell检验。将资料按照男女进行分组后,应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椎后肌群脂肪含量与腰椎BM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年龄的增加,椎后肌群脂肪含量增加,且女性(9.66%±3.92%)椎后肌群脂肪含量高于男性(7.06%±2.91%);随着BMI增加,椎后肌群脂肪含量逐渐增加(F=35.051,P<0.001)。成人椎后肌群平均脂肪含量每增加一个单位,骨密度值在男性降低2.13(95%CI:-3.07,-1.18)个单位,在女性降低1.62(95%CI:-2.55,-0.68)个单位。结论椎后肌群脂肪含量与腰椎BMD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椎后肌群 脂肪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