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SP教学理论的高职高专护理英语教学创新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智燕 魏勤 聂羚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6年第12期67-69,共3页
本文根据高职高专护理英语的教学目的,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日常护理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中选取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与情景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完成情景任务的分数和在线学习的QQ群内活跃度的分数作为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有效... 本文根据高职高专护理英语的教学目的,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日常护理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中选取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与情景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完成情景任务的分数和在线学习的QQ群内活跃度的分数作为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有效提高了学生护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他们日后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英语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实际运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课+QQ群的高职高专英语翻转课堂与讲授式教学的研究报告
2
作者 黄智燕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7期85-87,共3页
该研究将入学前和开学16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对照分析,探讨翻转课堂与讲授式两种教学方式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优缺点,提出在今后教学中灵活运用两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微课+QQ群的翻转课堂 讲授式教学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博物馆类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智燕 李伟华 曾清清 《安徽建筑》 2018年第3期20-21,105,共3页
近年来,人们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如何做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博物馆保存是非遗产保护常用方式之一,但由于"非遗"的特殊性,其对博物馆的空间需求不同于一般类型的... 近年来,人们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如何做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博物馆保存是非遗产保护常用方式之一,但由于"非遗"的特殊性,其对博物馆的空间需求不同于一般类型的博物馆。文章就"非遗"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基于"非遗"展示的博物馆的类型与其存在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 传承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吉安近郊村庄旅游规划的思考
4
作者 黄智燕 曾清清 《安徽建筑》 2021年第1期10-12,共3页
文章以吉安近郊的旅游村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影响旅游发展的几条重要因素。提出从市域旅游布点,村庄文化特色的挖掘,发展体验式、参与式旅游等三个方面,加强吉安近郊村庄旅游发展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近郊 村庄旅游 市域布点 文化特色 体验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所、功能、空间--广州粤剧博物馆第五号竞标入围方案案例研究
5
作者 黄智燕 刘莎 曾清清 《安徽建筑》 2018年第5期65-66,235,共3页
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其他有型的物质遗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章以广州荔湾区粤剧博物馆投标5号入围方案为例,对其与场所的... 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其他有型的物质遗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章以广州荔湾区粤剧博物馆投标5号入围方案为例,对其与场所的关系、功能组成、空间氛围的营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设计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 场所 功能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所、功能、空间——广州粤剧博物馆第五号竞标入围方案案例研究
6
作者 黄智燕 刘莎 曾清清 《安徽建筑》 2018年第4期41-42,45,共3页
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其他有型的物质遗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章以广州荔湾区粤剧博物馆投标5号入围方案为例,对其与场所的... 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其他有型的物质遗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章以广州荔湾区粤剧博物馆投标5号入围方案为例,对其与场所的关系、功能组成、空间氛围的营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设计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 场所 功能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上下课活动的自发形成型大学城公共空间探析——以厦门市集美学村石鼓路街区为例
7
作者 刘莎 黄智燕 姚敏峰 《中外建筑》 2018年第9期113-117,共5页
集美学村是当代无意识"自发"形成型大学城的代表。近百年的发展使得它与目前普遍存在的有意识"共生"塑造型大学城空间形式截然不同。在集美学村空间优化的契机下,文章以学村内最具代表性的石鼓路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上下课活动... 集美学村是当代无意识"自发"形成型大学城的代表。近百年的发展使得它与目前普遍存在的有意识"共生"塑造型大学城空间形式截然不同。在集美学村空间优化的契机下,文章以学村内最具代表性的石鼓路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上下课活动为切入点,分析街区特点及问题,去了解这座特殊大学城中学生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希望以此作为学村优化改造的依据,为"自发型"大学城研究提供一个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活动 自发形成型大学城 集美学村 石鼓路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