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田间原位监测的稻田排水化学需氧量动态变化及沟道调蓄削减研究
1
作者 黄昕然 黄增健 +4 位作者 李江 缴锡云 郭维华 顾哲 刘凯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3-2032,共10页
为探究南方水网区稻田面源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特征,本研究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太湖湾耕读基地进行为期2 a的田间原位监测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对水稻全生育期内田沟水深、COD动态变化及其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沟道排水调蓄过程中COD的... 为探究南方水网区稻田面源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特征,本研究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太湖湾耕读基地进行为期2 a的田间原位监测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对水稻全生育期内田沟水深、COD动态变化及其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沟道排水调蓄过程中COD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返青期和分蘖期是面源污染排放的关键时期,2023年稻田、沟道承接稻田总排水量分别为4501.0 m^(3)·hm^(-2)和6754.5 m^(3)·hm^(-2),此时稻田排水量和COD排放量显著增加;施肥是稻田和沟道水体COD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2024年施用基肥后COD浓度达46.2 mg·L^(-1),拔节期施肥后COD浓度最高升至81.0 mg·L^(-1);而降雨、灌溉、排水的交替作用使得全生育期内COD浓度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全生育期内稻田水COD平均浓度均大于或等于沟道水COD平均浓度;将稻田排水调蓄在沟道内并进行一段时间的消解,3次调蓄试验的COD减排量分别为1.0、0.8、2.0 kg·hm^(-2)。研究表明,返青期和分蘖期是稻田COD排放的关键阶段,需重点关注该时期的水质管理;施肥事件会显著提高短时间内的水体COD浓度,应合理控制施肥时间和方式;沟道调蓄可有效削减14.5%~27.0%的COD负荷,是控制稻田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化学需氧量 稻田 排水沟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