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酿酒黄水粗多糖与纯化多糖的体外肠道益生活性研究
1
作者 裴文豪 廖勤俭 +5 位作者 李杨华 吴继红 郑佳 黄明泉 赵东 郑福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7-134,共8页
黄水是一种典型的固态白酒酿造副产物,年产量大且具有污染性与资源性双重属性。该研究应用体外发酵模型,评估了前期从黄水中分离提取得到的2种多糖(粗多糖和纯化多糖)的肠道益生活性,测定了发酵过程中pH、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和2种多糖分... 黄水是一种典型的固态白酒酿造副产物,年产量大且具有污染性与资源性双重属性。该研究应用体外发酵模型,评估了前期从黄水中分离提取得到的2种多糖(粗多糖和纯化多糖)的肠道益生活性,测定了发酵过程中pH、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和2种多糖分子质量的变化,并在发酵结束后测定肠道菌群结构组成。结果表明,相较于阴性对照,粗多糖和纯化多糖均能显著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P<0.05),降低发酵液的pH;与阳性对照(菊糖)相比,粗多糖能够产生更高含量的短链脂肪酸(P<0.05),2种多糖的分子质量在发酵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它们均可被肠道微生物降解利用。肠道菌群丰度测定的结果显示,粗多糖有效促进了发酵液中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拟杆菌属(Bacteroides)、粪球菌属(Coprococcus)、柯林斯氏菌属(Collinsella)和厌氧棒状菌属(Anaerostipes)等有益菌的增殖,降低了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和泰泽雷拉菌属(Tyzzrerlla)等的相对丰度;而纯化多糖组上调了柯林斯氏菌属(Collinsella)和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的相对丰度。粗多糖和纯化多糖均具有潜在的益生活性,且粗多糖的效果更好,这可能与粗多糖中含有多种多糖以及更高含量的酯类和蛋白质等有关。因此,黄水副产物高值利用不应忽视粗多糖组分的活性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 多糖 体外发酵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益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GC-MS分析干黄酱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4
2
作者 石华治 刘玉平 +1 位作者 孙宝国 黄明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5-97,共3页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提取干黄酱的挥发性成分,经过气质联机分析,共分析出73种物质,鉴定出3-甲基丁醛(13·36%)、亚油酸乙酯(10·49%)、2-甲基丁醛(7·00%)、(反,反)-9,12-十八碳二烯酸(6·97%)、油酸乙酯(5·97%...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提取干黄酱的挥发性成分,经过气质联机分析,共分析出73种物质,鉴定出3-甲基丁醛(13·36%)、亚油酸乙酯(10·49%)、2-甲基丁醛(7·00%)、(反,反)-9,12-十八碳二烯酸(6·97%)、油酸乙酯(5·97%)、十六酸(5·05%)、苯乙醛(4·28%)、糠醛(3·51%)、1-(1H-吡咯基-2-)-乙酮(3·01%)、糠醇(1·96%)、3-甲基-1-丁醇(1·32%)、5-羟甲基糠醛(0·97%)、3-甲硫基丙醛(0·84%)、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0·82%)、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0·27%)、3,4-二甲氧基苯酚(0·26%)等33种物质,总相对百分含量为76·84%。经过调配实验,确认了对干黄酱特征香气起主要作用的香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干黄酱 气质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析房县黄酒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慧杰 王娟 +4 位作者 王忠朝 黄明泉 刘永国 吴继红 张璟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49-255,I0005-I0010,共13页
为明晰房县黄酒的风味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GC-MS)分析了... 为明晰房县黄酒的风味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GC-MS)分析了房县发酵3 d的洑汁、干型黄酒、甜型黄酒中的香气轮廓及其挥发性成分,并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挥发性物质与香气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房县黄酒的香气主要为米香、醇香、花香、果香、甜香、酸香、糟香和烤香,浓郁的米香、果香、花香是房县黄酒的特色香气。在3种黄酒中共定性出205种挥发性成分,发酵3 d的洑汁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浓度最高(20867.26μg/L),其次是干型(16020.60μg/L)和甜型黄酒(14287.75μg/L)。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β-苯乙醇、3-甲硫基-1-丙醇、丙酸乙酯、3-甲基丁醛、1-辛烯-3-醇、4-乙基苯酚、乙酸乙酯、壬醛、3-甲基-1-丁醇、1-丙醇、3-甲基丁酸、2-甲基-1-丙醇、乙酸苯乙酯与米香和甜香呈显著正相关,丁二酸二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异戊酯、4-辛酮、十五酸乙酯与酸香、果香、糟香、醇香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县黄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糟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顺滢 陈昊翔 +3 位作者 周远浩 叶宏 郎莹 黄明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共6页
随着黄酒行业的兴起,国内黄酒糟的产生量逐年增加,黄酒糟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对黄酒糟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鲜见报道。该文首先介绍了黄酒生产工艺以及黄酒糟的成分组成,然后由黄酒糟的典型构成成分出发介绍其资源化利用的思路... 随着黄酒行业的兴起,国内黄酒糟的产生量逐年增加,黄酒糟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对黄酒糟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鲜见报道。该文首先介绍了黄酒生产工艺以及黄酒糟的成分组成,然后由黄酒糟的典型构成成分出发介绍其资源化利用的思路,分别从蛋白质、功能成分、风味物质、淀粉、微生物和新材料等方面总结黄酒糟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黄酒糟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黄酒糟资源化利用技术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糟 资源化利用 蛋白质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县黄酒风味劣变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张文迪 王娟 +3 位作者 黄明泉 任清 吴继红 张璟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77,共6页
黄酒储存过程中微生物污染会引起黄酒腐败,对黄酒风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解析黄酒主要腐败微生物与风味的关系对黄酒品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首先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腐败黄酒中细菌菌群结构,然后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黄酒储存过程中微生物污染会引起黄酒腐败,对黄酒风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解析黄酒主要腐败微生物与风味的关系对黄酒品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首先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腐败黄酒中细菌菌群结构,然后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仪对正常黄酒及腐败黄酒的风味化合物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微生物和风味化合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后通过感官分析对比正常黄酒和腐败黄酒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乳酸菌是导致黄酒腐败的主要微生物,L(-)-乳酸乙酯在腐败黄酒中含量较大,是导致黄酒风味不协调的主要风味化合物。腐败的黄酒酸味、腐臭味和霉味明显。该研究结果揭示了黄酒风味劣变与微生物之间潜在相关性,为黄酒腐败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乳酸菌 腐败微生物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机分析郫县豆瓣酱风味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黄明泉 韩书斌 +2 位作者 孙宝国 田红玉 刘玉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分别以乙醚和二氯甲烷为溶剂,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四川郫县豆瓣酱的挥发性香成分,并对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佳的时间分别为乙醚2h、二氯甲烷3h。通过GC-MS检测,两种溶剂萃取一共检测出56种化合物,含量... 分别以乙醚和二氯甲烷为溶剂,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四川郫县豆瓣酱的挥发性香成分,并对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佳的时间分别为乙醚2h、二氯甲烷3h。通过GC-MS检测,两种溶剂萃取一共检测出56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3-甲基丁醇、糠醛、苯乙醛、4-乙基苯酚、4-乙基-2-甲氧基苯酚、乙酸、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9,12-十八碳二烯酸、十四酸乙酯、十六酸乙酯、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油酸乙酯、十八碳酸乙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郫县豆瓣酱挥发性香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明泉 韩书斌 +2 位作者 孙宝国 田红玉 刘玉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7-152,共6页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四川郫县豆瓣酱的挥发性香成分。对萃取条件如萃取头的选择、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佳的萃取条件:采用萃取头50/30μm DVB-CAR-PDMS在70℃下吸附45min。通过GC-MS检测,共...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四川郫县豆瓣酱的挥发性香成分。对萃取条件如萃取头的选择、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佳的萃取条件:采用萃取头50/30μm DVB-CAR-PDMS在70℃下吸附45min。通过GC-MS检测,共检测到8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有苯甲醛、2-戊基呋喃、3,7-二甲基-1,3,6-辛三烯、四甲基吡嗪、苯甲酸甲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苯甲酸乙酯、苯甲酸、水杨酸甲酯、2-甲基十三烷、4,7-二甲基-1-异丙基-1,2,4a,5,6,8a-六氢化萘、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香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竹荪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明泉 田红玉 +2 位作者 孙宝国 陈海涛 姜远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12,共8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对竹荪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不同溶剂和不同萃取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醚为溶剂时,较佳萃取时间为3h,此时鉴定成分最多99种成分;二氯甲烷为溶剂,较佳的萃取时间为2h,此时鉴定出76种成...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对竹荪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不同溶剂和不同萃取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醚为溶剂时,较佳萃取时间为3h,此时鉴定成分最多99种成分;二氯甲烷为溶剂,较佳的萃取时间为2h,此时鉴定出76种成分;两种溶剂共计从竹荪中提取鉴定出13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23个、酮类19个、醇类16个、酚类4个、酯类11个、酸类11个、烃类34个、其他类20个,其中含量较大的成分有十四碳内酯、6-甲氧基-8-酰氨基喹啉、5-异长叶烯酮、6,10-二甲基-5,9-十一碳二烯-2-酮、τ-芹子烯、α-杜松醇、十六碳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分析北京地区红腐乳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明泉 孙宝国 +2 位作者 陈海涛 刘玉平 任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0-153,156,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对北京地区的王致和腐乳的挥发性香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溶剂和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同时蒸馏萃取条件是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300g腐乳加350mL水,加热萃取4h;挥发性成分总共鉴定出8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对北京地区的王致和腐乳的挥发性香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溶剂和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同时蒸馏萃取条件是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300g腐乳加350mL水,加热萃取4h;挥发性成分总共鉴定出83种,其中醇类8种、醛类11种、酮类9种、酸类1种、酯类24种、酚及酚醚类6种、吡嗪类7种、含氧杂环类5种、含氮杂环类3种、含硫类2种,其它的混合成分7种,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亚油酸乙酯、十六酸乙酯、苯乙醛、3-甲基丁醛、2,6-二甲基吡嗪、甲基吡嗪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机 腐乳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不同品牌腐乳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明泉 陈海涛 +2 位作者 刘玉平 孙宝国 任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85,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对北京地区的2种王致和腐乳和3种老才臣腐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种腐乳挥发性成分差别较大,共鉴定出9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30种、醛酮类22种、杂环类7种、酚类5种、醇类8种、醚...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对北京地区的2种王致和腐乳和3种老才臣腐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种腐乳挥发性成分差别较大,共鉴定出9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30种、醛酮类22种、杂环类7种、酚类5种、醇类8种、醚类3种、含硫类1种、酸类2种、烃类14种及酰胺1种。其中含量较大的成分有亚油酸乙酯、十八碳酸乙酯、十六碳酸乙酯、十四碳酸乙酯、丁香酚、辛酸乙酯、苯乙醛、3-甲基丁醛等;对腐乳的香味贡献较大的是酯类如己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等,醛酮类如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苯乙醛等,杂环类如糠醛、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以及丁香酚,茴香脑,3-甲硫基丙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机 腐乳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蛋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明泉 孙宝国 +1 位作者 田红玉 刘玉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53-357,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对棘托竹荪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芳香萃取物稀释法(AEDA)结合嗅闻仪(GC-O)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GC-MS从棘托竹荪蛋中共鉴定出9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对棘托竹荪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芳香萃取物稀释法(AEDA)结合嗅闻仪(GC-O)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GC-MS从棘托竹荪蛋中共鉴定出9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18种醛、13种酮、11种醇、8种呋喃类化合物、6种含氮化合物、2种含硫化合物、3种酚、4种酯、3种大环化合物、21种酸、7种烃和1种醚;采用GC-O鉴定出12种稀释系数(FD)在1~27之间的活性香成分,包括3-甲基丁醛(FD27,0.88mg/kg,果香、似巧克力的香气)、己醛(FD27,13.41mg/kg,青香)、1-辛烯-3-酮(FD27,3.01mg/kg,蘑菇香)、糠醛(FD27,62.16mg/kg,甜香,烤香)、5-甲基糠醛(FD27,25.55mg/kg,焦糖香)、2,4-癸二烯醛(FD27,1.83mg/kg,青香,甜香,似柑橘香)等。可以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竹荪功能性食品,以及对竹荪进行安全性评价等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蛋 SDE GC-O AEDA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牌甜面酱中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明泉 张璟琳 +2 位作者 王璐 孙宝国 陈海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0-334,共5页
以7种不同品牌甜面酱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酸水解和碱水解对甜面酱进行处理,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甜面酱中总氨基酸平均值为59.5mg/g,其中谷氨酸含量最多为19.6mg/g,脯氨酸含量仅次于谷氨酸为5.6... 以7种不同品牌甜面酱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酸水解和碱水解对甜面酱进行处理,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甜面酱中总氨基酸平均值为59.5mg/g,其中谷氨酸含量最多为19.6mg/g,脯氨酸含量仅次于谷氨酸为5.6mg/g。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是其必需氨基酸比例与氨基酸模式谱有一定差异,不能满足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理想模式。7种甜面酱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葱伴侣甜面酱第二限制氨基为蛋氨酸+胱氨酸,而其他6种品牌均为赖氨酸。不同品牌的氨基酸组成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氯丙醇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明泉 刘廷竹 +3 位作者 范方辉 孙宝国 田红玉 张玉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3962-3970,共9页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的脂肪酸酯,包括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氯丙醇酯主要存在于酸水解植物蛋白液(HVP)、婴幼儿奶粉、精炼食用油、咖啡、薯条等食品中,特别是在精炼食用油中含量较高。作为氯丙醇的一类前体物,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除...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的脂肪酸酯,包括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氯丙醇酯主要存在于酸水解植物蛋白液(HVP)、婴幼儿奶粉、精炼食用油、咖啡、薯条等食品中,特别是在精炼食用油中含量较高。作为氯丙醇的一类前体物,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除了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还都可以再水解或酶解而进一步生成有毒物质——氯丙醇。氯丙醇对肝、肾、神经、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均有毒性作用,而且还可以致癌。为了降低氯丙醇酯对人体的危害,人们开始对氯丙醇酯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其结构、存在、毒性、分析检测、形成机制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氯丙醇酯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3-氯丙二醇酯的毒性、分析检测、形成机制和控制措施做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酯 存在 毒性 形成机制 分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面酱中非挥发性有机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明泉 王璐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23-130,共8页
对7种市售甜面酱样品采用硫酸一甲酯化方法进行前处理,二氯甲烷作萃取溶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甜面酱中的高级脂肪酸、多元酸、芳香酸等非挥发性有机酸进行检测,以极性柱和弱极性柱双柱定性法进行定性分析,以十三烷酸甲酯... 对7种市售甜面酱样品采用硫酸一甲酯化方法进行前处理,二氯甲烷作萃取溶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甜面酱中的高级脂肪酸、多元酸、芳香酸等非挥发性有机酸进行检测,以极性柱和弱极性柱双柱定性法进行定性分析,以十三烷酸甲酯作内标物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双柱定性法共分离、鉴定出37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包括高级脂肪酸18种、多元酸10种、芳香酸3种、其他类6种,其中高级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4~c22,占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的86.62%-95.12%。不同产地的甜面酱含有的非挥发性有机酸种类基本相似,但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通过与前期电子舌测定结果比较表明,甜面酱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含量和酸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且有机酸中柠檬酸对甜面酱酸味的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非挥发性有机酸 气相色谱 质谱法 酸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明泉 孙宝国 +1 位作者 田红玉 肖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叶醇(顺-3-己烯-1-醇)是具有青香香气的重要香料,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合成方法和路线.概述了叶醇的天然存在,对叶醇的各种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作了评价,最后介绍了叶醇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叶醇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叶醇 合成方法 香料 己烯 天然 香气 应用情况 发展前景 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与氯化钠模型反应中3-氯-1,2-丙二醇的形成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明泉 吴继红 +1 位作者 孙培培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8-11,共4页
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对在热反应条件下的甘油三酯与氯化钠模型反应产物中的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3-MCPD)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机理,并对物料类别、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 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对在热反应条件下的甘油三酯与氯化钠模型反应产物中的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3-MCPD)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机理,并对物料类别、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可急剧增加3-MCPD的含量;高质量分数NaCl可抑制3-MCPD的生成;油酸甘油酯用量增大会促进3-MCPD的生成;硬脂酸甘油酯用量对3-MCPD含量影响不大,原因可能与水解难易程度相关;反应时间对3-MCPD含量的影响较复杂,油酸甘油酯模型中3-MCPD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而硬脂酸甘油酯则是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油酸甘油酯模型中3-MCPD的含量整体上高于硬脂酸甘油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1 2-丙二醇 甘油三酯 氯化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糖与氯化钠模型反应中3-氯-1,2-丙二醇的形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明泉 李娟 +3 位作者 邹青青 孙宝国 田红玉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6,共6页
以"单糖+氯化钠+水"为模型进行热反应,研究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的形成机理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氯化钠+水"模型反应中,反应温度对3-MCPD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次是氯化钠... 以"单糖+氯化钠+水"为模型进行热反应,研究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的形成机理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氯化钠+水"模型反应中,反应温度对3-MCPD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次是氯化钠添加量、反应时间和葡萄糖添加量;在"单糖+氯化钠+水"模型中,6种单糖都生成了3-MCPD,其中核糖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3-MCPD量最大(30.604μg/kg),果糖生成的量最小(2.498 6μg/kg);在"葡萄糖+氯化钠+水"模型中,反应后生成的挥发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含量最大,然后是糠醛和2,5-二甲酰基呋喃。根据实验结果探讨3-MCPD的形成机理,提出在单糖模型反应中缩水甘油可能是关键的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糖 3-氯-1 2-丙二醇 热反应模型 形成机理 缩水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不同地区茴香精油香成分分析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明泉 田红玉 +1 位作者 郑福平 孙宝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100,共4页
通过气质联用分析比较了广西六个不同地区的水蒸气蒸馏法制得大茴香精油的香成分,共检测出45种化合物,挥发性香成分相同的有26种,其含量较高的分别为反式茴香脑(含量大于77.92%)、草蒿脑、柠檬烯、对-丙烯基-1-(3-甲基-2-丁烯氧基)苯、... 通过气质联用分析比较了广西六个不同地区的水蒸气蒸馏法制得大茴香精油的香成分,共检测出45种化合物,挥发性香成分相同的有26种,其含量较高的分别为反式茴香脑(含量大于77.92%)、草蒿脑、柠檬烯、对-丙烯基-1-(3-甲基-2-丁烯氧基)苯、芳樟醇、顺式茴香脑、茴香醛、α-蒎烯等等,其它的成分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机 八角茴香精油 香成分 反式茴香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安杉木碎屑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明泉 田红玉 +1 位作者 刘玉平 郑福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常压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吉安县杉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精油,该精油具有典型的木香香气,其中得油率为1.0%~1.5%.用GC—MS法对该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分出的65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2.8%,其... 采用常压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吉安县杉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精油,该精油具有典型的木香香气,其中得油率为1.0%~1.5%.用GC—MS法对该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分出的65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2.8%,其中含有柏木醇(39.98%)、a-柏木烯(10.17%)、雪松烯(5.59%)、乙酸柏木酯(3.35%)、5-(7a-异丙烯基-4,5-二甲基八氢化茚-4-基)-3-甲基-2-戊烯-1-醇(3.22%)、[S-(E,E)]-1-甲基-5-亚甲基-8-异丙基-1,6-环癸二烯(2.97%)、杜松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机 杉木 精油 柏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源对热反应牛肉香精中氯丙醇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明泉 夏艳秋 +3 位作者 李娟 邹青青 孙宝国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9,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仪对热反应牛肉香精及其原料中的氯丙醇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水解植物蛋白(hydrolyzed vegetable protein,HVP)液、酵母浸膏、VB1、牛肉酶解物、半胱...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仪对热反应牛肉香精及其原料中的氯丙醇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水解植物蛋白(hydrolyzed vegetable protein,HVP)液、酵母浸膏、VB1、牛肉酶解物、半胱氨酸、谷氨酸、牛骨素、甘氨酸和丙氨酸等原料对热反应牛肉香精中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3-MCPD)生成的影响。结果发现,4种氯丙醇中3-MCPD是牛肉香精的主要污染物,且牛肉香精原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3-MCPD;牛肉香精原料中所检测的各种氨基酸源对3-MCPD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反应牛肉香精 氯丙醇 氨基酸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