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现况与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新天 陆民 +1 位作者 蒋米尔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8年第1期13-14,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一种全身性动脉疾患,可发生于全身的主要动脉,多发生于下肢.据统计,50岁以上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其病因几乎均为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本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一种全身性动脉疾患,可发生于全身的主要动脉,多发生于下肢.据统计,50岁以上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其病因几乎均为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本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患肢缺血性坏死而截肢致残.据文献报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导致严重缺血而截肢者为8%,若合并糖尿病时,则截肢率可高达30%.1诊断和手术适应证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和患肢远侧动脉搏动消失等缺血性症状,基本可作出本病的诊断.为判断缺血的程度和动脉病变的范围,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患肢节段测压和踝/肱指数(ABI)测定可作出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外科治疗 诊断 适应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新天 蒋米尔 +5 位作者 陆民 朱雯霞 李维敏 黄英 陆信武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全组11例,共18条患肢(闭塞病变22个节段).15段闭塞长度在7cm以内者作PTA,病灶分别位于髂总动脉6段、器外动脉2段、股浅动脉7段;15段...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全组11例,共18条患肢(闭塞病变22个节段).15段闭塞长度在7cm以内者作PTA,病灶分别位于髂总动脉6段、器外动脉2段、股浅动脉7段;15段中有4段与PTA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另外长段闭塞的7段,于短段作PTA同时或在术后1周内作动脉重建术,其中腹主-股总动脉转流术1段、腹主-股深动脉1段、股-腘动脉3段、腘动脉间置移植术1段、股深动脉成形术1段.结果 1条患肢因PTA失败即改作转流术,2条患肢术后并发股浅动脉急性栓塞,作取栓治疗后,均恢复血循环.术后近期内,全组18条患肢临床症状改善,其中16条末梢动脉搏动恢复,踝/肱指数由术前0.54±0.11增高至0.79±0.15.随访6~72个月后,2条作PTA患肢的股浅动脉分别于1年和5年后再次闭塞.结论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血管内支架置放有助于提高通畅率,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病变联合手术重建,可简化手术操作,缩小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动脉硬化闭塞症 PTA 下肢 血管内支架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压迫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价
3
作者 黄新天 陆民 +1 位作者 蒋米尔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8-19,21,共3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生于下肢,大多在手术中和手术后数日内起病,术后5—9天发病者仅占10%左右。由于DVT发病初期可并发肺梗塞,长期后又可演变为血栓后遗症,即使再通后又能造成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生于下肢,大多在手术中和手术后数日内起病,术后5—9天发病者仅占10%左右。由于DVT发病初期可并发肺梗塞,长期后又可演变为血栓后遗症,即使再通后又能造成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和能力,固此DVT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是目前国内外外科领域中的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静脉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弹性压迫 预防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造影临床应用的评价(7908条患肢造影资料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田卓平 蒋米尔 +4 位作者 张伯津 陆民 黄新天 朱雯霞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81年 10月~ 1998年 12月共检查75 5 5例 ,790 8条下肢。所有患肢均作顺行造影检查 ,部分患肢还作其它造影或无创检查。结果 :患病率最高者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5 3 0 % ) ... 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81年 10月~ 1998年 12月共检查75 5 5例 ,790 8条下肢。所有患肢均作顺行造影检查 ,部分患肢还作其它造影或无创检查。结果 :患病率最高者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5 3 0 % )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2 6 8% )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5 5 )。其它为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髂静脉受压、下腔静脉阻塞等。结论 :下肢深静脉造影不但是检查下肢静脉病变的可靠方法 ,更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静脉造影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静脉动脉化治疗肢体动脉广泛性闭塞的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蒋米尔 陆民 +1 位作者 黄新天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70-172,175,共4页
目的:评价分期静脉动脉化治疗肢体动脉广泛性闭塞的疗效。方法:自1984年1月至2000年11月,共手术149例,164条下肢。ASO患肢33条,TAO 130条。采用3种不同术式:①深组高位:在髂-股动脉与股浅静脉间... 目的:评价分期静脉动脉化治疗肢体动脉广泛性闭塞的疗效。方法:自1984年1月至2000年11月,共手术149例,164条下肢。ASO患肢33条,TAO 130条。采用3种不同术式:①深组高位:在髂-股动脉与股浅静脉间建立AVR;②深组低位:在 动脉与胫腓干静脉间建立AVR;③浅组:在 动脉与大隐静脉远侧段之间建立AVR。结果:152条患肢随访4个月~16年,平均8年左右。除12条患肢外,140条患 效满意或病情改善。结论:深组高位应慎重选择合适的病例,深组低位效果最好,浅组已不再采用。分期AVR为治疗肢体动脉广泛闭塞症开辟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肢体动脉 动静脉转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治与护理体会 被引量:8
6
作者 成咏 卞薇薇 +2 位作者 周金美 李培 黄新天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1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给予绝对卧床、降血压、镇痛等在内的综合保守治疗,此外,主动脉开窗治疗1例;应用覆膜支架封堵撕裂口行介入修复术3例.结果12例患者中,死亡3例,其中DeBakey...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给予绝对卧床、降血压、镇痛等在内的综合保守治疗,此外,主动脉开窗治疗1例;应用覆膜支架封堵撕裂口行介入修复术3例.结果12例患者中,死亡3例,其中DeBakeyⅠ型2例、DeBakeyⅡ型1例,死亡率25%.其余随访4~28个月,均健在,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7
作者 殷敏毅 黄新天 +6 位作者 蒋米尔 刘晓兵 李维敏 黄英 陆信武 陆民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05例患者,共114条患肢,其中23条行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5条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05例患者,共114条患肢,其中23条行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5条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4条行髂静脉介入治疗,2条行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38条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部分联合交通静脉结扎和(或)溃疡清创植皮术,22条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术,部分联合溃疡清创植皮术,17条行单纯溃疡清创植皮术,3条行溃疡清创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术。结果:患肢症状明显缓解率57.0%,部分缓解率40.4%。6条患肢溃疡未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9年,7条患肢溃疡复发,4条患肢转流桥闭塞。结论:依据准确的血流状态评价、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蒋米尔 陆民 +6 位作者 黄新天 朱雯霞 田卓平 李维敏 黄英 陆信武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 ,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倒流 3~ 4级 ,其倒流程度为轻度和中度者 399例 (4 0 5条患肢 )施行手术。结果 :至 1999年 2月 ,70 %患肢已随访 3~ ... 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 ,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倒流 3~ 4级 ,其倒流程度为轻度和中度者 399例 (4 0 5条患肢 )施行手术。结果 :至 1999年 2月 ,70 %患肢已随访 3~ 139个月 ,平均 5年以上 ,疗效满意者占 86 % ,病情好转者为12 % ,无效者 2 %。结论 :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有合理的理论基础 ,操作简便 ,易于在基层推广。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 瓣膜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硕 黄新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302-305,共4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血管腔内治疗因其具有微创、高效、可重复操作等优点日益取代传统手术,成为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血管腔内治疗因其具有微创、高效、可重复操作等优点日益取代传统手术,成为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外周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腔内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该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适应证大大拓宽;切割球囊、冷冻血管成形术、斑块旋切、激光辅助系统及药物涂层等新技术的应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特殊部位如动脉分叉处病变、严重钙化、病变弥散等问题。就血管腔内治疗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和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血管疾病 血管腔内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研究近况 被引量:7
10
作者 殷敏毅 黄新天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姬 孔炜颖 +2 位作者 李璞 黄新天 张薇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1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血管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手术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计算AKI发病率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并用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血管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手术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计算AKI发病率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共发生AKI为54例(4.1%),发生在主动脉夹层瘤16例(26.2%)、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0例(17.5%)、动脉狭窄/栓塞15例(3.3%),发生AKI的患者中死亡9例(16.7%)。术前CKD的实际患病率为17%(397例),而术前提供肾脏病史的仅有5.7%(133例)。使用造影剂、CKD病史、术中低血压、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与术后AKI的发生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上述四个危险因素患者发生AKI的风险分别增加1.149、2.432、5.126和6.645倍(P<0.05)。结论血管外科手术后AKI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主动脉夹层瘤和动脉栓塞疾病。既往有CKD病史、术中低血压和发生MODS是AKI发生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需重视对CKD的术前诊断和评估,并加强围手术期肾功能的观察和保护,及早发现和干预AKI的进展,有助于改善AKI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血管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渗透性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24例报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锦辉 刘光 +10 位作者 李维敏 陆信武 黄新天 陆民 殷敏毅 施慧华 刘晓兵 叶开创 崔超毅 黄英 蒋米尔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4期12-16,共5页
目的:应用新型低渗透性设计EXCLUDER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2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应用新型低渗透性设计的EXCLUDER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结果2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死... 目的:应用新型低渗透性设计EXCLUDER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2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应用新型低渗透性设计的EXCLUDER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结果2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死亡病例,2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脑梗塞。手术时间为(130.23±12.45) min,术中出血量为(180.23±20.76)ml,均无输血。术中Ⅰ型微内漏2例,Ⅱ型内漏2例,Ⅲ型内漏1例,均术中处理满意。术后随访22例,随访时间3~32个月,21例存活,1例术后22个月死于糖尿病并发症。随访患者复查CTA显示支架贴壁满意,无移位,无与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新型低渗透性设计的EXCLUDER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明显降低了手术风险,适合于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近期效果满意,其中、远期效果尚需大宗病例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城市综合体灭火救援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新天 《城市建筑》 2016年第11期188-188,共1页
大型城市综合体火情发生时,消防部队初站力量无法准时准确到场,消防部队不容易开展火情的侦察工作,排烟降毒操作困难,不容易对人员进行疏散和救助,对于灾情控制、纵深内攻等更显困难.我国消防部队对于大型城市综合体的灭火救援经验积累... 大型城市综合体火情发生时,消防部队初站力量无法准时准确到场,消防部队不容易开展火情的侦察工作,排烟降毒操作困难,不容易对人员进行疏散和救助,对于灾情控制、纵深内攻等更显困难.我国消防部队对于大型城市综合体的灭火救援经验积累尚且不足.本文针对大型城市综合体救援准备存在的问题及灭火救援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综合体 防火 消防 灭火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的诊治探讨
14
作者 祁光裕 黄新天 王亚兰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50-251,共2页
对55例(57条肢体)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性疾病,经多功能血管检测仪(PVL)6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以及经皮烟静脉插管造影等方法筛选,分别采用股静脉瓣膜包窄术;胭静脉外肌排形成术;并辅以曲张静脉剥脱和交通支静脉结扎,近期效果满意。... 对55例(57条肢体)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性疾病,经多功能血管检测仪(PVL)6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以及经皮烟静脉插管造影等方法筛选,分别采用股静脉瓣膜包窄术;胭静脉外肌排形成术;并辅以曲张静脉剥脱和交通支静脉结扎,近期效果满意。该两种手术,不涉及静脉管腔,手术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倒流 瓣膜重建 下肢 深静脉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汉军 黄新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2期134-137,共4页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主要由于右髂总动脉与第五腰椎同压迫左髂总静脉而引起的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症候群。绝大多数IVCS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有症状的多为年轻人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常因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而表现出下肢静脉曲张、...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主要由于右髂总动脉与第五腰椎同压迫左髂总静脉而引起的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症候群。绝大多数IVCS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有症状的多为年轻人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常因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而表现出下肢静脉曲张、肿胀及静脉性间歇性跛行,也可因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股青肿。此征诊断主要依靠静脉造影、磁共振、CT及腔内血管超声等。传统的治疗方式创伤大、效果差。而应用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此征能取得极佳疗效。将近几年来对此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口岸信息化建设 提高监管与服务水平——试论有关建立“通关在线”EDI中心的问题
16
作者 黄新天 陈子明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8-74,共7页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发展,海关的监管理念、监管手段和方式也将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予以规范和提升,本文试从当前海关监管模式存在的几个问题,论述了"通关在线"EDI 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相应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实施"...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发展,海关的监管理念、监管手段和方式也将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予以规范和提升,本文试从当前海关监管模式存在的几个问题,论述了"通关在线"EDI 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相应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实施"通关在线"EDI 中心的几点建议,从一个侧面阐述海关与各方共同建设信息化空间的重要性,希望供各位同仁参考和共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监管与服务水平 EDI 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