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姚淑芳 郑喜文 黄慕超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5期214-216,229,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二丙酸倍氯米...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血常规变化、气道高反应性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PEF、FVC、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道阻力(Raw)、气道传导率(Gaw)、气道高反应性(BHR)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有良好效果,能显著改善气道炎性反应,增强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和高反应性,且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 表面激素吸入 安全性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裕军 潘楚芝 +5 位作者 黄慕超 郭鹏豪 方昌全 陈惠玲 赵子文 赵祝香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分析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流行菌株及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特点。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XDRAB菌株31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回顾性分析XDRAB肺炎的特点。结果:31株XDRAB被分为8个ST型,其中ST195最常... 目的:分析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流行菌株及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特点。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XDRAB菌株31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回顾性分析XDRAB肺炎的特点。结果:31株XDRAB被分为8个ST型,其中ST195最常见,占45.2%(14/31)。APACHEⅡ评分(P=0.0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P=0.012)和心脏疾病(P=0.016)是XDRAB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XDRAB肺炎死亡率高达42.8%,但与非XDRAB肺炎相比,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ST195广泛存在,XDRAB肺炎与COPD、心脏疾病及APACHEⅡ评分相关,但不增加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广泛耐药 多位点序列分型 医院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CU患者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慕超 吴利秋 姚淑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4期208-210,共3页
目的研究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6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RICU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鲍氏不动杆菌样本培养,对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和耐药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检验出病原菌... 目的研究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6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RICU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鲍氏不动杆菌样本培养,对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和耐药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检验出病原菌,共有68株。包括真菌、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41株、25株、2株,占比分别为60.29%、36.76%、2.94%。免疫球蛋白G(IgG)下降、多人病房、危重症监护时间>2周、抗菌药物更换次数>3次为下呼吸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等属于高耐药性,左氧氟星沙、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等属于低耐药性。结论在RICU中下呼吸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最多,其中免疫功能指标IgG、隔离措施等原因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危重症监护 重症患者 下呼吸道 鲍氏不动杆菌 危险因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