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上游和支流的水土保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1
作者 黄恩隆 《水土保持通报》 1988年第6期50-51,共2页
近40年来,长江上游和支流地区,破坏得多治理得少,空话说得多认真实干得少,水土保持停的时间多搞的时间少,在点上兜圈子的多在面上铺开的少。所以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愈演愈烈,旱洪风雹灾害日益频繁,危害惨重。长江上游和支流的水土保... 近40年来,长江上游和支流地区,破坏得多治理得少,空话说得多认真实干得少,水土保持停的时间多搞的时间少,在点上兜圈子的多在面上铺开的少。所以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愈演愈烈,旱洪风雹灾害日益频繁,危害惨重。长江上游和支流的水土保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长治久安息息相关,现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大抓生态环境的认真保护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几年内即可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支流 泥石流灾害 山地灾害 水土流失区 泻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2
作者 黄恩隆 王本学 +1 位作者 阎朝花 段艳芳 《河南林业科技》 1989年第4期37-39,共3页
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智力劳动,它的最大特点是高度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科技人员是科技战线的生力军,是科学研究的主体.他们在探索尚未被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去掌握客观... 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智力劳动,它的最大特点是高度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科技人员是科技战线的生力军,是科学研究的主体.他们在探索尚未被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去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从而使科学得以发展。因此,如何放活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发展科学技术、搞活科研单位的关键问题,也是衡量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 科技人员 积极性 科学研究 最大 科研管理 探索性 生力军 智力劳动 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绿化太行山质量
3
作者 黄恩隆 《河南林业科技》 1989年第2期32-34,共3页
绿化太行山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治水和防旱,治山与致富,既要保证太行山区河川农业地带的安全,更要髁证下游华北平原地区免受洪灾,减少水库及河道的混沙淤积,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提供水源。要达到上述目的,太... 绿化太行山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治水和防旱,治山与致富,既要保证太行山区河川农业地带的安全,更要髁证下游华北平原地区免受洪灾,减少水库及河道的混沙淤积,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提供水源。要达到上述目的,太行山区的森林复盖率就应该达到50%左右,草地复盏率达到20%左右,总的林草覆盖率达到70%左右,只有这样,才能显著地削弱洪峰,有效地调节逆流,使水土免受流失:从水源涵养,水士保持的要求来看,仅维持低标准的疏密度显然是很不够的,还应当要求片林要有较高的郁闭度,多林屠的结构,足够数量的下木和活地被物以及良好的枯技落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地被物 叶层 郁闭度 水源涵养 落叶 防旱 科学技术 致富 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是防治黄河断流的根本措施
4
作者 黄恩隆 《国土绿化》 1998年第6期15-16,共2页
一、黄河断流情况和危害 从有关水文站了解,早在20年前的1972年,黄河连年断流的“序幕”就已经拉开了,并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自1972年至1996年的25年中,黄河下游共有19年发生断流。根据利津站的实测资料,19年中累计断流57次,共682... 一、黄河断流情况和危害 从有关水文站了解,早在20年前的1972年,黄河连年断流的“序幕”就已经拉开了,并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自1972年至1996年的25年中,黄河下游共有19年发生断流。根据利津站的实测资料,19年中累计断流57次,共682天,平均每年断流了36天。其中1991——1996年连年断流,累计断流491天,平均每年断流82天。断流天数多的年份是1996年,共断流136天,占全年时间的37%。断流河段长的年份是1995年,从河口延伸到开封陈桥附近,约683公里,占整个下游水道长度的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断流 根本措施 黄河下游 黄河水资源 黄河中游 断流河段 林业 涵养水源 1996年 利津水文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科技道德问题
5
作者 黄恩隆 《新疆林业》 1990年第4期27-27,共1页
此文谈到的科研活动中常碰到的一些科技道德方面的问题,在我区科技部门中也或多或少存在,读读此文对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科技道德观很有帮助。
关键词 科技道德 科技工作者 优良学风 集体观念 骗取荣誉 文谈 虚报成绩 严谨治学 爱国主义精神 科技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