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挤压S变换与τ⁃p变换联合的微地震信号消噪方法
1
作者 秦亮 李唐律 +3 位作者 曹脊翔 黄忠来 张建中 王锦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微地震监测是指导页岩气开采水力压裂作业和评价压裂效果的常用手段。地面监测所采集的微地震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微地震事件识别困难,严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针对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联合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谱分解和τ⁃p变... 微地震监测是指导页岩气开采水力压裂作业和评价压裂效果的常用手段。地面监测所采集的微地震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微地震事件识别困难,严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针对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联合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谱分解和τ⁃p变换,提出一种新的消噪方法。首先对监测资料进行时差校正,将微地震信号的同相轴校平;之后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对校平后的资料进行谱分解获取单频切片;再对每个单频切片进行τ⁃p变换,并根据τ⁃p变换的结果获取微地震信号位置;最后根据信号的位置在时频域完成消噪。实际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消噪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微地震监测 微地震信号消噪 同步挤压S变换 τ⁃p变换 谱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困与突围:解读施蛰存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忠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62,共6页
关键词 施蛰存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派文学 刘呐鸥 海派作家 日本新感觉派 穆时英 年代 海滩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谈汪曾祺的语言观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忠来 杨迎平 《写作》 2002年第3期9-10,共2页
汪曾祺在《林斤澜的矮凳桥》中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足见汪曾祺对小说语言的重视。1987年底,汪曾祺在耶鲁和哈佛作了关于语言问题的演讲,题目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在这里,他强调了语言的内容性,文化性,暗示性,流动... 汪曾祺在《林斤澜的矮凳桥》中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足见汪曾祺对小说语言的重视。1987年底,汪曾祺在耶鲁和哈佛作了关于语言问题的演讲,题目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在这里,他强调了语言的内容性,文化性,暗示性,流动性。他认为“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小说语言 语言观 中国文学 暗示性 思想 内容 语言问题 强调 演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挤压S变换的地震信号时频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晗 张建中 黄忠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9-695,共7页
S变换(ST)被广泛应用于时频分析,但受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制约,其分辨率有限。同步挤压S变换(SSST)是一种正反无损可逆变换,通过对S变换时频谱在频率方向上进行挤压,使能量聚集到信号的真实瞬时频率上,显著地压制了虚假频率成分、提高了... S变换(ST)被广泛应用于时频分析,但受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制约,其分辨率有限。同步挤压S变换(SSST)是一种正反无损可逆变换,通过对S变换时频谱在频率方向上进行挤压,使能量聚集到信号的真实瞬时频率上,显著地压制了虚假频率成分、提高了信号的时频谱的分辨率。将SSST方法应用于合成信号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所得结果表明SSST比ST具有明显的提高地震信号时频分辨率的能力,有利于薄层识别和储层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挤压S变换 时频分析 时频分辨率 薄层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去除面波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晗 张建中 黄忠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9,19,共9页
同步挤压小波变换(SWT)是一种新的连续可逆时频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时间和频率分辨率,利用该变换可去除地震资料中的面波。将时间域地震记录变换到时频域,在时频域准确识别面波区域并切除,再将切除面波后时频域信号反变换到时间域,就得... 同步挤压小波变换(SWT)是一种新的连续可逆时频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时间和频率分辨率,利用该变换可去除地震资料中的面波。将时间域地震记录变换到时频域,在时频域准确识别面波区域并切除,再将切除面波后时频域信号反变换到时间域,就得到去除了面波的地震记录。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变换可以有效去除面波而不损失有效反射波,且效果优于连续小波变换、S变换和f-k滤波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挤压小波变换 时频分析 消除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淡中的波澜——《梅雨之夕》赏析
6
作者 黄忠来 《写作》 2002年第7期6-7,共2页
施蛰存,原名施德普,曾用笔名施青萍、青萍等。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二十年代,施蛰存十八岁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三十年代,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引入小说创作当中,写出了《将军底头》、《鸠摩罗什》、《石秀》等著名小说。
关键词 施蛰存 小说创作 平淡 文学作品 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 笔名 原名 鸠摩罗什 发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于存在极性反转的微震初至到时拾取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毕丽飞 曾志毅 +3 位作者 张建中 黄忠来 芮拥军 刁瑞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55,共12页
地面微震监测资料的信噪比往往很低,从中识别微震事件和拾取微震到时数据仍然是个难题。当不同道的微震存在初至极性反转时,常用的多道微震记录波形相似系数函数会导致微震事件的识别与拾取遗漏。为此,提出一种适于存在极性反转的微震... 地面微震监测资料的信噪比往往很低,从中识别微震事件和拾取微震到时数据仍然是个难题。当不同道的微震存在初至极性反转时,常用的多道微震记录波形相似系数函数会导致微震事件的识别与拾取遗漏。为此,提出一种适于存在极性反转的微震初至到时拾取方法。利用所有道两两之间的互相关函数最大幅值对应的延时数据,求取各道微震事件的相对到时;用各道的相对到时对微震事件初至到时进行时差校正后,利用相邻道零延迟相乘再叠加得到参考道,并用长短时窗能量均值比(STA/LTA)算法确定参考道上微震初至到时;最后,将各道的微震相对到时分别与参考道初至到时相加得到各道微震的绝对到时。合成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利用相邻道零延迟相乘能有效克服初至极性反转对微震识别和初至拾取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微震事件识别和到时拾取提供信噪比较高的参考道,提高了微震事件识别和初至到时拾取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到时拾取 极性反转 互相关函数 相邻道相乘 参考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DC-DC升压变换器的动态建模及其数字补偿
8
作者 李海 黄忠来 +1 位作者 徐平凡 王慧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1-1029,共9页
针对广泛应用于核电子设备的稳压电源中的非理想型直流—直流(DC-DC)升压变换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DC-DC变换器设计方案。首先,采用平均状态空间技术对非理想升压变换器进行动态建模,通过对状态方程进行状态平均,以到变换器的连... 针对广泛应用于核电子设备的稳压电源中的非理想型直流—直流(DC-DC)升压变换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DC-DC变换器设计方案。首先,采用平均状态空间技术对非理想升压变换器进行动态建模,通过对状态方程进行状态平均,以到变换器的连续时间传递函数作为设计有效控制器的前提;然后,通过采用数字再设计和直接数字设计两种方法,对DC-DC升压变换器的数字控制器进行了设计,从而实现变换器的闭环控制和动态响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DC-DC升压变换器及其数字补偿设计不仅实现了预期的动态电压调节性能,而且在输入电压动态变化范围、瞬态响应时间和响应带宽方面相比于目前先进的设计方案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压电源 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 开关模式 状态空间方程 闭环控制 瞬态响应 响应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样本卷积神经网络井震映射反演 被引量:3
9
作者 安振芳 张进 +2 位作者 张建中 邢磊 黄忠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8,共9页
针对常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在井少地区因无法获得大量测井数据而易于出现过拟合现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样本CNN井震映射反演方法。通过网络结构优化设计,选出了最佳的网络层数、卷积核大小、特征图规模... 针对常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在井少地区因无法获得大量测井数据而易于出现过拟合现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样本CNN井震映射反演方法。通过网络结构优化设计,选出了最佳的网络层数、卷积核大小、特征图规模和激活函数,并将优选出的最好网络模型应用于实际资料反演。实际应用表明,小样本CNN井震映射反演方法可以防止过拟合、提高泛化能力和反演精度,为精细刻画薄互层油气藏的空间展布提供了一项智能化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联合反演 卷积神经网络 小样本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B三基色的探地雷达时频谱显示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裴海 张建中 +1 位作者 黄忠来 黄吉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74,206,共4页
对探地雷达数据进行时频分析,得到的是随时间、频率和测站位置变化的振幅谱和相位谱。常用的频率切片图只能显示单一频率成分在剖面上的分布。要了解宽带雷达信号各种频率成分的展布,就需要很多频率切片图。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红–绿–蓝(... 对探地雷达数据进行时频分析,得到的是随时间、频率和测站位置变化的振幅谱和相位谱。常用的频率切片图只能显示单一频率成分在剖面上的分布。要了解宽带雷达信号各种频率成分的展布,就需要很多频率切片图。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红–绿–蓝(RGB)三基色的振幅谱或相位谱显示方法,在一幅彩色平面图上显示所有频率成分,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能直观了解不同频率成分在剖面上分布的相互关系,给解释带来极大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时频谱 显示 RG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