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控震源含裂纹平板应力强度因子分析与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乔木 陈振 +4 位作者 黄志强 敬爽 陈亚轩 帅军 郝磊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为详细考察含裂纹平板在不同初始裂纹参数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规律以及平板在激振工况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利用子模型技术建立含不同初始裂纹的平板有限元模型,采用M-积分计算前缘面的应力强度因子,基于Paris公式计算平板在不同应力... 为详细考察含裂纹平板在不同初始裂纹参数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规律以及平板在激振工况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利用子模型技术建立含不同初始裂纹的平板有限元模型,采用M-积分计算前缘面的应力强度因子,基于Paris公式计算平板在不同应力比下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平板在工况下的破坏以I型裂纹为主,改变初始裂纹形状、尺寸与预埋深度不会影响裂纹类型;初始裂纹形状变化会影响初始前缘面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规律与均衡性,半椭圆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分布不均衡性更显著,而半圆形裂纹则较均衡,K_1值分布规律呈V字形和1/4弧形;初始裂纹预埋越深,起始前缘应力强度因子越大,裂纹扩展驱动力越高;初始裂纹倾斜角度改变,裂纹类型会发生变化;以裂纹穿透工字梁危险处板厚为疲劳失效判断时,裂纹扩展至15.151 4 mm;三种应力比工况下的平均疲劳寿命与现场统计结果的误差为13.17%。上述分析为可控震源平板的裂纹失效问题与疲劳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平板 初始裂纹参数 应力强度因子 疲劳裂纹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缝内稠密暂堵颗粒运移沉降规律
2
作者 陈青 黄志强 +6 位作者 孔祥伟 陈明忠 谢广宇 徐敏 汤宇 李政澔 温帅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页岩缝内暂堵压裂的关键在于通过暂堵形成沟通层理和天然裂缝的复杂分支,但关于缝内暂堵颗粒是否能被输送至有利封堵位置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明确缝内暂堵颗粒的输送规律,考虑了压裂液携带暂堵颗粒的流动形态,基于流体力学和离散元理论,... 页岩缝内暂堵压裂的关键在于通过暂堵形成沟通层理和天然裂缝的复杂分支,但关于缝内暂堵颗粒是否能被输送至有利封堵位置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明确缝内暂堵颗粒的输送规律,考虑了压裂液携带暂堵颗粒的流动形态,基于流体力学和离散元理论,建立了CFD-DDPM耦合模型,研究压裂液排量、黏度、颗粒粒径、用液强度和加砂强度对页岩缝内暂堵颗粒运移沉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裂液排量和用液强度能增强压裂液的携带能力,增大暂堵颗粒的运移距离;粒径较小的暂堵颗粒会受到更强的压裂液剪切力,运移速度较快,而大粒径颗粒易沉降于裂缝底部;较高的加砂强度则有利于缝内暂堵带的快速形成;高黏度压裂液具有较强的悬浮能力,能有效防止颗粒过早沉降。与DPM,DEM模型相比,DDPM模型兼具颗粒的离散性和粒间相互作用,在模拟稠密暂堵颗粒运移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经实际应用验证,该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页岩暂堵压裂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缝内暂堵压裂 封堵位置 CFD-DDPM耦合 颗粒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录井参数特征同步的溢流事故监测研究
3
作者 陈青 黄志强 +3 位作者 孔祥伟 何弦桀 徐洲 安果涛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3,共13页
依据录井参数进行溢流事故的判断十分依赖坐岗人员的经验,且现场采集的综合录井参数信噪严重,参数变化特征不明显,溢流监测准确率低.通过低通滤波处理和局部加权线性回归,去除现场综合录井参数曲线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噪,经归一化处理,... 依据录井参数进行溢流事故的判断十分依赖坐岗人员的经验,且现场采集的综合录井参数信噪严重,参数变化特征不明显,溢流监测准确率低.通过低通滤波处理和局部加权线性回归,去除现场综合录井参数曲线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噪,经归一化处理,得到了多参数同步的溢流识别方法,并结合GCN图形匹配和BRNN双向传递的特点,建立了GCN-BRNN相融合的模型,提高了溢流事故监测的准确率.结果表明,通过局部加权线性回归处理后能够使曲线变化特征更加明显,且归一化后的多参数同步监测比单一参数监测的准确率更高;以川西某井的综合录井数据为例进行溢流识别测试,与原先模型相比,结合后的模型溢流识别准确率更高,可达到85%;储层特征会影响录井参数的采集精度,储层分布结构越均匀、性质越稳定,溢流监测的准确率越高.经JT井现场应用,溢流事故识别准确率≥89%,实际溢流风险与模型识别结果一致.该方法能有效处理多源信息间的冲突,提高溢流监测的识别精度,对现场结合录井参数的溢流事故监测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溢流监测 参数特征 滤波去噪 局部加权线性回归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天然裂缝的深煤层裂缝穿层扩展控因分析
4
作者 吉俊杰 黄志强 孔祥伟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3期108-114,122,共8页
为研究深煤层条件下顶板压裂裂缝在煤岩界面处的穿层和扩展规律,考虑煤储层天然裂缝、煤岩界面粗糙度、界面抗剪切能力等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实例验证,分析水平主应力差、弹性模量、排量等参数,对顶板压裂裂缝穿层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深煤层条件下顶板压裂裂缝在煤岩界面处的穿层和扩展规律,考虑煤储层天然裂缝、煤岩界面粗糙度、界面抗剪切能力等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实例验证,分析水平主应力差、弹性模量、排量等参数,对顶板压裂裂缝穿层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平主应力差增大,裂缝穿层扩展变得逐渐困难;随弹性模量差异增大,裂缝穿层扩展变得逐渐容易;随起裂位置距煤层顶面距离增大,裂缝穿层扩展的缝长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随排量的增大,裂缝穿层扩展更加容易,但增加了界面失稳破坏的可能性,不利于裂缝的穿层。通过模拟发现,当顶板与煤层的弹性模量差异≤18 GPa、水平主应力差在3~7 MPa,是深煤层顶板压裂施工的最佳地层参数范围。通过实例验证发现,临兴L井在合适的地层参数范围内,调整起裂位置距离煤层顶面1.5 m、排量控制在16.5~18.0 m^(3)/min时,有较为优异的压裂效果;相较于浅煤层的顶板压裂,水平主应力差和弹性模量差异是影响深煤层顶板压裂能否开展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涉及天然裂缝的深煤层顶板压裂提供理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压裂 深煤岩界面 裂缝穿层扩展 天然裂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矿物浮选应用及未来设计思路
5
作者 欧阳燎原 马金鹏 +1 位作者 曾邦毅 黄志强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2期112-116,共5页
Gemini表面活性剂凭借其独特的双子星座分子结构和优异的浮选性能,在矿物浮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期的大量研究不仅揭示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用作矿物浮选捕收剂时在提高矿物浮选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还深入探讨了其分子结构对浮选过程... Gemini表面活性剂凭借其独特的双子星座分子结构和优异的浮选性能,在矿物浮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期的大量研究不仅揭示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用作矿物浮选捕收剂时在提高矿物浮选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还深入探讨了其分子结构对浮选过程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关于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其结构特性、浮选应用以及未来Gemini设计思路,为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新型Gemini捕收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结构特性 浮选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归因研究
6
作者 郑荣伟 张子元 +2 位作者 高学睿 王庆明 黄志强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21,共8页
[目的]科学评估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中气候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定量贡献,为优化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基于黄淮海流域及其周围22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以及SPOT-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线性斜率、Mann-Kendall趋势检... [目的]科学评估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中气候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定量贡献,为优化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基于黄淮海流域及其周围22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以及SPOT-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线性斜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rson相关等方法,探讨植被覆盖度演变对蒸散发、降水、气温等气候因子响应的时间滞后效应,在残差分析法中增加时滞效应影响,评估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原因。[结果](1)2000—2019年黄淮海流域年均植被覆盖度增长显著,线性斜率为0.038/10 a。(2)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对降水响应滞后以0月和1月为主,分别占比52%和48%;对气温响应主要为无滞后性和滞后1月,分别占比61%和38%;对潜在蒸散发响应主要滞后1月和2月,分别占比49%和34%。[结论]影响黄淮海流域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平均贡献率为33%,人类活动的平均贡献率为67%;其中约47%的区域人类活动影响贡献率超过80%,主要位于黄河流域西北部和东南部、海河流域南部和淮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滞效应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黄淮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射孔摩阻的水平井段内多裂缝流量均衡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琦 黄志强 +2 位作者 凌兴杰 张健 齐桂霖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3-458,共6页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过程中,簇间应力阴影将引起多裂缝进液差异。页岩气藏生产测井数据表明,超过40%的射孔簇对油气产量无贡献。为揭示多裂缝非均匀扩展机制,建立了考虑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的多裂缝竞争扩展有限元模型,构建了井筒流动模型,...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过程中,簇间应力阴影将引起多裂缝进液差异。页岩气藏生产测井数据表明,超过40%的射孔簇对油气产量无贡献。为揭示多裂缝非均匀扩展机制,建立了考虑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的多裂缝竞争扩展有限元模型,构建了井筒流动模型,并对压裂液流动压降进行了简化表征,设计引入了管流单元和流体连接单元,有效模拟了井筒与孔眼处的流量动态分配,研究了射孔摩阻对多裂缝进液分配比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射孔摩阻增大到特定阈值时,多裂缝流量分配比例将由簇间应力阴影转变为射孔摩阻控制,合理布置低孔密、孔数可有效增大射孔摩阻,促进多裂缝均衡扩展;利用该模型对西南某区块X水平井射孔方案进行优化,当簇间距为15 m、孔径为0.015 m、总孔数由50降至32时,单簇平均进液量提高了0.125 m^(3)/min,各簇进液差异系数为3.9%;非均匀布孔时,单簇平均进液量提高了0.101 m^(3)/min,各簇进液差异系数为4.1%。该研究为水平井多裂缝均匀扩展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分段多簇 流量动态分配 射孔摩阻 裂缝均衡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西斜坡区风城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流体识别 被引量:1
8
作者 毛锐 白雨 +1 位作者 王盼 黄志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5,共7页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发育碱湖沉积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其油水关系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利用岩性扫描测井资料构建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并利用测井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与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的差值...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发育碱湖沉积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其油水关系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利用岩性扫描测井资料构建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并利用测井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与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的差值构建含油性敏感因子,再利用氯元素相对产额与总孔隙度比值构建含盐度敏感因子,将含油性敏感因子与含盐度敏感因子交会形成流体识别图版。实例应用表明,利用该流体识别图版可以对储集层流体性质进行准确判断,为试油选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西斜坡区 风城组 致密储集层 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 岩性扫描测井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集装箱海运出口海事服务创新举措
9
作者 黄志强 《世界海运》 2025年第3期30-34,共5页
当前,相较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滚装船舶运力不足成为新能源汽车海运出口的掣肘难题。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运力,海运出口新能源汽车时需按照危险货物进行审批和口岸查验,手续相对烦琐,运输效率低、成本高。... 当前,相较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滚装船舶运力不足成为新能源汽车海运出口的掣肘难题。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运力,海运出口新能源汽车时需按照危险货物进行审批和口岸查验,手续相对烦琐,运输效率低、成本高。聚焦新能源汽车出口运力不足的困境,分析海事监管服务难点,提出完善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优化政务服务、实施一体化监管模式、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健全口岸部门联运机制、实施分类分级诚信管理等创新举措,以期进一步提升海事服务效能,缓解新能源汽车出口运力不足状况,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海运 集装箱 海事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油气勘探突破与启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超威 李辉 +4 位作者 王泽胜 王秋玉 谢知益 黄志强 张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康探1井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亿吨级储量的落实,展现了阜康凹陷深层油气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巨大的勘探潜力。为总结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的勘探经验与理论认识,指导其他富烃凹陷碎屑岩领域下凹勘探,依托井资料、储集层岩石...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康探1井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亿吨级储量的落实,展现了阜康凹陷深层油气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巨大的勘探潜力。为总结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的勘探经验与理论认识,指导其他富烃凹陷碎屑岩领域下凹勘探,依托井资料、储集层岩石薄片、孔渗分析以及试油资料等,对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下凹勘探突破进行系统分析。阜康凹陷周缘凸起带和斜坡区油气主体为烃源岩成熟阶段早期的产物,烃源岩高熟油气主要富集在凹陷区;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受沉积期古地貌的控制,发育退覆式沉积低位域砂体,形成了古凹槽区叠置连片规模储集体;凹陷区普遍存在超压,有利于深埋砂岩原生孔隙的保存,还有助于微裂缝的形成,提高储集层渗流能力,增加深埋储集层的有效性。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受到芦草沟组烃源岩晚期高熟油气的充注、退覆式沉积的规模成砂以及超压作用的保孔增渗,具备规模增储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康凹陷 二叠系 上乌尔禾组 勘探启示 退覆式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县级公益一类检验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婉静 黄志强 +1 位作者 董柳青 张倩瑶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1期190-192,共3页
随着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纵深推进,如何更好地加强区县级公益一类检验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技术骨干力量,以促进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提升,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简要分析区县级公益一类... 随着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纵深推进,如何更好地加强区县级公益一类检验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技术骨干力量,以促进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提升,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简要分析区县级公益一类检验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招募与甄选流程、加大培训与开发力度、调整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等建议,以提升区县级公益一类检验检测机构的整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一类检验检测机构 区县级 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团簇在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倩瑶 徐倩 +5 位作者 梁世君 邵婉静 黄志强 董柳青 杨谢冰清 郭亚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137-142,共6页
致病菌是危害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重要因子之一,快速、准确检测致病菌对民生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传统方法存在着过程烦琐、灵敏度低、检测类型单一等弊端,研究者们通过多种手段合理地改性纳米团簇,已开发了各类荧... 致病菌是危害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重要因子之一,快速、准确检测致病菌对民生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传统方法存在着过程烦琐、灵敏度低、检测类型单一等弊端,研究者们通过多种手段合理地改性纳米团簇,已开发了各类荧光传感器用于致病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本文重点阐述了金纳米团簇的物理化学特性,从金纳米团簇与目标菌的不同作用方式出发,通过直接和间接反应两个角度归纳了金纳米团簇用于致病菌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旨在为金纳米团簇在致病菌快速检测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团簇 致病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PE管材氢气-甲烷渗透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郑度奎 李敬法 +5 位作者 宇波 黄志强 张引弟 刘翠伟 赵杰 韩东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8-268,共11页
采用非金属聚乙烯(PE)管道输送纯氢和掺氢天然气可有效避免金属管道的氢脆。但由于材料特性,PE管道在输送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气体渗漏,造成能源浪费和引发安全问题。为选择合适的PE管材和确定输送条件,需深入揭示氢气/甲烷在PE材料中... 采用非金属聚乙烯(PE)管道输送纯氢和掺氢天然气可有效避免金属管道的氢脆。但由于材料特性,PE管道在输送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气体渗漏,造成能源浪费和引发安全问题。为选择合适的PE管材和确定输送条件,需深入揭示氢气/甲烷在PE材料中的渗透扩散机理和了解研究方法。本文以文献调研的方式,在微观角度从溶解和扩散两方面揭示了气体在PE材料中的渗透机理;综述了常用于研究氢气、甲烷和氢气/甲烷混合气体在PE材料中溶解、扩散和渗透性能的常用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实验方法主要有膜渗透实验法和全尺寸渗透实验法,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分子动力学模拟法和数学模型法。根据研究进展,讨论并指出了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指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本文可为纯氢及掺氢天然气在PE管道中的安全输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聚乙烯管道 渗透性能 溶解度系数 扩散系数 实验研究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天然裂缝的页岩储集层多裂缝竞争扩展三维模拟
14
作者 凌兴杰 陈琦 黄志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5,共10页
传统页岩裂缝扩展模拟大多局限于二维模型,且未考虑多裂缝同步竞争扩展机理,压裂施工方案大多基于统计分析和现场经验实施,无法有效筛选出强敏感性复杂缝网压裂效果影响参数。针对该问题,以威远区块W204H井区实际储层为例,构建了三维空... 传统页岩裂缝扩展模拟大多局限于二维模型,且未考虑多裂缝同步竞争扩展机理,压裂施工方案大多基于统计分析和现场经验实施,无法有效筛选出强敏感性复杂缝网压裂效果影响参数。针对该问题,以威远区块W204H井区实际储层为例,构建了三维空间下裂缝性地质力学数值模型,考虑多簇压裂中裂缝同步竞争扩展,分析地应力对施工参数的影响,并定量研究地应力差、天然裂缝胶结强度、射孔参数及压裂液排量对复杂缝网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应力差越大,天然裂缝激活概率和缝网复杂性越低;天然裂缝胶结强度越小,越容易激活并捕获水力裂缝,当其大于岩石基质强度时,水力裂缝将穿透天然裂缝沿缝高方向扩展;射孔组合密度越大,射孔压降越小,缓解簇间应力干扰能力越弱;压裂液注入速率越高,水力裂缝更倾向于沿天然裂缝扩展,布控密集射孔簇时,应采用大排量和高黏度压裂液以平衡多簇的均匀扩展。该研究可为裂缝性页岩储层的体积压裂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天然裂缝 多簇压裂 三维地质模型 缝网压裂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冲旋钻头牙齿破岩机理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志强 谭力 +2 位作者 金鑫 李琴 魏振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78,共3页
介绍了显式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S-DYNA的功能特点,阐述了冲旋钻井中钻头牙齿与岩石相互作用数值研究的模型建立、网格划分、材料定义、接触定义及边界条件等相关问题。利用LS-DYNA对3种不同齿形牙齿在冲击载荷下破碎岩石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介绍了显式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S-DYNA的功能特点,阐述了冲旋钻井中钻头牙齿与岩石相互作用数值研究的模型建立、网格划分、材料定义、接触定义及边界条件等相关问题。利用LS-DYNA对3种不同齿形牙齿在冲击载荷下破碎岩石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描述了牙齿破岩过程,并求出了相应的应力、位移时程关系曲线,得到了3种不同齿形牙齿的破岩机理。经过分析发现,在弹头齿和锥形齿冲击下裂纹首先出现在岩石内部,齿和岩石接触面下端最早出现裂隙,而在球形齿冲击下裂纹首先出现在齿和岩石接触面边缘;3种牙齿齿尖应力波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弹头齿、锥形齿、球形齿;布齿时锥形齿宜分布在钻头头部端面中心、球形齿分布在边缘,弹头齿或者锥形齿可分布在中心与边缘之间,这样有利于提高钻井破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钻头 LS-DYNA 计算机仿真 冲旋钻井 破岩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保护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黄志强 蒋光忠 +2 位作者 郑双进 汪伟英 岳前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118,共3页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煤层气开发正进入规模化开发应用阶段。由于煤层气储层的特殊性,钻井过程中容易造成储层损害,因此对煤层气储层保护钻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分析了钻井过程中煤层气储层的...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煤层气开发正进入规模化开发应用阶段。由于煤层气储层的特殊性,钻井过程中容易造成储层损害,因此对煤层气储层保护钻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分析了钻井过程中煤层气储层的损害机理,探讨了保护煤层气储层的钻井关键技术,认为采用欠平衡钻井方式,根据储层条件与施工情况优化钻井参数和计算最大允许下钻速度,可以有效保护煤层气储层,对于提高煤层气开发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机理 欠平衡钻井 钻井参数 起下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米钻井泥浆泵柱塞密封失效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志强 卜艳 +2 位作者 李琴 周已 范永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2,共3页
钻井泥浆泵柱塞密封性能的好坏与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到高压泥浆泵的工作性能及质量。为了弄清高压钻井泥浆泵柱塞密封圈的失效形式、原因及机理,进一步提高钻井泥浆泵柱塞密封圈的寿命,对万米钻井泥浆泵柱塞密封失效分析。结果表明... 钻井泥浆泵柱塞密封性能的好坏与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到高压泥浆泵的工作性能及质量。为了弄清高压钻井泥浆泵柱塞密封圈的失效形式、原因及机理,进一步提高钻井泥浆泵柱塞密封圈的寿命,对万米钻井泥浆泵柱塞密封失效分析。结果表明,高压钻井泥浆泵柱塞密封主要的失效形式为:扭曲变形、老化、磨损、撕裂与断裂等。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过高,散热不好,引起密封圈老化,密封材料丧失性能,其次是钻井液等颗粒的进入,对密封面进行不断的磨损,导致密封圈损坏。建议从密封圈的材料、结构设计、组合数量以及冷却装置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来提高高压钻井泥浆泵柱塞密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超深井 高压泥浆泵 柱塞密封 失效分析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荞头中1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志强 吴玉杰 +1 位作者 马铭 张莹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建立了荞头中13种有机磷农药(OPPs)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探讨了OPPs残留的微量化学法、低温提取及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结果表明,在2℃低温条件下用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正己烷(1+1)二次提取荞头中OPPs残留,然后用LC... 建立了荞头中13种有机磷农药(OPPs)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探讨了OPPs残留的微量化学法、低温提取及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结果表明,在2℃低温条件下用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正己烷(1+1)二次提取荞头中OPPs残留,然后用LC-Si小柱净化的效果较好。本法可同时测定荞头中13种OPPs残留量;方法的回收率在61.5%~135%(除敌敌畏)之间,精密度为2.6%~15%;多种有机磷浓度在0.020-1.0mg/kg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0.9999);检出限为0.005-0.04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提取 气相色谱法 微量化学法 固相萃取 有机磷农药残留 荞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锤磨热解析处理油基钻井液钻屑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19
作者 黄志强 徐子扬 +5 位作者 权银虎 李前春 张新发 郭亮 陈振 李佳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90,共8页
锤磨热解析是解决目前页岩气钻井过程中油基钻井液含油钻屑处理难题的新型环保技术,但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其处理性能尚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为此,以处理效果、能耗以及处理量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含油钻屑锤磨热解析处理... 锤磨热解析是解决目前页岩气钻井过程中油基钻井液含油钻屑处理难题的新型环保技术,但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其处理性能尚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为此,以处理效果、能耗以及处理量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含油钻屑锤磨热解析处理性能的评价体系,并在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某钻井平台建成了含油钻屑锤磨热解析处理站,开展含油钻屑锤磨热解析试验、建立系统能量平衡方程评价能耗、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评价处理量,进而形成了一套评价含油钻屑锤磨热解析处理性能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含油钻屑锤磨热解析处理性能评价体系准则——处理后固相残渣含油率小于1%、回收油含固率小于0.3%,系统热效率大于节能评价值88%、热利用率大于95%,锤磨热解析机单位功率处理量大于4.23×10-3 t/(h·k W);(2)在工作温度310℃、处理时间10 min的优化工况下,处理后的固相残渣含油率为0.88%,回收油含固率为0.28%,处理效果能满足环保标准;(3)锤磨热解析技术的热效率高达93.39%,热利用率高达98.82%,不仅处理含油钻屑效率高,而且节能降耗优势明显;(4)预处理含油钻屑以降低含水率可以显著提高处理量,而预热含油钻屑对于提高处理量的效果则不明显。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提高含油钻屑锤磨热解析处理性能提供了参考,并且利用回收油重配的油基钻井液能够满足现场钻井的要求,实现了油资源的有效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油基钻井液 含油钻屑 锤磨热解析处理 性能评价方法 处理效果 处理量 能耗 资源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旋钻头破岩机理仿真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黄志强 范永涛 +2 位作者 魏振强 谭力 卜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8-150,共3页
介绍了冲旋钻井中冲旋钻头与岩石互作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对冲旋钻头在冲击旋转和单纯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岩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描述了冲旋钻头破岩过程,求出了相应的钻头破碎岩石的深度、体积时程关系对比曲线,揭示了冲旋... 介绍了冲旋钻井中冲旋钻头与岩石互作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对冲旋钻头在冲击旋转和单纯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岩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描述了冲旋钻头破岩过程,求出了相应的钻头破碎岩石的深度、体积时程关系对比曲线,揭示了冲旋钻头的破岩机理——钻头在冲旋作用下破碎岩石的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钻头破碎岩石深度主要取决于冲击作用而与旋转作用关系不大、破岩体积在冲旋作用下比单纯冲击载荷作用下要大一倍左右,为冲旋钻头在石油工业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冲旋钻井 冲旋钻头 破岩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