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波主特性参数的提取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德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5-165,240,共12页
本文根据复信号的能量密度函数及能量在时间一频率域的分布特性,研究了地震反射波群延迟处的瞬时频率、瞬时相位与该波的主频、主相位之间,反射波任意时刻的瞬时频率与该波能量密度函数重心频率的实部之间存在的等价关系。依据这种关系... 本文根据复信号的能量密度函数及能量在时间一频率域的分布特性,研究了地震反射波群延迟处的瞬时频率、瞬时相位与该波的主频、主相位之间,反射波任意时刻的瞬时频率与该波能量密度函数重心频率的实部之间存在的等价关系。依据这种关系,无需做傅里叶变换,直接利用瞬时参数便可快速提取出表征反射波波形特征的主特性参数(主频率和主相位)。通过正演分析和对实际资料的试算,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理论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文中还给出了对这两种主特性参数剖面的计算方法,指出影响主特性参数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在于子波类型的选取、噪音背景及相邻反射波的相干程度。最后简要地叙述了这两种参数剖面在岩性和构造解释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相位 反射波 地震反射 频率域 子波 构造解释 特性参数 瞬时频率 复数道 加权平均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缝洞发育带综合预测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德济 贺振华 +1 位作者 何建军 文晓涛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给出了利用不同尺度的多源信息进行致密储层发育带综合预测的方法技术系统 ,这种系统具有多源结构、多种层次、整体性很强的用于复杂缝洞发育带综合预测的技术流程。不同尺度间信息的沟通连接和综合利用 ,是缝洞预测的技术关键。详细介... 给出了利用不同尺度的多源信息进行致密储层发育带综合预测的方法技术系统 ,这种系统具有多源结构、多种层次、整体性很强的用于复杂缝洞发育带综合预测的技术流程。不同尺度间信息的沟通连接和综合利用 ,是缝洞预测的技术关键。详细介绍了地震缝洞检测级别标定的具体方法 ,提出缝洞发育级别密度的概念。把测井解释的储层缝洞发育级别转换为级别密度 ,可增强井、地震裂缝发育信息的贴近度。介绍了地震缝洞检测信息宏观地质规律信息相关分析的具体方法。GQ地区的应用实例证明 ,利用这种技术系统进行致密储层缝洞发育有利区带综合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缝洞 发育带 多尺度信息 地震缝洞检测技术 致密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复杂地区三维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何光明 贺振华 +2 位作者 黄德济 王翠华 张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8,共3页
在四川东部复杂地区,地表起伏大,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表层速度变化剧烈;地腹构造褶皱强烈,逆冲断层发育,地震波传播速度纵横向变化大。为了得到好的成像效果,在作好静校正处理的基础上还要选择合适的偏移方法。折射层析静校正通过迭... 在四川东部复杂地区,地表起伏大,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表层速度变化剧烈;地腹构造褶皱强烈,逆冲断层发育,地震波传播速度纵横向变化大。为了得到好的成像效果,在作好静校正处理的基础上还要选择合适的偏移方法。折射层析静校正通过迭代求解,获得表层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静校正量的计算,它将首波方法的稳定性和回折波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叠前时间偏移是复杂构造成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较大的情况,适用于大倾角的偏移成像。影响偏移成像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偏移孔径和偏移速度。偏移孔径过小,偏移剖面将损失陡倾角的同相轴;偏移的孔径过大,会降低低信噪比资料的偏移质量,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倾角来确定孔径。叠前偏移对偏移速度较敏感,较小的速度误差都可能影响偏移成像效果,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迭代确定最佳偏移速度。文章对多个复杂地区的三维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了归位精度高、质量好、断层断点清楚的成像剖面,为完成地质任务提供了较好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杂构造 静校正 叠前偏移 速度 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裂缝发育带的地震识别及相应策略 被引量:32
4
作者 贺振华 胡光岷 黄德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0-195,122-252,共6页
致密岩层中的裂缝和孔洞系统对油气赋存和运移起重要作用。但由于裂缝的多尺度性和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有限性,使得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和检测致密储层裂缝系统变得很困难。本文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指出如果采用适当的技术和策略,则有可能确定... 致密岩层中的裂缝和孔洞系统对油气赋存和运移起重要作用。但由于裂缝的多尺度性和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有限性,使得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和检测致密储层裂缝系统变得很困难。本文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指出如果采用适当的技术和策略,则有可能确定储层中裂缝发育带的空间分布。主要技术有:三维地震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的应用,地震数值模拟和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以及应用地震、地质、测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带 致密储层 地震识别 地震资料 多尺度边缘 油气赋存 裂缝系统 空间分布 主要技术 检测技术 三维地震 相关分析 检测结果 综合解释 多源信息 有限性 分辨率 应用 运移 孔洞 地质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阴影的数值模拟与检测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学华 贺振华 +1 位作者 文晓涛 黄德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8-303,386+251-252,共6页
为了研究低频阴影与油气储集的相关性,本文将一维黏滞型波动方程拓展至三维,并推导其频率—波数域波场延拓公式。利用黏滞型波动方程对饱含流体地质模型进行低频阴影的数值模拟,发现它能刻画由于流体弥散性、黏滞性以及速度频散引起的... 为了研究低频阴影与油气储集的相关性,本文将一维黏滞型波动方程拓展至三维,并推导其频率—波数域波场延拓公式。利用黏滞型波动方程对饱含流体地质模型进行低频阴影的数值模拟,发现它能刻画由于流体弥散性、黏滞性以及速度频散引起的反射同相轴时移、相位畸变、主频降低和振幅衰减及低频阴影现象。良好的时频分析方法是检测低频阴影的关键。通过引入两个参数改造S变换的小波函数,使其小波能根据信号处理的具体需要进行调整,构建的广义S变换具有更加优越和灵活可调的时频聚集性能,能实现高效率的三维地震资料瞬时谱分解。文中利用广义S变换对实际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瞬时谱分解处理,不仅能检测油气储层的低频阴影,而且可以刻画油气储层的岩性边界和空间展布,减小油气储层检测的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低频阴影 黏滞型波动方程 时频分析 广义S变换 储层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震资料高效时频谱分解 被引量:63
6
作者 陈学华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0-534,483,共6页
常用的谱分解方法因时窗固定,使时频分辨率不能变化;谱分解生成的若干共频率谱数据体不仅占用大量存储资源,而且使解释工作量繁重。为克服这两个问题,构造了一种小波函数可调整的广义S变换,它可根据地震信号的频率自适应地调整分析时宽... 常用的谱分解方法因时窗固定,使时频分辨率不能变化;谱分解生成的若干共频率谱数据体不仅占用大量存储资源,而且使解释工作量繁重。为克服这两个问题,构造了一种小波函数可调整的广义S变换,它可根据地震信号的频率自适应地调整分析时宽,获得较理想的时频分辨率。通过研究储层的几种顶底反射系数组合在广义S变换域中的时频响应,发现其振幅极值出现的频率位置与储层厚度及反射系数的符号直接相关,利用这一规律提出了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震资料高效时频谱分解方法,从谱分解后的若干共频率数据体中抽取振幅极大值的频率数据合成一个谱极大值数据体,减少了数据的存储量,提高了信噪比。在实际资料处理中用于分析岩性、地质构造和砂岩储层的空间展布,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分解 时频分析 广义S变换 谱极大值数据体 储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资料的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 被引量:96
7
作者 宁忠华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3期239-241,共3页
应用地震资料识别地层中的流体是储层预测的重要内容,对地层中流体的识别是通过流体识别因子实现的。为此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流体识别因子。首先对常用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分析、归类和总结,给出了流体识别因子函数的一般形式,该函数... 应用地震资料识别地层中的流体是储层预测的重要内容,对地层中流体的识别是通过流体识别因子实现的。为此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流体识别因子。首先对常用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分析、归类和总结,给出了流体识别因子函数的一般形式,该函数基于纵波波阻抗和横波波阻抗等参数,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流体识别因子;然后从Gassmann公式出发,分析了岩石中不同充填流体对弹性参数、速度和波阻抗的影响, 进一步明确了对流体敏感、比较敏感和相对不敏感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最后以湿砂岩和含气砂岩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流体识别因子对流体的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对流体的灵敏度较其它常用流体识别因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识别 地震资料 纵波波阻抗 横波波阻抗 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头砂岩纵横波衰减的各向异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亚林 贺振华 +2 位作者 黄德济 刘树根 谢贤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8-664,共7页
岩石物理性质在不同方向的差异即各向异性必然导致地震波速度和衰减的各向异性。本文在实验室模拟不同的埋藏深度,用超声波沿三个方向即垂直地层层面方向(V方向)和平行地层层面的方向(h1、h2方向,相互正交)测量了露头砂岩(取自... 岩石物理性质在不同方向的差异即各向异性必然导致地震波速度和衰减的各向异性。本文在实验室模拟不同的埋藏深度,用超声波沿三个方向即垂直地层层面方向(V方向)和平行地层层面的方向(h1、h2方向,相互正交)测量了露头砂岩(取自云南楚雄盆地T3)的纵横渡速度vp、vs和品质因子Qp、Qs,并计算了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系数γv、γQ。实验结果表明:①速度vp、vs和品质因子Qp、Qs均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②速度v和品质因子Q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垂直岩层层面方向的速度对和品质因子Q小于平行岩层层面方向的速度V和品质因子Q;③横渡衰减大于纵波衰减,即Qs>Qp;④衰减各向异性系数大于速度各向异性系数(约1个数量级),并且衰减各向异性系数随埋藏深度增加的减小率比速度各向异性系数随埋藏深度增加的减小率大,因此衰减可能是一个比速度对岩石各向异性更为敏感的地震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砂岩 纵横波速度 各向异性 地震勘探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裂隙波场特征物理摸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帆 贺振华 +2 位作者 黄德济 李亚林 唐湘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75-681,共7页
储层中裂缝的存在必然引起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变化,波场特征的变化同储层中裂缝密度和裂缝方位有关,因而这种特征变化可以作为检测裂隙存在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物理模型方法研究了裂缝密度和方位角变化对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影响。实验发... 储层中裂缝的存在必然引起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变化,波场特征的变化同储层中裂缝密度和裂缝方位有关,因而这种特征变化可以作为检测裂隙存在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物理模型方法研究了裂缝密度和方位角变化对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影响。实验发现:裂缝密度较高时,可以观测到明显的横波分裂现象;而裂缝密度较低时,仅能观测到微小的速度异常。同时快横渡与慢横波在振幅和频率特征上也具有明显差异。这些波场特征的分析对于裂缝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模型 波场特征 储集层 油气勘探 超声波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移速度误差引起的假象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熊晓军 贺振华 +1 位作者 文晓涛 黄德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6,204-205,共3页
深度偏移剖面中的深度误差与速度误差并不相等,有时可以达到速度误差的两倍。从分析偏移速度误差带来的各种假象出发,对比分析了速度误差对叠后深度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的影响,发现偏移剖面的深度误差仅与速度模型的误差有关系,与具体的... 深度偏移剖面中的深度误差与速度误差并不相等,有时可以达到速度误差的两倍。从分析偏移速度误差带来的各种假象出发,对比分析了速度误差对叠后深度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的影响,发现偏移剖面的深度误差仅与速度模型的误差有关系,与具体的偏移方法(叠后或叠前深度偏移)没有直接的关系;对一个复杂的透镜体模型进行了波动方程叠后正演和偏移计算,详细讨论了不同速度误差带来的各种假象,发现速度误差不仅会带来深度误差,而且会造成构造体的形态变化,下覆地层同向轴的扭曲,还可能引起地层同向轴的频率发生变化,给资料解释带来一定的假象。正确地认识这些假象,对于速度分析中检验速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地震资料解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误差 深度误差 叠前偏移 叠后偏移 偏移假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边缘检测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捍东 魏修成 +2 位作者 叶连池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黄捍东 ,魏修成 ,叶连池 ,贺振华 ,黄德济 .分形边缘检测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1) :6 5~ 6 8裂缝检测与图像分析中的边缘检测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基于 IFS图像边缘检测理论 ,提出了地震分形边缘检测的... 黄捍东 ,魏修成 ,叶连池 ,贺振华 ,黄德济 .分形边缘检测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1) :6 5~ 6 8裂缝检测与图像分析中的边缘检测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基于 IFS图像边缘检测理论 ,提出了地震分形边缘检测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 ,预测结果与钻井数据能很好吻合。因此 ,该方法能够较方便、可靠地识别地下裂缝的横向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分形 边缘检测 地震记录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纹理属性和模糊聚类划分地震相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英 陈辉 +2 位作者 贺振华 黄德济 文晓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20,9-10,共7页
基于地震纹理属性和模糊聚类划分地震相技术是一种属性综合聚类方法,因此选取何种参数(即输入属性体的类型、聚类或分类方法、地震相的地质意义解释等因素)描述地震相的地震反射特征是决定该类方法特点和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联合... 基于地震纹理属性和模糊聚类划分地震相技术是一种属性综合聚类方法,因此选取何种参数(即输入属性体的类型、聚类或分类方法、地震相的地质意义解释等因素)描述地震相的地震反射特征是决定该类方法特点和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联合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与地震纹理属性实现地震相的自动划分,针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该法为每个数据点在其三维邻域空间内从不同方向提取多种代表该点的地震纹理属性的特征参数,然后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获取的特征参数集进行自动划分,从而确定每个数据点所属的相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法的地震划相效果理想,与钻井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地震纹理属性 灰度共生矩阵 模糊C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层析静校正在川西地区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何光明 贺振华 +1 位作者 黄德济 王翠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1期88-92,7,共5页
川西地区近表层结构复杂,存在较严重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折射静校正、折射层析静校正、初至时间层析静校正由于其使用的模型较简单或反演结果不稳定等原因,不能很好地解决该地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将非线性层析静校正方法用于川西地... 川西地区近表层结构复杂,存在较严重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折射静校正、折射层析静校正、初至时间层析静校正由于其使用的模型较简单或反演结果不稳定等原因,不能很好地解决该地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将非线性层析静校正方法用于川西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影响非线性层析效果的因素较多,采用以下措施来保证非线性层析静校正质量:①通过自动拾取、交互修改和质量控制等手段提高初至时间的拾取质量;②用延迟时方法联合表层调查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初始模型;③用道间距作为网格单元的尺寸;④在反演中使用梯度项和光滑项进行约束。反演后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单炮记录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进,消除了叠加剖面中层位错断现象,资料品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 折射 非线性层析 静校正 资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优化算法的地震数据匹配追踪分解 被引量:11
14
作者 蔡涵鹏 贺振华 +1 位作者 高刚 黄德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87-694,共8页
以5个参数(幅度、频率、相位移、尺度因子、时移)控制的Morlet小波作为匹配子波原子,在确定控制参数的过程中,提出应用具有全局优化能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具有局部优化能力的BFGS算法的混合优化算法,能够使得匹配追踪算法不再依赖于复... 以5个参数(幅度、频率、相位移、尺度因子、时移)控制的Morlet小波作为匹配子波原子,在确定控制参数的过程中,提出应用具有全局优化能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具有局部优化能力的BFGS算法的混合优化算法,能够使得匹配追踪算法不再依赖于复数道分析确定子波原子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的初值。控制子波时间延续长度的尺度因子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匹配追踪分解后,消除较小和较大的尺度因子和分解终止时的剩余信号能够有效地压制地震数据噪声。利用局部函数解析表达式和残差信号能量进行有效地控制算法的迭代次数可以提高计算效率。数值试验和实际资料的应用均表明:利用本文方法能够压制地震数据噪声,对地震信号快速地、精确地进行时频谱分析,为烃类检测和储层描述提供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LET小波 匹配追踪 粒子群算法 BFGS算法 时频分析 混合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噪声对叠前多道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蔡希玲 赵波 +1 位作者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记录中的猝发脉冲、漏电感应及 5 0Hz工业频率干扰等异常噪声具有能量和频率异常、出现位置不规则及分布随机的特点 ,是叠前数据中普遍存在的噪声。通过理论和实际数据的分析表明 ,异常噪声对叠前多道处理 (如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及叠前... 记录中的猝发脉冲、漏电感应及 5 0Hz工业频率干扰等异常噪声具有能量和频率异常、出现位置不规则及分布随机的特点 ,是叠前数据中普遍存在的噪声。通过理论和实际数据的分析表明 ,异常噪声对叠前多道处理 (如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及叠前随机噪音衰减等 )的影响不容忽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噪声 叠前多道处理 效果 影响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 信噪比 地表一致性处理 振福补偿 随机噪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礁滩相油气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蔡涵鹏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5-688,716+609+742,共7页
中国南方生物礁分布相当广泛,但是礁滩相储层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难点。本文根据地震波在含礁滩地层中的传播特性,提出利用时频分析技术和波阻抗反演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礁滩相油气储层预测。时频分析技术在横向上能够清晰地刻画储层... 中国南方生物礁分布相当广泛,但是礁滩相储层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难点。本文根据地震波在含礁滩地层中的传播特性,提出利用时频分析技术和波阻抗反演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礁滩相油气储层预测。时频分析技术在横向上能够清晰地刻画储层的分布,而波阻抗反演在纵向上具有刻画储层范围的优势,因此将两种技术相结合能够精细地刻画礁滩相储层横向和纵向的分布及油气富集的位置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 储层预测 时频分析技术 波阻抗反演 低频阴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匹配层人工边界条件中的衰减因子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刚 贺振华 +1 位作者 黄德济 桂志先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0-433,4,共4页
为了得到地下地质体的地震波场响应特征,需要进行三维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但其计算量很大。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时,减少计算量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差分格式设计;另一种是边界条件的选择。从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的原理出发... 为了得到地下地质体的地震波场响应特征,需要进行三维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但其计算量很大。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时,减少计算量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差分格式设计;另一种是边界条件的选择。从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的原理出发,总结了目前PML人工边界条件中的常用衰减函数,说明了衰减函数设计的重要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余弦型吸收衰减因子的波场模拟效果要优于其它吸收衰减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函数 数值模拟 完全匹配层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扩散因子的SOF地震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宁 贺振华 +2 位作者 文晓涛 黄德济 陈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3-835,936+785,共3页
本文从增强地震图像、突出地震几何属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倾向扩散因子的构造方向滤波(SOF)地震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首先用复数道信息估算出倾向,并利用倾向信息对地震图像的不连续性进行检测,进而求出倾向扩散因子和构造张量... 本文从增强地震图像、突出地震几何属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倾向扩散因子的构造方向滤波(SOF)地震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首先用复数道信息估算出倾向,并利用倾向信息对地震图像的不连续性进行检测,进而求出倾向扩散因子和构造张量,最后用各向异性扩散算法对地震剖面进行平滑。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较强的抑制噪声能力,而且增强了侧向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有利于解释人员提取有用的地震几何属性,精细地解释地下目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图像增强 地震资料解释 构造方向滤波 倾向扩散因子 各向异性扩散算子 目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ssmann方程的鲕滩储层流体替换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林凯 贺振华 +1 位作者 熊晓军 黄德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3-498,17,共6页
基于单井资料的储层地震响应模拟和流体识别大多采用褶积模型,但对于复杂地质模型,采用褶积模型模拟的波场动力学特征不明显。提出了基于Gassmann方程的流体替换波动方程模拟技术,从波动方程角度刻画了复杂鲕滩储层模型的地震响应。该... 基于单井资料的储层地震响应模拟和流体识别大多采用褶积模型,但对于复杂地质模型,采用褶积模型模拟的波场动力学特征不明显。提出了基于Gassmann方程的流体替换波动方程模拟技术,从波动方程角度刻画了复杂鲕滩储层模型的地震响应。该方法利用Gassmann等效介质理论,对鲕滩储层实现由干岩石到有效孔隙饱和岩石的替换,由已知预测未知;之后通过建立鲕滩薄互层模型和薄互层楔形体模型,正演模拟了鲕滩储层含气后的地震响应,地震响应表现为"亮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滩储层 Gassmann等效理论 流体替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流体识别因子的构建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栋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5,16,共5页
阐述了一种基于波阻抗的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的构建思路,并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对构建的新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验证。首先对常用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基于Hilterman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含不同流体砂岩的物理特性,分析... 阐述了一种基于波阻抗的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的构建思路,并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对构建的新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验证。首先对常用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基于Hilterman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含不同流体砂岩的物理特性,分析了纵、横波波阻抗对流体的敏感性;基于此,对已有的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修改,增加了对流体敏感的λρ项,得到了一个更为灵敏的流体识别因子,并以含气砂岩和含水砂岩为例,分析了各种流体识别因子的识别效果。数值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新的流体识别因子可以很好地对储层中所含流体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识别因子 灵敏度 波阻抗 拉梅常数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