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不同类型土壤上水稻对Cu、Pb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德乾 王玉军 +1 位作者 汪鹏 周东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水稻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本文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Cu、Pb和Cd在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级水平(Pb:400mgkg-1;Cd:1.0mgkg-1;Cu:100mgkg-1)时于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对水稻生长和吸收Cu、Pb及C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上,Cu处理显... 水稻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本文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Cu、Pb和Cd在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级水平(Pb:400mgkg-1;Cd:1.0mgkg-1;Cu:100mgkg-1)时于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对水稻生长和吸收Cu、Pb及C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上,Cu处理显著降低了稻谷产量,Pb和Cd本身对稻谷产量影响不大,但Pb显著增加了Cu的毒性;Cu或Cd的共存对Pb在稻米中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其含量也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4mgkg-1);在Cu-Cd、Pb-Cd和Cu-Pb-Cd处理中,稻米Cd含量较Cd单独存在时分别增加了135%、84%和126%。在红壤性水稻土上,仅有Pb和Cu-Pb-Cd处理与对照相比降低了稻谷产量;Cu-Pb-Cd处理稻米中Pb或Cd含量较Pb或Cd单独存在时分别增加了141%和360%;Pb或Cu分别与Cd共存时,对稻米Cd含量影响不显著。在乌栅土上,各处理对稻谷产量影响均不大,且多数表现为增加。Cu、Pb和Cd对水稻的毒性是红壤>红壤性水稻土>乌栅土。稻米中Cu、Pb和Cd含量与土壤NH4OAc提取态Cu、Pb和Cd含量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稻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上水稻生长及对Pb、Cd和As的吸收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德乾 汪鹏 +1 位作者 王玉军 周东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629,共4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Pb、Cd和As于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III级水平(Pb:400mg/kg;Cd:1.0mg/kg;As:40mg/kg)时对水稻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的生长和吸收Pb、Cd及A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上,As处理的稻谷产量显著降低,除Cd处理对稻谷产...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Pb、Cd和As于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III级水平(Pb:400mg/kg;Cd:1.0mg/kg;As:40mg/kg)时对水稻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的生长和吸收Pb、Cd及A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上,As处理的稻谷产量显著降低,除Cd处理对稻谷产量影响不大外,其他处理也明显降低了水稻稻谷产量,且Pb、Cd的存在加重了As的毒性;对稻草产量只有Pb和Pb-Cd-As两个处理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在乌栅土上,仅As和Pb-Cd-As处理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了稻谷产量,而所有复合处理均降低了稻草产量,且对稻草产量影响要大于其对稻谷产量的影响。在青紫泥上各处理影响较小。Cd-As、Pb-Cd和Pb-Cd-As处理红壤其稻米Cd含量较Cd单独存在时分别增加了15.7%、11.5%和25.6%;红壤上Pb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米Pb的含量,但Pb-As处理降低了稻米Pb含量。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在3种不同性质土壤上的含量大小顺序为:红壤>青紫泥>乌栅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稻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土壤和水稻子粒镉污染现状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德乾 王全英 +2 位作者 朱浩文 王玉军 周东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0-563,共4页
为明确苏南地区Cd的污染状况,于2005年10月开展了对该地区水稻土及水稻子粒样品Cd的污染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74个土壤样品中,Cd含量范围为0.06-0.60mg·kg-1,平均值和中间值分别为0.18μg·kg-1和0.16μg·kg-1,... 为明确苏南地区Cd的污染状况,于2005年10月开展了对该地区水稻土及水稻子粒样品Cd的污染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74个土壤样品中,Cd含量范围为0.06-0.60mg·kg-1,平均值和中间值分别为0.18μg·kg-1和0.16μg·kg-1,有9个土壤样品Cd含量超过中国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占总样品数的5.17%;而稻米Cd含量范围为0-121μg·kg-1,平均值和中间值分别为25μg·kg-1和17μg·kg-1,未发现超标样品。DTPA、KNO3和CaCl2提取态土壤Cd含量与土壤Cd总量间均成正相关,与土壤pH成负相关。但土壤Cd总量与水稻子粒中Cd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从结果来看,苏南地区的水稻田整体上尚未受到Cd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稻 污染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构象变化研究pH值对茜素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武海 彭丽 +4 位作者 都浩来 陈红 耿艳艳 金晓艳 黄德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478,共4页
利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不同pH值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茜素红(ARS)键合作用的影响。pH值为4.0的酸性环境引起BSA天然紧缩构象逐渐发生去折叠,BSA的ⅡA区疏水空腔的展开降低了其与ARS的相互作用,键合常数Kb仅为3.39×104L&#... 利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不同pH值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茜素红(ARS)键合作用的影响。pH值为4.0的酸性环境引起BSA天然紧缩构象逐渐发生去折叠,BSA的ⅡA区疏水空腔的展开降低了其与ARS的相互作用,键合常数Kb仅为3.39×104L·mol-1。而pH值大于等电点(pI 4.8)或呈现中性时,两者的键合作用增强,Kb增至3.16×106L·mol-1(pH 7.0)。而且,由于氢键和范德华力的键合作用力较强,BSA和ARS的相互作用受表面电荷影响较小,与理论模拟对接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茜素红 蛋白构象 相互作用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型离子探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华杰 刘昭第 +3 位作者 盛良全 宋崇富 张宏 黄德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激发态分子内的质子转移(ESIPT),是特殊的激发态光物理过程,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给质子基团通常会发生互变异构现象,如烯醇在激发态时发生烯醇式向酮式的转变,导致这类化合物具有很大的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是良好的荧光... 激发态分子内的质子转移(ESIPT),是特殊的激发态光物理过程,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给质子基团通常会发生互变异构现象,如烯醇在激发态时发生烯醇式向酮式的转变,导致这类化合物具有很大的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是良好的荧光探针或光致变色材料。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工作,综述了基于ESIPT机理在阴、阳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并对ESIPT分子结构的特点、工作原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作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阴离子 阳离子 荧光传感器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胶束剂CT5-5和CT5-6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唐永凡 范波 +1 位作者 胡鉴周 黄德乾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5-192,共8页
针对四川油气田酸化工作液应用现状,研制出适合油气田酸化的酸化胶束剂CT5-5和CT5-6及胶束酸配方.介绍了胶束剂的制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结果.结果表明,CT5-5和CT5-6酸化胶束剂配制的胶束酸,具有表面/界面... 针对四川油气田酸化工作液应用现状,研制出适合油气田酸化的酸化胶束剂CT5-5和CT5-6及胶束酸配方.介绍了胶束剂的制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结果.结果表明,CT5-5和CT5-6酸化胶束剂配制的胶束酸,具有表面/界面张力低、防乳破乳、悬浮固体微粒、水润湿地层岩石及延缓酸岩反应等特点.可替代常规酸及低毛管力酸GP-12,用于投产酸化与压裂酸化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剂 表面活性剂 油气田 油层酸化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测试船——延长测试,早期生产和边际油田开发的好办法
7
作者 黄德乾 《中国海洋平台》 1992年第1期24-28,3,共6页
生产测试船是一种中、小型的海上移动式生产系统。目前挪威Petrojarl 1号,美国单井生产船已投入使用,而国外趋向是向两极发展更大型、更现代化或者微型、更简单化方面发展。从经济和技术角度上看,国内制造生产测试船是可行的,但必须适... 生产测试船是一种中、小型的海上移动式生产系统。目前挪威Petrojarl 1号,美国单井生产船已投入使用,而国外趋向是向两极发展更大型、更现代化或者微型、更简单化方面发展。从经济和技术角度上看,国内制造生产测试船是可行的,但必须适合我国情况,必须做进一步的可行性研究,开发我国的生产测试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试船 定位系统 锚泊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泵输在简易平台上的应用
8
作者 黄德乾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1991年第5期7-14,共8页
多相泵输技术业已步入平台使用阶段。它可免除分离器,使外输管线由二条改为一条等,从而极大地缩小平台面积,减轻荷重,简化操作,降低基建投资。椐报导,采用简易平台与多相泵结合,回接现有平台的生产方法,可节省基建投资25%,在生产过程中... 多相泵输技术业已步入平台使用阶段。它可免除分离器,使外输管线由二条改为一条等,从而极大地缩小平台面积,减轻荷重,简化操作,降低基建投资。椐报导,采用简易平台与多相泵结合,回接现有平台的生产方法,可节省基建投资25%,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节省50%的运行费。我国建成的生产设施周围,相继有很多新发现。该技术是把这些边际油田迅速、简便、经济地投产的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泵输 平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多相泵输
9
作者 黄德乾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1989年第6期59-64,共6页
海底多相泵输,是将未经分离的油井产物的输送距离,从现在18~20公里增加到80~90公里的多相输送系统。这样可以增加平台的集油面积,减少生产设施。在一般情况下,油田开发费能降低40%,可使盈利率(ROR)从目前低于10%提高到17~24%。它将... 海底多相泵输,是将未经分离的油井产物的输送距离,从现在18~20公里增加到80~90公里的多相输送系统。这样可以增加平台的集油面积,减少生产设施。在一般情况下,油田开发费能降低40%,可使盈利率(ROR)从目前低于10%提高到17~24%。它将是90年代海上石油生产的主要特征之一。待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有:水下多相升压泵,多相计量装置,多功能化学添加剂和无潜水员作业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 多相 泵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计量
10
作者 黄德乾 《石油仪器》 1991年第4期201-206,共6页
多相计量是油田多相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压缩基建投资,简化生产操作,保护环境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多相计量装置是一个综合电子技术、核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油井产油量、产气量和产水量的系统工程,是油田计量的前沿技... 多相计量是油田多相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压缩基建投资,简化生产操作,保护环境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多相计量装置是一个综合电子技术、核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油井产油量、产气量和产水量的系统工程,是油田计量的前沿技术。目前个别样机已投入现场使用。多相计量的关键技术是油、气、水多相的组成测定问题。当前力图通过微型分离测定法和核子测定法加以解决。本文综合介绍国外最新发展动态,供石油仪器工作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计量 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