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宗燕 林英忠 +2 位作者 刘伶 袁军 吴旭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9-1001,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成功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的UAP患者15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无狭窄组141例,回顾性分析2组性别、年龄、术前收缩压、糖尿病、TC...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成功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的UAP患者15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无狭窄组141例,回顾性分析2组性别、年龄、术前收缩压、糖尿病、TC、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COX回归模型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hs-CRP和HAMD评分明显升高(P<0.01);伴有抑郁症状患者hs CRP明显高于无抑郁症患者(P=0.002)。校正UAP患者术前收缩压、吸烟、糖尿病、体重指数影响后,术前hs-CRP(OR=9.205,95% CI:2.986~28.378)、TC(OR=3.762,95% CI:1.348~10.497)、HAMD评分(OR=1.376,95% CI:1.098~1.724)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结论 PCI术前hs-CRP、TC水平和抑郁症状是UAP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抑郁症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心功能低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伶 林英忠 +3 位作者 徐广马 袁军 黄宗燕 蒙绪宁 《内科》 2010年第6期571-572,共2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2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仍不能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经股动脉置...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2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仍不能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经股动脉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行IABP。观察尿量、心率、意识改变、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和平均动脉压(MABP)。结果 IABP后,患者SABP、MABP明显高于术前(P<0.01)。23例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率减慢,尿量增多,心功能改善不明显3例,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能有效改善PCI术后低心排血量病人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力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支架术28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伶 林英忠 +3 位作者 王风 徐广马 袁军 黄宗燕 《内科》 2010年第5期498-499,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8~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28例PCI均取得成功,16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球囊对吻扩张。所有病例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术后随访20~30个月,6个月内有4例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3例(10.71%),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左主干分叉病变 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初探
4
作者 吴隐雄 邓金龙 +7 位作者 刘杰 伍广伟 王孟杰 赵毅兰 宋越红 黄宗燕 覃绍明 黄丹 《内科》 2011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起搏(CRT)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患者12例,治疗前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符合美国、中国心脏CRT指南的适应证,行CRT起搏器植入,术后第1周及第4周返...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起搏(CRT)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患者12例,治疗前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符合美国、中国心脏CRT指南的适应证,行CRT起搏器植入,术后第1周及第4周返院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及心电图检查,观察CRT起搏器植入术前后患者心功能及病情变化。结果 CRT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后12例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充盈均增加,二尖瓣返流减少,NYHA心功能分级从Ⅲ~Ⅳ级提高到Ⅰ~Ⅱ级。结论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起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