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作性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啸君 曹立 陈生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57-462,共6页
发作性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组由突然动作所诱发的非随意运动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度临床及遗传异质性。家族性发作性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大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RRT2基因被证实为其致病基因。迄今为止,共明确56种PRRT2基因突变类型,其... 发作性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组由突然动作所诱发的非随意运动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度临床及遗传异质性。家族性发作性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大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RRT2基因被证实为其致病基因。迄今为止,共明确56种PRRT2基因突变类型,其中大部分为无义突变,但无明确的基因型和表型关联性。有关PRRT2蛋白功能尚未阐明,但其与突触相关蛋白25的相互作用可能为进一步研究发作性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带来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 遗传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啸君 曹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490-499,共10页
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是以脑组织铁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过量铁沉积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病。常见临床症状为不同类型运动障碍,同时合并不同程度锥体束、小脑、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精神认知和视觉障碍,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 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是以脑组织铁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过量铁沉积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病。常见临床症状为不同类型运动障碍,同时合并不同程度锥体束、小脑、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精神认知和视觉障碍,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目前共明确10种亚型的10种致病基因,分别为PANK2、COASY、PLA2G6、C19orf12、FA2H、WDR45、ATP13A2、FTL、CP、DCAF17。发病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损伤、脂质代谢障碍、铁沉积和自噬障碍等。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可能与多种神经变性病如帕金森病、额颞叶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变性疾病 铁代谢障碍 遗传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四例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啸君 刘晓黎 +4 位作者 王田 沈隽逸 陈生弟 唐维国 曹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34-540,共7页
目的报道4例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4例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家系资料,标准酚氯仿法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基因组DNA并行Sanger测序。结果 4例患... 目的报道4例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4例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家系资料,标准酚氯仿法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基因组DNA并行Sanger测序。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例2、例3和例4)具有典型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表现,1例(例1)表现为非典型。FA2H基因检测显示,4例患者均存在FA2H基因突变,其中例1为复合杂合突变c.461G>A(p.Arg154His)和c.794T>G(p.Phe265Cys);例2仅发现1种已报道的杂合突变c.703C>T(p.Arg235Cys),进一步对例2及其母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亦未发现缺失突变;例3为杂合突变c.688G>A(p.Glu230Lys)和插入突变c.172_173ins GGGCCAGGAC(p.Ile58Argfs X47);例4为复合杂合突变c.688G>A(p.Glu230Lys)、c.968C>A(p.Pro323Gln)和c.976G>A(p.Gly326Asp),其父为c.688G>A(p.Glu230Lys)突变携带者,其母为c.968C>A(p.Pro323Gln)和c.976G>A(p.Gly326Asp)突变携带者。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标准,例1的FA2H基因杂合突变c.461G>A(p.Arg154His)为"可能致病"、c.794T>G(p.Phe265Cys)为"可能致病";例2的FA2H基因杂合突变c.703C>T(p.Arg235Cys)为"可能致病";例3的FA2H基因杂合突变c.688G>A(p.Glu230Lys)为"致病"、插入突变c.172_173ins GGGCCAGGAC(p.Ile58Argfs X47)为"致病";例4的FA2H基因杂合突变c.688G>A(p.Glu230Lys)为"致病"、c.968C>A(p.Pro323Gln)为"致病"、c.976G>A(p.Gly326Asp)为"可能致病"。结论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痉挛性截瘫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对于复杂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尤其合并构音障碍、智力减退、脑白质病变和小脑萎缩等临床特征的患者,应考虑FA2H基因突变导致的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变性疾病 脂肪酸类 混合功能氧化酶类 表型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致病基因筛查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晓黎 黄啸君 +3 位作者 沈隽逸 王田 汤荟冬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筛查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PP)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方法对35例HypoPP患者进行病史资料的搜集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并应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SCN4A、CACNA1S、KCNJ2、KCNJ5、KCNE3基因进行检测。选取200名... 目的筛查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PP)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方法对35例HypoPP患者进行病史资料的搜集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并应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SCN4A、CACNA1S、KCNJ2、KCNJ5、KCNE3基因进行检测。选取200名汉族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35例患者均有发作性肌无力,29例患者血钾降低,6例患者发作期血钾正常。所有患者在补钾治疗后肌无力症状均得到缓解。2例家族性HypoPP患者分别存在SCN4A基因c.2024G>A和c.2015G>A突变,均为已报道突变。1例Andersen-Tawil综合征患者存在KCNJ2基因(c.919A>G)新突变,该患者的父母及其200名健康对照中未发现此突变。其余的29例散发和3例家族性患者未发现存在SCN4A、CACNA1S、KCNJ2、KCNJ5、KCNE3基因突变。结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具有临床及遗传异质性,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可优先进行SCN4A基因热点突变筛查。对于伴有发育异常及心律失常的周期性麻痹患者,可优先行KCNJ2及KCNJ5基因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Andersen—Tawil综合征 基因突变 SCN4A KCNJ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代谢性肌病一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被引量:5
5
作者 侯媌媌 栾兴华 +3 位作者 黄啸君 刘军 刘建荣 陈生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患者女性,16岁。主因反复肌无力伴酸痛发作3年余,于2012年2月24日入院。患者自2008年9月至人院时共计6次出现肌无力伴酸痛感,每次发作前均有劳累或受凉史。主要表现为四肢和抬头无力,伴肌肉酸痛感,休息后症状与体征可完全缓解,发... 患者女性,16岁。主因反复肌无力伴酸痛发作3年余,于2012年2月24日入院。患者自2008年9月至人院时共计6次出现肌无力伴酸痛感,每次发作前均有劳累或受凉史。主要表现为四肢和抬头无力,伴肌肉酸痛感,休息后症状与体征可完全缓解,发作后间歇性“酱油”尿。外院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显著升高,最高时达30×103IU/L(25~190IU/L)。2岁时曾出现“抽搐”发作,伴高热,5岁时有类似发作,经丙戊酸钠(德巴金)治疗(具体剂量不详)3年无发作,自行停药。患者外祖父母为近亲结婚,其兄2岁夭折(具体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辅酶A 缺乏症 脱氢酶 代谢性 长链 肌病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沃土 黄啸君 +3 位作者 沈隽逸 徐洋奇 陈生弟 曹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07-512,共6页
研究背景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组由突然动作诱发的非随意性运动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肌张力障碍或舞蹈样动作,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本研究旨在总结中国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表型特点。方法采集195... 研究背景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组由突然动作诱发的非随意性运动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肌张力障碍或舞蹈样动作,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本研究旨在总结中国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表型特点。方法采集195例原发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登记表记录并整理,分析和总结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表型特点,并比较家族性与散发性患者临床表型差异。结果 195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男女比例为4.42∶1,平均发病年龄为(12.32±3.49)岁,单纯型162例(83.08%)、复杂型33例(16.92%),16例(8.21%)合并特发性震颤,144例(73.85%)发作前有先兆,发作形式包括肌张力障碍(134例,68.72%)、舞蹈样动作(8例,4.10%)和二者混合形式(53例,27.18%),134例(68.72%)发作时面部受累,115例(58.97%)发作频率<10次/d、54例(27.69%)10~20次/d、26例(13.33%)>20~30次/d,117例(60%)发作持续时间<10 s、58例(29.74%)>10~30 s、20例(10.26%)>30~60 s,散发性131例(67.18%)、家族性64例(32.82%),78例(40%)未服用药物,117例(60%)服用抗癫药物患者中106例症状完全控制、8例偶有发作、3例未见明显缓解。其中,家族性组发病年龄低于(t=2.376,P=0.019)、发作持续时间短于(χ~2=7.731,P=0.021)散发性组。结论通过大样本临床数据分析和总结中国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表型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表型总结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黎 詹飞霞 +3 位作者 黄啸君 田沃土 李资益 曹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6-212,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93例携带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基因型的临床表型特征。方法收集93例携带PRRT2基因热点突变(c.649dupC)的原发性PKD患者临床资... 目的通过分析93例携带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基因型的临床表型特征。方法收集93例携带PRRT2基因热点突变(c.649dupC)的原发性PK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登记表记录并整理,就其临床表型进行总结分析,并比较男性与女性以及家族性与散发性患者的临床表型差异。结果93例携带PRRT2基因热点突变的PKD患者男女比例为2.72∶1,平均发病年龄为(9.93±3.52)岁,平均就诊年龄为(23.98±8.92)岁;单纯型54例(58.06%)、复杂型39例(41.94%);87例(93.55%)发作前有预感;发作形式包括肌张力障碍44例(47.31%),舞蹈样动作5例(5.38%),或混合发作(47.31%)。散发性58例(62.37%)、家族性35例(37.63%),外显率为67.05%。62例(66.67%)服用抗癫药物患者中46例(74.19%)症状完全控制,14例(22.58%)发作频率下降但偶有发作,2例(3.23%)未见明显缓解。男性组面部累及比例低于女性组(P=0.017),家族性组面部累及比例低于散发性组(P=0.011)。结论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具有基因型-表型异质性,该基因型更容易表现为复杂型PKD,具有外显不全的遗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T2 PKD 热点突变 表型 基因型 c.649dupC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A2基因突变所致的偏瘫型偏头痛2例报道 被引量:2
8
作者 丁思奇 黄啸君 +2 位作者 詹飞霞 田沃土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2例患者均幼年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如视觉闪光点)、偏侧肢体无力、麻木,症状持续约30 min后出现单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以上症状在休息后可缓解,不伴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查体、头颅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检查... 2例患者均幼年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如视觉闪光点)、偏侧肢体无力、麻木,症状持续约30 min后出现单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以上症状在休息后可缓解,不伴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查体、头颅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检查和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均未见异常。根据《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诊断标准,2例患者符合典型单纯偏瘫型偏头痛的诊断。ATP1A2基因检测显示,2例患者均存在ATP1A2基因突变。病例1为杂合突变c.G2284A/p.G762S,该突变此前报道为致病性突变;病例2为杂合突变c.C3022T/p.R1008W,查阅既往文献及数据库未见该位点单独致病的相关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指南,病例1的ATP1A2基因杂合突变c.G2284A/p.G762S评定为“可能致病”,病例2的ATP1A2基因杂合突变c.C3022T/p.R1008W评定为“意义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偏头痛 ATP1A2基因 单纯型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学调查研究
9
作者 田沃土 黄啸君 +7 位作者 梁桂玲 朱晨曦 沈颖 方钰 陈睦涵 沈隽逸 陈生弟 曹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590-596,共7页
研究背景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组由突然动作诱发的非随意性运动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肌张力障碍或舞蹈样动作。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学特点,并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及... 研究背景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组由突然动作诱发的非随意性运动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肌张力障碍或舞蹈样动作。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学特点,并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调查问卷对188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包括症状自测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两部分,分别评价精神心理症状和生活质量,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以及多重回归分析评价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88例患者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20份,与中国人群常模数据相比,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SCL-90量表中文版之躯体化(P=0.000)、强迫症状(P=0.000)、人际关系敏感(P=0.000)、抑郁症状(P=0.000)、焦虑症状(P=0.000)、敌对(P=0.000)、恐怖(P=0.000)、偏执(P=0.000)和精神病性症状(P=0.000)以及总症状指数均增加,WHOQoL-100量表中文版之总体生活质量(P=0.000)和生理(P=0.000)、心理(P=0.000)、独立性(P=0.000)、社会关系(P=0.000)评分均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显示,发作类型之复杂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和自愈倾向与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6,0.000),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精神心理症状与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均P=0.000)。多重回归分析显示,自愈倾向(P=0.024)和抑郁症状(P=0.000)与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生活质量显著相关,其影响程度依次为自愈倾向(R^2=0.423)和抑郁症状(R^2=0.398)。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精神心理负担,且在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社会关系方面生活质量较差。临床医师应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可能存在的精神心理症状进行及时评价和必要心理干预,尤其应注意抑郁症状评分较高且无自愈倾向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 神经心理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神经回路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资益 方侃 +1 位作者 黄啸君 曹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一类由突然动作诱发的以发作性不自主运动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PKD患者基底节、丘脑和皮质等脑区之间存在结构或功能连接异常,基底节对丘脑的抑制功能减弱或丘脑自身功能障碍均可引起下游皮质的过度激...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一类由突然动作诱发的以发作性不自主运动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PKD患者基底节、丘脑和皮质等脑区之间存在结构或功能连接异常,基底节对丘脑的抑制功能减弱或丘脑自身功能障碍均可引起下游皮质的过度激活,产生不自主动作。小脑功能异常也在PK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脑皮质异常可减弱其对小脑深部核团的正常抑制,同样导致丘脑-皮质通路的过度激活。本文综述PKD基底神经节-丘脑-皮质回路和小脑-丘脑-皮质回路的神经回路机制及研究进展,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运动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 神经传导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