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霉素对实验兔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和肌浆网Ca_(2+)-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先玫 康曼丽 +1 位作者 杜立中 余钟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治疗剂量阿霉素 (ADR)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肌浆网 Ca2 + -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兔每周静脉注射 ADR(2 mg/ kg) 1次 ,共 8周。以健康同龄兔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停药 3周后多普勒测定降主动脉血流量 ,以... 目的 :探讨治疗剂量阿霉素 (ADR)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肌浆网 Ca2 + -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兔每周静脉注射 ADR(2 mg/ kg) 1次 ,共 8周。以健康同龄兔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停药 3周后多普勒测定降主动脉血流量 ,以代表心输出量 (CO)。左颈总动脉和左心室插管测定血压 (BP) ,平均动脉压 (MAP) ,左心室收缩压 (LVSP) ,左心室舒张末压 (LVEDP)。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心肌细胞内游离钙 (Myo Ca2 + )浓度 ,无机磷酸根法测定心肌肌浆网 (SR) Ca2 + - ATP酶活性。结果 :阿霉素组 CO、BP、MAP、LVSP均较对照组低 ,而LVEDP则明显增高。阿霉素组使 Myo Ca2 + 浓度显著增高 ,同时 SR Ca2 + - 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剂量阿霉素可使心脏功能下降 ,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及 SR Ca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投药 剂量 Ca^2+转运ATP酶 代谢 心肌细胞学 肌浆网 酶学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对兔血清NO含量和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黄先玫 余钟声 《科技通报》 2000年第5期392-395,共4页
为探讨阿霉素 (ADR)对心脏的慢性毒性作用 ,将新西兰纯种兔 18只随机分成 ADR组和对照组 .ADR组每周静脉注射一次生理盐水配制的 ADR,每公斤体重 2 mg,共 8次 .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 .于末次注射后 3周 ,测量兔的心输出量 (CO)、颈动脉... 为探讨阿霉素 (ADR)对心脏的慢性毒性作用 ,将新西兰纯种兔 18只随机分成 ADR组和对照组 .ADR组每周静脉注射一次生理盐水配制的 ADR,每公斤体重 2 mg,共 8次 .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 .于末次注射后 3周 ,测量兔的心输出量 (CO)、颈动脉压 (BP)、颈动脉平均压 (MAP)、左心室收缩压 (L V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 (L VEDP)及心肌肌浆网 (SR)的 Ca2 + - ATP酶活性和血清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结果表明 ,ADR组 CO、BP、MAP、L VSP和 SR的 Ca2 + - ATP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L VEDP和血清 NO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ADR组 CO和 VW/ BW之间存在负相关 (P<0 .0 1) ;肌浆网 Ca2 + - ATP酶活性和 CO存在正相关 (P<0 .0 5) .提示治疗剂量阿霉素可使心脏功能下降 ,而血清 NO含量的升高和心肌细胞肌浆网 Ca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CA^2+-ATP酶 心脏 慢性毒性作用 血清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晕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林 黄先玫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0期1829-1831,共3页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SNHUT)在儿童晕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晕厥行直立倾斜试验的儿童共49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学研究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49例晕厥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诊...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SNHUT)在儿童晕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晕厥行直立倾斜试验的儿童共49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学研究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49例晕厥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诊断,36例阳性,13例阴性,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和SNHUT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3.1%、73.5%,出现阳性反应时间分别为(13.38&#177;11.66)min、(7.50&#177;3.54)min;36例阳性儿童中,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13例(26.5%),直立性低血压4例(8.2%),直立性高血压2例(4.1%),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11例(22.4%),心脏抑制型2例(4.1%),混合型4例(8.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儿童共23例,未见明显不耐受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BHUT及SNHUT有助于晕厥分型诊断,SNHUT能提高BHUT诊断阳性率、缩短反应时间,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硝酸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对兔心肾损伤与一氧化氮合酶表达
4
作者 田菊霞 陈河 +4 位作者 亢晓冬 赵文华 楼忠明 徐忠明 黄先玫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Adr)对心和肾损伤与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方法:用治疗剂量阿霉素静脉注射法建立兔心、肾损伤模型组,测定兔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取心和肾组织进行HE染色及超薄切片染色;NADPH... 目的:探讨阿霉素(Adr)对心和肾损伤与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方法:用治疗剂量阿霉素静脉注射法建立兔心、肾损伤模型组,测定兔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取心和肾组织进行HE染色及超薄切片染色;NADPH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动物心和肾组织中ALP、Ca^(2+)-ATP酶和 NOS的变化。结果:实验组CO、LVS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P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和肾组织的超微结构受损伤,Ca^(2+)-ATP酶活性明显下降,而NOS表达明显上调。结论:治疗剂量阿霉素能够降低心和肾组织中Ca^(2+)-ATP酶的活性和上调NOS的表达,是导致心和肾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损伤 阿霉素 一氧化氦合酶 表达 肾损伤模型 HE染色 超薄切片染色 NADPH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巧平 黄先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9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儿由医务人员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而护理干预组患儿...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9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儿由医务人员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而护理干预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观察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抢救成功率、重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0.43%和95.65%(P<0.05);病死率分别为15.22%和2.17%(P<0.05);而重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9.13%和19.57%(P<0.05)。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26%和9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康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比较,护理干预组患儿康复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施行可明显提高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并可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hsa_circ_0094885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6
作者 董彤 韩勇 黄先玫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7期987-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川崎病(KD)患儿血浆中hsa_circ_0094885的表达水平及是否可作为KD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确诊KD患儿23例,再选取同期同年龄段20例感染患儿和20例非感染患儿为对照组,通过qRT-PCR技术检测所有患儿circRNA血浆中...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川崎病(KD)患儿血浆中hsa_circ_0094885的表达水平及是否可作为KD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确诊KD患儿23例,再选取同期同年龄段20例感染患儿和20例非感染患儿为对照组,通过qRT-PCR技术检测所有患儿circRNA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circRNA表达差异性和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KD急性期血浆hsa_circ_0094885表达水平低于感染组及非感染组(P<0.05),KD恢复期血浆hsa_circ_0094885表达水平高于急性期(P<0.05),KD急性期血浆hsa_circ_0094885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3,标准误0.072,95%置信区间0.621~0.905,截断值为0.46,敏感度为78.26%,特异度为78.57%。结论血浆hsa_circ_0094885可作为急性期KD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血浆hsa_circ_0094885可能参与KD的发病机制,可作为KD转归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环状RNA 静脉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董彤 宋正阳 +1 位作者 韩勇 黄先玫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7期1066-1068,共3页
川崎病是一种发生于<5岁儿童的急性炎症性血管炎,主要引起全身中小动脉血管炎症性病变,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损伤(CALs),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大剂量的静脉... 川崎病是一种发生于<5岁儿童的急性炎症性血管炎,主要引起全身中小动脉血管炎症性病变,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损伤(CALs),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大剂量的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可使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自20%-25%降至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瘤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炎症性病变 静脉丙种球蛋白 获得性心脏病 血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