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黄佑庆 唐曙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3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晚期癌症患者给予奥施康定口服治疗,分析治疗2周后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晚期癌症患者给予奥施康定口服治疗,分析治疗2周后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服药2周后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的缓解率为100.0%,重度疼痛患者的缓解率为90.9%,总缓解率为93.3%;服药2周后食欲、日常生活、睡眠、精神状态、社交等方面的评分较服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发生率为6.7%,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本组无一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结论:奥施康定对治疗晚期癌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奥施康定 疼痛 治疗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临床控制248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佑庆 藏诗旷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5X期560-561,共2页
目的:探讨骶管内封闭治疗对腰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了24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曲安奈德40 mg、利多卡因5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行骶管内封闭,一组给予非甾体类消... 目的:探讨骶管内封闭治疗对腰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了24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曲安奈德40 mg、利多卡因5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行骶管内封闭,一组给予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骶管内封闭,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35例,良22例,好转4例,差3例,优良率为89.1%;对照组治疗后优17例,良23例,好转6例,差18例,优良率为62.5%。两组优、差例数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骶管内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非甾体类消炎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曲安奈德 骶管封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相关蛋白-43对脊髓损伤后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段艳萍 苏玉林 +5 位作者 巴迎春 樊茂 黄佑庆 战雅 贺云 王金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7-770,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后骨质疏松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SD大鼠,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GAP-43抗体组、GAP-43抗原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用BBB评分法进...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后骨质疏松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SD大鼠,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GAP-43抗体组、GAP-43抗原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用BBB评分法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H-E染色;检测不同时期大鼠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不同的时间段行为学评分最低,抗原组评分最高,脊髓损伤区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术后对照组的血清钙、碱性磷酸酶水平呈下降趋势;抗原组的血清钙水平呈上升趋势、碱性磷酸酶水平先上升后下降;抗体组的血清钙水平呈上升趋势、碱性磷酸酶水平呈下降趋势。术后3组的骨密度水平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组的下降最快、抗原组最慢。结论:GAP-43能通过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功能的恢复和再生而抑制骨量丢失,对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以及寻找防治骨质疏松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生长相关蛋白-43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与吗啡PCIA滴定治疗癌痛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霞 毛勇 +4 位作者 黄佑庆 李金芩 杨卫林 查国彦 马克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6期54-58,共5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氢吗啡酮与吗啡对癌性疼痛(癌痛)患者实施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滴定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在云南省某三级医院缓和医学中心安宁病房住院的100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氢吗啡酮与吗啡对癌性疼痛(癌痛)患者实施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滴定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在云南省某三级医院缓和医学中心安宁病房住院的100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用吗啡对对照组患者实施PCIA滴定,用氢吗啡酮对观察组患者实施PCIA滴定,两组患者均不设置背景剂量,且区分阿片类药物耐受和不耐受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中的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的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其滴定成功时间更短,滴定成功剂量和24 h用药剂量均更小,24 hPCIA次数更少,P<0.05。与对照组患者中的阿片类药物不耐受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的阿片类药物不耐受患者其滴定成功剂量和24 h用药剂量均更小,P<0.05。滴定后,两组患者中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下降至3分以内,提示用氢吗啡酮与吗啡对阿片类药物耐受的癌痛患者实施PCIA滴定的效果均较好。滴定后,与对照组患者中的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的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其NRS评分更低,P<0.05。滴定后,两组患者中阿片类药物不耐受患者的NRS评分均下降至2分以内,提示用氢吗啡酮与吗啡对阿片类药物不耐受的癌痛患者实施PCIA滴定的效果均较好。滴定后,两组患者中阿片类药物不耐受患者的NRS评分相比,P>0.05。结论:用氢吗啡酮与吗啡对癌痛患者实施PCIA滴定均是安全有效的,其中氢吗啡酮在快速镇痛中更显优势,滴定成功的时间更短,滴定药量更少,且能更有效地减轻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癌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吗啡 病人静脉自控镇痛 滴定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