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复方联合卡培他滨治疗Ⅲ期结直肠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湘君 任建琳 +5 位作者 袁晨越 陆鑫熠 刘怡 黄人可 储金砚 吴杏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6,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复方联合卡培他滨治疗Ⅲ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10月—2021年6月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82例Ⅲ期术后接受卡培他滨维持化疗CR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 目的观察健脾复方联合卡培他滨治疗Ⅲ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10月—2021年6月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82例Ⅲ期术后接受卡培他滨维持化疗CR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健脾复方联合卡培他滨,对照组给予单药卡培他滨,经过8个疗程(6个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终点指标、中医证候疗效、肿瘤指标(CEA、CA199)、生活质量评分、化疗不良反应等指标,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及中医治疗的优势。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但治疗组总体生存率高于对照组。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7.56%(40/41),对照组为26.83%(11/4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体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01)。③治疗后,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症状领域:排尿问题、化疗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排便问题、造瘘相关问题、体质量下降方面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功能领域:在性功能、性快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EA、CA199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EA、CA19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⑤治疗后,治疗组Ⅱ-Ⅳ级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药卡培他滨疗法,健脾复方联合卡培他滨可更好改善Ⅲ期术后CRC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降低肿瘤指标水平,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健脾复方 维持化疗 卡培他滨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苦参治疗结直肠癌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晨越 刘湘君 +3 位作者 刘怡 黄人可 陆鑫熠 任建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I0004,共5页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肿瘤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及其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验证所收集活性成分化合物结构,运用SwissTa...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肿瘤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及其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验证所收集活性成分化合物结构,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反向分子对接预测苦参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DisGeNET、TTD、MalaCards数据库预测结直肠癌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 3.8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苦参-结直肠癌共同靶蛋白PPI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获得中药苦参活性成分45个,通过调控结直肠癌相关作用靶点54个,参与体内信号传导、蛋白质磷酸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调控癌症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结论中药苦参能够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结直肠癌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