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参普洱茶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马伟光 黄之镨 +3 位作者 游文龙 游文新 曾光远 刘玉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4-226,共3页
目的:考察洋参普洱茶的抗疲劳作用,为产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转棒停留时间、负重游泳时间及肝糖原测定实验,与标准普洱茶比较洋参普洱茶的抗疲劳作用。结果:ICR小鼠以每次1.25、2.5、5.0g/kgbw连续灌胃7d(每天1次),标准普... 目的:考察洋参普洱茶的抗疲劳作用,为产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转棒停留时间、负重游泳时间及肝糖原测定实验,与标准普洱茶比较洋参普洱茶的抗疲劳作用。结果:ICR小鼠以每次1.25、2.5、5.0g/kgbw连续灌胃7d(每天1次),标准普洱茶和洋参普洱茶中、高剂量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在转轮上的停留时间;连续灌胃14d,两样品均能不同程度延长负重小鼠的游泳时间,以洋参普洱茶作用较强;连续灌胃10d,两样品均能不同程度提高静态小鼠的肝糖存储。结论:两种茶均有一定抗疲劳作用,同等原茶剂量的洋参普洱茶抗疲劳作用略比标准普洱茶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参普洱茶 抗疲劳 药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伟光 黄之镨 +3 位作者 游文龙 李金山 曾光远 刘玉清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为了探明配方普洱茶饮用的安全性,以标准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得标准普洱茶、灵芝普洱茶、洋参普洱茶、橄榄普洱茶、荞芽普洱茶等5个茶样对小白鼠的LD50依次为1... 为了探明配方普洱茶饮用的安全性,以标准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得标准普洱茶、灵芝普洱茶、洋参普洱茶、橄榄普洱茶、荞芽普洱茶等5个茶样对小白鼠的LD50依次为10.32、10.02、10.02、10.96、10.32 g/kg;在理化指标上:配方普洱茶与标准普洱茶没有明显的差异,且符合普洱茶的国家规定。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与标准普洱茶同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4个配方普洱茶都属于实际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普洱茶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方高校中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欣欣 黄之镨 +1 位作者 高洁 张庆芝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6期41-43,共3页
云南中医学院通过制度保障、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毕业实践训练、实施科研计划训练项目等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中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实效。今后应进一步造就创新型师资队... 云南中医学院通过制度保障、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毕业实践训练、实施科研计划训练项目等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中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实效。今后应进一步造就创新型师资队伍、改革学业评价、完善创新奖励机制,以全面提升中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类专业 本科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线虫草内生和生境土壤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之镨 许小蓉 +4 位作者 郭媛媛 陈婉月 普春燕 虞泓 张晓梅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7,共10页
采用8种培养基从来自云南哀牢山的12份双孢线虫草(Ophiocordyceps bispora)的子座、菌核及其生境土壤样品中分离细菌,并对细菌进行形态学分类,进行16 S rRNA测序鉴定,同时按所获菌株来源及种类随机挑取供试菌株采用琼脂块扩散法测试对2... 采用8种培养基从来自云南哀牢山的12份双孢线虫草(Ophiocordyceps bispora)的子座、菌核及其生境土壤样品中分离细菌,并对细菌进行形态学分类,进行16 S rRNA测序鉴定,同时按所获菌株来源及种类随机挑取供试菌株采用琼脂块扩散法测试对25株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双孢线虫草子座、菌核和生境土壤中分离获得302株细菌,对其中275株进行测序,它们属于4门14目18科18属65种,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和根瘤菌属(Rhizobium)为优势属;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N.nova、纳塔尔链霉菌(S.natalensis)、S.angustmyceticus、高原链霉菌(S.platensis)、杀黄孢链霉菌(S.xanthocidicus)、江西诺卡氏菌(N.jiangxiensis)、高山芽孢杆菌(B.altitudinis)为优势种。就所含细菌类群而言,双孢线虫草生境土壤(16科16属57种)明显高于子座(9科9属17种)和菌核(3科3属7种)。在199株细菌中,有99株对1个以上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初筛阳性率为49.75%;其中8个优势菌株对4个及以上病原菌具有广谱且高效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线虫草 内生细菌 生境土壤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仁萌发期酸枣仁皂苷A、B及斯皮诺素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之镨 何志明 +3 位作者 张雯洁 马伟光 袁玉鲜 陈海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38,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萌发对酸枣仁皂苷A、B及斯皮诺素的含量影响。结果显示:酸枣仁皂苷A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含量明显降低;酸枣仁皂苷B萌发时间延长含量明显升高,并在萌发第7天达到峰值,然后又稍有减低;斯皮诺素含量则先降低随后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萌发对酸枣仁皂苷A、B及斯皮诺素的含量影响。结果显示:酸枣仁皂苷A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含量明显降低;酸枣仁皂苷B萌发时间延长含量明显升高,并在萌发第7天达到峰值,然后又稍有减低;斯皮诺素含量则先降低随后升高到原药材水平(萌发第6天),然后随萌发时间延长而降低。表明酸枣仁萌发时酸枣仁皂苷A、B及斯皮诺素的含量变化与萌发时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为酸枣仁芽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萌发 酸枣仁皂苷A 酸枣仁皂苷B 斯皮诺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白及的栽培与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余金文 李春芳 黄之镨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8期48-50,共3页
中草药类型丰富,在栽培种植过程中需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高栽培品种的质量与产量。白及是临床常用中草药,随着白及用途的不断拓展,其需求量急速增加,提高其栽培水平、保证药材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从白及的生态学习性、... 中草药类型丰富,在栽培种植过程中需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高栽培品种的质量与产量。白及是临床常用中草药,随着白及用途的不断拓展,其需求量急速增加,提高其栽培水平、保证药材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从白及的生态学习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要点、质量评价等方面探究白及栽培技术,旨在提高白及的质量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生态学 繁殖 栽培管理 质量评价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