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声诗的现代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丹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3-248,共6页
新声诗是中国工业文明时代的声诗,讨论中国新声诗的"现代性"问题,不能简单照搬以"西方现代性为唯一真实的现代性"的一家之说。因为中国的国情十分特殊复杂,工业文明发展的道路异常艰难曲折,在中国工业文明的三个发... 新声诗是中国工业文明时代的声诗,讨论中国新声诗的"现代性"问题,不能简单照搬以"西方现代性为唯一真实的现代性"的一家之说。因为中国的国情十分特殊复杂,工业文明发展的道路异常艰难曲折,在中国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现代性"呈现出不同的"中国内涵"。新声诗的发生、演变几乎同中国工业文明的历史步伐同步,并映射出中国特有的工业文明道路整体的历史特性,呈现出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特性,在各个不同层面上较全面地体现出现代性的"中国内涵"。"现代性"是"新声诗"有别于中国农业文明时代产生的传统"声诗"的根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内涵 新声诗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旷达之美
2
作者 黄丹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必须走出"以西释中"的历史性误区,从事实出发,独立地探求中国古代美学独有的概念、范畴的哲学基础、人生底蕴及其在艺术实践中的创造规律,以确认中国古代美学特有的民族特征、历史特征,还原中国古代美学的固... 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必须走出"以西释中"的历史性误区,从事实出发,独立地探求中国古代美学独有的概念、范畴的哲学基础、人生底蕴及其在艺术实践中的创造规律,以确认中国古代美学特有的民族特征、历史特征,还原中国古代美学的固有面貌。"旷达之美"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审美形态。它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里,士大夫文人着意追求的一种生命境界。它根本不能纳入以张扬感性为特征的西方近代美学体系。旷达之美的美学内蕴是以老庄、儒家哲学为基础,以中国古代士大夫生命追求为底蕴,在艺术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游戏人生"、"回归自然"、"自我超越"和"超越自我"等四种生命境界及相应的审美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西释中”误区 旷达之美 生命境界 回归自然 超越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声诗现代性的历史跨越
3
作者 黄丹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6,共6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在工业文明变革的历程中,战胜了殖民主义,完成了两条不同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转换,实现了现代性的历史跨越。新声诗积极参与伟大历史变革,为民族呼号,为民主抗争,推进了自身的大众化、民族化,从而创造并彰显了自...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在工业文明变革的历程中,战胜了殖民主义,完成了两条不同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转换,实现了现代性的历史跨越。新声诗积极参与伟大历史变革,为民族呼号,为民主抗争,推进了自身的大众化、民族化,从而创造并彰显了自身现代性的崭新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声诗 现代性的中国内涵 大众化 民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人街探案》:喜剧+推理的类型初探
4
作者 黄丹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25,共4页
经历《北京爱情故事》的失利之后,大概没有人会对陈思诚的第二部电影《唐人街探案》抱有期待。尽管拥有一众炙手可热的喜剧明星,即便佟丽娅美艳不可方物,还是无法掩盖其海报设计和前期宣传的浮夸庸俗。影片因此早早被贴上了"疑似烂片... 经历《北京爱情故事》的失利之后,大概没有人会对陈思诚的第二部电影《唐人街探案》抱有期待。尽管拥有一众炙手可热的喜剧明星,即便佟丽娅美艳不可方物,还是无法掩盖其海报设计和前期宣传的浮夸庸俗。影片因此早早被贴上了"疑似烂片"的标签。直至点映,这部在喜剧外衣包裹下扎实精巧的推理探案电影才慢慢进入观众和影评人的视线。恰如电影本身结局的反转,《唐人街探案》最终在竞争激烈的新年档赢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方物 海报设计 影评人 前期宣传 思诚 爱情故事 秦风 喜剧效果 传统叙事 狄仁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