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噬血细胞综合征10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鹿军 任刚 王青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组织细胞增生症 骨髓检查 相对特异性 临床类型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跖跗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涛 潘文杰 +6 位作者 梁晓军 王军伟 李毅 马强 鹿军 王军虎 田锋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1期835-837,共3页
目的:总结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至7月,9例跖跗关节损伤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0~47岁,平均33.5岁。损伤按Quenu-Kuss分型:A型5例,B型3例,C型1例。采用1... 目的:总结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至7月,9例跖跗关节损伤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0~47岁,平均33.5岁。损伤按Quenu-Kuss分型:A型5例,B型3例,C型1例。采用1~2个足背纵行直切口,克氏针和空心螺钉内固定。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对患足的功能进行评定。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感染1例,1例发生创伤后关节炎,无克氏针松动。AOFAS总评分由术前的(15.5±4.2)分提高到术后的(92.0±5.2)分(t=-45.95,P<0.01);9例患者中,好7例,较好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治疗跖跗关节损伤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跗关节 足损伤 骨折 脱位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支配权属性释义
3
作者 鹿军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23-127,共5页
事实支配与法律支配的区分有助于正确认识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在于事实支配与法律支配的关系不同。人对知识产权对象的占有是一种法律拟制,此种拟制表现为法律的排他效力。知识产权法律支配是事实支配的前提,知... 事实支配与法律支配的区分有助于正确认识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在于事实支配与法律支配的关系不同。人对知识产权对象的占有是一种法律拟制,此种拟制表现为法律的排他效力。知识产权法律支配是事实支配的前提,知识产权法受到一国科技政策等公共利益及知识产权对象上不同私人利益的限制,但每个知识产权主体依其意思对其知识财产的支配仍是自由的。知识产权兼具保护私人利益的私权属性与激励创新的公共政策属性。知识产权的对象具有无体性的特点,与物相较而言,对象上的利益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事实支配与法律支配区分视域下,对象是事实支配的标的物,而客体则是法律界定的以行为表现出来的特定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配权 事实支配 法律支配 权利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学院学生踝关节扭伤及其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杰 熊辉 +6 位作者 张鹏华 魏荣 梁晓军 李毅 鹿军 王军虎 唐润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48-753,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体育学院学生踝关节扭伤的流行情况、风险因素与早期治疗情况,以期获得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对西安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展开研究,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552名(1104侧踝关节)在校体育学院学生,其中... 目的:调查分析体育学院学生踝关节扭伤的流行情况、风险因素与早期治疗情况,以期获得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对西安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展开研究,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552名(1104侧踝关节)在校体育学院学生,其中男309名,女243名;年龄16~24(20.9±3.7)岁。记录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数据。通过自制踝关节扭伤调查问卷表评估体育学院学生急性和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患病率与发生率,首次扭伤后治疗方案(冷敷、石膏或支具制动和药物)、目前行走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评分问卷(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通过踝关节外侧韧带超声检查评估踝关节不稳运动员外侧韧带损伤情况。结果:至少有1次踝关节扭伤的急性踝关节扭伤(acute ankle sprain,AAS)的患病率为96.20%(531/552),AAS的发生率为59.96%(622/1104)。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的患病率为16.85%(93/552),CAI的发生率为8.97%(99/1104)。四大类运动中,踝关节扭伤次数比例最高的是表演类专业22.20%(14/63),包括健美操和舞蹈表演;其次为球类专业8.60%(14/163)。首次扭伤后94.4%的学生接受了冷敷治疗,约60%到医院就诊;但是,首次给予规范支具或石膏固定的只有44.7%,给予硬护踝治疗的只有35.3%。扭伤次数≥4次共有44名,总发生率为7.97%(44/552);Cumberland评分为(26.6±2.4)分,扭伤次数<4次的Cumberland评分为(29.2±1.1)分,考虑扭伤次数≥4次是踝关节不稳的1个风险因素。同时,扭伤次数≥4次时,VAS明显高于<4次的评分(P<0.05);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4次的评分(P<0.05)。肌骨超声检查显示慢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的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ATFL)厚度为(2.41±0.41)mm,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厚度为(1.92±0.21)mm,均较健侧增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育学院学生中94%的学生至少发生过1次运动相关的踝关节扭伤,其中以表演类、球类运动最为常见。在初次扭伤后,给予规范支具或石膏固定的比例不足50%。扭伤次数≥4次是CAI的1个风险因素;肌骨超声检查显示ATFL和CFL均有增厚,但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扭伤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白文博 梁晓军 +5 位作者 赵宏谋 王欣文 刘亮 梁景棋 石超 鹿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根据病例选择最终纳入42例跟腱止点腱病患者,分为PRP组(20例28足)与冲击波组(22例29足)。PRP组男12例,女8例...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根据病例选择最终纳入42例跟腱止点腱病患者,分为PRP组(20例28足)与冲击波组(22例29足)。PRP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7.00(28.00,50.75)岁;病程7.00(6.00,7.00)个月;予患侧跟腱止点区域进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冲击波组男16例,女6例;年龄42.00(35.75,47.25)岁;病程7.00(6.00,8.00)个月;予患侧跟腱止点区及小腿三头肌区域进行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维多利亚体育研究中心跟腱问卷表(Victorian Institute of Sport Assessment-Achilles,VISA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治疗1、3、6个月后VAS及VISA-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RP组治疗6个月后VAS及VISA-A评分均优于治疗后1、3个月(P<0.05);冲击波组治疗6个月后VAS及VISA-A评分均差于治疗后1、3个月(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VAS及VISA-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治疗后6个月VAS及VISA-A评分优于冲击波组(P<0.05),PRP组满意度调查优于冲击波组(P<0.05)。结论:PRP注射对于慢性跟腱止点腱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高,且PRP注射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中长期疗效更优于体外发散式冲击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体外冲击波 慢性跟腱止点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技术结合冰石愈伤软膏治疗足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5
6
作者 白文博 张若肖 +3 位作者 徐军奎 鹿军 梁晓军 王军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9期873-877,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与冰石愈伤软膏换药治疗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采用VSD技术与冰石愈伤软膏换药治疗21例(21足)足部皮肤缺损的患者,男17例,女4例;年龄24~60(37.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与冰石愈伤软膏换药治疗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采用VSD技术与冰石愈伤软膏换药治疗21例(21足)足部皮肤缺损的患者,男17例,女4例;年龄24~60(37.8±11.2)岁;车祸伤9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6例;损伤至手术时间3~36(8.6±7.2)h;足部皮肤缺损面积20.35~83.43(47.2±19.5)cm^2。所有患者急诊行清创或I期临时固定,利用Mimics软件对患足进行三维成像,并渲染缺损面积。观察创面愈合的质量及并发症,按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7~17(10.8±2.7)个月。术后创面无合并感染、不愈合的发生。末次随访时创面皮缘生长紧密、皮肤弹性可,质地韧,外观无明显臃肿。创面愈合时间18~63(41.2±13.3)d。8例患者行Ⅱ期固定或(与)融合术,切口均Ⅰ期愈合。Maryland足部评分为89.0±6.8,其中优9例,良11例,中1例。结论:VSD技术可有效清除创面坏死组织,提供引流通畅的创面,联合冰石愈伤软膏预防感染,促进肉芽组织迅速生长,治疗周期短,创面愈合部位质量高,患肢功能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冰石愈伤软膏 足部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