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文字训释三则 被引量:1
1
作者 鹏宇 《管子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字迹清楚,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中相关词例,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各篇简文中选取数例,展开讨论,加以训释。如读"左"为"佐",释"惎"为谋,...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字迹清楚,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中相关词例,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各篇简文中选取数例,展开讨论,加以训释。如读"左"为"佐",释"惎"为谋,读"寺"为"持",读"若"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战国 训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蹀躞”注释指瑕 被引量:1
2
作者 鹏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35,共1页
诗人臧克家的《当炉女》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近体诗,通过两幅生动而具体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歌颂了一位失去丈夫后自强自立的劳动妇女,饱含着对她勇敢地承担全部生活重担所表现出的坚忍精神的赞美之情。
关键词 指瑕 注释 劳动妇女 自强自立 近体诗 臧克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蹑”释义辨析
3
作者 鹏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64,共2页
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2006年8月第1版)中收录了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其中有一段原文如下:
关键词 释义 高中语文教材 第一册 沪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作者及流传新说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圣争 鹏宇 黄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
新近出土的元至大二年墓壁画中有无名氏《西江月》一首,其内容与存世各本《天净沙·秋思》大致相同,这为我们重新研究《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成型和流传等问题提供了一则新材料。关于此曲作者问题,前人做过有益的探讨,现据此... 新近出土的元至大二年墓壁画中有无名氏《西江月》一首,其内容与存世各本《天净沙·秋思》大致相同,这为我们重新研究《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成型和流传等问题提供了一则新材料。关于此曲作者问题,前人做过有益的探讨,现据此壁画和相关存世文献,认为此曲作者仍为"无名氏"为宜,其成曲年代大致在白朴活动年代至1309年之间,当时主要在北方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壁画 作者 流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蛋” 被引量:5
5
作者 汪冰冰 鹏宇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10期148-149,共2页
“蛋”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很常用的字,但对于“蛋”的造字理据却鲜有人知道。本文从字形入手,并通过对传世典籍用例的统计,对“蛋”字的产生及演变历史做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蛋”字的字形和读音,来自于《... “蛋”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很常用的字,但对于“蛋”的造字理据却鲜有人知道。本文从字形入手,并通过对传世典籍用例的统计,对“蛋”字的产生及演变历史做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蛋”字的字形和读音,来自于《说文解字》的“蛋”字,这一过程始于唐;“蛋”字的意义,来自于卵,其时代不晚于明,“蛋”的产生其实是形声假借和俗字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字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代铜镜铭文看汉人的泰山信仰 被引量:1
6
作者 鹏宇 《现代语文》 2022年第11期21-26,共6页
在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一类含有“上大山”的辞句。通过镜铭互校可以推知,此类镜铭中的“大”即“太”字,“大山”即指今天山东境内的泰山。其内容与汉人的升仙观念关系密切,同时也反映出两汉时期对泰山信仰的继承和发展。由于此类铜... 在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一类含有“上大山”的辞句。通过镜铭互校可以推知,此类镜铭中的“大”即“太”字,“大山”即指今天山东境内的泰山。其内容与汉人的升仙观念关系密切,同时也反映出两汉时期对泰山信仰的继承和发展。由于此类铜镜及铭文主要流行于西汉末期到东汉早期,亦可为厘清“泰山治鬼”说的起源时间提供重要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镜铭文 汉代 “上大山” 升仙 泰山 “泰山治鬼”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