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埋藏过程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思芮 鲜本忠 +4 位作者 纪友亮 李嘉奇 田荣恒 王鹏宇 唐禾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336,共14页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例,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手段,开展前陆盆地埋藏过程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发育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清水河组依次经历了“...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例,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手段,开展前陆盆地埋藏过程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发育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清水河组依次经历了“缓慢浅埋”、“构造抬升”、“渐进深埋”与“快速深埋”4个埋藏阶段。“缓慢浅埋”与“构造抬升”不仅能够缓解储层颗粒间的机械压实作用,还有利于长期保持开放型的成岩体系;既能够促进大气淡水对储层易溶组分的充分溶解,还能够抑制溶蚀产物的沉淀。晚期“快速深埋”过程促成流体超压的发育,一方面有效地抑制压实、胶结作用对原生孔隙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促进储层微裂缝的大量发育,提高了晚期有机酸充注产生的溶蚀效果。基于孔隙度演化史的定量恢复,证实长期“缓慢浅埋”与“构造抬升”过程对深层—超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发育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晚期“快速深埋”过程,“渐进深埋”过程则几乎没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碎屑岩储层 成岩作用 埋藏方式 下白垩统清水河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为例 被引量:76
2
作者 鲜本忠 王永诗 +1 位作者 周廷全 孙立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9-436,共8页
基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对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断陷伸展湖盆陡坡带上的砂砾岩体具有"平面分带、垂向分期、持续后退、继承性强"的分布特征。... 基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对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断陷伸展湖盆陡坡带上的砂砾岩体具有"平面分带、垂向分期、持续后退、继承性强"的分布特征。陡坡带的断裂结构、构造转换带、古地貌和复合基准面是影响砂砾岩体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控盆边界断层的几何形态、构造活动特点控制了盆地层序地层的构型特征;应力减弱的构造转换带控制了入盆古水系的走向及物源入口;基底沉降和隆升、同生断裂强度及断面产状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古地貌控制了入盆砂体的平面展布;由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基准面所形成的复合基准面控制了砂砾岩体发育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陡坡带 砂砾岩体 层序构型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东部始新世三角洲供给型重力流沉积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22
3
作者 鲜本忠 王璐 +5 位作者 刘建平 路智勇 李宇志 牛栓文 朱永飞 洪方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共12页
基于岩相分析、流体成因解释、平面沉积相和同生断层编图,对渤海湾盆地东辛地区始新统湖相三角洲供给型浊积体系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4类9种深水异地沉积过程;三角洲前缘斜坡脚... 基于岩相分析、流体成因解释、平面沉积相和同生断层编图,对渤海湾盆地东辛地区始新统湖相三角洲供给型浊积体系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4类9种深水异地沉积过程;三角洲前缘斜坡脚和同生断层下降盘控制了滑动、滑塌体,而断层活动微弱的深水低洼区控制了碎屑流沉积;由于深水沉积区规模小,以及同生断层对局部地貌的控制,深水搬运距离短,导致从滑动、滑塌到浊流的流体转换过程发育不完整,形成以碎屑流或滑塌为主的深水沉积体系;碎屑流主控下的重力流水道可能因为滑水搬运机制而缺乏连续性砂岩沉积;研究有助于深化陆相三角洲供给型重力流沉积的理解,也能为该类砂岩储层的有效预测提供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碎屑流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三角洲供给型浊积体系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东南部下切谷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5
4
作者 鲜本忠 姜在兴 +1 位作者 操应长 涂阳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4-308,318,共6页
通过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于核三段二、四砂组发现两套下切谷沉积。该下切谷在地震剖面上为与上下相邻同相轴明显不协调的顶平底凹型 ,内部具充填结构特征 ;岩性粗 ,以含砾中粗砂岩为主 ,且与谷外红层和沼泽沉积... 通过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于核三段二、四砂组发现两套下切谷沉积。该下切谷在地震剖面上为与上下相邻同相轴明显不协调的顶平底凹型 ,内部具充填结构特征 ;岩性粗 ,以含砾中粗砂岩为主 ,且与谷外红层和沼泽沉积明显区别 ;下切谷中Sr,P ,Mn2 + 都处于异常高值 ,表明下切谷与底部地层间沉积环境存在一个突变过程。目前 ,仅在北部斜坡带的孙岗下二门地区发现了下切谷 ,垂向上分布于层序Ⅱ和层序Ⅲ低位域。陆相断陷湖盆中构造沉降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下切谷的形成和充填 ,使下切谷在充填上表现为特殊的“顺源堆积”充填方式 ;湖侵期下切谷已被完全充填 ,下切谷顶面拉平面相当于初次湖泛面 ;下切谷内沉积特征和充填方式利于形成多种隐蔽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核桃园组 下切谷 层序边界 初泛面 隐蔽圈闭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陡坡带盐18-永921地区砂砾岩沉积与储层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鲜本忠 路智勇 +3 位作者 佘源琦 王欣 王璐 黄捍东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28-35,共8页
断陷盆地陡坡带断裂活动强烈,常表现为深水重力流砂砾质沉积和烃源岩同层的特征,储层物性评价成为该区域油气勘探的关键.针对东营凹陷盐18-永921地区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通过地层细分、沉积相厘定和储层特征分析,探索了优质储层发... 断陷盆地陡坡带断裂活动强烈,常表现为深水重力流砂砾质沉积和烃源岩同层的特征,储层物性评价成为该区域油气勘探的关键.针对东营凹陷盐18-永921地区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通过地层细分、沉积相厘定和储层特征分析,探索了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地质-地震综合的沉积相研究表明,该区沉积充填过程和相类型受控于边界断裂的演化,自下而上经历了扇三角洲沉积、近岸水下扇—洪水型湖底扇沉积和近岸水下扇—滑塌型湖底扇沉积3个演化阶段.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裂缝不发育,孔隙中原生孔隙明显占优势.当埋深小于2 600 m时,沉积作用是该区砂砾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当埋深大于2 600 m时,储层进入晚成岩阶段,溶蚀作用增强,除沉积作用外,溶蚀作用开始对储层物性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结果,提出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Ⅰ~Ⅳ砂组中近岸水下扇中扇的辫状水道、沙四上亚段Ⅴ,Ⅵ砂组中洪水湖底扇和Ⅶ,Ⅷ砂组中扇三角洲前缘控制了各时期优质储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陡坡带 重力流 储层物性 油气成藏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成岩作用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6
6
作者 鲜本忠 吴战国 +3 位作者 姜在兴 邢焕清 杨伟利 何志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3-139,共7页
早期成岩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概括总结了早期成岩作用的主要特点、地质响应和研究思路,介绍了在元素的迁移转化、硫酸盐还原反应、数学模型及微生物成岩等理论领域和多金属结核及早期成岩成矿、环境沉积学、土壤... 早期成岩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概括总结了早期成岩作用的主要特点、地质响应和研究思路,介绍了在元素的迁移转化、硫酸盐还原反应、数学模型及微生物成岩等理论领域和多金属结核及早期成岩成矿、环境沉积学、土壤性质评价与改良等应用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早期成岩作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可能在以下3方面快速取得突破:研究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湖泊、三角洲及土壤中的相应研究将得以加强;多层的稳态或非稳态的一维、二维或三维的早期成岩数学模型将得以建立;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将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沉积学及环境监测和治理等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成岩作用 环境沉积学 成矿 多金属结核 三角洲 地质 湖泊 研究进展 研究思路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约束反演在泌阳凹陷下切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鲜本忠 姜在兴 +2 位作者 杨林海 尹哲 杨万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1,15,共5页
以泌阳凹陷为例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行了下切谷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首先 ,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一步确定该区下切谷的存在 ,并在多井约束条件下从反演三维数据体中精细解释了下切谷的分布范围、发育... 以泌阳凹陷为例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行了下切谷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首先 ,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一步确定该区下切谷的存在 ,并在多井约束条件下从反演三维数据体中精细解释了下切谷的分布范围、发育规模和内部充填序列 ,对该区下切谷的形成和充填过程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泌阳凹陷下切谷充填过程为“顺源堆积”的新结论。同时针对下切谷内隐蔽圈闭的形成条件 ,选取透镜砂体、上倾尖灭砂体和上倾方向被断层遮挡的砂体为该区有利砂体 ,进而对 14个有利砂体的展布、组合规律及隐蔽圈闭的类型、规模及位置进行了预测 ,为该区隐蔽圈闭预测和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约束反演 泌阳凹陷 下切谷 储层预测 隐蔽圈闭 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基准面恢复的砂砾岩期次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26
8
作者 鲜本忠 王永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1,共6页
针对砂砾岩地层古生物标志及标志层缺乏、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背景和复合基准面原则约束下,利用测井曲线小波变换时频分析进行砂砾岩体沉积基准面恢复,进行其期次细分及井间对比的方法。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 针对砂砾岩地层古生物标志及标志层缺乏、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背景和复合基准面原则约束下,利用测井曲线小波变换时频分析进行砂砾岩体沉积基准面恢复,进行其期次细分及井间对比的方法。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广泛发育的砂砾岩体为例,通过对三、四级基准面曲线的恢复,有效地实现了井间等时地层对比。研究表明,自然伽马或声波时差等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后得到的多尺度小波系数周期性的振荡特征与各级层序旋回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高频成分的多级叠加可以较好地反映基准面变化特征,指导砂砾岩体期次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测井信号 沉积基准面 层序地层 砂砾岩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地质学进展 被引量:51
9
作者 朱筱敏 钟大康 +5 位作者 袁选俊 张惠良 朱世发 孙海涛 高志勇 鲜本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0-829,共10页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含油气盆地沉积地质学的主要进展,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系统论述粗粒沉积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体系、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细粒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礁滩沉积体系、...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含油气盆地沉积地质学的主要进展,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系统论述粗粒沉积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体系、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细粒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礁滩沉积体系、混积沉积体系、微生物岩、地震沉积学、沉积物理模拟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中国沉积学的发展在微生物岩、沉积模拟方法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指出原型盆地沉积面貌和古地理格局恢复、重大构造变革期的多尺度构造古地理恢复、沉积学新理论在古老深埋老地层砂体发育规律及其与深埋新地层砂体发育规律的差异性解释中的应用、中国特色沉积体系组合和沉积模式的建立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未来在源-渠-汇、沉积动力学、区域中国沉积学等沉积学理论和地震沉积学、沉积模拟研究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重力流 滩坝 混积岩 微生物岩 地震沉积学 沉积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孔熔结凝灰岩成因及油气意义——以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风城组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世发 朱筱敏 +4 位作者 刘继山 姚远 鲜本忠 牛花朋 赵长永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通过大量的岩心和薄片观察,分析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风城组熔结凝灰岩岩石学特征和孔隙发育特征,探讨富孔熔结凝灰岩成因和气孔发育机制。风城组沉积期火山作用以发育熔结火山碎屑岩为典型特征,岩石组分以塑性玻屑为主,棱角圆化,脱玻... 通过大量的岩心和薄片观察,分析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风城组熔结凝灰岩岩石学特征和孔隙发育特征,探讨富孔熔结凝灰岩成因和气孔发育机制。风城组沉积期火山作用以发育熔结火山碎屑岩为典型特征,岩石组分以塑性玻屑为主,棱角圆化,脱玻化特征明显;常见塑性浆屑变形揉皱、晶屑熔蚀现象。熔结凝灰岩中发育大量石泡,使熔结凝灰岩结构特征模糊。气孔是石泡构造的空腔,为冷凝收缩成因,受脱玻化作用影响挥发分或水蒸气散溢,形成的孔隙空间后期未被充填或少量充填。一个冷凝单元中石泡体发育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自下而上,气孔由少增多再减少。石泡孔洞的发育提高了熔结凝灰岩的储集能力,受熔结作用影响,石泡体未被压扁破坏。深埋、高孔熔结凝灰岩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区高孔熔结凝灰岩具有良好的含油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结凝灰岩 气孔 石泡构造 火山碎屑流 风城组 乌—夏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风暴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华启 姜在兴 +1 位作者 邢焕清 鲜本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6,共6页
通过研究 ,发现了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沉积具有典型的风暴沉积特征 ,主要包括渠模构造 (或口袋构造 )、冲刷面和截切构造、风暴滞积层段、丘状交错层理、包卷层理、浪成层理、倒“小”字状构造、生物扰动等。须二段的风暴... 通过研究 ,发现了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沉积具有典型的风暴沉积特征 ,主要包括渠模构造 (或口袋构造 )、冲刷面和截切构造、风暴滞积层段、丘状交错层理、包卷层理、浪成层理、倒“小”字状构造、生物扰动等。须二段的风暴沉积类似于鲍马序列 ,垂向沉积序列可以划分出Sa,Sb ,Sc ,Sd ,Se等 5段。风暴沉积是由风暴作用引起的强烈振荡风暴浪作用于三角洲、扇三角洲 ,使沉积物经搬运再沉积的产物。风暴岩沉积构造类型丰富多样 ,而又以风暴成因的泥砾为特征 ,泥砾的形态 ,排列样式 ,组合方式 ,反映了风暴沉积的强度和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风暴岩 沉积特征 沉积模型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储层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克-夏地区下二叠统火山岩为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董国栋 张琴 +4 位作者 朱筱敏 鲜本忠 朱世发 牛花朋 陈青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1-519,共9页
针对目前火山岩储层研究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克-夏地区下二叠统火山岩为例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火山岩分类方案混乱,不同学者在勘探和开发中采用不同的划分依据,亟需统一认识,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的火山岩分... 针对目前火山岩储层研究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克-夏地区下二叠统火山岩为例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火山岩分类方案混乱,不同学者在勘探和开发中采用不同的划分依据,亟需统一认识,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的火山岩分类方案。火山岩相方面,火山岩相非均质性强,火山爆发类型多,火山岩相及相序复杂,非同源火山岩叠置现象普遍,但火山岩探井资料有限,这给目前的火山喷发模式及火山岩相展布规律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火山岩储层方面,裂缝尤其是微裂缝的发育特征及成因等研究有待加强;火山岩成岩研究更应注重地表成岩作用;火山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方面,目前的常规测井评价技术已远不能满足火山岩储层研究,需要广泛应用先进的测井新技术来研究火山岩储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火山岩分类 火山岩 储层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沉积期次的划分技术 被引量:32
13
作者 孙怡 鲜本忠 林会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综合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建立以三维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解释为基础,以岩心、成像测井资料作标定,以单井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分析为核心的砾岩体沉积旋回划分技术。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沉积旋回识别的关键在于合理实现"图像"与... 综合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建立以三维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解释为基础,以岩心、成像测井资料作标定,以单井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分析为核心的砾岩体沉积旋回划分技术。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沉积旋回识别的关键在于合理实现"图像"与"岩相"的转换,并利用岩心资料对地层成像测井图像进行刻度,消除地质解释的多解性,建立不同类型的岩相模式。通过地震约束和岩心、成像测井标定下的测井信号多尺度、高分辨率的小波变换分析,可将一维测井信号变换到二维时频域,便能很好地反映信号的周期特征和局部异常,进而为砂砾岩体的旋回划分和内部结构解剖提供技术支持。对济阳拗陷车镇凹陷陡坡带古近系巨厚砂砾岩体的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用生物化石或测井组合法难以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砂砾岩发育区的沉积期次划分和内部结构解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小波变换 沉积旋回 内部结构 测井信息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镇凹陷陡坡带古近系湖底扇沉积规律及储层特征 被引量:24
14
作者 周廷全 鲜本忠 +1 位作者 林会喜 范振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7,共5页
车镇凹陷陡坡带及洼陷带中砂砾岩体广泛发育,湖底扇是其重要成因类型之一。该区湖底扇沉积在时间上对应于低位体系域或湖侵体系域早期,在平面上受控于盆缘边界断裂的活动强度、产状及次级断层的发育。单期湖底扇沉积呈向上变细的正旋回... 车镇凹陷陡坡带及洼陷带中砂砾岩体广泛发育,湖底扇是其重要成因类型之一。该区湖底扇沉积在时间上对应于低位体系域或湖侵体系域早期,在平面上受控于盆缘边界断裂的活动强度、产状及次级断层的发育。单期湖底扇沉积呈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特征,底部以杂基支撑砾岩相、块状砾质砂岩相为主,为深水重力流沉积;向上递变为块状砾质砂岩相或具变形层理的中细砂岩相,分选较好,正偏态,粒度概率曲线呈两段式,为牵引流沉积。该区湖底扇沉积的砂砾岩体具有埋藏深度大、粒度粗和分选差的特征,为超低孔超低渗透储层,以有机酸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具有孔隙和微裂缝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异常高压对砂砾岩储层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砂砾岩体 断陷湖盆 异常高压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南缘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晓敏 鲜本忠 +3 位作者 束青林 朱之锦 孙立东 魏新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29,共4页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地质结构及沉积特征,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有机地化分析测试技术对其成藏条件、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油源平面分带性和输导体系差异性的控制,孤岛油田西南缘发育渤南型断阶输导...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地质结构及沉积特征,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有机地化分析测试技术对其成藏条件、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油源平面分带性和输导体系差异性的控制,孤岛油田西南缘发育渤南型断阶输导—网毯汇聚和孤南型砂体输导—网毯汇聚2种油气成藏模式,前者控制了该区西南部的油气成藏,后者控制了东北部的油气成藏,而中部地区的油气成藏受2种模式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成藏模式 输导体系 馆陶组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变换带及其对中生界沉积的控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祁利祺 鲍志东 +1 位作者 鲜本忠 黄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可以划分为西南部的红车断裂带,中部的克百断裂带和东北部的乌夏断裂带,在相邻断裂带之间发育两个具有调节断裂带间位移和应变传递作用的变换带。变换带对研究区中生界沉积的控制体现在:与断裂带主体比较而言...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可以划分为西南部的红车断裂带,中部的克百断裂带和东北部的乌夏断裂带,在相邻断裂带之间发育两个具有调节断裂带间位移和应变传递作用的变换带。变换带对研究区中生界沉积的控制体现在:与断裂带主体比较而言,变换带部位发育的沉积类型更加丰富;砂岩粒度较粗,单层厚度较大,横向上分布稳定,推进距离远,砂体往往沿着传递斜坡、变换断层走向富集,可以形成规模巨大的优质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构造变换带 沉积特征 中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伽马能谱测井信息的古水深恢复方法——以塔河油田4区巴楚组为例 被引量:22
17
作者 万锦峰 鲜本忠 +1 位作者 佘源琦 杨立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103,9,共6页
古水深恢复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学研究、古地貌恢复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根据U、Th、K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迁移规律,提出了通过数据检验、沉积背景分析、氧化-还原环境评价和古水深计算的古水深半定量恢复技术。结合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4... 古水深恢复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学研究、古地貌恢复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根据U、Th、K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迁移规律,提出了通过数据检验、沉积背景分析、氧化-还原环境评价和古水深计算的古水深半定量恢复技术。结合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4区测井数据研究表明,巴楚组沉积时期以还原环境为主,其"双峰灰岩"之下泥岩段还原程度最强,对应于该沉积层序的凝缩段沉积。利用提出的预测水深计算公式,对灰岩层之下的泥岩层进行古水深恢复结果表明,上部泥岩层(Ⅱ号)水深范围在1~10m之间,平均仅3m;下部泥岩层(Ⅳ号)水深范围在1~20m之间,平均为5m。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含油气盆地中古生物资料缺乏条件下的古水深恢复的开展,也有利于改进基于沉积学方法和古生物方法进行的古水深恢复的精度,实现垂向上连续的古水深恢复,深化层序地层划分和盆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能谱测井 古水深 塔河油田 巴楚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思琦 鲜本忠 +2 位作者 万锦峰 李振鹏 余琦昌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2,87,共10页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资料,研究南堡凹陷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为颗粒支撑的长石质岩屑净砂岩;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湖底扇中扇水道是研究区物性最好的两类砂体,辫状河...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资料,研究南堡凹陷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为颗粒支撑的长石质岩屑净砂岩;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湖底扇中扇水道是研究区物性最好的两类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间、湖底扇中扇水道间及湖底扇外扇的储层质量较差.在埋深3 100m以上和3 500m以下主要受以压实作用为主、以方解石胶结作用为辅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影响;在埋深3 100~3 500m主要受有机质生烃溶蚀孔隙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影响.不同沉积相带在同一深度层段的成岩演化规律相似,沉积相带控制同一层段物性,成岩作用只影响不同层段的储层物性.该研究为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对其他地区类似储层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海地区 古近系 储层特征 成因机制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发现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建国 姜在兴 +3 位作者 鲜本忠 李振鹏 万锦峰 王思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4,6,共7页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发现南堡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下部存在大量的还原色泥岩,砂地厚度比低,砂体具有进积、退积特征,粒度概率曲线表现出湖泊的特征,提出该时期存在湖泊—三角洲沉积;在分析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进...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发现南堡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下部存在大量的还原色泥岩,砂地厚度比低,砂体具有进积、退积特征,粒度概率曲线表现出湖泊的特征,提出该时期存在湖泊—三角洲沉积;在分析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连井剖面对比,结合砂岩厚度、泥岩颜色、砂体形态作出各层段的平面相图,探讨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展布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明化镇组Ⅲ油组时期,湖泊面积较大;Ⅱ油组时期湖岸线后退,湖泊面积缩小.分流河道为研究区砂体的主要沉积类型,较少发育河口坝、席状砂等.明化镇Ⅲ油组时期主要受东北物源控制,向西南汇聚;Ⅱ油组主要受东部物源控制,向西汇聚.研究区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发现对恢复渤海湾盆地新近系古沉积环境,指导研究区油气储层预测、开发方案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新近系 明化镇组 湖泊 三角洲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断裂结构及其对沉积和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50
20
作者 王永诗 鲜本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共4页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边界断裂长期活动,构造复杂,是扭张和拉张等多期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边界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将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的断裂结构分为简单和复式2类及板式、铲式、阶梯式和坡坪式4种。断裂结构对盆地的...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边界断裂长期活动,构造复杂,是扭张和拉张等多期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边界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将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的断裂结构分为简单和复式2类及板式、铲式、阶梯式和坡坪式4种。断裂结构对盆地的沉积充填样式、储层发育规模和油气藏类型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铲式断裂结构中发育的低位湖底扇或滑塌浊积扇以及坡坪式和阶梯式断裂结构中断阶潜山或滑脱潜山为最重要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结构 沉积 油气成藏 断陷湖盆 陡坡带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