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gNPs@PDA@Gr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对多菌灵的测定
1
作者 常惟丹 杨源 +2 位作者 李超凡 鲍长俊 陈威风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9-1025,共7页
本文制备了一种基于AgNPs@PDA@Gr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痕量检测,其中多菌灵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氢氧化钠为洗脱液。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在1.0... 本文制备了一种基于AgNPs@PDA@Gr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痕量检测,其中多菌灵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氢氧化钠为洗脱液。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在1.0×10^(-12)~1.0×10^(-6)mol/L范围内,多菌灵浓度与电流变化值呈正相关,线性方程为:ΔI(μA)=5.86 lgC+71.56(mol/L),相关系数R为0.9949,检出限为2.37×10^(-13)mol/L。在实际样品西红柿和苹果的检测中,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6.0%~105.9%之间。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多菌灵具有良好的识别检测能力,在食品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Ps@PDA@Gr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多菌灵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褐牛肝菌(Boletus griseus)子实体的营养评价及蛋白质组分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鲍长俊 常惟丹 +1 位作者 庄永亮 孙丽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83-89,共7页
测定灰褐牛肝菌子实体的基本成分、单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矿物质含量及其蛋白质连续累进组分的含量,并对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灰褐牛肝菌子实体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8.22%;葡萄糖含量最高,为258.04 mg/g;17种... 测定灰褐牛肝菌子实体的基本成分、单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矿物质含量及其蛋白质连续累进组分的含量,并对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灰褐牛肝菌子实体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8.22%;葡萄糖含量最高,为258.04 mg/g;17种脂肪酸被检出,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5.91%、28.46%和24.50%;游离氨基酸共检出29种,其中Tyr和Ala含量较高,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23.37%和12.69%;水解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8%,其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别为71.88、69.93、64.52、19.73和50.05。灰褐牛肝菌富含Mg、Fe、Zn、Cu,同时有毒元素Cd含量相对较高。蛋白质连续累进组分中清蛋白含量最高,占总蛋白的65.62%,但其Cd含量较高,占总Cd量的38.79%。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主要在40 k D,差异热量扫描分析表明其热变性温度分别为125.04℃和75.04℃。结果表明,灰褐牛肝菌子实体的营养价值较高,但是由于Cd元素含量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褐牛肝菌 氨基酸组成 营养价值评价 镉元素 热变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鳢分泌多糖和黏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丽平 鲍长俊 +2 位作者 柳建华 苏雪娇 孙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1-85,共5页
该研究提取了乌鳢浸养水体中的分泌多糖,制取了乌鳢皮、磷和骨中的黏多糖,并对两类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等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多糖粗提物中分泌多糖含量较高,为66.5%;黏多糖含量为37.9%。分泌多糖主要由半乳糖382.0μg... 该研究提取了乌鳢浸养水体中的分泌多糖,制取了乌鳢皮、磷和骨中的黏多糖,并对两类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等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多糖粗提物中分泌多糖含量较高,为66.5%;黏多糖含量为37.9%。分泌多糖主要由半乳糖382.0μg/mg、阿拉伯糖353.0μg/mg和鼠李糖87.7μg/mg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甘露糖25.3μg/mg。黏多糖的单糖组成较为复杂,可定性和定量的单糖有葡萄糖醛酸88.6μg/mg、葡萄糖胺78.8μg/mg、半乳糖63.9μg/mg、半乳糖醛酸44.3μg/mg、木糖39.4μg/mg、葡萄糖22.0μg/mg、鼠李糖16.4μg/mg、甘露糖7.8μg/mg、阿拉伯糖7.4μg/mg。分泌多糖表现出显著的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且与浓度显著性正相关(P<0.05);黏多糖具有显著的羟自由清除能力,但其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清除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分泌多糖 粘多糖 单糖组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下泡凉薯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其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柳建华 鲍长俊 +2 位作者 常惟丹 马庆昱 孙丽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2-218,共7页
以凉薯为原料,添加小米辣,分别采用自然发酵、母水发酵、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对比分析了其理化性质、有机酸组成、单糖组成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并对其风味物质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发酵方式下,泡凉薯的各项指标变化... 以凉薯为原料,添加小米辣,分别采用自然发酵、母水发酵、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对比分析了其理化性质、有机酸组成、单糖组成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并对其风味物质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发酵方式下,泡凉薯的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直投式乳酸菌发酵泡凉薯成熟后酸度适宜,色泽洁白,脆性好,且亚硝酸盐含量低,优于自然发酵和母水发酵;3种不同发酵方式泡菜中的有机酸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草酸和乳酸含量较高;凉薯经过发酵后,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醛酸含量有所下降,其他单糖含量有所上升;风味物质主要含有烃类、酯类、醇类和酚类物质,经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100%,能够很好的代表原始数据所反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薯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 品质分析 有机酸组成 单糖组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对镉(Ⅱ)的生物富集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金城 鲍长俊 +2 位作者 孙云 庄永亮 孙丽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8-71,共4页
本文研究了美味牛肝菌液体发酵对不同浓度镉(Ⅱ)(Cd^(2+),0、16、32、48、64、80 mg/L)的生物富集特性。结果表明,Cd^(2+)处理显著抑制了美味牛肝菌菌丝体的生长(p<0.05),生长抑制率为50%的Cd^(2+)浓度为56 mg/L。菌丝体对Cd^(2+)的... 本文研究了美味牛肝菌液体发酵对不同浓度镉(Ⅱ)(Cd^(2+),0、16、32、48、64、80 mg/L)的生物富集特性。结果表明,Cd^(2+)处理显著抑制了美味牛肝菌菌丝体的生长(p<0.05),生长抑制率为50%的Cd^(2+)浓度为56 mg/L。菌丝体对Cd^(2+)的生物富集量可高达3335.7 mg/kg DW,富集系数为52.1(p<0.05)。菌丝体中可溶性总糖和多糖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d^(2+)处理菌丝体中的多糖含量均高于无Cd^(2+)组(p<0.05);菌丝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先降低后上升,80 mg/L Cd^(2+)处理组显著高于无Cd^(2+)组(p<0.05)。Cd^(2+)处理对菌体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显著的"低促高抑"的影响趋势(p<0.05),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被显著抑制(p<0.05)。表明美味牛肝菌对Cd^(2+)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可能是菌体的特定成分如多糖、蛋白等协同抗氧化酶系增强了菌体对Cd^(2+)的耐受性和富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生物富集 食品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对汞、砷的富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常惟丹 鲍长俊 +1 位作者 李笑 孙丽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4-380,共7页
汞、砷作为典型的有毒元素被认为是环境中比较严重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与维管植物相比,大型真菌对一些特定的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具有更强的富集能力,包括毒性元素汞、砷等。本文主要对食用菌中汞和砷元素含量... 汞、砷作为典型的有毒元素被认为是环境中比较严重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与维管植物相比,大型真菌对一些特定的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具有更强的富集能力,包括毒性元素汞、砷等。本文主要对食用菌中汞和砷元素含量水平、在菌体各部位的分布、生物富集及其健康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特别关注了野生食用蘑菇中汞和砷的研究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富集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O/g-C_(3)N_(4)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在日落黄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常惟丹 鲍长俊 徐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目的 开发一种简单、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定量测定商业食品中日落黄(sunset yellow,SY)的含量。方法 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为原料,水热还原制备复合材料(rGO/g-C_(3)N_(4))。通过滴涂法... 目的 开发一种简单、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定量测定商业食品中日落黄(sunset yellow,SY)的含量。方法 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为原料,水热还原制备复合材料(rGO/g-C_(3)N_(4))。通过滴涂法将所制备的复合物溶液滴到工作电极上,制备传感器。结果 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对不同质量浓度(20~120 mg/L)的SY进行检测,线性方程为△I=0.06864C+0.06205,检出限为0.125 mg/L。本传感器特异性和稳定性良好,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回收率为97.8%~101.2%。结论 rGO/g-C_(3)N_(4)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的传感器能够实现对SY的快速、灵敏检测,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在食品工业、安全检测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落黄 rGO/g-C_(3)N_(4) 差分脉冲伏安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