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工智能时代的土木工程
被引量:
163
1
作者
鲍跃全
李惠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共11页
人工智能为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土木工程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和养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深刻变革土木工程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无人机、3D打印、...
人工智能为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土木工程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和养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深刻变革土木工程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无人机、3D打印、BIM、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应用于土木工程,将形成无人化、全自动、智慧化、实景体验的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土木工程设计、建造、养维护和灾害管控的新技术。该文从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智能规划、结构智能设计、智能建造、智能养维护、智能防灾等方面阐述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无人机
3D打印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结构灵敏度分析与稀疏约束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
10
2
作者
周述美
鲍跃全
李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5-140,共6页
在反问题求解中引入稀疏约束条件是当前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构损伤识别是典型的结构动力学反问题,且结构的损伤具有空间稀疏性,也即结构损伤发生时,只有部分单元或子结构出现损伤,基于结构灵敏度分析与稀疏约束优化,提出了一种结...
在反问题求解中引入稀疏约束条件是当前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构损伤识别是典型的结构动力学反问题,且结构的损伤具有空间稀疏性,也即结构损伤发生时,只有部分单元或子结构出现损伤,基于结构灵敏度分析与稀疏约束优化,提出了一种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通过结构灵敏度分析,建立结构损伤刚度参数的变化量与模态参数变化量之间的线性方程组,由于实测自由度有限,引入结构损伤稀疏性的条件,采用最小化l_1范数优化求解。通过桁架模型的数值模拟,在考虑测量噪声的基础上,对多损伤工况进行了识别,与不考虑稀疏约束的损伤识别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测点布置与数量对识别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较少的测点下,有效地识别结构损伤的位置与程度,并且考虑稀疏约束可以明显增加损伤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损伤识别
压缩感知
结构灵敏度
稀疏约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直接基于单元平衡的变截面梁反应分析方法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爽
谢礼立
鲍跃全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6-231,共6页
固定形状的单元位移插值函数不能合理地近似变截面梁内部的位移变化,从而影响了传统梁单元用于计算变截面梁的精度。采用直接基于单元平衡的思想给出了计算变截面梁反应的有限元方法,解决了单元位移插值函数局限性所带来的问题。导出了...
固定形状的单元位移插值函数不能合理地近似变截面梁内部的位移变化,从而影响了传统梁单元用于计算变截面梁的精度。采用直接基于单元平衡的思想给出了计算变截面梁反应的有限元方法,解决了单元位移插值函数局限性所带来的问题。导出了变截面梁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单元等效节点荷载和单元一致质量矩阵。在此基础上,利用编制的程序进行了算例验证与分析。算例验证了本文理论的正确性,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梁
单元平街
等效节点荷载
一致质量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时代的土木工程
被引量:
163
1
作者
鲍跃全
李惠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705600
2017YFC150060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711265
51638007)
文摘
人工智能为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土木工程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和养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深刻变革土木工程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无人机、3D打印、BIM、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应用于土木工程,将形成无人化、全自动、智慧化、实景体验的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土木工程设计、建造、养维护和灾害管控的新技术。该文从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智能规划、结构智能设计、智能建造、智能养维护、智能防灾等方面阐述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无人机
3D打印
虚拟现实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ep learning
computer vision
UAV
3D printing
BIM
分类号
TU17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结构灵敏度分析与稀疏约束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
10
2
作者
周述美
鲍跃全
李惠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5-140,共6页
基金
973计划课题(2013CB036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38154)
文摘
在反问题求解中引入稀疏约束条件是当前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构损伤识别是典型的结构动力学反问题,且结构的损伤具有空间稀疏性,也即结构损伤发生时,只有部分单元或子结构出现损伤,基于结构灵敏度分析与稀疏约束优化,提出了一种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通过结构灵敏度分析,建立结构损伤刚度参数的变化量与模态参数变化量之间的线性方程组,由于实测自由度有限,引入结构损伤稀疏性的条件,采用最小化l_1范数优化求解。通过桁架模型的数值模拟,在考虑测量噪声的基础上,对多损伤工况进行了识别,与不考虑稀疏约束的损伤识别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测点布置与数量对识别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较少的测点下,有效地识别结构损伤的位置与程度,并且考虑稀疏约束可以明显增加损伤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损伤识别
压缩感知
结构灵敏度
稀疏约束优化
Keywords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compressive perception
structural sensitivity analysis
sparse restrains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U317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92.5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直接基于单元平衡的变截面梁反应分析方法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爽
谢礼立
鲍跃全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出处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6-23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815014,90715021)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73)资助项目
文摘
固定形状的单元位移插值函数不能合理地近似变截面梁内部的位移变化,从而影响了传统梁单元用于计算变截面梁的精度。采用直接基于单元平衡的思想给出了计算变截面梁反应的有限元方法,解决了单元位移插值函数局限性所带来的问题。导出了变截面梁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单元等效节点荷载和单元一致质量矩阵。在此基础上,利用编制的程序进行了算例验证与分析。算例验证了本文理论的正确性,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
变截面梁
单元平街
等效节点荷载
一致质量矩阵
Keywords
beam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
element equilibrium
equivalent nodal load
consistent mass matrix
分类号
O327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TU311.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工智能时代的土木工程
鲍跃全
李惠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结构灵敏度分析与稀疏约束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周述美
鲍跃全
李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直接基于单元平衡的变截面梁反应分析方法
李爽
谢礼立
鲍跃全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