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对跨越“仕途陷阱”的现实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鲍旭源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12,共4页
百年来我们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经历了从“三线接班人”构想到“第三梯队”建设,再到完善后备干部制度和发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发展阶段。后备干部培育中“仕途陷阱”存在政治站位不高导致的行为失范、后备转正焦虑产生的情绪失调、... 百年来我们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经历了从“三线接班人”构想到“第三梯队”建设,再到完善后备干部制度和发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发展阶段。后备干部培育中“仕途陷阱”存在政治站位不高导致的行为失范、后备转正焦虑产生的情绪失调、负向压力偏大诱发的补偿心理、差序领导行为滋生的骄横心态等现实形态。可采用“三马”一体的多维选拔、补控结合的精准培育、内外兼顾的科学管理、破守并举的动态使用四维策略,为单位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制度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干部 建设经验 “仕途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单位成员心理失衡的三维调控方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鲍旭源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77-79,共3页
单位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与结果不确定的偶然的统一,即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推动旧有模式的时代变革,转型蕴藏的破旧立新能量触发未知因素而具有偶然性,"不变"到"变"对个体境况的冲击易导致成员心理失衡现... 单位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与结果不确定的偶然的统一,即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推动旧有模式的时代变革,转型蕴藏的破旧立新能量触发未知因素而具有偶然性,"不变"到"变"对个体境况的冲击易导致成员心理失衡现象。在转型期,单位成员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新"59岁现象"导致代际权力冲突、岗位边界模糊引发群体道德危机、职业蓝图落空诱发个体职场焦虑。调控转型期单位成员心理失衡,应把稳公与私的天平,秉承公心恪守公私界线;列好权与责的清单,再造体系形成协同效应;调适绩与效的张力,创新机制实现价值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单位成员 心理失衡 权力冲突 新“59岁现象”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涪陵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鲍旭源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6-52,共7页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县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受制度环境、资源禀赋、发展机遇等影响存在着整体规划缺失、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针对区县发展困...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县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受制度环境、资源禀赋、发展机遇等影响存在着整体规划缺失、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针对区县发展困境,研究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乡村建设成功经验,分别从空间科学布局、产业多元融合、创新人才激励等方面着手,为区县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乡村振兴计划和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困境 涪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的庇护:破解下属“近利”与领导者“虑远”矛盾的方略
4
作者 鲍旭源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46,共4页
“经济人”假设虽是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范式,但在有限理性条件下,个体行为难以严格按照经典决策理论中预想的规定进行展演,会出现志向失灵、行为失灵等个体失灵现象。在单位中,个体失灵往往会产生下属“近利”与领导者“虑远”矛盾,这... “经济人”假设虽是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范式,但在有限理性条件下,个体行为难以严格按照经典决策理论中预想的规定进行展演,会出现志向失灵、行为失灵等个体失灵现象。在单位中,个体失灵往往会产生下属“近利”与领导者“虑远”矛盾,这种矛盾使得领导者与下属处于一种难以形成发展合力的虚假共同体之中,导致领导感召力日渐变弱。要从培育集体思维、消除不确定感、营造公平氛围三个维度入手,通过引导“近利”的个体行为走向谋远的集体行动、构建良性竞合关系以提供共生互利竞争环境、舍弃非工作因素为据的分配以获取下属认可等方式,破解下属“近利”与领导者“虑远”矛盾,实现对能够激发个体潜力、增进单位效能的真正共同体的庇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属 “近利” 领导者 “虑远”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仁德、和合:领导者化解公正与效率冲突的方略
5
作者 鲍旭源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41-43,共3页
在组织中,立场身份不同导致领导者与员工对公正评判标准的差异性感知,领导者单一维度的效率至上思维对员工利益诉求表达的妨碍使得公正与效率共同发展面临现实困境,影响组织利益最大化。领导者应从守正、仁德、和合原则入手,通过恪守正... 在组织中,立场身份不同导致领导者与员工对公正评判标准的差异性感知,领导者单一维度的效率至上思维对员工利益诉求表达的妨碍使得公正与效率共同发展面临现实困境,影响组织利益最大化。领导者应从守正、仁德、和合原则入手,通过恪守正道与完善制度耦合的依规管理、差异化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人本管理、凝聚个人与集体价值共识的文化管理,最大限度化解公正与效率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公正 效率 冲突 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别原则视角下组织成员多元需求与供需错位的破局之道
6
作者 鲍旭源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7-89,共3页
组织中不同成员因个体禀赋、劳动分工、心理契约差异而呈现出需求多元化趋势,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复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等环境变化,多元化需求愈加成为组织关注的重点。但现实中部分成员基本需求之外对手段性需求的贪恋、领导者对结... 组织中不同成员因个体禀赋、劳动分工、心理契约差异而呈现出需求多元化趋势,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复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等环境变化,多元化需求愈加成为组织关注的重点。但现实中部分成员基本需求之外对手段性需求的贪恋、领导者对结果公正的忽视以及集体性激励产生的"搭便车"现象相互交织,使组织处于供需错位的困局之中。因此,应立足组织中差异个体的多元需求,通过树立欲取先予的大局思维矫治不合理需求、构建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机制凸显公正、延长博弈链形成劳动共同体彰显个体价值等方式,谋求组织共同利益优先与个体需求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别原则 组织成员 多元需求 供需错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缺位与价值复归:农村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实践向度——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7
作者 鲍旭源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5-51,共7页
意识形态所具备的引领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方向的价值导向功能、抨击农村地区错误社会思潮的现实批判功能、构建马克思主义科学评价观的理性评价功能,对守好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凝聚共同奋斗思想共识至关重要。但在重庆市涪陵区的走访调查... 意识形态所具备的引领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方向的价值导向功能、抨击农村地区错误社会思潮的现实批判功能、构建马克思主义科学评价观的理性评价功能,对守好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凝聚共同奋斗思想共识至关重要。但在重庆市涪陵区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农村意识形态工作中也存在着偏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等现象。因此,要在夯实意识形态物质基础的前提下,采取优化农村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水平、转变农村意识形态宣传方式等策略,增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实现农村意识形态的价值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意识形态 价值功能 涪陵区 价值复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