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连城县潜在富硒土壤典型种植区花生-土壤系统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
作者 黄彪 鲁菲菲 +2 位作者 李巍 林永辉 吴建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0-1720,共11页
为了探究福建连城县潜在富硒土壤典型种植区花生-土壤系统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本研究采集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主要种植点土壤和花生样品各32份,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Se及Ca、Cd... 为了探究福建连城县潜在富硒土壤典型种植区花生-土壤系统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本研究采集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主要种植点土壤和花生样品各32份,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Se及Ca、Cd、Cr、Cu、Fe、K、Mg、Mn、Na、Pb、Zn等11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分析种植地土壤的污染情况,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花生对土壤中元素富集特征,并采用国际常用风险评估模型靶标危害系数(THQ)和综合危害指数(TTHQ)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含量为0.14~0.63 mg·kg^(-1),平均含量为0.25 mg·kg^(-1);花生中Se含量范围为0.006~0.079 mg·kg^(-1),平均含量为0.012 mg·kg^(-1)。各元素在土壤中含量平均值大小为K>Fe>Na>Ca>Mg>Mn>Cr>Zn>Pb>Cu>Se>Cd,在花生中含量平均值大小则为Mg>K>Ca>Mn>Zn>Fe>Na>Cr>Cu>Pb>Cd>Se。区域土壤内梅罗指数的平均值为0.61,说明研究区土壤整体处于清洁的水平,但Cd单项污染在警戒限水平的占56.3%。花生对不同元素富集系数差异明显,富集系数值大小顺序为Mg>Zn>Mn>Cd>K>Ca>Se>Cu>Cr>Pb>Na>Fe。花生对Mg、Zn富集系数均超过1,分别为2.838和1.009。花生样品中重金属元素以Cr含量为最高(0.18~0.81 mg·kg^(-1)),但所有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国家安全标准范围内;样品中人体必需元素以Mg、K含量较高,其平均值分别为5.51、4.31 mg·kg^(-1)。相关性分析表明,花生中Cd、Cu、Na、Zn 4种元素与Se元素存在正相关,但不存在显著性;Pb元素含量与Se元素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4种重金属通过花生的摄入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顺序为Cr>Cd>Pb>Cu,Cr是对研究区花生健康风险贡献率最大的因子;但研究区花生中Pb、Cd、Cr、Cu的THQ和TTHQ值均小于1,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土壤 金属元素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子中三萜化合物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17
2
作者 谭文广 刘伟 +2 位作者 鲁菲菲 柳洁 刘汉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60-262,共3页
以超声浓方法提取女贞子中三萜化合物,以紫外光谱法检测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超声处理时间、液固比、乙醇浓度三因素对超声波提取三萜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0min、液固比(V/W)8:1、无... 以超声浓方法提取女贞子中三萜化合物,以紫外光谱法检测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超声处理时间、液固比、乙醇浓度三因素对超声波提取三萜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0min、液固比(V/W)8:1、无水乙醇。在此条件下测得三萜化合物的含量为5.61%(W/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三萜化合物 超声提取 正交试验 紫外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皮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汉兰 唐静 +4 位作者 王志芳 张鹏 赵蔚 鲁菲菲 柳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65-367,共3页
本文应用回流提取法、索式提取法、冷浸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对木瓜中的齐墩果酸(OA)进行了分离提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木瓜中的齐墩果酸提取效率最高:采用HPLC法测定木瓜中的... 本文应用回流提取法、索式提取法、冷浸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对木瓜中的齐墩果酸(OA)进行了分离提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木瓜中的齐墩果酸提取效率最高:采用HPLC法测定木瓜中的齐墩果酸(OA)的含量,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齐墩果酸 超声波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垩白突变体的鉴定及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习春 鲁菲菲 +6 位作者 吕育松 罗荣剑 焦桂爱 邬亚文 唐绍清 胡培松 魏祥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8-579,共12页
【目的】研究两个水稻垩白突变体胚乳垩白的形成机制,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从中花11的EMS突变体库中筛选出的两个稳定遗传的垩白突变体eb6、eb7为材料,对其进行农艺性状、稻米理化性质和遗传学分析,并利用eb6与南京1... 【目的】研究两个水稻垩白突变体胚乳垩白的形成机制,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从中花11的EMS突变体库中筛选出的两个稳定遗传的垩白突变体eb6、eb7为材料,对其进行农艺性状、稻米理化性质和遗传学分析,并利用eb6与南京11衍生的F2群体对控制垩白的基因进行图位克隆。同时对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及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突变体及野生型中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与野生型相比,两个突变体胚乳中央部位呈现白色且不透明,淀粉复合颗粒形状不规则且排列疏松,而突变体胚乳边缘部位与野生型无异,都为半透明状,淀粉复合颗粒呈多面体且排列致密。相对于野生型,突变体eb6、eb7成熟种子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RVA谱分析显示突变体淀粉黏滞性明显低于野生型。同时,支链淀粉聚合度分析显示突变体eb6中聚合度(DP)小于16的短链显著增加,DP为16~23的中长链显著减少。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eb6、eb7胚乳垩白表型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并且它们为一对等位突变体。利用突变体eb6与南京11杂交衍生的F2群体将突变体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长臂上物理距离86.6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包含22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ORF13编码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大亚基2(Os AGPL2)。序列分析发现eb6与eb7分别在Os AGPL2第3、第7外显子上发生1个单碱基替换,并分别导致一个氨基酸替换。RT-PCR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Os AGPL2主要在水稻发育中的籽粒中表达。同时Os AGPL2的突变导致了多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发生改变。【结论】突变体eb6、eb7籽粒胚乳出现严重垩白表型为Os AGPL2突变所致。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Os AGPL2在调控水稻籽粒胚乳中淀粉的合成、淀粉复合颗粒的形成及稻米理化性质的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垩白 淀粉合成 图位克隆 OsAGPL2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