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唐五代时期金河黑河水系变迁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6
1
作者 鲁挑建 郑炳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6,共7页
汉代黑河(删丹河,或名张掖河,又名弱水)与北大河(金河,又名呼蚕水)交汇入注居延海,汉代以后直到唐代之前都没有记载。《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两水分流,金河流注白亭海,张掖河流注居延海。敦煌文献记载晚唐时金河与张掖河交汇流注居延海,... 汉代黑河(删丹河,或名张掖河,又名弱水)与北大河(金河,又名呼蚕水)交汇入注居延海,汉代以后直到唐代之前都没有记载。《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两水分流,金河流注白亭海,张掖河流注居延海。敦煌文献记载晚唐时金河与张掖河交汇流注居延海,使居延海湖面出现一个恢复期。此外,金河和黑河流域地区居民结构变化、农业人口和用水量减少、黑河径流量增加也是居延海湖面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五代金时期 金河 黑河 水系变迁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泉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4
2
作者 鲁挑建 姜启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马泉金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受印支期中川花岗岩体南外接触带中近EW向脆韧性剪切带和叠加于该带上的脆性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矿体空间展布、矿石特征、载金矿物特征等的论述,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马泉金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受印支期中川花岗岩体南外接触带中近EW向脆韧性剪切带和叠加于该带上的脆性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矿体空间展布、矿石特征、载金矿物特征等的论述,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今后在该地区找矿因应以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为找矿的重点部位,地表以褐铁矿为主要找矿标志,深部以黄铁矿和毒砂为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地质特征 矿体特征 找矿标志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泉金矿一、二十号矿带地质特征及前景预测 被引量:5
3
作者 鲁挑建 姜启明 《黄金科学技术》 2008年第5期12-16,22,共6页
马泉金矿床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大断裂西端的分支断裂礼县-上洮坪断裂中段。通过对马泉金矿床一、二十号矿带控矿断裂特征、矿化特征、矿体特征及ZK40-1钻孔伴生元素特征的研究,认为一、二十号矿带无论在平面和剖面矿体均未尖灭,矿... 马泉金矿床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大断裂西端的分支断裂礼县-上洮坪断裂中段。通过对马泉金矿床一、二十号矿带控矿断裂特征、矿化特征、矿体特征及ZK40-1钻孔伴生元素特征的研究,认为一、二十号矿带无论在平面和剖面矿体均未尖灭,矿带周围依然有大量矿体露头(民采发现)未作地表和深部的工程揭露。矿带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投入较大工作量,扩大现有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泉金矿床 地质特征 前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泰盆地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鲁挑建 马代兵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景泰中生代含煤盆地(陆相聚煤盆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依据地质露头资料,探索了富煤单元的预测方法。通过研究,划分出本区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确定了富煤单元的形成条件和富煤带的分布部位:景泰盆地含煤段(J1、J21)可识别出... 以景泰中生代含煤盆地(陆相聚煤盆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依据地质露头资料,探索了富煤单元的预测方法。通过研究,划分出本区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确定了富煤单元的形成条件和富煤带的分布部位:景泰盆地含煤段(J1、J21)可识别出4个成因地层单元;J1的煤1、煤2组富煤带分布于泥炭供给充足,且盆地沉降速度与泥炭堆积速度均衡的部位;J21的煤3、煤4组富煤带分布于盆缘与沉降中心之间,并靠近沉降中心的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泰盆地 层序地层学 成因地层单元 沉积体系 聚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甘肃马泉金矿矿石品位分布特征及品位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鲁挑建 《黄金科学技术》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矿石品位分布的实际情况与相应数学模型进行对比,发现马泉金矿矿石品位分布规律为对数正态分布,从理论上证明该金矿矿体品位受1~2种主要地质因素的影响,即Au元素的赋存矿物主要是毒砂和黄铁矿,金矿质对于硫化物是有选...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矿石品位分布的实际情况与相应数学模型进行对比,发现马泉金矿矿石品位分布规律为对数正态分布,从理论上证明该金矿矿体品位受1~2种主要地质因素的影响,即Au元素的赋存矿物主要是毒砂和黄铁矿,金矿质对于硫化物是有选择性的,但矿床的形成是多期次矿质叠加的结果。矿石品位分布的数学模型是均值为3.566×10-6、均方差为2.006×10-6的对数正态分布。通过对矿床平均品位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的研究,认为矿床属品位均匀型矿床,建议矿床的边界品位为1.0×10-6,特高品位下限为29×10-6。矿床中高品位矿体(10×10-6~17.78×10-6)仍具有找矿潜力。矿床东部地带23号勘探线以东标高在1 700~1 800 m之间,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品位 品位分布特征 对数正态分布 马泉金矿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泉金矿成因类型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姜启明 鲁挑建 +1 位作者 徐汉南 马锁柱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24-328,共5页
马泉金矿床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受印支期中川复式花岗岩体南外接触带中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和叠加于该剪切带上的脆性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床地层含金性的论述、氢、氧、硫同位素特征的论述、稀土元素... 马泉金矿床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受印支期中川复式花岗岩体南外接触带中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和叠加于该剪切带上的脆性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床地层含金性的论述、氢、氧、硫同位素特征的论述、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的论述、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论述后认为矿床是在中低温弱矿化度、弱酸性、弱还原条件下形成的热液型金矿床,矿床应属微细侵染型(即卡林型)金矿床。中川岩体是矿床形成的热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环境 成矿物质 热液性质 矿床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礼县中川地区金矿成岩和成矿年龄的SHRIMP厘定 被引量:5
7
作者 姜启明 鲁挑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4-1200,共17页
甘肃省礼县中川地区属于礼(县)岷(县)金矿带的东段,成矿作用与中川花岗杂岩体有密切的关系.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SHRIMP)测试技术,获得了中川花岗杂岩体形成的精确年龄,主侵入时代为210~ 160 Ma(可信度95%,MSWD=1.4... 甘肃省礼县中川地区属于礼(县)岷(县)金矿带的东段,成矿作用与中川花岗杂岩体有密切的关系.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SHRIMP)测试技术,获得了中川花岗杂岩体形成的精确年龄,主侵入时代为210~ 160 Ma(可信度95%,MSWD=1.4),该花岗岩体属于燕山早期-印支期造山运动的产物;3颗锆石(4个测点)的SHRIMP测试结果表明,中川地区金成矿的年龄为197~ 162 Ma,证实礼县中川地区金成矿于中川花岗岩体形成及稍后的时间段.年龄测试和地质剖面测量资料都证实,中川花岗岩体南部地层应该划在中石炭统地层中.与中川花岗杂岩体地质情况类似的碌础坝、柏家庄、闾井、教场坝、温泉等岩体外接触带仍然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杂岩体 金矿床 成岩年龄 成矿年龄 U-Th-Pb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金山、马泉金矿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姜启明 鲁挑建 《黄金科学技术》 2010年第1期22-26,共5页
金山、马泉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大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成因等要素的对比分析,认为矿床地质特征相似、成因相同或类似。金山、马泉金矿的金源很可能来自中石炭统;硫来自深部,可能由... 金山、马泉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大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成因等要素的对比分析,认为矿床地质特征相似、成因相同或类似。金山、马泉金矿的金源很可能来自中石炭统;硫来自深部,可能由岩浆水提供;成矿热液水由大气降水与岩浆水、变质水混合而成;矿床是在中低温、弱酸性、弱氧化—还原介质、弱矿化度条件下形成的微细浸染型热液金矿床。这2个矿床应为同一个矿床,在以后的地质勘查中应统筹考虑(特别是2个矿床的结合部),扩大现有矿床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山金矿床 马泉金矿床 地质背景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范家坝铀矿地质特征及未来开采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姜启明 鲁挑建 张玉龙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范家坝铀矿床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受印支期中川复式花岗岩体东外接触带中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控制,矿床为典型的淋积型铀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开采条件等问题的研究,提出未来矿山采用... 范家坝铀矿床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受印支期中川复式花岗岩体东外接触带中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控制,矿床为典型的淋积型铀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开采条件等问题的研究,提出未来矿山采用原地爆破-地下溶浸工艺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地质特征 开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