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碳纳米管聚砜微胶囊自修复涂层耐蚀机理研究
1
作者 陈宏 亢淑梅 +4 位作者 曹启栋 孙东鹏 鲁宸硕 李景灏 杨子涵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0-4192,共13页
为延缓金属腐蚀的速度,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聚砜树脂包覆亚麻籽油微胶囊。并成功地将碳纳米管嵌入到壁材聚砜树脂之中,从而研发出一种新型的PSF@LO@HMWCNTs复合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物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在环氧树... 为延缓金属腐蚀的速度,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聚砜树脂包覆亚麻籽油微胶囊。并成功地将碳纳米管嵌入到壁材聚砜树脂之中,从而研发出一种新型的PSF@LO@HMWCNTs复合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物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在环氧树脂的涂层结构中,分别负载两种不同的微胶囊,构建出PSF@LO/EP、PSF@LO@HMWCNTs/EP复合涂层,并探究了碳纳米管的掺杂对自修复涂层的疏水性、耐蚀性及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芯壁比为2∶1的PSF@LO微胶囊包封率最高,为11.76%;制备的PSF@LO微胶囊和PSF@LO@HMWCNTs微胶囊分散效果较好、形貌规则、成球性好;碳纳米管的掺杂提高了PSF@LO微胶囊热分解温度及疏水性,测得PSF@LO、PSF@LO@HMWCNTs微胶囊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140℃、170℃,水接触角分别为85°、124°。电化学实验表明,搭载10%PSF@LO微胶囊和5%PSF@LO@HMWCNTs微胶囊的环氧涂层耐蚀的阻抗模值分别达到了8.9×10^(4)和2.30×10^(6)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自修复涂层 聚砜树脂 羟基多壁碳纳米管 溶剂蒸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金属有机框架增强环氧树脂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性能
2
作者 孙东鹏 亢淑梅 +4 位作者 李景灏 曹启栋 鲁宸硕 陈宏 李昕桐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5,共8页
为了提高金属基体的耐蚀性,使用具有缓蚀性能的二甲基咪唑(2-MI)作为有机配体,通过化学沉积法合成了铜基金属有机框架(Cu-MOF)。通过FTIR、XRD和EDX分析表明金属离子已成功与有机配体反应并配位;通过SEM图像显示出Cu-MOF具有花状结构;BE... 为了提高金属基体的耐蚀性,使用具有缓蚀性能的二甲基咪唑(2-MI)作为有机配体,通过化学沉积法合成了铜基金属有机框架(Cu-MOF)。通过FTIR、XRD和EDX分析表明金属离子已成功与有机配体反应并配位;通过SEM图像显示出Cu-MOF具有花状结构;BET测试表明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高表面积和14.48 nm平均孔径的多孔结构;紫外结果表明Cu-MOF具有pH响应行为。此外,将制备的Cu-MOF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在3.5%NaCl溶液浸泡下,由于Cu-MOF的水解释放出二甲基咪唑使其吸附在金属基体表面,延缓了金属腐蚀的速度。结果表明:当Cu-MOF的添加量为1.5%时,阻抗模值达到最大值9×10^(5)Ω·cm^(–2),优于纯环氧涂层(10^(4)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F 2-甲基咪唑 环氧树脂 阻抗模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胺微胶囊搭载环氧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启栋 亢淑梅 +2 位作者 鲁宸硕 李鹏宇 霍兆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3,共9页
含有微胶囊的自修复涂层被应用于船舶防腐领域,能够有效减缓船舶构件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本文以十八胺(ODA)为芯材、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壁材合成微胶囊,并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羟丙基-β-环糊精&... 含有微胶囊的自修复涂层被应用于船舶防腐领域,能够有效减缓船舶构件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本文以十八胺(ODA)为芯材、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壁材合成微胶囊,并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羟丙基-β-环糊精&十八胺(HP-β-CD@ODA)微胶囊嵌入到环氧涂层中,制备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涂层,并对自修复涂层的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HP-β-CD@ODA微胶囊呈现光滑的球形,且ODA完全被HP-β-CD包覆,封装率为12.7%;微胶囊添加量为10%的环氧涂层,其耐蚀性较碳钢基体和纯环氧涂层试样具有明显的提高,表明所制得的自修复涂层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环氧树脂 十八胺 自修复涂层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传感器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灌溉系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徐世周 鲁宸硕 +2 位作者 张梦洁 程霄霄 钟一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6,93,I0007,I0008,共8页
为了实现智能精准灌溉,以STM32为主控板,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在灌溉系统中.结合EC-5土壤水分和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土壤的湿度和实时温度,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土壤不同的干旱情况下植物叶片状态的识别.通过结合农作物叶片状... 为了实现智能精准灌溉,以STM32为主控板,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在灌溉系统中.结合EC-5土壤水分和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土壤的湿度和实时温度,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土壤不同的干旱情况下植物叶片状态的识别.通过结合农作物叶片状态和土壤的湿度情况进行精准灌溉.在Keil5中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通过主控板将采集到的数据与设定值做对比,实现对植物的精准灌溉.同时,用户可以在手机端上实时观察土壤湿度和植物的状态,也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远程操作.经测试,本系统可以实现对植物的精准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主控板 卷积神经网络 EC-5土壤水分传感器 植物状态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