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辣椒轻斑驳病毒和辣椒斑驳病毒复合侵染的线椒病毒病害分子鉴定 被引量:8
1
作者 鲁宇文 彭杰军 +3 位作者 郑红英 林林 燕飞 陈剑平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88,共4页
上海奉贤区发生的线椒病害其症状表现为斑驳、花叶,且果实扭曲畸形,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电镜病毒粒子观察和RT-PCR检测,确定其毒源为辣椒斑驳病毒(pepper mottle virus,PepMoV)和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 上海奉贤区发生的线椒病害其症状表现为斑驳、花叶,且果实扭曲畸形,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电镜病毒粒子观察和RT-PCR检测,确定其毒源为辣椒斑驳病毒(pepper mottle virus,PepMoV)和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复合侵染.根据它们的外壳蛋白(coatprotein,CP)核苷酸序列,在GenBank 上进行BLAST 比对,其同源性PepMoV 为85%-99%,PMMoV 为94%-9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epMoV和PMMoV上海分离物变异均存在一定的地域相关性.这是首次在我国辣椒田间病毒病样中检测到这两种病毒的复合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斑驳病毒 辣椒轻斑驳病毒 复合侵染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黄矮病毒和韭葱黄条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被引量:4
2
作者 鲁宇文 沈嘉乐 +3 位作者 韦传宝 郑红英 陈炯 陈剑平 《科技通报》 2006年第5期638-641,共4页
根据已报道的洋葱黄矮病毒(OYDV)和韭葱黄条病毒(LYSV)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分别扩增OYDV和LYSV的全长外壳蛋白(CP)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SBET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诱导表达。通过12%SDS-PAGE和5%~20%梯度SDS-PAGE二次制备电泳... 根据已报道的洋葱黄矮病毒(OYDV)和韭葱黄条病毒(LYSV)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分别扩增OYDV和LYSV的全长外壳蛋白(CP)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SBET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诱导表达。通过12%SDS-PAGE和5%~20%梯度SDS-PAGE二次制备电泳纯化诱导产物,免疫小鼠,获得高纯度的抗CP血清。Westernblot分析表明,OYDV与LYSV血清学远缘相关。对大蒜田间样品的间接ELISA检测表明,OYDV和LYSV在田间普遍发生,且通常为复合侵染。两者间微弱的血清学交叉反应对ELISA检测结果影响极小,可用于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黄矮病毒 韭葱黄条病毒 原核表达 抗血清制备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49种线状植物病毒分子鉴定及其基因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剑平 陈炯 +4 位作者 郑红英 林林 程晔 史雨红 鲁宇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40,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马铃薯Y病毒属、马铃薯X病毒属、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和葱X病毒属成员RT-PCR检测和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体系,并成功用于60多种供试植物病毒的检测诊断。利用所建立的技术体系,从全国18个省市42种作物上采集的病样中鉴定了49种... 本研究建立了马铃薯Y病毒属、马铃薯X病毒属、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和葱X病毒属成员RT-PCR检测和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体系,并成功用于60多种供试植物病毒的检测诊断。利用所建立的技术体系,从全国18个省市42种作物上采集的病样中鉴定了49种植物病毒,其中10种为新种,11种为国内新记录,更正了7种病毒的鉴定和命名。测定了这49种病毒217个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并全部在国际基因数据库登录,占全球登录的植物病毒基因组序列总数的3.8%,其中27种植物病毒为基因组全序列,20种为国际首次报道,15种病毒全序列被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确定为相关病毒的标准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检测 鉴定 种类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水仙的虎眼万年青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郑红英 鲁宇文 +3 位作者 沈嘉乐 林林 陈炯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8-201,共4页
采用特异性表达引物PCR扩增了一个从英国围裙水仙样品上分离的虎眼万年青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制备了OrM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抗血清。对制备的抗血清进行了Western-blot检测,血清学关系研究并应用于样品的间接ELIS... 采用特异性表达引物PCR扩增了一个从英国围裙水仙样品上分离的虎眼万年青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制备了OrM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抗血清。对制备的抗血清进行了Western-blot检测,血清学关系研究并应用于样品的间接ELIS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眼万年青花叶病毒 原核表达 抗血清制备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外源基因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思涵 钱靖 +5 位作者 彭杰军 鲁宇文 郑红英 林林 燕飞 陈剑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3,共8页
为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量及稳定性,期望通过RNA、蛋白水平的研究,制定一套高效的外源蛋白表达体系。通过共表达沉默抑制子、添加定位信号、沉默自噬关键基因atg5,分析各处理对植物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表达植物病毒沉默抑制子... 为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量及稳定性,期望通过RNA、蛋白水平的研究,制定一套高效的外源蛋白表达体系。通过共表达沉默抑制子、添加定位信号、沉默自噬关键基因atg5,分析各处理对植物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表达植物病毒沉默抑制子p25或HC-Pro抑制mRNA降解速率,提高外源蛋白表达水平;外源蛋白增加内质网定位信号,可提高蛋白的持续表达能力;瞬时沉默自噬途径关键基因atg5,有利于外源蛋白的积累。外源蛋白表达过程中对易降解的外源蛋白,通过添加定位信号并结合使用沉默抑制子、自噬途径缺陷植株,可作为提高外源蛋白表达量及稳定性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基因 沉默抑制子 定位信号 自噬途径 Atg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蚕豆ClYVV的鉴定及其衍生的小干扰RNA的深度测序鉴定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趁华 郑红英 +7 位作者 严丹侃 韩科雷 彭杰军 鲁宇文 林林 章东方 陈剑平 燕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6-412,共7页
对安徽省合肥市采集到的具有明显典型花叶症状的蚕豆叶片进行深度测序,鉴定到样品中存在三叶草黄脉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Cl YVV),并获得了Cl YVV的完整基因组序列,随后通过直接测序扩增基因组区域获得完整的基因组Cl YVV-HF... 对安徽省合肥市采集到的具有明显典型花叶症状的蚕豆叶片进行深度测序,鉴定到样品中存在三叶草黄脉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Cl YVV),并获得了Cl YVV的完整基因组序列,随后通过直接测序扩增基因组区域获得完整的基因组Cl YVV-HF。获得的Cl YVV-HF基因组由9 585个核苷酸组成,不包括poly(A)尾巴。Cl YVV-HF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与之前报道的来自日本的分离株(AB011819、NC_003536)和来自韩国的分离株(KF975894)分别具有95.45%和95.10%的核苷酸同源性。进一步分析了Cl YVV-HF衍生的小干扰RNA的表征。vsiRNAs的大小为21~22 nt,vsiRNAs的5'末端碱基偏向于A/U。Cl YVV-HF来源的小干扰RNA大多来源于其基因组链中的7个热点,其中5个热点以21 nt vsiRNAs为主。生物学实验表明,Cl YVV可通过汁液摩擦接种多种豆科作物。这是有关中国Cl YVV分离株全部核苷酸序列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ClYVV 小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70
7
作者 高玉林 徐进 +7 位作者 刘宁 周倩 丁新华 詹家绥 成新跃 黄剑 鲁宇文 杨宇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1,共6页
马铃薯在我国是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包括北方一作区(东北、华北、西北)、中原二作区、西南混作区以及南方冬作区,种植面... 马铃薯在我国是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包括北方一作区(东北、华北、西北)、中原二作区、西南混作区以及南方冬作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本文概述了我国马铃薯各优势产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及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虫害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粒野生稻体细胞杂交后代Y73快繁技术
8
作者 严成其 赵硕 +12 位作者 吕嘉城 王颖 陈磊 黄迪 谭晓菁 王栩鸣 周洁 杨勇 鲁宇文 黄坚 王芳 王俊敏 张志祥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2518-2519,2522,共3页
通过采用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其体细胞杂交后代,从而实现疣粒野生稻遗传物质向栽培稻的定向转移工作。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在11.1%~14.2%,随后转入分化培养基MS+NAA 1.5~2.0 mg·L-1+6-BA 0.1~0.3 mg&... 通过采用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其体细胞杂交后代,从而实现疣粒野生稻遗传物质向栽培稻的定向转移工作。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在11.1%~14.2%,随后转入分化培养基MS+NAA 1.5~2.0 mg·L-1+6-BA 0.1~0.3 mg·L-1+KT 1.5~2.0 mg·L-1中培养,成苗率在28.6%~40.7%左右。成苗后转入1/2MS+IAA 0.01~0.30 mg·L-1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到91%。炼苗14 d后移栽到苗床,成活率达到90%。结果表明,培苗快繁技术可在短期内实现体细胞杂交后代Y73的快速生长及繁育,这为水稻新种质创制和抗病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体细胞杂交 组织培养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马铃薯病毒病检测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莹 田艳珍 +6 位作者 王芳 胡淑珍 陈步扬 彭杰军 鲁宇文 燕飞 陈剑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115,121,共7页
马铃薯病毒病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症状表现为花叶、黄化和卷曲等。2019年4月-5月,在浙江省湖州、杭州、绍兴、宁波、金华、台州和丽水等7个地市的主要马铃薯产区采集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马铃薯样品,采用转录组... 马铃薯病毒病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症状表现为花叶、黄化和卷曲等。2019年4月-5月,在浙江省湖州、杭州、绍兴、宁波、金华、台州和丽水等7个地市的主要马铃薯产区采集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马铃薯样品,采用转录组测序和RT-PCR验证的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共筛查并验证出6种马铃薯病毒,包括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以及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otato aucuba mosaic virus(PAMV)。检测结果表明,在调查的这7个地市中每个地市都具有2种以上的病毒发生,其中PVH作为一种新鉴定的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成员在除宁波以外的各地区都有发生;此外杭州市、湖州市以及绍兴市均检测出了PAMV。对检测到的PVS、PVH、PVM和PA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病毒均存在地域差异性。本研究为浙江省马铃薯病毒的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毒检测 马铃薯H病毒 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病毒鉴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芳 鲁宇文 +4 位作者 周金波 郑晓红 金树权 毕继安 严成其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736-1739,共4页
为探讨利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获得脱毒苗以及脱毒苗鉴定的方法,本实验以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为培养对象,通过外源激素分化愈伤组织形成组培苗,并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病毒进行鉴定。实验中将本地小黄皮马铃薯品种的芽通过显微镜切下0.2~... 为探讨利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获得脱毒苗以及脱毒苗鉴定的方法,本实验以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为培养对象,通过外源激素分化愈伤组织形成组培苗,并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病毒进行鉴定。实验中将本地小黄皮马铃薯品种的芽通过显微镜切下0.2~0.3 mm的茎尖,在基本培养基(MS)+0.5 mg·L^(-1)6-苄基腺嘌呤(6-BA)+0.1或0.5 mg·L^(-1)萘乙酸(NAA)培养基中进行试管苗分化培养,当分化出的试管苗培养到苗长5~10 cm时,转接到MA+6-BA 0.15 mg·L^(-1)+NAA 0.2 mg·L^(-1)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然后采用qRT-PCR的方法对小黄皮马铃薯试管苗进行病毒检测,实验表明,在试管苗中未检测出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和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等,大田种植的脱毒试管苗形成试管薯后,其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研究为马铃薯茎尖脱毒苗生产提供合适的培养基配方以及简易的脱毒鉴定技术,为宁波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苗 脱毒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时间对宁波1号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瓶内诱导小种薯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佳 杨国荣 +9 位作者 严柯雯 谢玲 徐静霞 顾碧婷 刘宏中 谭晓菁 王芳 鲁宇文 严成其 张志样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907-909,共3页
为快速繁育马铃薯试管薯,本研究使用宁波1号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研究了无病毒试管苗的培养条件,壮苗培养方法、快繁培养基配方及光照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瓶内诱导小种薯的影响。研究表明,pH 5.8的MS+6BA 0.01 mg·L^(-1)+IAA 0.1 mg... 为快速繁育马铃薯试管薯,本研究使用宁波1号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研究了无病毒试管苗的培养条件,壮苗培养方法、快繁培养基配方及光照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瓶内诱导小种薯的影响。研究表明,pH 5.8的MS+6BA 0.01 mg·L^(-1)+IAA 0.1 mg·L^(-1)液体培养基最适合宁波1号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壮苗和快繁;然后转pH 5.8的结薯培养基(MS+蔗糖80 g·L^(-1)+活性炭1 g·L^(-1)+香豆素20 mg·L^(-1)),培养条件控制在温度(25±3)℃,光照强度2000 lx,每日光照6 h时最有利于宁波1号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瓶内诱导小种薯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宁波1号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 瓶内诱导小种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