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技术方法
1
作者 魏迎春 张昀 +4 位作者 李新 曹代勇 王安民 靳亮亮 宁树正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4,共9页
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为提高找矿效率和节约勘查成本,基于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基本特征、勘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勘查工程布置的经济性,分析了煤与煤系铀矿产赋存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①分析了煤系铀矿产... 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为提高找矿效率和节约勘查成本,基于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基本特征、勘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勘查工程布置的经济性,分析了煤与煤系铀矿产赋存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①分析了煤系铀矿产的基本特征,煤系中煤层和铀矿产表现为下煤上铀(煤系砂岩型铀矿)或铀煤同层产出(煤型铀矿)的空间分布关系,煤中铀主要的赋存方式为有机质螯合或束缚,砂岩中的铀主要的赋存方式为铀矿物、吸附铀和含铀矿物。②基于煤系铀矿产勘查技术手段的有效性,提出了煤炭勘查工作已完成区和煤与煤系铀矿产勘查新区2种情况下的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技术手段:在煤炭勘查工作已完成区,充分利用煤炭勘查资料,筛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高异常层段和区域,利用γ能谱测井验证煤系铀矿化信息,圈定煤系铀矿的普查区,按照煤系铀矿勘查技术手段分阶段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在煤与煤系铀矿产勘查新区,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技术手段在煤炭勘查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增加对煤系铀矿有效响应的放射性技术手段(γ能谱测井、氡及其子体测量)、岩心编录、穿透性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③探讨了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工程布置,按照煤、铀矿勘查规范,遵循“协同设计、协同部署、协同施工”的原则,分2种情况开展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协同勘查布置:在煤炭勘查工作已完成区,筛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高异常层段和区域部署施工验证孔,圈定煤系铀矿的普查区,按照煤系铀矿勘查规范分阶段进行勘查工程布置;在煤与煤系铀矿产勘查新区,开展煤与煤系铀矿协同勘查,首先在整个勘查区内寻找煤炭资源,布置煤炭勘查工程,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高异常层段和区域圈出煤系铀矿靶区,在煤系铀矿靶区以寻找煤系铀矿为主,开展煤系铀矿勘查工程实施。④基于协同勘查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和协同勘查成本的经济性,从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协同勘查技术手段和协同勘查工程布置方面构建了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模型,为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铀矿产 协同勘查技术 协同勘查工程 协同勘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中煤粉运移及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3
2
作者 魏迎春 张琦 +5 位作者 刘子亮 李彪 谢天成 任金伟 王安民 曹代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8-1500,共13页
煤粉在煤储层裂隙中沉积会降低裂隙导流能力,制约煤层气井高效稳产开发。设计了裂隙中煤粉运移及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方案,通过裂隙中煤粉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裂隙不同位置煤粉颗粒沉积面积的变化和沉积形态特征,揭示了煤... 煤粉在煤储层裂隙中沉积会降低裂隙导流能力,制约煤层气井高效稳产开发。设计了裂隙中煤粉运移及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方案,通过裂隙中煤粉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裂隙不同位置煤粉颗粒沉积面积的变化和沉积形态特征,揭示了煤粉运移、沉积的动态规律;通过裂隙中煤粉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解堵时间和流速对裂隙中沉积煤粉解堵面积的影响,揭示了煤粉启动、解堵的动态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煤粉颗粒在裂隙不同方向和位置聚集状态不同,裂隙喉道由入口向垂直主运移方向的两端及主运移方向煤粉颗粒沉积面积逐渐减少,支路通道沿主运移方向煤粉颗粒沉积面积逐渐增加。裂隙喉道、支路通道和主路通道处煤粉沉积的形态分别呈鹰嘴状、层状和流线型,其原因是裂隙不同位置对含煤粉流体的阻力不同,导致煤粉在不同位置的沉积形态不同。在相同流速下,随解堵时间增长,煤粉解堵效果越好,但前期解堵面积大,后期解堵面积小,裂隙喉道处煤粉解堵效果明显优于支路通道,其原因是松散、易于解堵的煤粉颗粒会被首先解堵,随时间进行,剩余未被解堵的煤粉颗粒需要更大的启动流速。流速越大,裂隙喉道处和支路通道处的煤粉解堵面积越大,其原因是提升流速能增强煤粉颗粒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粉运移 煤粉解堵 可视化 物理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框架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曹代勇 魏迎春 +4 位作者 李新 张昀 徐来鑫 位金昊 董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9-494,共16页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建立,是实现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向金属矿产转变的前提条件,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则是建立协同勘查模型的核心任务。从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论...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建立,是实现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向金属矿产转变的前提条件,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则是建立协同勘查模型的核心任务。从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论证了实施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的必要性;通过对协同勘查概念演变历史的梳理,阐明了煤炭综合勘查与协同勘查的关系,认为协同勘查是综合勘查的继承和发展,强调2种或多种矿产综合勘查过程中的协调有序和科学组织,其核心是协同组织勘查工程、协同实施关键技术。在论述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提出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框架,作为建立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基础。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应以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富集成矿机制、组合类型与赋存规律研究为前提条件,以煤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勘查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以精准钻探、精细物探和精细化探等关键技术构成的协同勘查技术体系为支撑,以固体矿产勘查规范等标准为工作依据,遵循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和综合勘查及单矿种勘查的一般性原则,以及研究先行、技术有效、精细勘查、动态调整、分区施策、协调同步等原则,协同组织勘查工程、协同实施关键技术,实现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的最佳技术效益和最佳经济效益的平衡,在完成煤炭地质勘查任务的基础上,查明共伴生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地质特征和开发地质条件,获得相应的资源量或元素分布特征,为煤系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值得关注并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协同勘查对象的确定,勘查技术的选择和协同实施,勘查工程的协同部署,资源量的科学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战略性金属矿产 协同勘查 勘查原则 理论与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437”在西藏不同生态区域的产量和品质研究
4
作者 王兰 魏迎春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6-9,共4页
为了探究“高原437”在西藏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和品质变化,2022—2023年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5个点进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高原437”5个点的籽粒产量构成要素、产量及品质表现不同,籽粒产量较当地品种增产5%以上,适合西藏主要... 为了探究“高原437”在西藏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和品质变化,2022—2023年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5个点进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高原437”5个点的籽粒产量构成要素、产量及品质表现不同,籽粒产量较当地品种增产5%以上,适合西藏主要农业生态区种植;林芝种植的“高原437”产量最低,但品质最好,可以达到中筋,其他试验点种植的品质处于弱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品质 高原437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二氧化硅的煤石墨化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高健 曹代勇 +3 位作者 王安民 魏迎春 刘志飞 赵萌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二氧化硅矿物对煤石墨化作用的影响,将二氧化硅添加剂与分选后的煤中镜质组(来自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格目底矿区)充分混合后,开展实验条件为600~1 200℃、1.5~2.0 GPa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对煤系石墨形成环境进行反演。通过...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二氧化硅矿物对煤石墨化作用的影响,将二氧化硅添加剂与分选后的煤中镜质组(来自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格目底矿区)充分混合后,开展实验条件为600~1 200℃、1.5~2.0 GPa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对煤系石墨形成环境进行反演。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石墨化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二氧化硅对煤的石墨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二氧化硅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存在阻碍石墨化作用的效果,抑制煤石墨化程度的增长。这一结果可为自然条件下构造强烈地区煤石墨化程度较低的现象提供一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石墨 高温高压 二氧化硅添加剂 石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伸长的典型叶类蔬菜Se生态风险
6
作者 张忠恩 李湘凌 +3 位作者 赵燕 吴安云 卢新哲 魏迎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9-375,394,共8页
为探究硒(Se)对叶类蔬菜的毒性效应,文章通过水培实验,以18种典型叶类蔬菜萌发期的相对根伸长(relative root elongation,RRE)作为评测终点,采用Log-logistic、Hormesis模型确定典型叶类蔬菜的EC_(20)、EC_(50),基于Burr-Ⅲ模型分析18... 为探究硒(Se)对叶类蔬菜的毒性效应,文章通过水培实验,以18种典型叶类蔬菜萌发期的相对根伸长(relative root elongation,RRE)作为评测终点,采用Log-logistic、Hormesis模型确定典型叶类蔬菜的EC_(20)、EC_(50),基于Burr-Ⅲ模型分析18种蔬菜Se敏感性差异并计算最大环境有害浓度(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of species,HC 5)。结果表明:部分蔬菜无Se兴奋效应,部分蔬菜具有Se兴奋效应,兴奋效应质量浓度范围为0.1~5.0 mg/L,Se对蔬菜RRE的兴奋效应和毒害性与蔬菜种类密切相关;品种大白菜中白(DBCZ)、生菜孔雀菜(SCKQ)和空心菜竹叶(KXCZ)表现出较强的Se耐性,而品种茼蒿板叶(THBY)、茼蒿圆叶(THYY)和苋菜圆叶(XCYY)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不同蔬菜的Se毒性阈值差异明显,EC_(20)和EC_(50)范围分别为0.48~10.59 mg/L和1.88~19.60 mg/L;兴奋效应显著影响蔬菜的剂量-效应关系,Se兴奋效应组的模型参数(最大与最小RRE差值a、毒害性变化速率b、EC_(20)和EC 50)平均值显著大于无兴奋效应组;保护95%蔬菜的20%效应毒性阈值(HC_(5)^(20))和50%效应毒性阈值(HC_(5)^(50))分别为0.29、1.20 mg/L,蔬菜种类对HC 5影响极大,敏感性品种缺失会导致HC_(5)显著提高,耐性品种缺失会一定程度上降低HC_(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敏感性分布 毒性阈值 叶类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库水位变化对库区围堰坝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施学铭 魏迎春 +1 位作者 魏宇 施炳甫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为查明水库围堰边坡设计的合理性及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针对百色市某水库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了围堰边坡在水位下降、水位上升和基坑排水3种情景下的变形情况,分析了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查明水库围堰边坡设计的合理性及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针对百色市某水库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了围堰边坡在水位下降、水位上升和基坑排水3种情景下的变形情况,分析了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堰边坡上游一、二级台阶及下游二级台阶区域易发生较大变形;库水位下降引起各监测点水平位移为40~230 mm、竖向位移为260~390 mm,库水位上升引起各监测点水平位移为60~360 mm、竖向位移约为150 mm,基坑排水引起各监测点水平位移为580~600 mm、竖向位移为21~57 mm,对围堰边坡变形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基坑排水>库水位下降>库水位上升;边坡安全系数与水位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安全系数增量随水位上升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为边坡设计和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堰边坡 FLAC3D 水位变化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城区块煤层气井产出煤粉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62
8
作者 魏迎春 曹代勇 +3 位作者 袁远 朱学申 姚征 周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24-1429,共6页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煤粉问题是制约煤层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之一,为了揭示煤粉的产出机理和查明煤粉的来源,以韩城区块为实验区,通过现场观测和描述,采用透光显微镜、激光粒度测试仪、X射线衍射和反射偏光显微镜,从浓度、粒度、成分等方...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煤粉问题是制约煤层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之一,为了揭示煤粉的产出机理和查明煤粉的来源,以韩城区块为实验区,通过现场观测和描述,采用透光显微镜、激光粒度测试仪、X射线衍射和反射偏光显微镜,从浓度、粒度、成分等方面对煤层气排采中产出的煤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煤层气主力开发煤层特征,指出了煤粉产出的主控因素有井型、完井工艺、排采制度、煤岩特征、煤体结构和煤层结构等,而煤体结构(构造破坏)是煤粉产出的首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城区块 煤层气排采 煤粉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城区块煤层气排采中煤粉产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46
9
作者 魏迎春 张傲翔 +3 位作者 姚征 张晓玉 王安民 邸潇菲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9,共5页
为了查明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粉的产出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以韩城区块为研究区,对煤层气井排采现场进行观察与监测,并进行煤岩煤粉测试和物理模拟试验,从现场实际煤粉产出状况,分析了韩城区块煤粉对煤层气井排采的影响和煤粉产出的影响因... 为了查明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粉的产出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以韩城区块为研究区,对煤层气井排采现场进行观察与监测,并进行煤岩煤粉测试和物理模拟试验,从现场实际煤粉产出状况,分析了韩城区块煤粉对煤层气井排采的影响和煤粉产出的影响因素,划分了煤层气井煤粉产出的4个阶段。结果表明:排采初期和产气量快速上升期是煤层气井卡泵的高峰期,煤粉的产出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指出了构造煤发育是煤粉产生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排采 煤粉产出规律 构造煤 韩城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洗井中煤粉分散剂对煤岩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魏迎春 李超 +2 位作者 曹代勇 崔宝磊 项歆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51-1958,共8页
为了综合优选煤层气洗井液中煤粉分散剂,采用韩城矿区太原组11号煤及不同类型的阴离子分散剂,从分散剂对煤粉悬浮性、煤岩表面性质以及分散剂溶液进入煤储层的影响角度出发,开展了不同分散剂对煤粉分散稳定性、润湿性及分散剂进入煤岩... 为了综合优选煤层气洗井液中煤粉分散剂,采用韩城矿区太原组11号煤及不同类型的阴离子分散剂,从分散剂对煤粉悬浮性、煤岩表面性质以及分散剂溶液进入煤储层的影响角度出发,开展了不同分散剂对煤粉分散稳定性、润湿性及分散剂进入煤岩中伤害的实验,探究了不同煤粉分散剂对煤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径<300μm的贫煤煤粉在水中分散稳定性差,添加分散剂有助于提高煤粉的分散稳定性。综合不同分散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溶液在煤表面的接触角、铺展系数和黏附功的分析,不同分散剂对煤粉润湿程度不同,质量浓度为2 g/L的SDS溶液对煤粉表面的润湿性最好。不同分散剂溶液进入煤岩样品,煤岩样品的渗透率均发生变化,且存在水锁效应,渗透率损害程度表现为SDS>CMN>SN。随毛细管力的增加,分散剂溶液对煤储层的渗透率损害程度增大。针对韩城区块,在煤层气洗井液中加入SDS分散剂可使煤粉更易排出,同时也会对煤岩渗透率产生一定的伤害。因此,在洗井过程中,应保持井底流压稳定,尽量避免分散剂溶液进入近井地带的煤储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粉 分散剂 润湿性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鸳鸯湖矿区延安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魏迎春 贾煦 +4 位作者 刘志飞 闵洛平 华芳辉 宁树正 曹代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7-204,196,共9页
为了揭示不同煤岩煤质的形成条件,采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基于煤岩、工业分析和灰成分数据分析,探讨了鸳鸯湖矿区延安组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延安组煤以半暗煤为主,富惰质组,以低灰、低硫、低磷、特低... 为了揭示不同煤岩煤质的形成条件,采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基于煤岩、工业分析和灰成分数据分析,探讨了鸳鸯湖矿区延安组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延安组煤以半暗煤为主,富惰质组,以低灰、低硫、低磷、特低氯为主,煤灰成分以Si O2、Al2O3为主。垂向上,由下至上镜质组含量先增后减,惰质组含量先减后增,成煤环境表现为氧化型—弱氧化型~还原型—氧化型。下段和上段煤层惰质组含量高,灰分高,主要受古河道影响;中段镜质组与惰质组相当,聚煤程度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平面上,北部靠近物源区,灰分、硫分高,发育河道和三角洲平原环境;中部为区域沉降中心,富镜质组,灰分、硫分较低,表明由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湖泊环境过渡;南部的灰分、硫分最低,富惰质组,碎屑物质减少,发育三角洲平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湖矿区 延安组 煤岩煤质 成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洗井中不同粒径煤粉的分散剂优选实验 被引量:21
12
作者 魏迎春 李超 +2 位作者 曹代勇 候乐 张傲翔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08-2913,共6页
煤粉问题是煤层气排采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以韩城区块太原组11号煤的煤粉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粒径的煤粉,采用5种不同类型阴离子分散剂,开展了煤粉分散剂优选实验研究。从分散特征、悬浮液浓度和黏度等方面探究分散剂对不同粒径煤粉和不... 煤粉问题是煤层气排采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以韩城区块太原组11号煤的煤粉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粒径的煤粉,采用5种不同类型阴离子分散剂,开展了煤粉分散剂优选实验研究。从分散特征、悬浮液浓度和黏度等方面探究分散剂对不同粒径煤粉和不同分散剂对相同粒径煤粉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优选出用于煤层气井洗井工艺的煤粉分散剂。结果表明,随煤粉粒径的增大,各分散剂对煤粉质量浓度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变化。随静置时间的增长,各分散剂悬浮液中煤粉质量浓度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煤粉粒径小于200μm,SDS分散剂最优;煤粉粒径为200~300μm,CMN分散剂最优。针对韩城区块煤粉特征,优选出SDS分散剂对煤粉分散效果最优,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洗井工艺 煤粉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水对煤储层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魏迎春 项歆璇 +2 位作者 王安民 张强 曹代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33-2839,共7页
为了探究水分及其矿化度对煤样吸附甲烷能力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矿区侏罗系西山窑组块状煤样为例,采用矿化度水配制—样品制备—样品大气压下水浸—高压下注水—等温吸附实验的实验步骤,开展煤样干燥、饱水及含不同矿化度水... 为了探究水分及其矿化度对煤样吸附甲烷能力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矿区侏罗系西山窑组块状煤样为例,采用矿化度水配制—样品制备—样品大气压下水浸—高压下注水—等温吸附实验的实验步骤,开展煤样干燥、饱水及含不同矿化度水条件下煤的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不同矿化度水对煤储层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煤样的兰氏体积显著大于注蒸馏水煤样的兰氏体积,注蒸馏水煤样的兰氏体积大于注10000mg/L矿化度水煤样的兰氏体积,但后者与注20000mg/L矿化度水煤样的兰氏体积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为注蒸馏水煤样中水分子比甲烷分子更容易占据煤基质内表面或微孔内表面的吸附位,从而使得兰氏体积降低,而含矿化度水使得煤基质表面的吸附位进一步减少,从而造成了煤样对甲烷的吸附能力降低,但这也存在着一个极限值,大于20000mg/L矿化度水已不能明显降低煤样的兰氏体积。因此可推断,在地下水径流区或弱径流区,煤层水的矿化度不断增大至10000mg/L时,煤层中处于动态平衡的游离气含量会增加,而吸附气含量会减少,当煤层水矿化度超过10000mg/L,煤层中吸附气与游离气的含量比例趋于稳定。实验从研究创新的角度出发,以低煤阶煤样为例,对比分析了含不同矿化度水条件下煤样对甲烷的吸附能力的差异,并且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机制解释,认为地下水矿化度影响煤储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煤储层 等温吸附实验 吸咐性能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峰矿区2号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特征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魏迎春 华芳辉 +4 位作者 何文博 宁树正 张宁 秦云虎 曹代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3-1487,共15页
为探讨煤中锂元素及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和同一煤层不同矿井间煤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以峰峰矿区的梧桐庄矿和九龙矿山西组2号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射光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为探讨煤中锂元素及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和同一煤层不同矿井间煤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以峰峰矿区的梧桐庄矿和九龙矿山西组2号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射光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S)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煤矿2号煤中煤质及微量元素富集特征,研究了2号煤中Li及稀土元素(REY)的赋存状态,探讨了2号煤微量元素富集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九龙矿2号煤层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整体比梧桐庄矿高,梧桐庄矿和九龙矿2号煤中Li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49.8μg/g和64.3μg/g,稀土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68.8μg/g和130μg/g。梧桐庄矿2号煤中Li元素和REY元素主要赋存于煤的有机质中;而九龙矿2号煤中Li元素主要赋存于高岭石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中,REY元素主要赋存于独居石、黄铁矿和黏土矿物中。峰峰矿区2煤的沉积物源和沉积环境控制了其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特征,而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导致2号煤层中微量元素在矿区南部的梧桐庄矿和矿区中部的九龙矿的差异。岩浆热液作用主要引起煤中Li,Nb,Pb,Ta,Th,Y,La,Sm,Ce,Er,Yb元素富集,其余微量元素没有明显变化。尤其是稀土元素和Li元素受岩浆热液影响含量增加,峰峰矿区九龙矿比梧桐庄矿2号煤中Li元素平均含量高14.5μg/g,稀土元素平均含量高61.2μg/g。梧桐庄矿2号煤中只有Li元素表现为轻微富集,而九龙矿2号煤中Li元素表现为富集,Nb,Pb,Ta,Th元素和稀土元素中Y,La,Er表现为轻微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峰矿区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区煤炭资源勘查方法探讨 被引量:14
15
作者 魏迎春 曹代勇 +4 位作者 夏永翊 张强 李友飞 魏振岱 朱文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17,共3页
文章以罗园勘查区为例,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区煤层赋存特征与构造特征、勘查方法及勘查模式,强调了区域构造格局和控煤构造样式研究在复杂地质条件区勘查中应用的重要性,并对勘查技术的选择、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开采地质条件的获取三... 文章以罗园勘查区为例,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区煤层赋存特征与构造特征、勘查方法及勘查模式,强调了区域构造格局和控煤构造样式研究在复杂地质条件区勘查中应用的重要性,并对勘查技术的选择、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开采地质条件的获取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罗园勘查区复杂地质条件区煤炭资源勘查模式,即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加强区域构造格局和控煤构造样式研究和开采地质条件的勘查和研究,采用普钻与定向钻相结合的钻探技术,辅助其他多种勘查手段的勘查模式,实现煤炭勘查开发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条件 煤炭资源 勘查方法 罗园勘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优质等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魏迎春 曹代勇 +3 位作者 王婷京 李友飞 张傲翔 黄岑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煤炭资源优质等级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及制定煤炭工业规划提供依据。基于煤炭地质勘查获得的煤质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新的标准和规范,针对山西省炼焦煤、动力煤及化工无烟煤,确定了煤炭优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 煤炭资源优质等级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及制定煤炭工业规划提供依据。基于煤炭地质勘查获得的煤质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新的标准和规范,针对山西省炼焦煤、动力煤及化工无烟煤,确定了煤炭优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划分方案,利用离差最大化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煤炭资源优质等级评价模型。以此为依据,对山西省三个勘查区的煤炭资源进行了优质等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煤炭资源 灰色关联分析 优质等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年限大棚土壤盐分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魏迎春 李新平 +1 位作者 刘刚 崔方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280-3282,共3页
[目的]为了探明杨凌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演变特性。[方法]以露天菜地为对照,运用相关及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杨凌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土壤水溶性盐分的变化特性。[结果]大棚土壤中水溶性总盐含量与电导率(EC)比露地蔬菜土壤明显增高... [目的]为了探明杨凌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演变特性。[方法]以露天菜地为对照,运用相关及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杨凌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土壤水溶性盐分的变化特性。[结果]大棚土壤中水溶性总盐含量与电导率(EC)比露地蔬菜土壤明显增高,且随栽培年限的延长总盐含量与EC值逐渐升高,水溶性总盐与EC值在0-10cm土层呈线性正相关,R2=0.9106。对不同棚龄土壤总盐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可知,F=16.977>F0.01=5.06,3、5年大棚土壤含盐量与其他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3年大棚土壤与其他处理有极显著差异。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0-40cm土层,大棚土壤pH值随土壤层次加深而增高。8大离子组成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分别占总盐的24.42%和21.46%。大棚土壤盐渍化趋势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越来越明显。[结论]确定了杨凌地区土壤盐渍化的演变规律,为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土壤障碍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水溶性盐分 E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技术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迎春 李新 +4 位作者 曹代勇 张昀 位金昊 徐来鑫 王安民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41,共15页
战略性金属矿产在新材料、新能源、现代信息技术、国防军工等新兴产业均具有不可替代性,传统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相对较低,供应风险较高。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作为重要补充,已成为新型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因此,基... 战略性金属矿产在新材料、新能源、现代信息技术、国防军工等新兴产业均具有不可替代性,传统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相对较低,供应风险较高。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作为重要补充,已成为新型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因此,基于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基本特征,亟需开展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方法研究。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铀、锂、镓、锗、铌-锆-镓-稀土)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主要组合类型,探讨了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方法。从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赋存位置角度,总结了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的主要组合类型,包括煤-铀矿床、煤-锂、镓矿床、煤-锗矿床、煤-铌-锆-镓-稀土矿床。根据不同岩石及矿产的物性差异,总结了不同勘查技术方法的响应原理及特征。基于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分布规律、赋存层位等,针对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地质条件、地球化学条件和地球物理条件,总结了主要组合类型的基本特征。从多矿种勘查的协同和各勘查技术的协同两方面出发,基于煤和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勘查技术方法,遵循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勘查方法最优化原则,提出了合理的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协同勘查方法。基于铀具有放射性特征,煤-铀矿床协同勘查应加强遥感、地质填图、放射性勘查方法(伽马总量、伽马能谱、氡及其子体测量和伽马录井)、穿透性地球化学、地面物探(高精度磁法/地震/电磁法)、钻探、测井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的协同运用。基于锂、镓的分散性和赋存位置,煤-锂、镓矿床的协同勘查应加强遥感、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高精度地震、钻探、测井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的协同运用。基于煤-锗同体,且锗赋存在有机质中,煤-锗矿床协同勘查应加强遥感、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测井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的协同运用。基于铌、锆、镓、稀土伴生元素具有高场强特征,煤-铌-锆-镓-稀土矿床协同勘查应加强遥感、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测井(自然伽马)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的协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 协同勘查原理 协同勘查方法 地质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模型探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魏迎春 曹代勇 邓觉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91,共3页
煤层稳定性分类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勘探工程布设的合理性及勘探效果,同时,还关系到矿井建设中工作面的布置及开采方式的选择。本文分析了影响煤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现有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了它们的优缺... 煤层稳定性分类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勘探工程布设的合理性及勘探效果,同时,还关系到矿井建设中工作面的布置及开采方式的选择。本文分析了影响煤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现有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趋势面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相结合的数学模型——趋势变异法对煤层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的新思路。该思路不仅考虑了不同煤层厚度变化的离散程度,而且还考虑了煤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稳定性 定量评价 趋势面分析 数理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钻井工程因素对煤粉产出影响的数值模拟——以柳林区块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魏迎春 王亚东 +2 位作者 张劲 王安民 孟涛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2年第6期670-679,共10页
煤粉产出是制约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影响煤粉产出的因素包括静态和动态因素,钻井工程是动态因素中影响煤粉产出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柳林煤层气区块为例,从井壁稳定性角度出发,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二维、三维模型,分别模拟了不同钻井... 煤粉产出是制约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影响煤粉产出的因素包括静态和动态因素,钻井工程是动态因素中影响煤粉产出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柳林煤层气区块为例,从井壁稳定性角度出发,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二维、三维模型,分别模拟了不同钻井方位、钻井液密度、井眼半径、井斜情况下井壁的受力和变形,分析了煤层气水平井钻井工程因素对煤粉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井眼大小和井斜对煤粉产出的影响较大,而井眼方位和钻井液密度对煤粉产出的影响较小;井眼方位沿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时,井周等效应力差值最大,应力集中最明显;钻井液密度过大会导致井壁拉伸破坏;水平井钻进过程中,井眼半径越大、井斜越大,越易产生煤粉。为了减少钻井因素导致的煤粉产生,建议研究区水平井钻进时,井眼方位选择沿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水平段选用清水钻进,水平段井眼倾角尽量与煤层倾角保持一致。研究成果为煤粉管控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水平井 钻井工程 煤粉 井壁稳定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