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钟维农 魏树全 +3 位作者 黄侃 何卫国 谭锦文 赵子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经内科胸腔镜滑石粉喷洒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46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接受内科胸腔镜诊断或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 目的评价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经内科胸腔镜滑石粉喷洒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46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接受内科胸腔镜诊断或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其中,25例为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21例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2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中,通过内科胸腔镜检查最终确诊23例,诊断有效率为92%。2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接受经内科胸腔镜滑石粉喷洒的胸膜粘连术,1个月后随访,有18例患者无胸水复发,成功率为85.7%。所有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或胸膜粘连术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仅有部分患者出现胸痛和自限性发热,分别为32.6%和21.7%。结论内科胸腔镜诊断病因不明胸腔积液以及通过胸腔镜对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安全有效,创伤较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胸腔镜 胸腔积液 胸膜粘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铂和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影响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俊 魏树全 赵子文 《内科》 2018年第5期694-697,共4页
目的对比化疗联合洛铂或顺铂行胸膜固定术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积液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洛铂组和顺铂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吉西他... 目的对比化疗联合洛铂或顺铂行胸膜固定术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积液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洛铂组和顺铂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后行胸膜固定术(患侧肋间置管引流及胸膜固定术),洛铂组患者予以洛铂胸腔灌注,顺铂组予以顺铂胸腔灌注,每周1次,灌注2次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治疗前后外周血CTC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洛铂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 2%)显著高于顺铂组(52.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洛铂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57. 1%)显著高于顺铂组(23.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胸膜粘连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CTC水平均显著下降(P <0. 05);洛铂组患者CTC水平略低于顺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洛铂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顺铂组(P <0. 05)。结论化疗联合洛铂行胸膜固定术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积液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联合应用顺铂治疗,且毒副反应较轻,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胸膜粘连 洛铂 顺铂 循环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循环肿瘤细胞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俊 魏树全 +1 位作者 宁兰兰 赵子文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86例NSCLC和28例肺部良性病变病理切片...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86例NSCLC和28例肺部良性病变病理切片中E-cadherin、β-catenin、MMP-9的表达,同时检测CTC水平,并对86例NSCLC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MMP-9和CTC的表达与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NSCLC中E-cadherin、β-catenin和MMP-9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7.9%、67.4%和63.9%,CTC阳性率为55.8%; 28例肺部良性病变均未见E-cadherin、β-catenin异位表达和MMP-9过表达,CTC阳性6例。β-catenin与E-cadherin胞膜异位表达呈正相关(P <0. 05),E-cadherin、β-catenin异位表达和MMP-9过表达以及CTC阳性表达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E-cadherin、β-catenin的异位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 MMP-9过表达、CTC阳性表达与瘤体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NSCLC中检测E-cadherin、β-catenin、MMP-9和CTC的表达变化是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钙黏蛋白 Β-连环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52例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祝香 魏树全 +1 位作者 陈惠玲 赵子文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近年来真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真菌性肺炎52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分析。结果:92.7%真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均患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87... 目的:探讨近年来真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真菌性肺炎52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分析。结果:92.7%真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均患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87.8%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多见,其易发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通气、低蛋白血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痰培养以念珠菌最多,占61.5%,其中白色念珠菌占38.4%,且多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1.9%。结论:真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多种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高,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 肺炎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颖 陈惠玲 +3 位作者 赵子文 李旦 魏树全 曾军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调查2007—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0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608株,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株分布及... 目的:调查2007—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0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608株,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2007—2009有普遍性逐年增高的趋势,2010年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较2007—2008年均高。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常用抗生素碳青霉烯类等敏感率在2007—2008年仍较高,达94%以上,但2009年明显下降,仅62.6%,2010年有所回升,为85.5%;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2007—2008年为100%,但在2009年突然降至44.4%;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至2009年到高峰(46.7%),2010年有所下降(31.6%),仍然高于2007—2008年。在对头孢他啶耐药率逐年上升在2009高达50.5%,敏感率仅39.1%,2010年其耐药率有所下降,仍达50.3%,敏感率回升至45.8%;环丙沙星耐药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至2009年到高峰(40.2%),2010年有所下降(38.9%),仍然高于2007—2008年;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但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8%、9.7%、13.9%、14.8%,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5%、4.5%、16.5%、2.9%。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问题已十分突出,应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监测和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药物耐药性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Fr、16G口径胸腔引流管在气胸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梁永祥 梁达豪 +1 位作者 魏树全 赵子文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10Fr、16G口径胸腔引流管在气胸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气胸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进入试验组(10Fr组20例,16G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采用10Fr、16G-次性无菌留置引流导... 目的:探讨10Fr、16G口径胸腔引流管在气胸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气胸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进入试验组(10Fr组20例,16G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采用10Fr、16G-次性无菌留置引流导管包,对照组采用28Fr引流管经传统钝性分离胸壁置入术,分别由呼吸专科医师操作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并对初次复张成功率、引流管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评分及操作时长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初次复张成功率试验组10Fr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比85%,P>0.05),16G组初次引流复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比85%,P<0.05);引流管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试验组10Fr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G组与对照组比明显延长(6.8±2.3比5.3±2.2天,8.5±2.4比7.5±2.5天,P<0.05);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10Fr组远低于对照组(0.05%比20%,P<0.05),16G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疼痛评分试验组10Fr组、16G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3±0.8vs1.0±0.5vs 2.7±1.2,P<0.05);操作时长试验组10Fr组、16G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3.9±3.7 vs 12.8±3.1vs32.1±3.6分钟,P<0.05)。结论新型的小口径10Fr套管胸腔闭式引流与传统大口径导管通过钝性分离胸腔闭式引流方法在治疗气胸上疗效相当,但是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小口径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胸腔镜检查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田亚莉 李丽荣 +2 位作者 付会恒 黄薇 魏树全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0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检查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诊的76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性质胸腔积液患者的镜下表现、病理诊断以...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检查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诊的76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性质胸腔积液患者的镜下表现、病理诊断以及并发症的差异。比较不同病理诊断患者胸水ADA、胸水CEA、血清CEA含量的差异。结果:76例患者胸腔积液的性质:非血性胸腔积液35例,血性胸腔积液41例。非血性胸腔积液的镜下表现以多发结节融合成肿块为主的有8例,表现正常有6例,弥漫性白斑样变5例,孤立性结节5例,粟粒样结节7例,多发性结节4例。病理诊断结果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有36例,其次还有结核(18例)、化脓性炎症(12例)、非特异性疾病(10例)。并发症仅表现为疼痛(5例)和发热(2例)。血性胸腔积液的镜下表现以多发结节融合成肿块为主的有12例,表现正常有7例,弥漫性白斑样变5例,孤立性结节6例,粟粒样结节8例,多发性结节3例。病理诊断结果以结核病为主的有15例,其次还有恶性肿瘤(11例)、化脓性炎症(8例)、非特异性疾病(7例)。非血性胸腔积液患者中有27例无并发症状,血性胸腔积液患者中29例无并发症状。不同性质胸腔积液患者的镜下表现、病理诊断、并发症构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组胸水ADA的水平高于恶性肿瘤组、化脓性炎症组、非特异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胸水CEA的水平高于结核病组、化脓性炎症组、非特异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血清CEA的水平高于结核病组、化脓性炎症组、非特异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能够提高不确定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率,相关并发症少。不确定原因的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血性胸腔积液患者在普通检测无法确诊的状况下应进行胸腔镜检查,以明确病因,防止病情恶化。胸腔镜检查对人体的伤害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胸腔镜 胸腔积液 不明原因 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