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温、富营养化和除草剂污染对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综合效应
1
作者 王雨路 张欢 +5 位作者 龚迎春 张培育 何雨晗 魏朝军 张敏 徐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研究浮游动物群落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对多重压力源作用的响应,可预测未来水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2020年6—11月设计3因素室外中宇宙模拟实验,通过升温、添加氮磷(富营养化)、添加除草剂草甘膦,探究浅水湖泊在这3... 研究浮游动物群落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对多重压力源作用的响应,可预测未来水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2020年6—11月设计3因素室外中宇宙模拟实验,通过升温、添加氮磷(富营养化)、添加除草剂草甘膦,探究浅水湖泊在这3个因子单独和联合作用下,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升温处理下,轮虫和浮游动物的总丰度与生物量都受到抑制,而富营养化对枝角类和浮游动物的总丰度与生物量均有促进作用;升温处理增加了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而草甘膦污染导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升温和富营养化是影响浮游动物功能群的重要因素;持续升温和草甘膦的交互作用缓解了升温对轮虫的抑制作用;而多重热浪增温和富营养化的联合作用则降低了优势功能群原生动物食藻者/食菌者(PA/PB)的占比;不同压力源的共同作用会形成交互作用,使水环境和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情况更加复杂,在气候变化的情形下对水生态系统未来变化的预测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功能群 全球变化 多重压力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于桥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变化及其与束丝藻消长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朝军 邱鹏飞 +5 位作者 王府臣 乔之怡 展雪玲 冯伟松 李仁辉 龚迎春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4,共11页
为研究天津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背景下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变化及与水华藻类束丝藻的消长关系,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对于桥水库浮游动物、束丝藻和环境因子进行持续监测。共鉴定后生浮游动物72种(属),其中轮虫51种(属),占总物种数的70.83%;... 为研究天津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背景下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变化及与水华藻类束丝藻的消长关系,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对于桥水库浮游动物、束丝藻和环境因子进行持续监测。共鉴定后生浮游动物72种(属),其中轮虫51种(属),占总物种数的70.83%;枝角类10种,桡足类11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13.89%和15.28%。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疣毛轮虫(Synchaeta sp.)、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是于桥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5-9月较高,11月和3月较低。冗余分析(RDA)显示,水温、总氮、亚硝态氮、总磷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因子(P<0.01)。2018年束丝藻平均密度3.07×10^(7)个/L,2019年束丝藻平均密度上升至12.1×10^(7)个/L,束丝藻丰度在5月左右开始上升,9月后开始下降,变化趋势与浮游动物相似。浮游动物尤其是浮游甲壳类密度和生物量与束丝藻密度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直接或间接受到束丝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动态变化 束丝藻 于桥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栏江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1
3
作者 丁若霞 袁丹妮 +2 位作者 王雨路 魏朝军 龚迎春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5,共9页
探究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9月(丰水期)和2021年4月(枯水期)对金沙江支流牛栏江流域35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及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结... 探究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9月(丰水期)和2021年4月(枯水期)对金沙江支流牛栏江流域35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及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4类58属94种,其中原生动物21种(22.4%),轮虫50种(53.2%),枝角类13种(13.8%),桡足类10种(10.6%)。丰水期浮游动物总丰度为18334.57个/L,总生物量为7.28 mg/L;枯水期浮游动物总丰度为10736.25个/L,总生物量为11.47 mg/L。检出浮游动物优势种5种,丰水期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p.)、似邻壳虫(Tintionnopsis sp.)和累枝虫(Epistylis sp.);枯水期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基于浮游动物丰度数据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在不同水文期之间及同一水文期内的上下游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空间和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地理距离越远,群落相似度越低;相关性分析与检验评估表明,温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驱动因子 丰水期 枯水期 牛栏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条颈龟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志兵 杨佩佩 +4 位作者 贺斌 傅丽容 史海涛 魏朝军 陈美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501-20505,20573,共6页
[目的]研究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的变化。[方法]在恒温(29±0.5)℃,相对湿度为85%~90%,基质湿度为5%~10%的孵化条件下,连续解剖观察了中华条颈龟胚胎发育的过程。对胚胎发育各期主要形态学特征进... [目的]研究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的变化。[方法]在恒温(29±0.5)℃,相对湿度为85%~90%,基质湿度为5%~10%的孵化条件下,连续解剖观察了中华条颈龟胚胎发育的过程。对胚胎发育各期主要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配以周详的图片比较各期的典型特征。[结果]中华条颈龟的孵化期为53.00±1.77 d,根据其胚胎的日龄、大小和形态特征的变化将整个的胚胎发育分成了23期,其中9~23期主要以四肢、背甲、腹甲、头部、尾部等的变化为分期依据,同时,对龟鳖类胚胎发育分期的标准进行了讨论。[结论]结果有利于龟鳖类胚胎发育分期的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条颈龟 胚胎发育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叶巴滩至苏洼龙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婷婷 陈俭勇 +6 位作者 张亚 魏朝军 张聪 李红涛 李妮娅 张俊华 陈征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5,共9页
为探明金沙江上游叶巴滩至苏洼龙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平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对设置的13个断面进行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并运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共... 为探明金沙江上游叶巴滩至苏洼龙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平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对设置的13个断面进行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并运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浮游藻类4门44属120种,其中硅藻门为优势门类。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0.13×10^(6) cells/L和0.08 mg/L。t检验表明丰水期浮游植物种类、细胞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平水期。冗余分析(RDA)显示:在平水期,N营养盐(TN、NH_(3)-N)和pH是影响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在丰水期,除N营养盐(NH3-N)和pH外,水温(WT)和溶解氧(DO)也是影响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季节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